APP下载

远大“常青”

2019-11-09肖丽琼魏薇颜晗

支点 2019年10期
关键词:制药厂常青医药

肖丽琼 魏薇 颜晗

今年上半年,国务院办公厅、国家卫健委等五部门累计发布“三医”政策50余条。随着国家医疗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医药行业相关政策发生较大变化。医药化学原料药板块A股统计数据显示,上半年行业营收增速为7.74%,归母净利润增速-7.06%。

如果将医药行业的竞争看成一场马拉松,那么远大医药(中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远大医药”,证券代码00512.HK)无疑是这场比赛中的耐力型选手。近5年来,远大医药总营收持续上涨,复合增长率约17.5%,而2019年中报业绩依然亮眼:收益、公司拥有人期内盈利同比分别增长约为10.9%及73.4%。

鲜为人知的是,远大医药其实脱胎于曾经的武汉制药厂——一家诞生于上世纪30年代末的老牌药企,有着来自“太行精神”的红色基因。

从武汉制药厂到远大医药,从香港上市到中国医药百强,从湖北走向世界,80年的发展过程中,远大医药是如何保持强劲发展活力的?走过80年的远大医药又靠什么焕发新的生机?我们试图寻找答案。

药企常青树

想要知道上述问题的答案,先要梳理这家企业的发展史。

年报显示,远大医药主要从事研发、制造、销售医药制剂及医疗器械、原料药等。目前,该公司产品在心脑血管急救、眼耳鼻喉治疗及肿瘤的选择性体内放射治疗中运用较广。

对于远大医药,许多武汉人或许不太了解,但提到远大医药的前身武汉制药厂,很多人会立刻恍然大悟——哦,原来是它。

1939年,武汉制药厂创办于太行山革命根据地,前身是八路军129师的制药所,曾经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作出过巨大贡献。

新中国成立以后,武汉制药厂努力打造原料药基地,同时致力于中国医药自主研发事业,通过不断努力拥有了一批创新性独家药品,并名列中国化学制药“八大药厂”之一。

1978年,武汉制药厂独家研制的白内停滴眼液上市。时至今日,对于中国相当一部分白内障患者而言,只要提起白内障眼科用药,脱口而出的就是白内停滴眼液。

上世纪90年代初,经历过辉煌后的老牌国有企业,普遍存在发展资金不足、冗员过多、亏损严重的问题,举步维艰。1993年,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国企改革第二阶段拉开帷幕。第二年,武汉制药厂改制为武汉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改革一旦起步,探索就不会停止。

2002年,中国远大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远大集团”)进入武汉制药厂。远大集团成立于1993年,主营业务涵盖医药健康、大宗商品交易、置业投资及金融服务等领域。

2003年,武汉制药厂被远大集团正式收购,成为远大医药。5年后,这家坐落在长江畔的老牌药企来到香江边,成为香港上市公司的主体企业。

远大医药的融合之路相当顺利,并很快显露成效。支点财经查阅其年报发现,2008-2018年,公司的总营业额从2.7亿港元逐年递增至59.6亿港元,涨了22倍,从一家年亏损2000万港元的企业,成为盈利7亿港元的现代化大型医药企业。

医改中逆势而上

近年来,国家医疗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医保控费、二次议价、重点监控目录、“4+7”带量采购等政策相继实施,也成为国内医药行业的“试金石”。

对于单纯依靠高营销费用搭建销售渠道的药企而言,如果在研发投入和药品质量方面不适时改变,极可能成为被淘汰的“落后产能”。但对于真正优秀的中标药企而言,经历短期阵痛后,大幅增加的采购量将转换为利润增量,同时,市场的开拓成本大幅下降,企业也将获得更多机会。

远大医药就属于后者。近几年,远大医药的业绩仿佛坐上火箭直线上升。2013-2018年,远大医药总营收的复合增长率约为17.5%。2018年,远大医药总营业额约合54亿元人民币,对照A股医药上市公司业绩来看,超越葵花药业、同仁堂等知名药企。

收入越来越高,赚钱的能力也越来越强。2016-2018年,远大医药的净利润复合增长率达到40%。2019年上半年,净利润达到5.47亿港元,同比增长73.4%。

既要跑得快,更要跑得稳。一些企业在高速发展中,因盲目擴张而举债,往往导致负债率奇高,一旦资金链断裂,企业往往资不抵债甚至破产。远大医药也曾面临这一风险。一般而言,医药生物行业因现金流较好,所以资产负债率较低。

2013年起,远大医药发展提速,也是从这一年开始,公司的资产负债率开始高企,并在2015年达到峰值时的78.83%。2017年,医药行业整体资产负债率为42.01%,远大医药仍接近70%。

远大医药的管理层也注意到这个问题,并寻求变革。2018年,远大医药通过增发股本的方式筹措资金用来收购扩张,随着经营性资金储备增加,资产负债大幅改善,资产负债率降为44.92%,企业基本面得到了有力改善,并迈入良性发展阶段。

药企版的“内容为王”

巴菲特曾说过, “在激烈的竞争中,企业如同城堡,价值由护城河决定”。对于医药企业来说,最大的护城河就是专利权。

远大医药构筑护城河的策略为“内生+外延”的发展模式,即内部研发加外部投资收购“双轮驱动”。

年报显示,远大医药参照FDA、欧盟管理体系,搭建研发管理平台,推动创新产品的引进、临床研究及注册工作,企业先后自行研制出几十个国家级新药,在眼科和心脑血管领域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同时积极向氨基酸和特色原料药等领域拓展。

2018年,公司在研发费用上的投入为7.6亿港元。在自主研发方面,截至当年底该公司获得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40项。2019年上半年,新增专利18项。目前,远大医药自主研发产品超过30个,主要集中在心脑血管和五官科药物、医疗器械及罕见病领域。

2018年,公司的眼科、呼吸及耳鼻喉、心血管急救分别实现收入6.5亿港元、11.0亿港元以及8.4亿港元,目前公司已拥有8个过亿品种。

最新公布的2019年版《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显示,远大医药共有258个品种进入目录,接近总数的十分之一。其中,心脑血管急救用药盐酸替罗非班、五官科用药金嗓散结胶囊等8个销售额过亿品种均入选。

同时,远大医药近几年收益的大幅增长还得益于创新壁垒药的储备,这一点主要通过外部投资扩张实现。公司借助资本优势,加快与国外企业合作,引进创新产品,或与现有产品形成优势互补,或让专业更“专”,提高公司在心脑血管、五官科、介入等领域的品牌影响力。

2008年起,远大医药陆续完成了多家生物公司的收购,补强了企业在生物发酵领域、高端中间体领域、生物农药领域的短板,补齐了心脑血管产品线、大五官科产品线。

关于收购标的,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该企业拥有创新壁垒药专利。创新壁垒药可理解为“人无我有”的独家药品。例如五官科药品“桉柠蒎肠溶软胶囊”(商品名:切诺),为北京远大九和药业产品,是唯一的国产黏液促排剂,在口服治疗急慢性鼻窦炎领域具有领军地位。

仅2018年, “切诺”就为远大医药创造5.5亿港元销售额,同比增长1.2亿港元。远大医药预测,“切诺”的市场销售将超过30亿港元。在眼药领域,远大医药也依然保持优势,总营收3.5亿港元,增幅13.1%。

尽管手中“存货”不少,远大医药却并不满足,并将眼光放至全球,通过收购并购的方式,使一些国际创新性的介入治疗器械和诊断装置在中国落地注册。

从2015年起,远大医药已先后获得加拿大Conavi医疗公司、德国CARDIONOVUM凯德诺公司、瑞士Glenmark研发机构重点产品的独家授权,补充公司在五官科、心脑血管领域产品品种,进一步提高竞争力。

为此,其研发团队也开始国际化。远大医药拥有一支400多人的国际化研发团队,除吸纳国内优秀的高端研发技术人才外,还从美国、比利时、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国引进具有国际级专业水平的药品研发专家。

似乎关注到生命科学的发展前景,擅长化学制药的远大医药开始涉足这一领域。2018年,远大医药联手鼎晖投资,以111.78亿港元收购澳大利亚一家全球性生命科学公司Sirtex。此次收购被媒体誉为“一桩兼具商业价值和社会意义的案例”。这也是目前为止,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国外医疗器械企业的最大手笔。

据了解,Sirtex的产品主要针对肝癌的靶向放射治疗,有助通过最佳的肿瘤覆盖而达到最大的疾病控制,对于晚期肝癌治疗具有良好疗效。远大医药坦言,想通过这次收购,使企业成为中国核医学领域的领导者之一。

绿色药企“红心”依旧

今年8月,“2019年度(首届)湖北最佳上市公司评选”榜单中,远大医药斩获“湖北最具社会责任上市公司”大奖。该评选通过与企业社会责任相关的各维度指标综合评分算出。

其中,重要的一项维度指标就是环保。

在制药领域,环保的制药装备能助力药企实现绿色生产、高效节能,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近年来,远大医药依据国家法律法规要求,加快原料药板块治理进度,促进园区循环经济建设,将环保治理的核心逐步从未端延伸至前端,打造原料药环保领域的壁垒性竞争力。

从2015年开始,远大医药通过工艺优化、设备更新、循环利用等措施,实施清洁生产、节水减排,累计减少排水总量近1000万吨,节约水费、污水处理费用约7000余万元。每年减少排放COD、氨氮、二氧化硫等污染物达到455吨,累计废物循环利用约1万吨。

在不断做大做强的同时,远大医药一直以履行社会责任为己任,克服原料稀少、生產工艺复杂等困难,每年坚持生产和储备二巯丙醇注射液等急救药。同时,企业还长期生产如安乃近等微利的低价药。

1960年,远大医药独家生产研制的二巯基丙醇原料药,挽救了山西平陆县中毒的民工,新华社著名长篇通讯《为了61个阶级弟兄》报道的正是这一动人事件。此文还收录于我国中学语文课本,影响了几代人。

1998年发生百年未遇的特大洪涝灾害,远大医药克服重重困难,坚持生产治病防疫的急需药品,源源不断地送往灾区……

进入本世纪,公司大力研发罕见病药品,坚持不计成本生产小品种救命药。以罕见病药物为例,因其患病人群少、研发成本高、回报效益差,加之医保政策受限,制药企业很少关注。早在2014年,远大医药开始研发罕见病药。截至2019年,远大医药旗下5个在研罕见病药已进入《第一批罕见病药目录》,自主研发的卡谷氨酸片、氨己烯酸片均已被纳入优先审评程序通道。

“不忘初心,对于制药企业来说,就是要传承红色药企的奉献精神,不忘企业的社会效益和公众责任,做受医生和患者尊重的企业。”远大医药董事长、总裁史晓峰表示: “远大医药始终秉承着一个信念,就是要为中国的医药事业做一点事情,在赢得自身发展的同时,用爱心和真情回报社会、造福于民。”

远大医药,志向远大。

21世纪,大健康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朝阳产业,将迎来大发展。“健康中国2030”为医疗产业带来了干载难逢的黄金期。

公司定下的“小目标”是,到2020年实现销售收入70亿港元,跨入全国医药行业排名前列。

猜你喜欢

制药厂常青医药
传统医药类非遗
医药下一个十年 创新为王
如此取暖!
《中国当代医药》来稿要求
《中国当代医药》来稿要求
制药厂房设计确认的编写要点
制药厂所用工业蒸汽与节能减排初探
又是酒驾酿的祸!
这种“亲热”要不得!
欲速则不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