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谣言止于何处?

2019-11-09赵威

杂文月刊(选刊版) 2019年6期
关键词:萧山石匠谣言

赵威

三人成虎、众口铄金,谣言的破坏力是惊人的。古语有云:“凡街市无根之语,谓之谣言。小则寓一人之吉凶,大则系国家之兴败……”且看“戊子之谣”。

话说1768(戊子)年正是大清乾隆年间,一个在浙江德清县修复城外石桥的石匠放假回家,途中碰到一位姓沈的老乡求他帮个忙。原来,沈氏听说打桥基时,把写有活人名字的纸条贴在木桩上,可以增加锤子的打击力度,更好地钉入地下。这就是民间传言的“叫魂术”,被偷魂的人不是病就是亡。沈氏拿给石匠的就是这样一张纸条,上面写有他深恶痛绝的两个侄子的名字。石匠断然拒绝,并将沈氏告官。虽然沈氏受到惩罚,但关于叫魂犯的谣言却由此产生。

同年春天,德清县一位帮邻居办完丧事的醉汉计兆美,被家人逐出家门,一路乞讨,来到杭州西湖边的一座庙宇,当地人听说他是从德清来的,立即将其扭送官府,因为当地正在建造一座桥梁,而这个人就是德清叫魂者。此人谎称石匠给了他50张咒文,48张扔进了西湖,用其中的两张摄取了两名幼童的魂魄。一时人心惶惶。

这年5月的一晚,浙江萧山的一家茶馆前来了四个游方僧人,他们是因庙里缺少食物而被迫四处化缘的。僧人见门前有两个十一二岁的顽童,便向前逗乐,询问孩子的名字,并夸赞他们将来能做大官,目的无非是想让孩子的父母多施舍点食物。孩子并未理会,他们自讨无趣,只好继续赶路。不久孩子的父母带人追来,认定他们是剪辫叫魂者,问孩子姓名的目的就是如此。见官后,果真在其包裹里发现了三把剪刀和两截辫子。其实,后来证明这是衙役陷害他们造的伪证。这便是“戊子萧山剪辫案”。

出人意料的是,叫魂谣言通过萧山剪辫案集中爆发,扩至十余省,波及两亿人,并在皇帝的干预下演变成一场全国性的除妖运动。结果可想而知,对谣言中的主角——叫魂犯的追查是永远也不会有结果的!随后一起起惊悚的叫魂事件,闹到最后无非是孩童为逃学而剪辫说谎、小庙嫉妒大庙香火旺而造大庙的谣、负债人为逃避债务而嫁祸债主……帝国整个官僚机器为此疲于奔命。

戊子谣言暴露出清朝盛世下隐藏的危机,预示了国运转衰的拐点即将到来,随后危机集中爆发。

谣言伴随人类社会始终,就像一个聚集了仇恨的巫师。通过这起谣言事件,可以看到谣言之所以迅速传播,是因为人们在听到它之前,心里已经有了谣言所传内容的影子,在人们对社会的不满、对自身处境的不甘、对未来的不安三种因素的催化下,变得非理性。

当今互联网时代,舆论环境更加复杂,如何应对谣言,成为一个与时俱进的课题。谣言根浅,止于公正。有些谣言的产生,在于民众心理预期与社会现实之间形成了落差,只有切实维护社会公正,让阳光照进每一个角落,谣言才能无处滋长。谣言腿短,止于公开。只有信息大道畅通无阻,真相才会跑赢谣言。在新闻事件面前,政府或企业应该及时发布、跟进、回应相关信息,而不是选择沉默。谣言体弱,止于信任。只有政府公信力日高,企业信誉日优,媒体声望日重,小道消息才會失去市场,谣言便不攻自破。谣言胆小,止于法治。对于造谣、传谣者,必须通过法律武器予以警示、惩罚,有些人才不敢恣意妄为。值得欣慰的是,去年11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刑法修正案(九)》,对各类网络谣言的依法治理和处罚作出了明确规定。

荀子言:“流言止于智者。”这个智者,一言以蔽之,便是追求真善美的你我他。

摘自《上海法治报》2019年4月30日

猜你喜欢

萧山石匠谣言
中国使馆驳斥荒谬谣言
书画教师作品选登
不信谣言 科学防“疫”
回首向来萧瑟处
你被养生谣言忽悠过吗?
谣言π=4!
把萧山花边打造成一张文化金名片
石匠
本期话题:石匠的故事
哲人与石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