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免疫诱抗剂保康灵1号诱导水稻、葡萄抗病性效果评价

2019-11-09肖文斐忻雅裘劼人应武马华升王汉荣阮松林

浙江农业科学 2019年11期
关键词:叶枯病霜霉病稻瘟病

肖文斐,忻雅,裘劼人,应武,马华升,王汉荣,阮松林*

(1.杭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a生物技术研究所,b作物研究所,浙江 杭州 310024;2.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植物保护与微生物所,浙江 杭州 310021)

植物免疫诱抗剂主要通过激活植物的免疫系统并调节植物的新陈代谢,从而增强植物抗病和抗逆能力。这种诱导抗性具有广谱、稳定、持久等优点,可解决化学防治带来的病原菌抗药性、环境污染和对人畜副作用问题,实现农产品无害化生产,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近年来,我国已研制出蛋白类、寡糖类的植物免疫诱抗剂,对西瓜枯萎病、病毒病均表现出良好的抗病效果。壳寡糖是从海洋甲壳生物外壳提取酶解而来的安全、无毒、无残留的寡糖类免疫诱抗剂,对苹果花叶病、西瓜病毒病、枯萎病、辣椒疫病等多种病害均有较好的防效[1]。杭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于2013年研制出3%壳寡糖水剂型的高效广谱免疫诱抗剂保康灵1号(BKL1)。据报道,BKL1能加快水稻种子萌发[2],提高甜瓜、西瓜和黄瓜种子成苗率[3],增加葡萄和黑李叶片的面积和厚度[4-5],提高作物叶片叶绿素含量和抗性相关的酶活性[3-7],进而增加作物产量[6-7]。此外,BKL1能够提高抗性相关的酶活性[1,3-4],激活作物的免疫系统,增强抗病能力[3-6]。本试验在温室可控条件下用免疫诱抗剂BKL1及其组分处理水稻、葡萄等作物,然后进行相应病原菌接种鉴定,以期评价免疫诱抗剂的诱导抗性及其对靶标病原菌的防治效果。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供试水稻品种中浙优1号(稻瘟病)和冈优(白叶枯病)由中国水稻研究所提供。葡萄品种甬优1号由临安横街村葡萄专业合作社提供。试验在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与微生物所基地温室内进行。

1.2 处理设计

供试药剂免疫诱抗剂BKL1(水剂,300倍液)、BKL1组分I(BKL1-Ⅰ)和BKL1组分II(BKL1-Ⅱ)由杭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生物技术研究所提供。试验设5个处理,分别为3个免疫诱抗剂处理BKL1、BKL1-Ⅰ和BKL1-Ⅱ,化学农药(CF)和清水对照(CK)。

水稻育秧。试验于5月29开始浸种,采用机插标准秧盘(规格58 cm×28 cm×2.8 cm)育秧,用上述5个药剂室温浸种2 d,清洗后35 ℃催芽1 d,种子露白后播种,播种量30 g·盘-1,每处理3盘。播种后将秧盘直接放在温室中育秧。

1.2.1 接种鉴定

水稻稻瘟病接种鉴定。等秧苗长到1周,用免疫诱抗剂喷施1次,隔1周再喷施1次,喷施日期分别为5月29日、6月9日、6月16日。清水喷施作对照。喷雾接种:将稻瘟病菌混合孢子液(孢子浓度为100倍显微镜下每视野30~35个孢子)喷雾在稻穗上,每m2喷雾孢子液250~300 mL;接种后搭架覆盖塑料薄膜罩,加盖遮阳网保湿24~48 h,保持空气湿度在100%,以后每天定时喷水保湿,促使发病。2 d后喷施化学农药(瘟特灵,500倍液),保湿1~2周鉴定发病情况(表1)。叶片稻瘟病病级:0级,叶片上无病斑;1级,病斑为针头大小褐点;3级,圆形或椭圆形的灰色病斑,边缘褐色,病斑直径约1~2 mm;5级,典型稻瘟病斑,受害面积不超过叶面积的10%;7级,典型稻瘟病斑,受害面积不超过叶面积的11%~50%;9级,全叶枯死。

水稻白叶枯病接种鉴定。8月10日(成株期),开始喷施1次免疫诱抗剂,每隔1周喷施,共喷3次,喷施日期分别为8月10日、8月16日、8月22日。清水喷施作对照。剪叶接种在剑叶完全抽出时进行,菌龄3 d,菌液浓度3×108mL-1。用手术剪剪去剑叶顶端2~3 cm。2 d后喷施化学农药叶枯灵(25%可湿性粉剂,500倍液),3周后调查发病情况(表1)。水稻白叶枯病病级:0级,病斑面积小于5.0%;1级,病斑面积占叶面积的5.1%~12.0%;3级,病斑面积占叶面积的12.1%~25.0%;5级,病斑面积占叶面积的25.1%~50.0%;7级,病斑面积占叶面积的50.1%~75.0%;9级,病斑面积大于叶面积的75.1%。

葡萄霜霉病接种鉴定。等葡萄苗长出叶片完全展开,于9月12日开始喷施,每隔1周喷施,共喷3次,喷施日期分别为9月12日、9月19日、9月26日。清水喷施作对照。然后用霜霉病菌液喷施接种,保湿,2~3周后调查发病情况(表1)。按叶片的感病面积分9级记载,分级标准:0级,叶片无病斑;1级,病斑占叶面积5%以下;3级,病斑占叶面积6%~25%;5级,病斑占叶面积26%~50%;7级,病斑占叶面积51%~75%;9级,病斑几乎布满叶片或叶片枯死。

1.2.2 发病情况调查

水稻稻瘟病、水稻白叶枯病:每小区取200株(稻瘟病)和40株(白叶枯病),葡萄霜霉病:每小区取40片叶片。分别调查发病率,并进行分级记载,计算病情指数和防效。

2 结果与分析

2.1 免疫诱抗剂诱导水稻稻瘟病抗性效果

从表1可以看出,与清水对照相比,所有处理的水稻稻瘟病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均有不同程度降低,依次为CF< BKL1

表1 免疫诱抗剂诱导水稻稻瘟病抗性鉴定结果

2.2 免疫诱抗剂诱导水稻白叶枯病抗性效果

从表2可以看出,与清水对照相比,所有处理的水稻白叶枯病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均有不同程度降低,依次为CF< BKL1< BKL1-Ⅱ< BKL1-Ⅰ。其中,化学农药CF处理的水稻白叶枯病发病率和病情指数最低,BKL1次之;CF防效最高,BKL1、BKL1-Ⅱ次之,BKL1-Ⅰ最低。就相对农药CF防效而言,免疫诱抗剂BKL1最高,达到82.8%,BKL1-Ⅱ次之,BKL1-Ⅰ最低。此外,就上述各项指标而言,免疫诱抗剂BKL1均优于其单一组分BKL1-Ⅰ和BKL1-Ⅱ,说明两者复合存在明显协同效应。

表2 免疫诱抗剂诱导水稻白叶枯病抗性鉴定结果

2.3 免疫诱抗剂诱导葡萄霜霉病抗性效果

从表3可以看出,与清水对照相比,所有处理对葡萄霜霉病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均有不同程度降低,BKL1最低,BKL1-Ⅱ次之,BKL1-Ⅰ最高;而防效则免疫诱抗剂BKL1最高,达到71.2%,BKL1-Ⅱ次之,BKL1-Ⅰ最低。此外,就上述各项指标而言,免疫诱抗剂BKL1均优于其单一组分BKL1-Ⅰ和BKL1-Ⅱ,说明两者复合存在明显协同效应。

表3 免疫诱抗剂诱导葡萄霜霉病抗性接种鉴定结果

3 小结与讨论

从3种病原菌接种结果来看,免疫诱抗剂BKL1发病率和病情指数比其单一组分低,防效明显高于其单一组分。免疫诱抗剂BKL1对葡萄霜霉病的防效为71.2%,均高于其对水稻稻瘟病和白叶枯病的防效,说明免疫诱抗剂BKL1防治葡萄霜霉病的效果优于其防治水稻稻瘟病和白叶枯病的效果。相对农药CF防效而言,免疫诱抗剂BKL1最高,BKL1-Ⅱ次之,BKL1-Ⅰ最低。免疫诱抗剂BKL1对水稻稻瘟病和白叶枯病的相对防效均达80%以上。免疫诱抗剂BKL1各项指标均优于其单一组分BKL1-Ⅰ和BKL1-Ⅱ,说明单一组分BKL1-Ⅰ和BKL1-Ⅱ复合存在协同效应。

猜你喜欢

叶枯病霜霉病稻瘟病
不用药 两招搞定黄瓜霜霉病
水稻已克隆抗稻瘟病基因的研究与应用
基于Meta-QTL和RNA-seq的整合分析挖掘水稻抗稻瘟病候选基因
多年生稻白叶枯病抗性评价
济南地区葡萄霜霉病发生规律、流行关键气象因子分析及预测
水稻白叶枯病的发生及防治
水稻稻瘟病的发病原因及综合防治策略阐述
稻瘟病抗性基因对安徽省稻瘟病菌种群抗性的影响
多种杀菌剂对蚕豆霜霉病田间防治效果比较
红掌帚梗柱孢叶枯病菌的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