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感器未来发展趋势
2019-11-08
传感器在科学技术领域、工农业生产以及日常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人类社会对传感器提出的越来越高的要求是传感器技术发展的强大动力,而现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则提供了坚强的后盾。随着科技的发展,传感器也在不断的更新发展。
新型传感器的开发
新型传感器,大致涉及:采用新原理、填补传感器空白、仿生传感器等诸多方面。
传感器的工作机理是基于各种效应和定律,由此启发人们进一步探索具有新效应的敏感功能材料,并以此研制出具有新原理的新型物性型传感器件,这是发展高性能、多功能、低成本和小型化传感器的重要途径。结构型传感器发展得较早,目前日趋成熟。结构型传感器,一般来说结构复杂,体积偏大,价格偏高。物性型传感器大致与之相反,具有不少诱人的优点,加之过去发展也不够,世界各国都在物性型传感器方面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加强研究,从而使它成为一个值得注意的发展动向。其中利用量子力学诸效应研制的低灵敏阈传感器,用来检测微弱的信号,是发展新动向之一。
集成化、多功能化、智能化
传感器集成化包括两种定义,一是同一功能的多元件并列化,即将同一类型的单个传感元件用集成工艺在同一平面上排列起来,排成1维的为线性传感器,CCD图象传感器就属于这种情况。集成化的另一个定义是多功能一体化,即将传感器与放大、运算以及温度补偿等环节一体化,组装成一个器件。
随着集成化技术的发展,各类混合集成和单片集成式压力传感器相继出现,有的已经成为商品。集成化压力传感器有压阻式、电容式等类型,其中压阻式集成化传感器发展快、应用广。
传感器的多功能化也是其发展方向之一。美国某大学传感器研究发展中心研制的单片硅多维力传感器可以同时测量3个线速度、3个离心加速度(角速度)和3个角加速度。主要元件是由4个正确设计安装在一个基板上的悬臂梁组成的单片硅结构,9个正确布置在各个悬臂梁上的压阻敏感元件。多功能化不仅可以有效降低生产成本,减小体积,而且可以有效提高传感器的稳定性、可靠性等性能指标。
把多个功能不同的传感元件集成在一起,除可同时进行多种参数测量外,还可对这些参数的测量结果进行综合处理和评价,反映出被测系统的整体状态。可以看出,集成化对固态传感器带来了许多新的机会,同时它也是多功能化的基础。
传感器与微处理机相结合,使之不仅具有检测功能,还具有信息处理、逻辑判断、自诊断以及“思维”等人工智能,称之为传感器的智能化。借助于半导体集成化技术把传感器部分与信号预处理电路、输入输出接口、微处理器等制作在同一块芯片上,即成为大规模集成智能传感器。
可以说智能传感器是传感器技术与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它的实现将取决于传感技术与半导体集成化工艺水平的提高与发展。这类传感器具有多能、高性能、体积小、适宜大批量生产和使用方便等优点,可以肯定地说,是传感器重要的方向之一。
新材料的开发
传感器材料是传感器技术的重要基础,是其升级的重要支撑。
随着材料科学的进步,传感器技术日臻成熟,其种类越来越多。除了早期使用的半导体材料、陶瓷材料以外,光导纤维以及超导材料的开发,为传感器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例如,根据以硅为基体的许多半导体材料易于微型化、集成化、多功能化、智能化,以及半导体光热探测器具有灵敏度高、精度高、非接触性等特点,发展红外传感器、激光传感器、光纤传感器等现代传感器;在敏感材料中,陶瓷材料、有机材料发展很快,可采用不同的配方混合原料,在精密调配化学成分的基础上,经过高精度成型烧结,得到对某一种或某几种气体具有识别功能的敏感材料,用于制成新型气体传感器。此外,高分子有机敏感材料,是近几年人们极为关注的具有应用潜力的新型敏感材料,可制成热敏、光敏、气敏、湿敏、力敏、离子敏和生物敏等传感器。传感器技术的不断发展,也促进了新型材料的开发,如纳米材料等。美国NRC公司已开发出纳米ZrO2气体传感器,控制机动车辆尾气的排放,对净化环境效果很好,应用前景比较广阔。由于采用纳米材料制作的传感器,具有庞大的界面,能提供大量的气体通道,而且导通电阻很小,有利于传感器向微型化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将有更多的新型材料诞生。
新工艺的采用
在发展新型传感器中,离不开新工艺的采用。新工艺的含义范围很广,这里主要指与发展新型传感器特别密切的微细加工技术。该技术又称微机械加工技术,是近年来随着集成电路工艺发展起来的,它是离子束、电子束、分子束、激光束和化学刻蚀等用于微电子加工的技术,目前已越来越多地用于传感器领域,例如溅射、蒸镀、等离子体刻蚀、化学气体淀积(CVD)、外延、扩散、腐蚀、光刻等,迄今已有大量采用上述工艺制成的传感器的国内外报道。
智能材料的应用
智能材料是指设计和控制材料的物理、化學、机械、电学等参数,研制出生物体材料所具有的特性或者优于生物体材料性能的人造材料。具有下述功能的材料可称之为智能材料:具备对环境的判断可自适应功能;具备自诊断功能;具备自修复功能;具备自增强功能(或称时基功能)。
生物体材料最突出特点是具有时基功能,这种传感器对变分部分比较敏感。反之,长期处于某一环境并习惯了此环境,则灵敏度下降。一般说来,它能适应环境调节其灵敏度。
除了生物体材料外,最引人注目的智能材料是形状记忆合金、形状记忆陶瓷和形状记忆聚合物。智能材料的探索工作刚刚开始,相信不久的将来会有很大的发展。
相关链接
在物联网时代,上亿计的传感器被嵌入到诸如移动通信终端、智能穿戴设备、汽车和工业机器等各种设备中。每类传感器背后都是一个巨大的行业与市场。例如温湿度传感器、红外传感器的廉价化;运动手环背后的压力传感器、陀螺仪和加速传感器普及;被各路资本看好的无人机,则是压力传感器、陀螺仪、电子罗盘、GPS模块成熟后的结果。有预计称,“十三五期间”,中国传感器市场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31%以上。中国在物联网、节能增效、环保等方面的市场需求远大于欧美,是传感器应用的热土,正成为传感器国际竞争的主战场。目前,全球跨国巨头纷纷加紧在中国传感器市场的布局。
得益于传感器的广泛应用,智能制造中的数据利用不再是一个难题。通过制造设备中的传感器,企业能够采集供应链上的每一个点的数据,从追踪生产过程中的原材料和发现错误,到实时过程管理、供应链管理、产品改良和生产设计最优化。这些都可以由制造环境中提取的数据进行推动。此外,在我国制造业升级计划中,反复提及将工业机器人投入战场。而要让工业机器人表现更优异,更眼疾手快、思路清晰,传感器技术至关重要。例如,准确度和效率等自动化挑战,要求既能快速执行制造任务、又能确保周围工人安全的机器人。借由机器人的内置或外置传感器来控制机器人,传感器确保机器人能够高效精确地定位所加工部件的位置。为了检测作业对象及工厂环境,或是机器人与它们的关系,许多更乐于接受新鲜事物的工厂在机器人上安装了视觉传感器、力觉传感器、接近传感器、超声波传感器和听觉传感器等,大大改善了机器人工作状况,使其能够更充分地完成复杂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