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企的纵向一体化程度对产业链上下游竞争博弈的影响
2019-11-08张丁
张丁
摘要:文章将结合钢企纵向一体化特点,将通过对Hart and Tirole模型的拓展,基于排斥效应的假设,构建一个“上游古诺竞争、下游完全竞争”的两阶段博弈模型,进行理论推导,结果表明上游企业垄断状态下纵向一体化的排斥效应明显,而该排斥效应又将影响上下游企业竞争博弈的市场结构。
关键词:钢企;纵向一体化;上下游企业
中图分类号:F426.31;F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5922(2019)09-0148-03
1钢企纵向一体化的特点
我国钢铁工业是资源约束型的产业,其对于矿石原材料的依赖性较强,尤其现代汽车、金属制造,铝合金冶炼加工等粗钢及各类钢产品的需求进一步增大,加剧了矿石资源供应缺口,而矿石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和稀缺性,使得钢企的原材料采购面临高不确定性风险,且寡头矿企操控下,削弱了钢企的平等议价权,而与此同时,钢产品低品位、同质化,容易引发产能过剩,使得钢企同时面临销售的高不确定性风险。在此供应紧缺和产能过剩的双重压力下,我国钢企产业链将以钢材制造企业为中心,通过纵向一体化整合,向上下游产业链的延伸,以此改变这一发展现状,谋求战略发展的优势,其一体化整合的框架如图1所示。
1.1后向一体化
后向一体化是在供应紧缺的状态下,对上游矿石供应商所拥有的资源和能力的整合,也即下游钢企与上游矿企通过并购、合作、联盟等纵向一体化,来改变原有竞争关系,达成战略伙伴关系,从而利用交易内部化来消除利益冲突,削减供应紧缺条件下寡头矿企对于稀缺矿石资源的垄断控制性,降低需求的不确定性风险,并控制成本,增加利润。
1.2前向一体化
前向一体化是在产能过剩的条件下,对销售網或终端客户资源和能力的整合,目前,因技术创新和高端产品研发能力滞后,产品层次性差异不强,钢企制造存在结构性产能过剩,而为消化多余产能,通常会向前延伸产业链,强化与销售的紧密连接,通过销售部门直接反馈的信息,针对性的设计产品结构、改进产品性能,以实现产销的无缝对接。
2上下游企业竞争博弈的模型假设及构建
由上分析可知,纵向一体化是基于产业链的前向、后向拓展,来改变市场结构,以缓解供需失衡的问题,Peck(1996)认为纵向一体化是产业的结构特征,其可构造产业进入壁垒,形成竞争壁垒;Hartand Tirole(1990)分析了供应紧缺和产能过上下纵向一体化的形成机理,据此,可引人排斥效应参数,在Hart and Tirole两阶段博弈模型基础上,结合我国钢铁产业链的市场结构特点,将产业链限定为两类企业,假定上游矿企为“多寡头古诺竞争”,下游为“完全竞争”,根据矿企寡头垄断性高于制造钢企的不对称性,将下游企业由两个增至3个,基于规模经济考量,设上游矿企因规模大小存在成本差异,并将纵向一体化引致的交易成本及生产效率优势给企业带来的效益,以及其他收益R,以及因管理负担、激励及灵活性问题引致的成本E,加人模型之中,同时,还考量了政府干预对纵向一体化整合成本的影响性,以e表示,由此对模型提出以下假设:
3竞争博弈的分析及结论
3.1竞争博弈分析
根据上述模型和假设条件,可根据钢企的综合一体化程度,进行如下推论:
4结语
产业价值链过窄是阻碍资源高效利用、技术革新及市场结构优化的关键所在,而纵向一体化通过前向、后向的整合,使得寡头竞争模式成为钢企产业结构的主流模态,其虽能够产生纵深协同效应、化解供需失衡的问题,但也将提升钢铁产业的进入壁垒,影响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竞争博弈状态。而结合钢企市场结构,引入排斥效应参数构建的基于两阶段动态博弈模型,推导出纵向一体化程度将改变供需紧缺、产能过剩的市场结构,影响整个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市场竞争度,据此,钢企可适时调整发展策略,以促进产业链的科学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