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尼日利亚瑙莱坞看大片的诞生
2019-11-08姜宣
本报驻尼日利亚特派记者 姜宣
提起美国好莱坞、印度宝莱坞,人们耳熟能详,说到尼日利亚的梦工厂瑙莱坞(也称尼莱坞),很多人还很陌生,但是瑙莱坞年均出产影片数量早已超越好莱坞,成为全球仅次于宝莱坞的第二大电影产业基地,仅2018年就出产1800多部电影。前不久,《环球时报》记者走进瑙莱坞电影拍摄现场,近距离感受了瑙莱坞电影是如何诞生的,简陋的条件下是如何出产高质量电影的。
场地基本免费
在10月的一天下午,尼日利亚首都阿布贾NEXT大超市院墙的大门外,一群人正在围观电影《揭开神秘》的拍摄,两个演员在一个小摊位表演,道具和场景都是真实的,破旧的桌子上是被烤得黑黑的黄花鱼,整齐地堆放着。令人惊讶的是,进行拍摄的只有一台普通的佳能70D。“没办法,摄像机太贵了。”摄影师科林斯抚摩着手里的宝贝无奈地说,“阳光太强了,要是没人打伞挡着阳光,根本看不到相机面板上的图像”。
道具、灯光、服装等等大量的工作,只有两三个人做,他们大汗淋漓,忙得不亦乐乎。拍摄现场没有围挡,导演佩雷不得不站在场边,一边指导拍摄,一边防止有人冲进拍摄现场,但还是有不少轿车、三轮车、行人等一不小心便冲了进去,拍摄不得不一遍遍重来。
很难想象,瑙莱坞还没有一个像样的影视基地或电影城。瑙莱坞影片拍摄选址越省钱越好,尽可能利用自然环境,或大街小巷等免费的场景来拍摄。有时借富人的房子,剧组可能要答应给房主一些角色来演。有的时候需要拍摄酒店,他们去和酒店老板协商,给他一个角色演来换取免费使用酒店。
瑙莱坞绝大部分的影片投资来自私人,近年来尼整体经济的不景气,使得投资者更加谨慎。少的时候一部影片的成本只有300万奈拉(约合人民币6万元),平均成本500万奈拉。
拍摄瑙莱坞电影必须精打细算,一部影片的拍摄时间一般不超过1周。演员的收入也很低,甚至免费出演。早期瑙莱坞有部很受欢迎的电影叫《血的仪式》,它的主角才拿到500美元的片酬。
起源浪漫又心酸
瑙莱坞最初源自上世纪80年代末,尼日利亚社会活动家、律师肯尼斯·奥肯科沃拍摄了一部家庭电影《生活枷锁》,这是一次自娱自乐式的尝试,用简易的设备拍一拍身边的故事,没想到引起轰动。很多人于是扛起照相机,拉上三两个好友,开启电影梦。
瑙莱坞有新旧之分。旧瑙莱坞是指2000年以前,以尼日利亚三角洲州首府阿萨巴市为中心的电影产业,影响范围较小,主要在尼日利亚,后慢慢向周边国家发展。从2000年开始,瑙莱坞的中心慢慢转移到拉各斯,形成了所谓的新瑙莱坞。据称,当前瑙莱坞约80%的影片产自拉各斯,很多影片拍摄在外地,但后期制作、推广却放在拉各斯。
拉各斯被选为瑙莱坞产业中心并非偶然,是其作为非洲最大单体城市,非洲第一大经济体尼日利亚的经济中心,其商业投资、摄像环境、人力资源及市场投放等得天独厚的便利条件决定的,其高度国际化、商业化为瑙莱坞的推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讲述非洲故事
有一种说法认为瑙莱坞影片粗制滥造、水平低下,一般故事主线集中在非洲文化的负面,以一种消极的方式、负面的形象抹黑非洲。有许多影片被批评为美化一夜暴富,而不是努力工作;也有许多故事将非洲人描绘成恋物癖,或过于相信神秘主义和仪式。关于这些负面评价,在《揭开神秘》拍摄现场,演员阿戈莎对记者说,我们对电影的感情投入不比任何人少。制片人维克多说,我们的电影都是真实故事改编的,来源于生活,主要劝导人们向善。
“世界上大部分国家的电影都是一种文化宣传,瑙莱坞电影传播非洲文化,人们应该鼓励并投资瑙莱坞的发展。”资深媒体人奥斯汀·马霍表示,“瑙莱坞以提升非洲各国文化、国家、民族形象为目标,让人们以新的视角看待非洲。”比如著名影片《血的仪式》,讲述人们如何出于绝望和快速赚钱的欲望加入秘密邪教,最终不得不牺牲自己所爱的人。旨在批判“不用努力工作,一夜暴富”的错误思想。科学慢慢走进非洲人的日常生活,《生命之蛋》《蛇女》等影片,呈现了古老的非洲传统宗教仪式及其神秘主义,通过怪诞夸张的手法,揭露了传统宗教的伪科学性。瑙莱坞大力倡导非洲传统文化美好的一面,向人们展现非洲之美,告诉人们非洲并非满是杀戮、抢劫、疾病等让人们望而却步的混乱世界。
为了推广影片,瑙莱坞目前主要选择Netflix、Youtube等大平台,数千部瑙莱坞电影在这些平台上越来越受欢迎,用户每天都在增长。仅在美英两国,就有近200万尼日利亚裔,去年,瑙莱坞第一女星恩娜吉主演的影片《狮心》,在Netflix平台上一经播出便大放异彩,影片直接收入达380万美元。
随着市场前景看好,投资人越来越多,佩雷自信地说,“中国电影的实力远超从前,如果我们能得到中国资金、技术与设备的支持,一定能拍得出世界水平的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