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 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致敬“英雄烈士谱”中为新中国诞生而献身的浙江籍共产党人

2019-11-08王祖强中共浙江省委党史和文献研究室

浙江档案 2019年10期

王祖强/中共浙江省委党史和文献研究室

一、奋斗牺牲于大革命的洪流中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首先集中力量领导工人运动,积极展开同中国国民党的合作。国共合作加快了中国革命的步伐。1925年的五卅运动标志着大革命高潮的到来。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工农运动的高涨,给予帝国主义在华的侵略势力和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以致命打击。在后期,由于资产阶级的叛变和党的领导机关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这场革命遭到了失败。汪寿华、谢文锦正是奋斗牺牲于这一历史时期的浙江籍共产党人。

(一)汪寿华:中共早期工人运动杰出领导人

汪寿华,1901年生,浙江诸暨人。

1918年,考入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五四运动爆发后,积极参加学生运动,经常阅读《新青年》等进步刊物,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1920年在上海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1921年4月赴苏联学习,192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5年,奉命回国。不久,上海爆发了五卅反帝运动。汪寿华担任上海总工会宣传科主任,协助李立三、刘华、刘少奇领导工人运动。在李立三、刘少奇被迫离沪,刘华牺牲后,他自告奋勇挑起了上海总工会代理委员长的重任。

1926年10月至1927年3月,汪寿华先后参与指挥了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时,汪寿华任中共中央特别委员会委员、上海市民代表会议常务委员,负责联络上海各派政治势力,共同反对北洋军阀的统治,筹建上海民众政权。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胜利后,上海特别市临时政府成立,他任临时市政府委员、常委,上海总工会委员长。

在起义胜利的日子里,群众的革命热情十分高涨,汪寿华的工作也更加紧张和繁忙。他一方面下令工人纠察队协助北伐军维持地方治安,一方面通告全市工人按时复工。正当上海人民欢欣鼓舞的时刻,隐藏在革命阵营里的蒋介石和帝国主义、大资产阶级互相勾结,策划着反革命政变。

4月初,国民党反动派阴谋破坏工人纠察队,汪寿华领导工人进行坚决反击。他曾说:“为了党和工人阶级的事业,我宁愿牺牲一切。”4月11日夜,在蒋介石授意下,杜月笙在其公馆诱捕了汪寿华,把他塞进麻袋,运到枫林桥活埋。汪寿华英勇牺牲,时年26岁。

(二)谢文锦:为革命我们不怕牺牲

谢文锦,1894年生,浙江永嘉人。

1917年毕业于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1919年到上海,在《新青年》杂志任职。1920年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并参加了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谢文锦与刘少奇、任弼时、罗亦农、萧劲光等人被党派遣到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1924年春,谢文锦回国,担任共产国际代表、苏联军事政治顾问鲍罗廷的翻译,并任中共中央秘书。

1924年秋,谢文锦按党中央指示到浙南传播革命思想,发展党团员,筹建党团组织,创建了浙南最早的党组织——中共温州独立支部,这是浙江省直属中央领导的第一个党组织。

1925年4月,谢文锦在《新青年》纪念列宁专号发表《列宁与农民》一文。这是我们党早期系统介绍列宁论述农民问题的重要文章,对党从理论上认识农民问题在中国革命中的地位,起了很好的作用。此文受到毛泽东的赞扬,被选为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教材。1925年上海五卅惨案发生时,谢文锦任上海总工会总务科副主任(主任为刘少奇),他和李立三、刘少奇、汪寿华等一起发动工人罢工和示威游行。9月,被选为上海总工会党团成员。

1926年4月,谢文锦担任中共上海区委委员,先后任曹家渡、杨树浦区委书记。7月调任中共南京地委书记。1927年2月,参加了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组织领导工作。

1927年4月上旬,大革命形势急转直下。谢文锦等人敏锐地察觉到事态有变,“暴风雨就要来了,有些人的面目越来越清楚,我们不能再坐着不动了。”“革命总是要付出代价的,总是有牺牲的。我们不怕牺牲,我们要组织力量和敌人对抗!”他要求南京的党团员,抓紧动员和组织力量,对反对革命的行为进行反击。

4月10日夜,谢文锦主持召开南京地委扩大会议,在研究应对国民党右派的具体对策时,国民党特务侦缉队包围了会场,谢文锦等人不幸被捕。凶残的国民党特务对他们使用了极其残酷的刑罚,威胁利诱,软硬兼施,但谢文锦等人宁死不屈,表现出了共产党人崇高的气节。3天后,谢文锦等10人被秘密杀害,年仅33岁。

二、奋斗牺牲于土地革命的风暴中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独立高举革命旗帜,领导中国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进入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党创建发展了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逐步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在这期间,由于党的领导机关犯了“左”倾教条主义等错误,革命事业曾经遭受重大挫折。1935年召开的遵义会议实现了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制定正确的方针和策略,将中国人民革命斗争推向了全民族抗日战争的新阶段。王一飞、季步高、陈文杰、郭凤韶、陈寿昌、梁柏台正是奋斗牺牲于这一历史时期的浙江籍共产党人。

(一)王一飞:不为时代之落伍者

王一飞,1898年生,浙江上虞人。

1910年,考入绍兴山会初级师范学堂。1919年,受五四运动影响,他前往上海探索革命真理,开始了革命的历程。

1921年,王一飞被派往苏俄,在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1922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并担任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旅莫支部负责人。1924年6月,王一飞参加在莫斯科召开的青年共产国际(少共国际)第四次代表大会。同年7月,他以中共列席代表的身份参加了在莫斯科举行的共产国际第五次代表大会。

因国内革命斗争形势的需要,1925年初夏,王一飞根据党的指示回到祖国,在中共中央军委工作,不久又被任命为上海区委书记,负责上海和浙江两地的党务工作。在上海工作期间,王一飞与陆缀雯结婚。他常对妻子说:“我们的生活是奋斗的,在动的状态中,如庸夫庸妇之终老牖下,寸步不出雷池者,不可能,亦不愿!”

北伐战争期间,当北伐军进入江西战场与军阀孙传芳部激战时,王一飞受党中央委派,以中共中央军事特派员的身份赴江西前线视察,加强与北伐军苏联总顾问加仑将军的联络,多次向中共中央汇报情况,反映江西战场敌我力量对比状况,就北伐军继续进军的方针和部署,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

1927年1月,王一飞回到上海后,在周恩来的领导下,紧张地投身于组织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的准备工作。“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国民党反动派大肆屠杀共产党人,上海处于白色恐怖之中。

危难之际,王一飞协助周恩来主抓军事工作,并以中央军委代表的身份参加了八七会议,会后被派往鄂北指导秋收暴动的准备工作。虽然这次暴动未能实现,但他在鄂北播下了革命种子,扩大了党的影响,为后来鄂北革命斗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0月中旬,党中央派王一飞和罗亦农前往长沙,负责改组中共湖南省委,并任命王一飞为中共湖南省委书记。根据中央指示,湖南省委决定举行长沙暴动,由王一飞任总指挥。曾与王一飞在一起工作的刘英回忆:“在准备长沙暴动的日子里,一飞同志亲自积极组织联系,到处奔忙,辛苦万分,但他精神饱满,意气风发,并经常不断地鼓励我们。”

12月10日,长沙暴动的枪声打响了。但由于敌我力量对比悬殊,暴动未能成功。长沙暴动失败后,白色恐怖再次笼罩长沙城。反动当局疯狂地搜捕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1928年1月11日,由于叛徒告密,王一飞不幸被捕。

1月18日,王一飞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工农暴动万岁!”的口号英勇就义。王一飞牺牲后,没有留下任何财产,只给妻子留下两人合拍的照片和两人往来的51封书信。

(二)季步高:书生退学从戎,烈士英名永存

季步高,1906年生,浙江龙泉人。

1922年夏,他考上上海东南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同年10月更名为上海大学),受到进步思想影响。1925年6月,考入广州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第四期。同年9月,在学习期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6年春,季步高根据党的指示,从黄埔军校中途退学,转到中华全国总工会省港罢工委员会工人纠察大队,专门负责训育处工作。其间,他积极协助2000多人的工人武装进行培训,负责讲授社会进化史、共产主义ABC等革命理论课程,同时协助编辑出版罢工委员会的机关刊物《工人之路》。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广东的国民党右派遥相呼应,于4月15日在广州开始反革命大屠杀。季步高等率领纠察队进行反击,但由于敌众我寡,纠察队被迫转入地下。

随后,中共广州市委在一片白色恐怖下成立,季步高临危受命,担任中共广州市委委员,负责秘密组织工人武装队伍。

1927年11月,中共广东省委根据党中央指示,决定举行广州起义,季步高协助做了大量准备工作。12月11日凌晨,广州起义的红色信号弹划破了南方漆黑的夜空。季步高率部分工人赤卫队员,配合起义军主力——叶剑英领导的军官教导团,攻打广州市公安局。

起义期间广州第一个工农民主政府——广州苏维埃政府在炮火中诞生,季步高被委任为苏维埃军事委员会军械处处长。由于敌我力量悬殊,广州起义不幸失败。季步高按照党的指示,转赴香港。

1928年1月上旬,中共广州市委重新成立,季步高为市委委员,很快秘密返回广州。此时广州的反动势力极为猖獗,到处笼罩在白色恐怖中,斗争异常尖锐残酷。1月下旬,刚刚建立的市委机关即遭敌破坏。1月30日,中共广州市委再次重建,季步高临危受命,担任中共广州市委书记。他想方设法秘密联络、收拢被打散和隐蔽在各处的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恢复和重建党的组织。十几天后市委机关再次遭到破坏。季步高早已将个人安危置之度外,在万分险恶的情况下,带领同志们分散隐蔽进行革命斗争。

4月13日,季步高当选为中共广东省委候补委员,并继续在广州开展地下工作。7月,去香港向省委汇报和请示工作时,不幸被港英当局逮捕,遂被引渡回广州反动当局。

在狱中,他受尽了敌人的残酷刑讯和拷打折磨,但他视死如归,始终保持了共产党员宁死不屈的崇高气节。

1928年冬,季步高就义于广州红花岗,牺牲时年仅22岁。

(三)陈文杰:红十三军中的“赤脚大仙”

陈文杰,1903年生,浙江宁波人。

他原是宁波一家绸厂的工人,因积极参加反帝爱国运动,于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陈文杰来到武汉,7月入贺龙部第二十军三师教导团学兵队当兵,随部参加南昌起义。后随起义军南下广东。9月起义军在潮(安)汕(头)地区作战失利,他回到宁波,任中共宁波市委书记,继续领导工人运动。

根据党的八七会议确定的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中共浙江省委制定了《浙东暴动计划》。1927年11月,由于叛徒告密,计划泄露,国民党随即在浙东各地大肆搜捕共产党人。陈文杰坚守岗位,组织其他同志转移、撤退,而自己则被国民党当局逮捕。

经各方努力营救,陈文杰于1929年上半年被保释出狱。同年夏天,党中央为加强对浙南农民武装斗争的领导,派他到浙南工作。

1930年5月,陈文杰来到浙江永嘉楠溪,与胡公冕、金贯真一起组建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三军,任政治部主任,6月任中共浙南特委军事委员。

当时,红十三军的生活十分艰苦,常常急行军。陈文杰经常把自己的草鞋送给有需要的战士,自己却赤着脚行走在烈日暴晒的山路上,脚底烫起了泡也不以为意。为此,战士们亲切地称他为“赤脚大仙”。

在陈文杰担任政治部主任期间,红十三军政治工作搞得有声有色,部队日益壮大。

陈文杰日夜为部队操劳,终因劳累过度病倒,被送到永嘉养病。由于叛徒出卖,1930年9月18日,陈文杰不幸被捕。敌人企图从陈文杰口中得到红十三军的机密,对他软硬兼施,威逼利诱。但陈文杰视死如归,坚不吐实。敌人恼羞成怒,于9月21日对他下了毒手。

在前往刑场的路上,陈文杰高声向群众宣传:“杀了我陈文杰一个人不要紧,会有人替我报仇的……”他从容不迫,高呼口号,英勇就义,年仅27岁。

(四)郭凤韶:热血铸就红梅开

郭凤韶,女,1911年生,浙江临海人。

父亲曾是同盟会会员,参加过辛亥革命。在具有进步、民主思想的家庭熏陶下,她从小就反对封建迷信和礼教,怀有拯救祖国和民族的雄心壮志。

1925年,郭凤韶考入临海女子师范,参加了由进步青年组织的乙丑读书社。她阅读了《新青年》《彷徨》《呐喊》等大量进步书籍和刊物,思想觉悟逐步提高。1926年底,她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反动当局大肆逮捕和屠杀共产党员和读书社成员,有人劝郭凤韶退社,郭凤韶却坚定地说:“革命是我第一生命,我决不退社!”

1929年,郭凤韶考入陶行知创办的南京晓庄乡村师范学校。1930年,她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并担任党的小组长,不久又担任中共南京市委地下交通员,经常只身往来于市委和晓庄之间,传递情报和文件。

1930年,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南京政府制造了骇人听闻的“四三惨案”。在中共南京市委的领导下,南京的爱国学生进行了反对国民党反动暴政的示威游行。郭凤韶负责联络各大中学校,组织全市学生进行示威活动。她四处奔走,在街头宣传,与反动军警进行面对面的斗争。

学生的革命行动,使反动当局恨之入骨。同年4月8日,郭凤韶所在学校被反动当局查封,许多共产党员被捕。郭凤韶秘密转移到无锡,以教书为掩护继续革命工作。同年9月,她返回南京,准备参加营救被捕的同志的行动,不幸被特务盯梢逮捕。

在狱中,郭凤韶受尽酷刑,被打得遍体鳞伤、血肉模糊,她始终守口如瓶。每次从昏迷中醒来,总是怒斥敌人:“你们想用逮捕、屠杀的办法消灭共产党,是不可能的!”9月26日,郭凤韶在南京雨花台英勇就义,年仅19岁。

(五)陈寿昌:党的忠诚卫士

陈寿昌,1906年生,浙江镇海人。

1922年离开家乡先后来到武汉、郑州,进入郑州电报局工作。

1923年2月,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期间,陈寿昌积极参加组织电报局职工声援铁路工人的斗争。二七惨案后,工人运动转入低潮,陈寿昌从郑州转到武汉电报局从事工人运动,坚持革命斗争,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秋,在李立三、刘少奇的指导下,陈寿昌发动工人,组织工会,配合北伐军胜利进军,参与组织收回英租界的斗争。

大革命失败后,陈寿昌到上海,先后担任中共中央机关秘书、中共上海市政总工会党团书记、中共江苏省委委员、中共上海沪西区委书记。1928年秋,到中共中央特科做情报和党的地下组织联络工作,为保卫党中央领导机关和党组织的安全作出了贡献。

1929年,陈寿昌被派到苏联学习,不久回国,继续在中央特科工作。1931年4月,协助周恩来领导中央特科工作的顾顺章被捕叛变,对中共中央领导机关和中央领导同志的安全构成极大威胁。在周恩来、陈云、聂荣臻等中央领导的果断指挥下,陈寿昌和其他同志日夜战斗,抢先采取有效措施,保卫了中央机关和中央领导同志的安全。

1931年12月,陈寿昌离开上海到中央革命根据地工作。1932年1月,参与组建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央苏区执行局,任党团书记、主任,1933年2月任中共福建省委书记,1933年7月任中共湘鄂赣省委书记兼湘鄂赣军区政委,1934年2月被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同年6月兼任红十六师政委。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陈寿昌受命于危难之际,留在中央革命根据地坚持斗争,在反动派到处悬赏捉拿他的极其艰苦、险恶的斗争环境中,陈寿昌带领红十六师在湘鄂赣边界开展游击战争,牵制敌人兵力,配合中央红军长征。

1934年11月,陈寿昌率部在湖北崇阳、通城之间的老虎洞与国民党军遭遇,不幸身负重伤,在崇阳县河坪村壮烈牺牲,时年28岁。

(六)梁柏台:红色司法开拓者

梁柏台,1899年生,浙江新昌人。

1918年考入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预科,1920年冬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是我国最早的青年团员之一。

1921年梁柏台和刘少奇、任弼时等人先后赴苏联,1922年进入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同年底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1924年毕业后,梁柏台被分配到海参崴(今符拉迪沃斯托克)工作。1927年底,梁柏台调任伯力(今哈巴罗夫斯克)远东华工指导员,负责远东的华工工作和中国共产党的工作。后被派往伯力省法院担任审判员,从事革命法律研究和司法工作。

1931年5月,中央革命根据地迫切需要自己的法律人才,肩负这一重任,梁柏台秘密回国参加国内革命斗争,9月到达中央革命根据地。

同年11月7日,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召开,梁柏台出席大会,当选大会主席团宪法起草委员会成员。大会通过了梁柏台参与起草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该大纲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工农大众制定的第一部红色宪法。

大会前后,梁柏台还参与起草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婚姻条例》和《苏维埃政府组织法》等法令。

以毛泽东为主席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后,梁柏台一直从事临时政府的司法工作。他和何叔衡等一起,开展了创立苏维埃司法机关和司法制度的工作,先后历任临时政府司法人民委员部副部长、内务部副部长和代理部长、临时最高法院法庭委员、临时检察长、司法人民委员等职。

在临时政府成立的短短两年多时间里,梁柏台组织制定了《革命法庭条例》《革命法庭的工作大纲》《看守所章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司法程序》等10多部法律法规,为苏维埃政权的法制化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同时,梁柏台还亲自参与审理案件,并多次参加重大反腐案件审判。1932年5月,临时最高法庭对瑞金裁判谢步升死刑上诉案开庭复审,梁柏台担任主审,这是苏维埃临时政府成立后惩办的第一个贪污案件,在苏区引起强烈震动。

1934年3月,梁柏台以最高特别法庭临时检察长职务担任公诉人,指控熊仙璧贪污渎职一案,此案被称为“红色中华反贪第一大案”,董必武担任主审,毛泽东、张闻天、项英、刘少奇等人都参加了旁听。

此外,梁柏台还先后担任《红色中华》代理主笔、苏维埃大学委员会委员、中央审计委员等职。他的工作涉及司法、检察、民政、邮电、交通、卫生、教育、宣传和财政等方面,为红色政权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长征。梁柏台留在中央苏区坚持斗争,任中共中央分局委员、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办事处副主任(陈毅为主任)。他领导军民坚壁清野、安置伤员、解决部队给养,妥善处理了大批文件资料。

1935年3月,在突围中梁柏台不幸负伤被捕,不久被敌“铲共团”在江西大余杀害,时年36岁。

三、奋斗牺牲于全民族抗日战争的烽烟中

1937年至1945年的全民族抗日战争,总体上是在以中国共产党同中国国民党再次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条件下进行的。中国共产党制定和实施全面抗战路线和持久战的战略总方针;领导人民军队深入敌后发动群众,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建立和发展抗日民主根据地;实行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和坚持抗战反对妥协、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的方针;大力推进党的建设,确定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成为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成为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历史转折点。宣侠父、茅丽瑛、朱镜我、何云、施奇、林心平、孙晓梅、朱程、李敏正是奋斗牺牲于这一历史时期的浙江籍共产党人。

(一)宣侠父:英烈遗风照前程

宣侠父,1899年生,浙江诸暨人。

1920年获准公费赴日本留学。因为参加留日学生爱国运动,于1922年回国。1923年在杭州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不久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1924年,宣侠父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但因触怒蒋介石,被开除学籍、勒令离校。1925年春,经李大钊推荐,宣侠父赴张家口冯玉祥的国民军中做部队文教工作。同年10月,随国民军二师西征到兰州。同年冬,参与创建甘肃第一个党组织——中共甘肃特别支部,任支部委员。

1927年8月,宣侠父回到家乡参与组织和领导当地农民运动。1929年到山东冯玉祥部队从事兵运工作,1931年初任国民党25军总参议,利用合法身份在该部队秘密建立中共党组织,开展抗日救国活动。

“九一八”事变后,宣侠父在南京、山西晋城、张家口等地联络抗日反蒋活动,推动冯玉祥等建立抗日同盟军。1933年初任孙殿英部第41军秘书长。1934年春,宣侠父与吉鸿昌等在天津组织“中国人民反法西斯大同盟”,并陪同吉鸿昌到上海履行秘密入党手续。同年夏,调至中共上海中央执行局特科,从事党的秘密工作。1935年到香港联络抗日反蒋,争取李济深等成立民族革命同盟。1936年两广事变后,参与重建第19路军,任政治部主任兼61师参谋长。

西安事变后,宣侠父被调到西安协助周恩来工作。1937年5月赴延安出席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9月,任18集团军(八路军)高级参议,从事国民党上层的统战工作,先后向胡宗南、李宗仁、冯玉祥等宣传团结抗日、共御外敌的主张。1938年7月31日,宣侠父被蒋介石指派的特务秘密杀害。

(二)茅丽瑛:“孤岛”抗战女杰

茅丽瑛,女,1910年生,浙江杭州人。

1931年于苏州东吴大学法学院辍学,同年考入上海海关任英文打字员。1935年参加上海中国职业妇女会。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救亡组织——海关乐文社。1937年上海“八一三”抗战爆发后,她积极参加慰问伤兵、救济难民等活动。

1938年5月,上海中国职业妇女俱乐部正式成立,茅丽瑛被推选为主席。同月,她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

茅丽瑛为人热情、诚恳、乐于助人,自称是“大众的牛”,夜以继日地拼命工作,把“职妇”办得生气勃勃。为了支援浴血奋战的新四军,她积极推动“职妇”和各救亡团体在春节期间发起“劝募寒衣联合大公演”和组织“物品慈善义卖会”,抱着“愿为义卖而生,为义卖而死”的决心,以极大的勇气使义卖最终获得成功。

敌人对职业妇女俱乐部和茅丽瑛的仇视进一步加深,他们称茅丽瑛为“第二史良之中共激烈分子”。在连续公开恫吓无效后,1939年12月12日晚,茅丽瑛遭到汪伪特工暗杀,身中三弹,于15日在医院牺牲,时年29岁。牺牲前她告诉大家:“吩咐一切的人别为我悲伤!我死,没有什么关系,我是时刻准备牺牲的,希望大家要继续努力,加倍地努力!”

(三)朱镜我:以笔为刃的文化战士

朱镜我,1901年生,浙江鄞州人。

在他10岁那年,父母相继去世,被寄养在外祖母家。1920年7月,朱镜我以优异成绩被录取为浙江公费留日学生,并于1924年考取了东京帝国大学社会学系,1927年毕业。

1927年10月,为支持革命文学事业,朱镜我回到上海,加入文化革命团体——创造社,主编《文化批判》月刊。他宣传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提出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口号,并翻译了恩格斯的《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此书成为我国最早出版的恩格斯名著的全译中文单行本。1928年5月,朱镜我经党中央批准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9年,中共中央文化工作委员会(简称文委)成立,朱镜我为文委成员,参与筹建中国左翼作家联盟。1930年3月起,先后任文委书记和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部长。同年5月,中国社会科学家联盟成立,朱镜我任第一任党团书记。随后,中国左翼文化总同盟成立,朱镜我兼任党团书记,领导革命文化运动和党的宣传工作。

同时,朱镜我还以一名文化战士的姿态,积极在“左联”刊物上发表了《中国目前思想界底解剖》《意识形态论》《起来,纪念五一劳动节》《徘徊在十字街头的,究竟是谁?》等系列文章,宣传马克思主义,抨击国民党反动政府,为无产阶级革命呐喊助阵。

1931年冬,朱镜我调到中共中央宣传部工作。1932年秋,介绍陈赓同鲁迅面谈。1933年初,党中央机关迁往江西苏区,决定在上海成立上海中央局。翌年,朱镜我被任命为上海中央局宣传部部长,参与领导极端艰难情况下的白区地下斗争。

1935年2月,上海中央局遭到敌人破坏,朱镜我被反动当局逮捕。他在狱中大义凛然,面对敌人威逼利诱坚贞不屈,身患重病仍用诗人雪莱“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的诗句鼓励被捕同志坚持斗争。

1937年6月,经党组织营救,身患重病的朱镜我获释。未等病体恢复,朱镜我便奔走浙江各地宣传抗日。1937年9月起,他先后在宁波和杭州建立了中共宁波临时特别委员会、中共浙东临时特别委员会,以及中共浙江省临时工作委员会。

当时,地方党的活动经费很困难,朱镜我回到老家,将家产抵押,变卖10多亩土地,用作党费和革命事业的活动经费。

1938年春,朱镜我调到江西南昌新四军办事处和中共中央东南分局宣传部工作,主编《剑报》副刊。同年秋到皖南新四军军部,任军政治部宣传教育部第一任部长,兼军部刊物《抗敌》杂志主编。

1940年,国民党反动派发动第二次反共高潮,向皖南新四军逼近。朱镜我于6月间创作了《我们是战无不胜的铁军》一歌歌词,由何士德谱了曲。这是一首战斗性很强的歌曲,表现了工农武装奋勇杀敌、百折不挠的意志,在新四军广为流传。

1941年1月,在皖南事变中,朱镜我随军部撤离安徽泾县云岭,遭遇国民党军队的重重包围。12日,朱镜我在突围时壮烈牺牲,时年40岁。

(四)何云:太行山上的“新闻战士”

何云,真名朱士翘,1905年生,浙江上虞人。

早年就读于浙江省立第五师范学校,毕业后回乡任教,并投身上虞县农民运动之中。1930年赴日本早稻田大学读经济系,后转入铁道传习所。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后,他毅然停学回国,参加抗日救亡工作。

1938年,党中央决定创办《新华日报》,何云被调往汉口参加筹备工作,担任国际版编辑。12月,《新华日报》华北分馆成立,何云任分馆管理委员会主任(社长)兼总编辑。1939年元旦,中共中央北方局机关报《新华日报》华北版创刊号诞生。

1940年8月,八路军发动了著名的百团大战。何云随八路军总部和第129师刘伯承、邓小平奔赴前线组织战地新闻采访,在火线上编辑、审稿、刻印、发行,以最快的速度把战斗消息传播出去,为鼓舞部队士气、宣传百团大战胜利,发挥了巨大作用。在残酷的对敌斗争中,虽然报馆经常转移,但报纸的出版从未间断。《新华日报》华北版被敌后抗日根据地军民称为“华北人民的聪耳、华北人民的慧眼、华北人民的喉舌”和“华北抗战的向导”。

1942年5月,日军调集重兵,对太行山辽县麻田一带进行“铁壁合围”式的大扫荡,企图摧毁八路军总部和《新华日报》华北分馆。何云率领全馆同志坚持工作和战斗。

在危急关头,何云对身边的同志说:“不要把子弹打光了,留下最后的两颗,一颗打我,一颗打你自己,我们不能当俘虏!”5月28日黎明,正在大羊角村山坡上隐蔽的何云,不幸背部中弹负重伤,昏倒在地。当被医护人员抢救醒来时,他的第一句话就是:“我的伤不很严重,快去抢救倒在那边的同志吧!”当医护人员检视完别的伤员再来看他时,他已经牺牲了,时年37岁。

(五)施奇:坚贞、圣洁而崇高的“丹娘”

施奇,女,1922年生,浙江平湖人。

由于家境贫困,14岁的施奇就进了上海一家缫丝厂做童工。淞沪抗战爆发后,她参加了中国共产党的外围组织中国红十字会上海煤业救护队,奔赴抗日前线抢救伤员。1938年8月,在皖南泾县参加新四军,被编入军部教导队学习,任班长,并加入中国共产党。学习结业后,被分配到军部速记班,随后被调到军部机要科,担任江北大组组长。

1941年1月,在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中,施奇镇定地译发电报,保持与党中央的联系。当敌军的包围圈越来越小时,她按上级命令忍痛毁掉电台,烧掉密码。突围时不幸被俘。凶恶的敌人对她百般摧残蹂躏,威逼她自首。施奇在遭受折磨后身患重疾,但面对淫威坚贞不屈,义正辞严地痛斥敌人,拒绝敌人的诱降。敌人恼羞成怒,将她关进上饶集中营。

在皖南事变中被捕的新四军战友们,看到那个朝气蓬勃、健康美丽的施奇被敌人折磨得奄奄一息,感到义愤填膺、悲痛万分。施奇对探望她的战友们说:“别难过,革命是要付出代价的。这些野兽动摇不了我钢铁般的意志,玷污不了一个共产党员的心。只要我的心还在跳动,就决不停止对敌人的斗争!”她忍受着巨大的折磨,在狱中写下揭露敌人罪行的文章。

1941年底,一批战友在秘密准备越狱前夕去看望施奇,她担心自己的病体会拖累战友,深情地对大家说:“不要管我了,你们快走。请转告党组织,虽然我还是个青年党员,经受的锻炼和考验还不够,但我的心,至死也想着党啊!你们出去以后,把我的遭遇告诉大家,要控诉国民党反动派的罪行,为我和千千万万死难的战友报仇!”

1942年5月,施奇被敌人活埋于上饶茅家岭,牺牲时年仅20岁。她被誉为我军机要战线上坚贞、圣洁而崇高的“丹娘”。

(六)林心平:慷慨赴死的秋瑾式女英雄

林心平,女,1919年生,浙江平阳人。

1936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6年8月参加革命,在上海从事地下交通工作。全面抗战爆发后,任八路军驻上海办事处机要秘书。1937年11月赴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毕业后,先后在中共中央长江局、中共金衢特委从事统战工作。1939年秋任新四军第一支队文工团副团长。同年冬到溧阳新昌协助开辟新区工作。以办夜校的形式,宣传、发动群众,组织贫农小组、妇抗会、青抗团,并发展党员、建立党支部。

1941年3月起,林心平任金坛、溧阳、宜兴、武进、丹阳五县抗日联合政府文教科科长。同年夏,国民党江苏省保安第9旅投降日军后,进驻长(荡湖)滆(湖)地区,袭击我抗日部队。为扩大抗日武装、分散敌人兵力,党组织决定由她兼任宜兴县官村区区长,负责开辟长滆东南边区的抗日武装斗争。经数月工作,将张河港大河抗日游击区扩展到滆湖南岸的新桥一带。

1942年6月林心平不幸被捕,受尽酷刑,坚贞不屈。同年7月,在江苏省金坛县官林小学被日军杀害。遗体被敌人毁尸灭迹,尸骨无存。

(七)孙晓梅:苏南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女英雄

孙晓梅,女,1914年生,浙江富阳人。

出身于封建大家庭的她,受进步书刊影响,倾向革命,主张男女平等,积极参加妇女解放运动。1930年,她参加中共富阳县委领导的“五一”农民武装暴动准备工作。“七七”事变后,在小学教书的孙晓梅,积极联络当地爱国教师和进步青年,参加抗日活动。

1938年10月,孙晓梅带领几位进步青年步行到皖南新四军军部,参加新四军,进入教导总队第8队(女生队)学习。1939年初,被分配到新四军政治部农村经济调查研究组工作。1940年夏,孙晓梅奉命随工作队奔赴苏南敌后抗日根据地,开展民运工作。同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先后担任中共武进县委妇女部长,镇丹县委民运工作队长。

1941年10月,孙晓梅奉命到中共长江工委,负责长江工委与路北特委间的政治交通工作。遇有重大任务,或者在斗争紧要关头,孙晓梅总是挺身而出,勇挑重担。她和战友们经常扮作农村妇女、贩货商人等,穿越封锁线、出入敌占区,传送文件、收集敌情、护送干部、惩罚敌伪、购买药品和军用物资等,每次都出色完成任务。她果断、泼辣和无畏的工作作风,深受人们钦佩,不少和她一起工作过的人,都称赞她是“女中丈夫”。

1943年3月,日伪军开始大肆“清乡”。孙晓梅冒着危险,日夜奔波于党的秘密交通线上,多次安全掩护新四军及地方党的领导干部、抗大九分校师生等渡江北上。4月27日,孙晓梅护送一批党的干部渡江北上后返回根据地,途中在句容县营仿镇不幸被日军宪兵队的特工人员所捕。日军宪兵对她软硬兼施,先是软化诱降,接着是惨无人道的酷刑和死亡威胁,妄图从她口中获得苏南新四军活动情况。

面对凶残的日本侵略者,孙晓梅宁死不屈、大义凛然,她怒斥敌人道:“你们这些侵略者,掠我国土,屠我同胞,无恶不作,妄想让我背叛祖国,做你们的帮凶,那真是白日做梦!”1943年5月初,恼羞成怒的日寇,将她押至南京龙潭老虎山坳残酷杀害。孙晓梅壮烈殉国,年仅29岁。

(八)朱程:“铁军将才”

朱程,1910年生,浙江苍南人。

1929年毕业于黄埔军校第6期,1930年在国民党军德州教导队任见习教官时,因参与反对蒋介石的活动被捕入狱。1931年出狱后回到平阳,受共产党人影响,接受革命思想。后在津浦铁路警察行政督察总署和护路大队任中队长时,曾秘密协助浙南中共组织和红军游击队建立联络点、筹集枪支弹药。1934年,朱程赴日本入东京铁道学院学习。1937年5月,离毕业还有两个月,为参加抗日救亡工作,他毅然回国,到山西国民兵军官教导团任教官。

全面抗战爆发后,朱程先后任河北民军第10、11大队大队长,第11、4团团长。民军成员不少是来自平津和各地热情抗战的青年学生和农民。为把民军造就为真正的抗日武装,他常对全团干部战士说:“民军为人民,驱逐日寇出国土,抗日救亡是民军的宗旨。谁消极和反对抗日,就和谁决裂。”

在11团任团长时,朱程积极支持中共派出担任该团政治部主任的闻允志建立秘密党支部,该团的政治工作干部多数是共产党员。因此,11团名义是河北民军,实际上是由我党掌握的一支抗日武装,活动于敌后的林县、汤阴、淇县、安阳一带,在朱程指挥下,攻打过鹤壁集、高村桥伪据点,还破坏过敌人的交通命脉平汉铁路,对于敌占区的群众起到了鼓舞作用。

为坚持团结抗战,他与国民党反共顽固派张荫梧进行坚决斗争。1939年6月,朱程率第4团脱离河北民军,根据八路军总部的指示,建立华北抗日民军,任司令员。同年9月,朱程加入中国共产党,后指挥部队取得狮山伏击战等战斗的胜利。1940年2月,朱程任八路军第2纵队民军1旅旅长,随纵队东进冀鲁豫边区,先后兼任冀鲁豫军区第1、5分区司令员,指挥部队参加多次反“扫荡”作战,屡屡获胜,开辟和坚持了以内黄、曹县为中心的沙区抗日根据地。

1943年9月28日,在山东曹县西南地区王厂反“扫荡”作战中,为掩护主力突围,他亲率百余人顽强抗击敌人,在激战中英勇牺牲。冀鲁豫军区司令员杨得志在悼念文章中说:“朱程同志牺牲,我中华民族失一将才,边区部队失却了一个良好的指挥员,我党损失了一个优秀的布尔什维克干部。”

(九)李敏:“浙东的刘胡兰”

李敏,女,1923年生,浙江镇海人。

幼年随父母到上海,12岁就在一家日本人开的纱厂当童工。她每天工作12小时,还经常遭到日本工头的打骂。两年半苦难的童工生活,让李敏在心中烙上了深切的阶级仇、民族恨,也铸就了她坚强、刚毅的性格。

1941年,17岁的李敏毅然投身到抗日救国斗争中。1942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被党组织派到鄞西樟水区启明小学,以教书为掩护,从事抗日斗争。樟水区是当时对敌斗争的焦点,情况十分复杂。李敏向学生讲抗日故事、教唱抗日歌曲,还带着学生和抗日宣传队到农村进行抗日宣传,激发群众的抗日热情。在革命斗争中,李敏逐渐锻炼得更加坚强、更加成熟。

1943年春,李敏担任中共樟水区委书记。她奔走在樟水两岸,挨家挨户动员群众参加抗日斗争,秘密发展武装力量,建立与扩大党的组织。这年秋天,国民党顽固派向浙东抗日根据地发起进攻,浙东游击纵队主力进行大踏步进退的运动战。为了充实新区斗争力量,李敏被调任中共鄞江区委书记,带领武装小分队就地坚持斗争。她秘密组织自卫队、农协会、妇女会等,并以猎户为骨干组成区小队,多次捣毁国民党设立的税卡和情报站。

1944年2月21日,国民党顽固派军队偷袭鄞江后隆,李敏不幸被捕。敌人用尽一切伎俩,也没能从她身上得到任何口供。敌人把她绑在木桩上,威逼她说出全区有多少共产党员、多少抗日武装。李敏宁死不屈,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恼羞成怒的敌人用刺刀将她杀害。

李敏牺牲后,人们纷纷传颂她的英勇事迹,赞誉她是“浙东的刘胡兰”。

四、奋斗牺牲于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全国性胜利黎明之际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为争取和平民主付出巨大的努力。在全面内战爆发后,党领导解放区军民坚决以积极防御粉碎国民党军队的进攻,并积极推动国民党统治区的人民运动。随着形势的发展,党指挥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经过战略决战和战略追击,领导人民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全国性胜利,基本上完成了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王孝和正是奋斗牺牲于这一历史时期的浙江籍共产党人。

王孝和:无所畏惧的工人阶级代表

王孝和,原籍浙江鄞县,1924年生于上海。1938年,考入上海励志英文专科学校,开始接触进步书刊,受到党组织的培养。194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3年进入美商上海电力公司。1946年1月,上海电力公司发生大罢工,王孝和积极组织工人参加罢工斗争。1948年1月,王孝和当选为上海电力公司工会常务理事。上海电力公司党组织为了加强对工会的领导,将工会内的5名党员理事组成党团,由王孝和任党团书记。在王孝和的带领下,上海电力公司工人在同国民党上海反动当局的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4月21日,由于叛徒出卖,王孝和被国民党反动军警逮捕。在监狱中,王孝和同敌人作坚决的斗争。

敌人从王孝和那里什么也没有得到,便将他判处死刑。面对死刑,王孝和坚定地说:“从我被捕第一天起,就做好了这个准备。”“死无所惧,只要我活一天,就要同敌人斗争。我的武器是公开揭露敌人的残酷和对人民的仇视。”在牺牲前,王孝和先后写下了三封遗书,他号召战友们“为正义而继续斗争下去!前途是光明!”9月30日上午,王孝和在提篮桥监狱刑场英勇就义,时年24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无论我们走得多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他强调,全党同志不能忘记红色政权是怎么来的、新中国是怎么来的、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怎么来的。

在长期艰苦的革命斗争中,中国共产党人以行动表明了自己是最有远见、最富于牺牲精神、最坚定而又最能虚心体察民情并依靠群众的坚强的革命者,从而赢得了广大中国人民的衷心拥护。“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是中国人民基于自己的切身体验所确认的客观真理,也为中国共产党人英勇奋斗、勇于牺牲作出了鲜明注解。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浙江解放70周年。正是无数革命先辈英勇无畏的牺牲,才换来了一次次胜利,才有了新中国的诞生,才有了今日美好幸福的生活。让我们弘扬传承英烈精神和社会正气,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全社会营造纪念、缅怀、崇尚、学习英烈的浩然正气和浓厚氛围,推进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激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力量,始终高举红色的旗帜,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把先辈们开创的事业不断推向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