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美外语片市场中的华语电影分析

2019-11-08

电影文学 2019年14期
关键词:华语北美外语

丁 亮

(澳门科技大学 电影学院,澳门 999078;南京城市职业学院 文创艺术学院,江苏 南京 211200)

经分析,就好莱坞发行的电影而言,1997年《泰坦尼克号》《黑衣人》《侏罗纪公园》在全球强劲上映,使得北美电影的海外票房首次超过本土票房。直到2003年,北美电影的海外票房才正式超越本土票房成为主导。然而,这样的大幅增长和中国电影市场的崛起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中国电影市场从2005年占全球票房的1.1%迅速发展到2015年占17.8%。(1)https://stephenfollows.com/important-international-box-office-hollywood/

2016年,《战狼2》以56.83亿人民币的国内票房总数收官,同年该片全球票房达到8.7亿美元,挤进当年的全球票房TOP100。作为外语影片能够成功打破好莱坞长久以来的垄断地位,该消息立刻在全国上下引起热议,国人强烈的民族自豪感迅速爆发。然而,冷静之余却也不难发现,《战狼2》总票房收入的99.48%均是由国人自己创造,而海外票房仅占0.52%(北美票房占0.3%)。这组尴尬的数据让我们不禁反思,华语电影是不是只能墙内开花墙内香呢?

一、外语影片北美市场发行的现状

笔者一方面对2015—2018年中国、日本、韩国和法国这四个国家每年国内票房前十位的影片进行筛选,查找其中各国自制影片(含合拍片)在北美上映的情况,整理出相关数据进一步分析;另一方面,针对印度电影缺少相关资料的情况,采取查看北美发行的外语影片TOP100中印度电影票房成绩的方式,分析印度电影在北美发行的现状。

(一)华语电影

中国电影产业化改革之前,华语电影曾经历年产量仅44部,年票房不到10亿人民币的困难局面,而正是电影产业化改革所注入的一针强心剂,使得濒临绝境的华语电影产业凤凰涅槃,重新回到了中国社会文化的中心视野。2018年,中国电影票房以609.76亿完美收官,票房的前10位有一半是华语电影,其中前4名都是华语电影。

近四年,中国票房排行榜的前10位中共有23部华语电影,并且2016—2018这三年的票房冠军均为华语电影。相比之下,表1向我们展示了同时间段这23部华语电影中在北美上映的16部电影的具体情况:

表1 2015—2018年度中国票房TOP10中华语电影在北美上映情况(2)表格中的数据根据boxofficemojo网站公布的数据整理。

如表1所示,从电影的类型来分析,近四年中国票房TOP10中华语电影在北美上映的动作电影共有12部,其中战争题材4部,魔幻题材6部,冒险题材2部;喜剧电影和剧情电影分别有2部。华语电影在北美的发行公司主要以华狮公司和Well Go USA公司为主,同时也有好莱坞主流公司及一些北美的独立发行公司。在票房方面,北美首周票房超过100万美元的电影为3部,总票房超过100万美元的电影为9部。从上映影院上来看,首周上映影院数低于50家的共11部,而高于3000家的仅有1部。总上映影院数低于200家的达到12部。上映周数少于5周(含5周)的有6部,少于10周的有14部。

以上的数据显示,16部电影中,除了《长城》无论在票房表现、上映影院数、上映周数等方面尤为突出以外,其余华语电影在北美市场的发行均不理想,就连在国内取得一致好评,颇受追捧的《战狼2》也没能如愿在北美市场创造新的成绩。而在统计中笔者发现,在国内有着高票房的《我不是药神》《西虹市首富》《羞羞的铁拳》《大圣归来》等口碑不错的影片并没有引进北美发行。

(二)其他主流外语影片

1.日韩电影

1999年,韩国国会颁布《电影法修正案》,于2000年彻底废除影像制品原有的审查制度,改用分级制度对影像制品进行划分。经过长期的政治改革,韩国本土电影在其国内的市场份额由原来的15%~20%增长到如今的50%~55%。[1]此外,韩国电影主要以动作片为主,而日本电影则以动画片为主,如《名侦探柯南》剧场版、《哆啦A梦》剧场版等,虽在本国热映却均未在北美发行,两国本土主流影片的类型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正如表2所示,2015—2018年度日韩票房TOP10在北美上映的本国电影中,日本电影仅有5部,韩国电影则共15部:

表2 2015—2018年度日韩票房TOP10中本国电影在北美上映情况(3)表格中的数据根据boxofficemojo网站公布的数据整理。

据表2统计,日本电影所占比重较小,发行公司也相对单一,在5部日本电影中有4部经由FUNimation Films公司发行。至于影片类型,除了《新哥斯拉》以外,其余四部影片都属于动画电影。从首周上映的影院数来看,大部分电影达到300家以上,明显有别于韩国电影和前文中的华语电影。《你的名字。》的总上映影院数达到了1114家,大大高于其他的外语影片。通过“首周上映影院数”“总上映影院数”和“上映周数”这3组数据的比对可以得出,日本影片虽然首周上映影院数高,但是到往后几周的影院数成断崖式下跌。如《新哥斯拉》首周上映422家影院,第二周便只有19家影院上映,总影院数量也只有470家,《妖怪手表》更是仅上映了一周便退出了北美院线。虽然日本电影首周上映影院数较多,但是北美总票房超过100万美元的影片只有两部。

韩国电影在北美的发行主要由Well Go USA公司和韩国CJ娱乐公司运作,也比华语电影的选择少。虽然在北美发行的影片中不乏如ATaxiDriver、《釜山行》这一类韩国本土现象级影片,但是从统计数据来看,无论是首周上映影院数还是总上映影院数的数量也都较少,与华语电影的情况相仿。在票房方面,韩国电影北美总票房超过100万美元的影片有7部,然而首周票房突破100万美元的影片却没有。值得关注的是《釜山行》和《哭声》这两部影片,它们的发行周数分别达到了22周和16周,这样的现象在北美市场的外语影片中并不多见。

2.印度电影

印度是世界最大的电影生产国,其拥有100多家制片厂,年产电影近2000部。近年来以《巴霍巴利王》系列,《摔跤吧!爸爸》《神秘巨星》《我的个神啊》等影片在我国的上映,取得了不错的票房和口碑。同时,作为世界上第二大电影出口国,它在北美市场的表现也同样值得研究。[2]表3是笔者从boxofficemojo网统计出1982年至今的北美外语影片票房排行榜TOP100中印度电影的具体情况:

表3 北美上映外语影片票房TOP100中的印度电影(4)表格中的数据根据boxofficemojo网站公布的数据整理。

表3所示的印度电影共17部,其中发行最早的是《三傻大闹宝莱坞》(2009)。排名最高的是2018年上映的《巴霍巴利王2》,以2000万美元的总票房成绩排在北美外语影片票房的第11名。这17部印度电影的总北美票房、首周上映影院数和总影院数均远高于华语电影与日韩电影。在上映周数上,除了《午餐盒》上映了29周以外,其余印度影片的上映周数与华语电影、日韩电影相仿。

3.法语电影

艺术电影的摇篮——法国,作为目前欧洲第一大电影市场,拥有2020家影院、5653块银幕,位居欧洲国家之首。2015年,在欧洲大陆其他国家电影市场的绝大部分份额均被北美电影占据之时,法国电影在其国内市场的占有率仍然达到36%。[3]表4展示了2015—2018年度法国票房TOP10中法语电影在北美上映的具体情况:

表4 2015—2018年度法国票房TOP10中法语电影在北美上映情况(5)同上。

如表4所示,近四年来法国国内票房前10位的法语电影中仅有两部在北美发行,上映周数也均较少,但两部影片在其他指数上差异显著。《星际特工:千星之城》首周上映影院数及总影院数分别高达3553家和11129家。2018年,在法国国内票房分列第2、3位的两部佳片LesYuche3和Lach’titefamille都未在北美发行。

二、外语影片北美市场发行的问题

(一)北美市场整体放映量不够高

从以上表格数据所反映的情况来看,外语影片在北美票房的发行基本上采用“限量发行”的模式,即大部分外语影片的首周上映影院数量在100家以下甚至更低。[4]只有少数影片上映影院数量超过300家,如《新哥斯拉》首周上映影院数达到422家,即便如此,这与北美商业电影所采用的“广泛发行”模式相比差距甚远。在前文表格统计的电影中,只有合拍片《长城》和《星际特工:千星之城》的首周上映影院数到了3000家以上,符合“广泛发行”模式的大规模上映数量。其余影片中,上映总影院数最多的《巴霍巴利王2》也仅上映了1445家影院,尚无法达到“广泛发行”的标准。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现象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北美的发行公司所造成的。以华语电影在北美市场的发行为例,主要由两类发行公司负责。[5]第一类是好莱坞主流及独立发行公司,旗下拥有大量的影院。比如环球发行的合拍片《长城》采用“广泛发行”的模式,首周上映影院数达3325家。然而分别由华纳、索尼、狮门发行的《唐人街探案2》《美人鱼》《捉妖记2》则保守地采用了“限量发行”的模式,首周上映影院数较少。第二类是以华语电影海外发行为主业的公司,其代表便是北美的华狮公司和Well Go USA公司。在表1所列举的16部影片中有9部影片为这两家发行公司发行,但介于这类发行公司自身体量的原因,也只能采用“限量发行”模式。比如《战狼2》的北美发行公司——华人影业也属于其中。

同样,在日韩电影、印度电影及法语电影的北美发行上也很难寻觅到好莱坞主流及独立发行公司的身影。由此可以看出,一些本国票房较好的外语影片在北美市场受到很大限制,整体放映量不够高,以致票房表现平平。

(二)北美观众观影习惯难迎合

1.影片目标人群范围小,观影人群数量有限

通过上述的表格与分析,笔者不禁思考一个这样的问题:倘若效仿《巴霍巴利王2》和《你的名字。》在首周上映影院数达到400家以上,或者直接采用《长城》和《星际特工:千星之城》首周上映3000家以上的“广泛发行”模式,外语影片在北美市场是否就能够获得较好的票房?

以2017年的华语电影国产票房冠军《战狼2》为例,其在北美的首周单影院票房(首周单影院票房=首周票房/首周上映影院数)为11385美元;而同年北美票房冠军《星球大战8》首周的单影院票房为70086美元。也就是说,《战狼2》首周单影院票房仅为《星球大战8》的16.2%。假设在首周上映期间,《星球大战8》的一家影院有1000人看,那么《战狼2》的一家影院仅有162人在观看。面对这样的票房数字,《战狼2》的发行公司及时做出调整,将首周上映的52家影院下调至32家,结果其第二周单影院票房上升至28435美元,但这样的单影院票房增加是以牺牲影院数为代价的。在第三周,发行公司又将影院数量提高至52家,该周的单影院票房为12126美元,到了第四周为6042美元。从前三周的发行情况来看,《战狼2》的观影人数基本保持在一个固定的范围,影院处于不饱和状态,没有出现求大于供的现象。因此,即使在首周增加影院的发行数量,也并不能保证增加观影人数。

其实,这与以《战狼2》为代表的华语电影在北美发行的主要目标群体有很大的关系,影片的发行还是以针对海外华人为主,同时带动部分对华语电影比较感兴趣的西方观众,而后者的观众比例大概只有15%。[6]跨国文化上的差异使得外语影片真正吸引到的北美观众数量很有限,外语影片的观影人群仍然局限在以海外侨胞为主。反过来,考虑到北美观众的观影习惯,发行公司针对外语影片多半又选择了“限量发行”这种比较保守的方式来窥探市场的反馈情况,这种双向的影响难以帮助外语影片真正地打开北美市场。

2.同题材高口碑外语影片受冷落,票房收入和影片质量不成正比

一方面,与好莱坞出产的电影相比,同题材高口碑的外语影片在北美市场的发行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在Therelativepopularityofgenresaroundtheworld一文中列出了2012—2015年各电影类型在世界各国的受欢迎程度,其中对于恐怖片在世界各国受欢迎程度如图1所示:

图1 2012—2015年恐怖片在世界各国的受欢迎程度(6)https://stephenfollows.com/relative-popularity-of-genres-around-the-world/.

从图1中我们可以发现恐怖片在美国、加拿大、俄罗斯、韩国、墨西哥的受欢迎程度明显要高于其他国家。在北美市场曾发行过不少以丧尸为题材的恐怖片:《我是传奇》《僵尸世界大战》《生化危机》系列等,其票房成绩足以体现出北美观众对于丧尸类影片的热爱。相比之下,同属于丧尸题材的韩国电影《釜山行》作为一部在IMDb打出8.5高分,烂番茄网获得95%的新鲜度的外语影片在北美上映后最终仅拿下200多万美元的总票房。同样,在日本国内外都有很高人气的著名怪兽“哥斯拉”大电影《新哥斯拉》在北美仅拿下了190多万美元的总票房,远远不如《狂暴巨兽》《金刚:骷髅岛》《环太平洋》系列等同题材好莱坞影片。

另一方面,经前文的统计,许多在本国具有高口碑和高票房的影片在北美市场发行后反而出现了高口碑、低票房的现象,票房收入和影片质量不成正比。譬如印度电影《巴霍巴利王2》在IMDb的评分为8.3分,烂番茄网的新鲜度为94%,最终也只以2000万美元的总票房收官。而与其北美总票房接近的《圆圈》《新小屁孩日记》《不眠夜》等影片在IMDb的评分只有5分左右,烂番茄网新鲜度在20%左右。

这种结果的产生还是和北美观众的观影习惯紧密相关。在北美,电影院在放映电影时一般不配字幕,观众觉得字幕会影响看电影画面,不能获得最佳的观影体验。[6]久而久之,北美观众在去影院看电影的时候也自然更加愿意选择不需要字幕也能看懂的英语电影,因为这符合他们的观影习惯。然而当外语影片进入北美市场之后,由于语言的问题使得北美观众在观影时不得不需要观看字幕,打破了他们固有的观影习惯。因此,很多北美观众会选择不看或者少看外语影片。

三、华语电影北美市场发行的策略

(一)创建多语言版本电影,迎合北美市场需求

为了打开中国的电影市场,好莱坞电影尤其是动画电影从《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1937)开始就将英语原片制作成普通话配音版本在华语市场发行,使中国不同年龄段观众都能够无障碍地观看影片。近年来,除了普通话配音,好莱坞公司甚至在影片的制作过程中结合各国不同文化背景将影片的内容也进行定制,以适应不同地域的观众。如《疯狂动物城》中的新闻播报员角色根据电影上映国家和地区的特点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分别为:北美地区的驯鹿、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考拉、巴西的猎豹、日本的狸猫以及中国的熊猫等。

那么华语电影想要进一步打开北美市场,也应当做出一些尝试。基于北美观众观影不看字幕的习惯,我们可以将出口北美的华语影片有选择性地进行英语配音,同时去除字幕。在中英文台词的翻译过程中要灵活使用“归化与异化结合法”“删除法”“直入式翻译法”“诠释式翻译法”等方法[7],不仅要准确地表达出电影中文原台词的含义,还要将中国特有的传统文化内涵形象地反映出来,同时充分考虑国外观众的接受规律。比如《叶问》系列电影,增加了英语配音版本的第二、三部影片在北美的票房均明显高于该系列的第一部作品。

(二)多种渠道发行,加大北美市场宣传

在time.com网站上报道的DoesAnyoneintheU.S.StillGotoForeignFilms?Yes.Indians!一文中提到,2013年海外电影在美国本土的票房排行前10里,有6部亚洲电影,除了《一代宗师》以外,其余都是印度电影,如表5所示:

表5 2013年海外电影在美国本土的票房排行前10位(7)http://time.com/1785/does-anyone-in-the-u-s-still-go-to-foreign-films-yes-indians/

从前文的表3中也可以看出印度电影在北美市场的票房成绩相对高于其他外语影片。印度电影海外票房的成功在某种程度上也依靠不断积累的电影口碑,逐渐让北美观影人群所接受,其累计的收入甚至超过不少北美的独立影片。在美国人克里斯·安德森提出的“长尾理论”中,生活在美国各处的170万左右印度裔通过Netflix的DVD租赁业务来订阅影片,光宝莱坞电影这一块每月的出租量就接近10万美元,带领了Netflix自身业务量的提升。这样的运作不断吸引越来越多的新顾客,也使印度电影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观众。通过与Netflix等发行公司合作,在影片上映之后能够在各大城市买到或租赁到DVD。

华语电影在北美市场寻求新的出路同样可以效仿印度电影的做法。华语电影中的动作片尤其是功夫片一直以来在北美市场都有良好的口碑基础,《英雄》《功夫》《一代宗师》等影片都曾尝试过合作发行,华语电影在这方面应该加大与更多北美发行公司的合作,为影片在北美市场带来最大化的宣传效果。而今年Netflix作为第一家流媒体公司进入好莱坞,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北美电影市场的格局,使得其更加多元化,华语电影若能与Netflix展开紧密合作势必能推动华语电影在北美市场的发行。2019年中国春节档科幻片《流浪地球》登陆Netflix后,被翻译成28种语言,超过190个国家的观众可在线收看,在北美市场也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

(三)传播中国文化,打造优质合拍片

输出“地道的”“纯粹的”中国文化遇到困难和阻碍时,可以依据“混合咖啡原则”和“宝塔糖策略”,尝试用普世价值或西方传播技巧诠释中华传统文化和核心理念,输出具有中国文化基因和当地文化因素的“混合型”“杂糅型”文化产品。[8]华语电影的合拍片正是作为这样一种文化产品对中国文化输出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境外国家和地区的电影公司发现中国强大的内地电影市场,便以合拍片的形式将影片注入中国市场。仅2017年立项的华语合拍片就多达84部,通过审查的影片60部。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华语电影应当通过合拍片的模式,不断地向好莱坞团队“学习”,加强国际交流,打造更多优质的、以国人为主导的合拍片,并向国际输出更多高质量的华语电影。知名制片人宫淳说过,请好莱坞团队来,更多的是希望给华语电影加分,帮助中国故事营造出全球观众都容易理解的概念,打开海外市场,为华语电影走出去创造机会,让中国文化更好地走出去。

40年的改革开放同时也印证了中国电影的快速发展,但是,华语电影不应仅仅止步于墙内开花墙内香。只有认清了华语电影当下在北美市场发行的现状,充分反思其中所反映出的问题,针对北美市场的发行方式、观众观影习惯采取有效措施,通过给影片制作多语言版本、拓宽发行和宣传渠道、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才能将华语电影更加全面地展现在北美市场,为其观众所接受并喜爱。从长远来看,中国的电影市场在未来也将会迎来饱和的一天,开拓北美市场乃至全球海外市场顺应了电影产业的发展趋势。随着华语电影成功地走出去,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也能更好地走出去,让世界了解更多类型的华语电影,认识更加多元化的中国。

猜你喜欢

华语北美外语
北美灰熊被杀案
曹景行:华语新闻界里一个响当当的名字
向西!穿越北美
外语教育:“高大上”+“接地气”
北美纪行
新加坡华语的语音与流变
只身闯北美
华语大片经典改造的迷失与救赎
心灵幽暗处的悬疑风景——2013年华语惊悚片述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