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题材中的领袖形象绝不允许粗制滥造
2019-11-07陈先义
陈先义
电视剧《伟大的转折》刚刚开场,就被舆论吐槽。
问题出在哪儿?如同观众批评的,在于没有表现出领袖人物的神韵和内涵。观众最大的意见就是,领袖人物的扮演过于表面化。而刚播完的热点电视剧《特赦1949》,这部作品不管是思想内涵,还是演员表现,都处于一个新高度。
《伟大的转折》表现了毛泽东在遵义会议、四渡赤水等重大历史关头起到的伟大历史作用。这些历史关头的确是党史军史的重大转折,是拯救革命极其重要的历史阶段。毛泽东对四渡赤水特别重视。当一位国际友人高度评价淮海战役是“二战”的经典战役时,毛泽东却说,四渡赤水才是他人生的得意之笔。所以,对于表现这段历史的电视剧《伟大的转折》,观众是抱有很大期待的,特别是领袖毛泽东的形象塑造,对整部戏至关重要。
但是不得不遗憾地指出,扮演毛泽东的演员的化妆极不成功。其与20世纪30年代的历史照片相比,差距太大。那个年代,毛泽东留长发是事实,但不至于长发披肩,一走路就盖住半拉脸。这样的形象,让观众接受起来非常困难。当观众寄托于后边有矫正时,却发现希望逐渐变成失望。电视剧已经开播数集,但其始终让观众不能认同。
此外,演员对这段历史的思想呈现不足,明显没有入戏,就好像在急急忙忙赶活儿,按部就班完成任务。这让整部戏的效果大打折扣,愧对了观众对这样一部大题材的期待。
《伟大的转折》是一部央视的定制剧,如何对待定制剧确实需要研究。因为定制,因为是央视,因为是重大题材,便可以放松标准和要求?这的确不应该。定制剧应该有更高的质量和标准。前段时间电影《古田军号》本来是一部思想性极强的作品,观众评价也很高,但该片同样也因为毛主席扮演者的披肩长发受到诟病。无论怎么讲,这都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问题。如果为了强调某一点,把人物形象夸张到不适当的程度,这便是失真,便损害了人物形象。特型演员不特型,已经成为目前观众反映比较突出的问题。比如这部戏中周恩来的胡子,给人太假的印象,假到有一碰就会掉的担忧。另外,许多其他人物的选择也不合适。
出现这样的问题,主要原因在于演职员缺少历史知识的积累,完全凭想象演戏。说得直白一点,就是缺乏对毛泽东的伟大历史地位的感情认知,缺少对这样一位领袖人物发自心底的真正崇敬。这样的演员也好、导演也罢,最好还是在创作之前花点时间认真读点书。没有历史知识的积累,一出手便破绽百出。
相反,让我们不乏担忧的是,凡是反派人物特别是主要反面人物一出场就是仪表堂堂、言语规范。观众几乎看不出这些人物的凶狠、狡诈、奸猾和他们对人民对红军的残忍。这一点,这些年有一个很流行的“理论”:正面人物不要“高大全”,反派人物不要臉谱化。但是不要“高大全”绝不意味着你要将正面人物弱化、丑化、匪化,不要脸谱化也不意味着你要把这样一些反面人物演成文质彬彬的正人君子。
毋庸置疑,这些年,蒋介石这样一个人民公敌,在我们某些演员的表演中,已经远远不那么心狠手辣了,甚至在某些演员和作品中,变成了一个文雅的谦谦君子,他的失败也只是因为用人不当或别的什么原因败给了共产党。对他这样反人民本性的揭露明显被弱化了,这是非常值得我们警惕和忧虑的。
很多作品打着“再读”历史的旗号,在作品中呈现一些似是而非的理论,已经成为一种通病。很多反派人物的戏明显压过了正面人物。这正是我们有理由担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