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着问题去 找准症结改 在真查真改中践行初心使命
2019-11-07刘宁
刘宁
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了解民情、掌握实情,搞清楚问题是什么、症结在哪里,拿出破解难题的实招、硬招。近日,我结合这次主题教育,赴海北藏族自治州祁连县、门源回族自治县部分乡镇、村社、机关和企业,聚焦省委《通知》指出的11个方面问题作了调研。现报告如下。
一、问题表象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现象是本质的外部表现。聚焦主题教育“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总要求,在调研中主要发现了“三有”“三盼”“三漏”“三欠”“三需”等现象。
(一)理论武装、贯彻落实方面存在“三有”现象。调研中深切感受到,各级党组织始终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学习宣传贯彻作为首要任务,有部署、有落实、有创新,理论学习蔚然成风,领袖思想深入人心,中央部署深得民心。但还有潜力可挖、空间可悟、需求可做,主要表现为“三有”。一是“学深”上有潜力。有些党组织仍存在学习重形式轻内容、重数量轻质量现象,部分党员干部学习还不全面、不系统,如果在解决这些“老生常谈”的问题上再想实招、下功夫,深学的效果会更进一步。二是“悟透”上有空间。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有些党员干部理论与工作实践结合还不够紧密,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实践上有差距,需进一步在准确把握精髓要义、学以致用上下功夫。三是“做实”上有需求。有些党员干部还存在落实政策有偏差、推进工作进度缓慢等现象,需进一步在提高对政策把握的准度、运用方式方法的精度上用心用力。
(二)干事创业、担当作为方面存在“三盼”现象。想干事、能干事、会干事,是我们对祁连、门源两县党员干部的总体印象。群众对新时代党员干部有“三盼”。一盼迎难而上的干部。干部群众最不欢迎的是“太平官”,面对改革发展中出现的问题、遇到的困难,需要我们的党员干部要有“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气,知难而进,迎难而上。二盼担当作为的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已成为新导向新气象,但仍有些干部把“干净”与“担当”对立起来,信奉“不做事没事、做事会出事”,怕出头、怕冒尖、怕超前,需要在全社会营造“有为者上、不为者下”的鲜明导向,让担当作为者受重用、得尊重,让不作为者腾位子、没市场。三盼勇于斗争的干部。青海党员干部生活工作在青藏高原,斗争精神、斗争本领与生俱来,是最宝贵的财富。但也有党员干部奉行“好人主义”,在原则面前当所谓“开明绅士”,有的在大是大非面前故意耍滑头当“墙头草”,需要进一步增强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
(三)遵纪守规、反对“四风”方面存在“三漏”现象。党的十八以来,祁连、门源两县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以整治“四风”为突破口,持续加强作风建设,党风、政风、社会风气明显好转,但仍存在“三漏”现象。一是责任落实方面有缺漏。主要是履行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省委省政府若干措施方面还有失之于宽松软的现象,存在“跑冒滴漏”现象。二是教育引导方面有缺漏。在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发扬革命传统的优良作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上还有“文章”可做,对干部中存在的官本位、封闭保守思想需进一步加强研判分析和引导教育。三是监管方面有缺漏。主要表现在一些老问题反弹整治不力,一些隐蔽性问题发现查处不够及时,“基层减负年”“政策落实年”活动还需持续深化。
(四)服务于民、改善民生方面存在“三欠”现象。调查研究本身是一个不断联系群众的过程。无论是走进草原帐篷,还是农家小院,群众的热情和笑脸,表达着对过上好日子、感谢共产党的感恩喜悦之情,倾诉着对两县基层党员干部发自内心的高度认可、赞同和真心感谢。但有些党员干部仍存在“三欠”现象。一是进村入户欠经常。在与群众接触中,感受到他们对一些干部最反感的就是作风漂浮问题。有些党员干部下基层、搞调研存在“葫芦掉井里,下是下去了,但还浮在水面上”的现象。二是情况掌握欠全面。有些干部下去调研走马观花,光听汇报了事,而许多干部汇报工作,专拣好的说,谈问题轻描淡写,稍不注意,就被糊弄,掌握情况不全、失真。三是问题解决欠火候。主要表现为有的党员干部对群众反映的重大敏感问题漠然处之、推诿扯皮,长期不予解决。部分党组织对群众的利益诉求站在政策层面、局部利益上考虑得多,站在群众的角度上谋划得少。还有些党员干部与群众打交道的能力不足,存在好心办不成好事甚至办坏事的现象。
(五)基层党建、党员管理方面存在“三需”现象。近年来,祁连、门源两县通过持续不断大抓“三基”建设、实施村集体经济“破零”工程,努力以点上突破带动面上提升,基层党建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但仍存在“三弱”现象。一是政治引领力需进一步提升。基层党建工作中还存在“重形式、轻内容”“重布置、轻检查”“重事务、轻党建”的问题,需进一步严肃政治生活,做到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二是组织服务力需进一步提升。有些基层党组织存在服务意识不强、服务能力不高的问题,特别是村集体经济发展水平低,组织服务群众缺抓手,村集体“破零”工程虽然取得较好成效,还需在可持续上下大力气。三是先锋战斗力需进一步提升。一些地方容错纠错机制执行得还不到位,正向激励导向未完全建立,部分基层党员干部还存在怕担责不敢为、有顾虑不想为、缺激励不愿为、本领低不会为的现象,这一方面群众反映较强烈。
二、症结分析
善除害者察其本,善理疾者绝其源。综合分析,以上种种问题现象并不是这两县独有的,在全省不少地区、部门或多或少存在,挖根源、找症结,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理论学习部署要求传导還存在“上热下冷”的问题。理论指引方向,实践推动工作。出现以上种种问题,根子上都是思想上的问题,说明中央和省委有关理论武装方面的部署要求在基层没有完全执行下去,机制保障、监督检查等方面还没有完全跟上,需在推动广大党员干部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上下更大力气。
(二)少数党员干部政治站位不高限制了认识的高度、深度和推动工作的力度。政治站位决定着视野境界,高则不畏浮云遮望眼,低则不识庐山真面目。审视调研中发现的这些问题,与少数党员干部政治站位不高不无关系。有些党员干部不能站在共产党执政兴国的高度上看待事物、思考问题,不能从全局上认识现象、把握本质,不能从高于个人所处的位置去思考、去谋划,不能自觉地把“四个意识”融入到工作中,不能自觉把讲政治贯穿于党性锻炼全过程,导致贯彻落实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不坚决不彻底。
(三)脱离群众仍是当前我们党最大的威胁。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是我们强党兴国的根本所在。反思存在的种种问题,看到的更多是宗旨意识弱化的产物。有些党员干部在生产生活条件优越的今天,忘记了为什么出发,忘记了党的理想信念和根本宗旨,政绩观错位、功利主义滋生,干工作“不怕群众不满意,就怕领导不注意”,工作中总想干出特色、干出影响,急功近利,为民服务不实在、不上心、不尽力,使党的群众根基受损。
(四)党员干部的作风关系人心向背。作风问题本质上是党性问题。当前群众深恶痛绝、反映最强烈的问题是形式主义、官僚主義问题,这是损害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根源,其他问题都与此有关,或者说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衍生出来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解决好了,其他一些问题解决起来也就有了更好的条件。作风建设又是永恒课题,需要标本兼治,经常抓、见常态,深入抓、见实效,持久抓、见长效,通过立破并举、扶正祛邪,不断巩固和扩大成果,努力以优良的党风政风带动全社会风气根本好转。
(五)党员干部能力本领不足制约了事业的推进。绳短不能汲深井,浅水难以负大舟。进入新时代,事业要发展、难关要攻克、风险要防范,党员干部既要想干事、会干事,还要能成事。从调研看,同样的环境,同样的条件,地区、单位、部门之间为什么发展有快慢、面貌有差距、质态有优劣,重要的原因就在于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能力本领有差异。
三、启示思考
“人患不知其过,既知之,不能改,是无勇也。”我们既要勇于在实践探索中发现问题,以责任担当研究问题,更要善于以政治智慧回答问题,以实干精神解决问题。通过这次聚焦问题搞调研,主要有以下几点启示与思考。
(一)主题教育需在上下联动、破解难题中持续深化。问题表现在基层,根子在上面,需要上下联动、共同破解难题。一要坚持上下“一盘棋”。要把破解生态保护、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民生改善、社会治理、风险防控、党的建设等方面的难题,作为增强“四个意识”的一个重要检验,坚持上下各级党组织统筹抓、主要负责同志亲自抓,进一步明确到八月底和年底的整改清单,一个阶段一个阶段地推进,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解决,确保整改工作取得扎实成效。二要坚持上下“一条心”。省直部门要认真解决谋划能力不足、专业水平不够、工作作风不实等问题,重心下移,不断提升工作指导水平,推动重点地区、重点单位、重点问题的整改落实。部门和地方主要负责同志要多到边远和困难多的地方调研,在一线吃透情况、在一线搞好服务、在一线解决问题,坚决反对一般号召,防止纸上整改。要按照权责一致要求,主动抓、改到位,推动整改工作在基层落地。三要坚持上下“一起评”。要进一步完善评价机制,健全双向评价、群众评价等机制,切实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坚持对标一流,高标准抓好问题整改。要把问题整改工作同树立正确用人导向结合起来,及时提拔使用好干部,坚决调整处理对党不忠、从政不廉、为官不为的干部,形成优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良好政治生态。
(二)理论学习需在严格制度、知行合一中持续用力。理论是行动的先导,制度是学习的保证。要着力解决在贯彻落实学习部署要求中“上热下冷”和执行学习制度不严格的问题。一要让学习制度严起来。要进一步推动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的制度化规范化,认真执行“三会一课”等制度,加强督促检查和考核评价,将理论学习抓在日常、严在经常,持续深入抓好全体党员经常性学习教育。二要把学习成果用起来。要推动党员干部聚焦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问题、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党的建设面临的紧迫问题,学习好、运用好科学理论这个强大思想武器,强化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真正把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的提高转化为谋划工作的具体思路、破解难题的措施办法、推动发展的实际成效。三要让学习方式活起来。要根据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和我省党员队伍结构的新变化,紧密结合青海党员干部的实际,加强对不同领域、不同行业、不同单位党组织和党员学习的分类指导,组织开展分众化、对象化的理论学习,让理论学习更富时代性、更具针对性、更有实效性。
(三)政治能力需在对党忠诚、千锤百炼中持续提高。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如果我们不从政治上认识问题、解决问题,就会陷入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被动局面,就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一要在践行“两个维护”中淬炼。对党忠诚是领导干部的首要政治品格,也是衡量领导干部政治能力的重要标尺。树牢“四个意识”,首先要树牢核心意识;做到“两个维护”,关键要做到维护核心,不仅印刻在脑海中、铭记在内心里,而且要落实到行动中、体现在成效上。二要在防范化解风险中锤炼。既要自觉接受党内政治生活锻炼,更要勇于经受大风大浪考验,更好地辨别政治是非、驾驭政治局面、防范政治风险,关键时刻敢于亮剑、善于斗争,积极防范化解政治风险,让党的旗帜在基层高高飘扬。三要在积极履职尽责中磨练。要聚焦实施“一优两高”战略、建设新青海的伟大事业,把自己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带头挑重担、啃硬骨头,在本职岗位上比质量、比位次、比创新、比担当,在攻坚克难中提高政治能力,在奋战奋进中展现担当作为。
(四)作风建设需在为民务实、担当作为中持续强化。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一要在抓常、抓细、抓长上下功夫。要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既在加强理论武装上绵绵用力,常扫思想之尘、常照思想之镜,不断增添作风从严的精神动力、破除严抓作风的思想障碍,又在加强制度建设上久久为功,扎紧织牢制度的笼子,健全改进作风常态化制度,形成内容科学、程序严密、配套完备、运行有效的作风建设制度体系,用最严厉的制度、最严格的执行来巩固和扩大作风建设的成果。二要在“认真”二字上做文章。作风问题抓和不抓大不一样,小抓大抓也大不一样,在调研中发现的种种作风问题,主要是少数党员、干部不讲认真、不愿较真引起、放大的,只有在改进作风上讲认真,动真格打硬仗,做到善始善终、善作善成,才能扫除顽瘴痼疾,取得人民满意的实效。三要在全面正风上见实效。要从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向全面正风拓展,努力改进思想作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干部生活作风,努力改进学风、文风、会风,使党的作风全面纯洁起来,以优良的党风带政风促民风,带动整个社会风气实现根本性好转。要把作风建设要求融入党的各方面建设,与之协同推进、互为补充、互为依托,发挥整体效应。
(五)干部本领需在加强学习、苦练内功中持续增强。新时代锻造一支本领高强的党员干部队伍,关键要抓好“人”和“组织”两个方面,多措并举,双管齐下。一要培养学习型、实干型干部。要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首先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个看家本领,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还要学习经济、政治、历史、文化、社会、科技、军事、外交等各方面的知识,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学一阵”为“学一生”。二要打造学习型、实干型组织。各级党组织要为党员干部本领提升搭建平台、建规立制,针对党员干部的知识空白、经验盲区、能力弱项,开展精准化的理论培训、政策培训、科技培训、管理培训、法规培训,努力全面提高党员干部的能力本领。要进一步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完善容错纠错机制,把握和运用好三个区分开来,最大限度调动广大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作者系青海省委副书记省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