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无大志枉少年
2019-11-07葛瑶
葛瑶
前些日子发生了一件事,让我感到难过。同校一位学姐的母亲与我的母亲是关系很好的朋友,学姐学习成绩挺好,属于拼命三郎型的学霸,她告诉自己的母亲,自己的理想是高考能考上南京大学。对于一个有着极强自控力并能为之付出不懈努力的女孩来说,这本该是多么积极向上和令人尊重的理想,但我的母亲在跟我提起这件事的时候,我的母亲也好,学姐母亲也罢,表现出的却都是一种叹惋和不相信的态度。我承认,在高考人数庞大的山东,想考上南京大学,绝对不是那种随便努努力就可以的。但家长们的这种所谓让孩子“认清现实”的态度,就真的合适吗?
我的班主任曾告诉我,当你确定一个目标,那这个目标就一定得是你所能达到的最高点,定下90分的目标,你可能通过努力真的达到90分,而当你定下100分的目标,你也许拼尽全力只能达到95分,虽然没能成功,可95分还是要比90分好一些。你的胸怀,决定了你的高度。少年时代,最不忌讳的,就是志向远大。可这些梦想在一些家长的眼中,似乎成了不那么靠谱,甚至有些可笑的说法,这着实令人难过。我们班每天清晨都有一个仪式,同学们要大声宣读“我要上清华,我要上北大”的口号。刚开始同学们不好意思,觉得比较尴尬,但时间一长,一部分同学却渐渐学会将自己的凌云壮志融入其中,开始一天的学习生活。我们班不会是所有人都考上清北,但只要目标和激情在,谁敢保证我们考不上心仪的大学呢?这难道也是不切实际和白日空想吗?梁启超先生说少年人是“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面对高考和大学,希望父母可以不要对我们的豪情壮志加以取笑和不相信,胸无大志枉少年,“志壮云天”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大学是人生的一站,在对未来的规划上,也是与之同样的道理。“代沟”“叛逆”这些词近两年被用得越来越多。不少父母发起牢骚,觉得孩子不懂自己的良苦用心,不愿意听从自己的建议少走一些所谓的“弯路”;孩子也纷纷称父母顽固,安于平淡。不难发现,这些争执与矛盾的焦点大多集中在了对孩子未来的规划上。我们的父母大多是踩着艰难时代的尾巴出生的,他们对子女的期望大多是一生安安稳稳,平安喜乐。而我们这一代却正好出生在一个最好的时代,周遭的一切都在迅速地革新,充足的物质条件就注定了这一代少年不会安于平淡,而是渴望挑战远方。不同时代条件下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证明这场家长与孩子间关于未来去往何方的冲突是正常情况。“自小多才学,平生志气高。”我们这一代,大多数人都有自己对未来清晰的向往和憧憬,有着自己描画的关于未来的蓝图,想过什么样的生活,想做什么样的工作。尽管遥远,却也真实。因为阅历不够丰富,有时确实有些天马行空甚至不切实际的想法,但还是希望父母可以给予充足的理解与信任,而不是质疑与挖苦。
无论是对大学还是对人生的理解,少年人大多会有自己的一腔热血和独特看法,父母可能会不认可,但我希望我们可以得到尊重。苏轼说“人生如逆旅”,有些路正不正确,可不可行,还需要我们自己去探寻。
愿天下少年皆能有大志兼解父母苦心,亦愿天下父母能尊重子女梦想,毕竟,人生那么珍贵,胸无大志枉少年。
【评点】
作者以自己身边一件平常小事切入主题,耐人寻味。关于梦想,关于目标,孩子与父母的看法往往有很大差別,这是极为现实的,而作者则对此进行了理性的分析,即“高目标方能有高回报”“时代的差异左右了两代人的看法”,析理透彻,使人信服。难能可贵的是,作者在坚持自己观点的同时并没有走极端,而是强调父母与孩子应互相理解,使文章的内涵更加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