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群建设与实践
2019-11-07丛冰梅
丛冰梅
内容摘要:近年来,课程群建设逐渐成为高校课程体系改革的重要环节,它突破了传统的课程领域,建构起新的知识体系,以适应专业发展需要。本文以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群建设为例,探讨了高校课程群建设的意义及建设路径。
关键词:课程群 专业能力 汉语言文学专业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对课程体系改革的不断深入,国内的许多高校都陆续展开了课程群建设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所谓课程群建设是将教学计划中具有相互影响、互动、有序,相互间可构成独立完整的教学内容体系的相关课程进行重新规划、设计、构建,从而形成课程之间的有机结合。可见,课程群建构是深化课程改革的切实可行的手段,它能使学生突破传统的狭窄的课程领域,建构起新的知识体系,从而更好地锻炼专业能力,以更加广阔的视野,适应社会多样化、复杂化的发展趋势。
一.国内外课程群建设现状
就国内的研究狀况看,对课程群建设的理论研究重点集中在内涵建设上,最早提出这一问题的是北京理工大学,该校指出课程群建设应以学校的总体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为出发点,结合专业调整和学科建设,以教学计划的整体优化为目标,对教学计划中具有一定的学科相关性、知识完整性、内容继承性、结构相对独立性的课程集成模块的建设。此后,学者们对课程群建设内涵的诠释各有不同,但大都包含了“课程之间密切相关、相承、渗透、互补”等要素。在实践方面,目前国内已有多所高校进行了课程群建设的实践,北京理工大学、南通大学、宁波大学、西安工业大学等学校是较早的一批实践单位,以实践证明了课程群建设在实现课程体系的整合上,在加强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上,在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上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就国外的研究状况看,目前,国外高等教育界尚未提出有关具体的课程群建设的概念,但是有关课程整合的理念却早已有之,这种理念起源于19世纪中期的欧洲,于上世纪50年代在欧美逐渐形成,并在实践中取得了极大成功。此外,在1991年,日本筑波大学也开始推行以学群为教学组织的课程体系教学改革,体现课程的综合性、跨学科性,被学者们认为是高等教育课程改革的必然发展趋势。
二.课程群建设的意义
1.课程群建设有利于课程资源的优化。课程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载体,在人才培养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单一的课程建设并不能优化课程和师资资源,而科学合理地构建适应人才培养目标的课程体系,把课程体系内在联系紧密的多门课程建设成课程群,对专业人才的培养有着重要意义。
2.课程群建设有利于教师个人能力的提升。课程群建设对教师个人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对自己所讲授的课程精通,还要知道专业领域内多门课程之间的联系。既要识树木,又要识森林。
3.课程群建设有利于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围绕专业能力培养的课程群建设与实践将有利于师生树立起立体思维和整体观念,有利于提高教育效率和效益,减少课程设置的重复性,加强课程之间的联系,使课程设置紧密相关,有序合理。
三.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群建设路径
1.整合教学资源,化零为整。以汉语言文学专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立足于专业发展背景,利用已有的教师资源和硬件资源进行课程群组建,为本专业服务。例如我专业从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出发,建构了“写作课程群”,将与之相关的基础写作、公文写作、创意写作、申论写作、学术论文写作、新闻采访与写作、广告文案写作等课程进行组合;从提升学生文学鉴赏能力出发,建构了“文学鉴赏”类课程群,将“文学概论、唐诗宋词研究、《论语》研读、港台文学、影视文学、二十世纪西方文学、中国古典小说研究”等课程进行组合,等等。这些课程群将传统课、专业方向课、人文素质课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个广义上的教学范畴,课程间相互融合、相互促进。
2.调整课程内容,相互渗透。从满足未来社会发展需求的高度以及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的高度对汉语言文学专业所开设课程的合理性进行论证,注重课程之间的联系及整体优化,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新整合,使课程形成体系,以便更好地适应我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注意学科之间的交叉,及时把学科最新发展成果和教学改革、教研成果引入教学。如在“写作课程群”教学内容的调整上,将原有“基础写作”中有关“应用文体写作”的内容放置到“公文写作”中去讲授。同时将写作课程进行课外延伸,一方面鼓励学生多参加第二课堂活动,如各项征文、学术论文写作活动,各类演讲活动等;另一方面鼓励学生走向社会,进行深度调研,形成有价值的调查报告。此外,还会从促进学科发展、开拓学生视野的角度进行思考,将汉语言文学专业新兴课程(如创意写作、网络文学创作等)融合到课程群中。
3.凝练师资队伍,精兵强将。师资队伍建设是课程群建设的关键,汉语言文学专业尽管已经有了几十年的专业历史,但对课程群的建构还很少被人谈及,只能在实践中不断探索,进而选取恰当的课程群建构模式、处理好课程群建设与专业能力之间的关系,因此,教师对于课程群的认知水平决定了课程群建设的成败。首先,要形成课程群建设负责人制度,进行课程管理及课程群教师管理,进而建立一种良性互动。其次增强任课教师的专业水平,任课教师应对课程群内所有课程都有一个基本了解,在授课过程中能随机拓展到与其相关的其它课程上,做到知己知彼。此外对每一课程群中任课教师所讲授的课程的门数及对课程内容整合的程度也有更高的要求。要积极开展教学研究,结合教学实际探讨教学问题,开展集体备课、相互听课、交流教学经验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研活动。
4.改善教学条件,加强保障。教学条件的改善是课程群建设的有利保障。一方面要注重教材建设,根据培养目标和教学大纲要求选用优秀教材或编写更加实用的教材,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学资源,更加完备的教学参考资料。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课程群管理制度。所有的教学文件和教学文档要清楚规范、保存完整。此外在图书资源及教学设施的改善上也是课程群建设的有利保障。
5.注重教学效果,以评促改。课程群建设同样要注重教学效果的呈现。在学生能力评价上,要全方位多角度、交叉性地设计试题内容,建立容量大质量高的试题库,优选侧重考查学生综合能力的试题。注重过程性考核,以评促改,在实践中不断地对课程群进行优化。
汉语言文学专业尽管已经有了几十年的专业历史,但对课程群的建构还很少被人谈及,因此只能在实践中不断探索,进而选取恰当的课程群建构模式、处理好课程群建设与专业能力之间。课程群建构是否合理、能否在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上起到积极的作用、能否对课程进行科学的整合其根本在于教师对课程群价值的认识。因此,提升教师对课程群的认识是保障课程群建设科学性及专业性的关键。
参考文献
[1]陈玉敏.课程群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西安工业大学2008,5
[2]周明.电子商务专业核心课程群建设研究[J].广西教育.2016(35)
[3]马英群.基于文艺学课程群建设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分析[J].文教资料. 2014(12)
[4]张笑盈.耗散结构理论视野下的高校课程群建设研究[D].西南大学,2014.
[5]李校兵潘林有.土力学课程群建设的构想与实践[D].中国水运(理论版), 2007.
[6]韩强.面向综合能力培养的物流管理专业核心课程群构建[D].物流工程与管理,2015.
(作者单位:长春光华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