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扬州工”视域下高职生工匠精神的培育

2019-11-07巴一斯黄瑞尹恒宁潘树国

文教资料 2019年23期
关键词:高职生工匠精神

巴一斯 黄瑞 尹恒宁 潘树国

摘    要: 企业所需的具有工匠精神的能工巧匠,是高职院校培养高职生的目标。通过开展企业对高职生工匠精神培育现状评价的调查研究,分析得出高职生对工匠精神的重视程度不够、具备的工匠精神有待提升,高职院校对工匠精神培养的重视程度不够,高职院校工匠精神教育效果的企业满意度不高。高职院校需要进一步改进工匠精神教育举措;高职生需要进一步提升对工匠精神的重视程度,做到知行合一;企业需要增强自身企业文化建设,营造崇尚大国工匠、弘扬工匠精神的企业文化氛围。

关键词: 工匠精神    “扬州工”    高职生

李克强总理在2019年4月的全国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电视电话会议上作出重要批示: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是提高人力资源素质、稳定和扩大就业的现实需要,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强国的重要举措。让更多有志青年成长为能工巧匠,在创造社会财富中实现人生价值,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更好的人力人才资源保障[1]。中国工匠精神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强大力量,是中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是中国企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支撑,是中国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必备素质。企业是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聚集高地,高职院校是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阵地。高职院校和企业是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两端,一端输出,一端输入。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直接影响企业人才水平,企业对人才素质的需求反作用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和方向。

本课题以扬州地方企业为调查对象,就其对工匠精神、“扬州工”精神的认知,以及对高职生工匠精神培育现状的评价开展问卷调查。选取的调查对象为扬州重点行业的代表性企业,主要涉及制造业,住宿和餐饮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教育,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批发和零售业等行业。

一、扬州企业对工匠精神和“扬州工”精神的认知情况

1.扬州企业一致认同工匠精神在当今中国非常重要,中国企业应当继承和发扬工匠精神。在对工匠的认知方面,有76.92%的企业认为,工匠是工人的更高追求,对其职业态度、职业技能、职业素养、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等有更高的要求。同时,有53.85%的企业认为工匠是社会各行各业的榜样,值得弘扬和学习。在对工匠精神内涵的理解方面,企业认为精益求精(占比100%)、爱岗敬业(占比92.31%)、专业专注(占比92.31%)、严谨严格(占比76.92%)、持之以恒(占比76.92%)和创造创新(占比76.92%)是工匠精神重要的内涵要素。由此可见,企业充分认同工匠的综合职业素质,并且对工匠精神包含的品质给予很高的评价。企业认识到继承和发扬工匠精神的重要性。

2.扬州企业一致认同“扬州工”精神是当代中国工匠精神的代表之一,是新时代扬州精神的代表之一。作为扬州地方企业,应当继承和发扬“扬州工”精神。在对“扬州工”技艺的认知方面,企业认为三把刀(占比84.62%)、玉雕(占比76.92%)、漆器(占比76.92%)、盆景技艺(占比76.92%)、雕版印刷(占比61.54%)、刺绣(占比53.85%)和剪纸(占比53.85%)等是“扬州工”的代表技艺。在对“扬州工”特点的认识方面,企业认为精工(占比92.31%)、巧思(占比84.62%)和细致(占比84.62%)是“扬州工”的突出特色。在对“扬州工”精神内涵的理解方面,企业认为精工细作(占比100%)、精益求精(占比84.62%)、专业专注(占比69.23%)和创新创造(占比53.85%)等品质是“扬州工”精神内涵的重要组成。由此可知,“扬州工”在本地区具有较高的美誉度和较大的影响力,扬州企业认识到“扬州工”精神包含的品质要素是企业发展不可或缺的精神品质[2]。

3.扬州企业认为工匠精神是高职生必备的素质之一。在对高职生的必备素质要求方面,企业认为优良德行(占比100%)、专业知识(占比100%)、工匠精神(占比92.31%)、专业技能(占比84.62%)、创新能力(占比84.62%)、人际交往能力(占比84.62%)和乐观向上的态度(占比84.62%)是高职生应该具备的素养。从中可知,企业对高职生的素质要求涉及思想品质、知识技能、职业精神,创新能力、社交能力和生活态度等多方面,工匠精神作为一种职业精神,是高职生需要具备的重要素质之一。

二、高职生工匠精神培育中存在的问题

1.扬州企业认为高职生对工匠精神的重视程度不够,高职生的工匠精神有待提升。调查显示,认为高职生对工匠精神非常重视的企业只占46.15%,不到半数;认为高职生对工匠精神比较重视的企业也仅占30.77%,还有23.08%的企業认为高职生对工匠精神不太重视。在对高职生存在问题的调查中,创新能力有待提升占比61.54%、专业技能有待提升占比53.85%、工匠精神有待提升占比46.15%、专业知识有待提升占比46.15%、人际交往能力有待提升占比46.15%。因此可见,高职生要在不断夯实知识技能和勇于创新的同时,深刻领悟到职业精神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性,在学习和实践中自觉践行工匠精神。

2.扬州企业认为高职院校对高职生工匠精神培养的重视程度不够。调查得出,只有30.77%的企业认为高职院校非常重视高职生工匠精神的培养,认为高职院校比较重视高职生工匠精神培养的企业也只占53.85%,另外有15.38%的企业认为高职院校不太重视高职生工匠精神的培养。由此可知,高职院校需要从学校教育一方进一步提高对高职生工匠精神培养的重视程度,并且贯穿落实教书育人全过程。

3.扬州企业对高职院校工匠精神教育效果的满意度不高。调查显示,对高职院校工匠精神教育效果非常满意的企业占比只有23.08%,比较满意的企业占比46.15%,有30.77%的企业对高职院校工匠精神教育效果不太满意。由此可以得出,高职院校需要进一步改进对高职生工匠精神培养的教育举措和方法。

三、高职生工匠精神培育的策略思考

1.高职院校需要进一步改进工匠精神教育举措和方法。高职院校要从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的顶层设计高度完善培养高职生工匠精神的制度保障,将弘扬工匠精神、培养工匠精神纳入人才培养目标。把培养工匠精神贯穿学校教育各个环节,实现全方位、全过程、全员育人。将工匠精神教育融入思政课程、专业课程、通识课程及公选课程等各门课程,把工匠精神穿插课堂教学、实训教学、实践教学及实习教学各个阶段。通过多渠道、多途径、多形式改进工匠精神教育效果[3]。地方高职院校应当充分发掘和利用本土优秀教育资源,不断拓宽教育渠道、延展教育途径、丰富教育形式。扬州高职院校可以大力挖掘“扬州工”和“扬州工”精神的丰厚教育价值,通过带领高职生“走出去”,体验和学习“扬州工”精美的作品、精湛的技能和精益求精的职业精神。把扬州的能工巧匠“引进来”,让工匠大师走进校园、走入课堂传道授业。试点建立“扬州工”现代学徒制、“扬州工”人才订单培养、“扬州工”校企合作项目、“扬州工”大师工作室等,实现高职院校和企业共育市场需求的人才。要使“扬州工”不单单是一种工匠技能的传承,更是一种代表性工匠精神的传承,进而在学校各科专业、各类技能的教育学习中得到弘扬。

2.高职生需要进一步提升对工匠精神的重视程度,做到知行合一。高职生作为未来的技术技能型人才,首先要从思想上真正重视工匠精神,要以从事技术技能型工作为荣,要以成为大国工匠为目标,进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职业观。其次,高职生要在大学实训、实践、实习过程中主动向工匠大师学习,认真学习工匠大师的职业态度、职业精神、职业技能、职业素养,深刻体悟工匠精神的内涵,并内化为自身的职业内在动力。再次,高职生要在今后工作中不断自觉践行工匠精神,工作中遇到问题和困难能够刻苦钻研、坚持不懈、精益求精、敢于创新。扬州高职生应该积极向“扬州工”大师们学习,继承和发扬扬州能工巧匠们的精工细作、精益求精、专业专注、创新创造的优秀品质。

3.企业需要增强自身的企业文化建设,营造崇尚大国、弘扬工匠精神的企业文化氛围。企业不仅要追求利益和效率,更要牢牢守住立业之本——质量。制造和生产高质量的产品,需要大国工匠、更需要工匠精神。因而,企業要把工匠精神注入经营理念当中,并且创造利于员工潜心钻研、追求卓越、勇于创新的企业文化环境,使员工树立起争当大国工匠的职业观。扬州企业应当把“扬州工”精神融入本企业经营理念和企业文化之中,把“扬州工”产品作为本企业产品的目标,把扬州的能工巧匠作为本企业员工的榜样,让当代扬州企业成为新时代“扬州工”的代表。企业对工匠精神的推崇是高职院校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作用力,是高职生学习和践行工匠精神的重要推动力。

参考文献:

[1]李克强.对全国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电视电话会议作出重要批示[EB/OL].http://www.gov.cn/guowuyuan/2019-04/04/content_5379711.htm,2019.4.4.

[2]巴一斯,沈新华,仓明.试论“扬州工”的文化内涵及价值[J].扬州职业大学学报,2018(2).

[3]唐娜娜,付洪涛,郭英才.高职院校大学生工匠精神认同调查分析——以四川省部分高职院校为例[J].职业,2017(7).

基金项目:该文系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专题研究项目:《“扬州工”视域下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研究》(2017 SJBFDY83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高职生工匠精神
三年制高职生与五年制高职生学习力比较研究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
高职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创新
如何引导高职生理解《三国演义》中的英雄情怀
基于自律的当代高职生自我教育探析
要为高职生打造更多的“学习路径”
浅谈高职生讲演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