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好四道加法题 下活教育脱贫一盘棋
2019-11-07田先波
田先波
固+培 夯实基础,强筋壮骨提底气
紫阳县辖17个镇,总人口35万,全县有各级各类学校123所,2019年春季在校学生有48106人,教职工2630人。近年来,紫阳县牢固树立“固本培元”的思想,紧扣学校硬件设施和教师队伍建设这两个关键,抢抓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双高双普”的重大历史机遇,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全面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和学校管理水平,努力为教育发展夯基培土、壮筋强骨,为教育脱贫打下了坚实基础。
近五年,紫阳县用于学校建设和仪器设备装配的资金超过8亿元,紫阳中学、毛坝中学和县幼儿园先后成功创建为省级示范高中、省级标准化高中和省级示范幼儿园。仅2017年创建“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期间,该县累计投入资金就超过了2.86亿元,是当地全县一般性财政收入的2倍多。2017至2019年,全县实施学校新建和改扩建项目近110个,学校面貌发生了里程碑式的变化,初步实现了“最美的建筑是学校,最好的环境在校园”的目标。
如何围绕教育的树人目标和学校的育人功能,为教育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坚强保障,意义重大而深远。作为教育发展的“第一要素”,紫阳县始终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一项“种子工程”强力推进。三年来,全县补充新任教师超过五百人,四百余名教师参加了交流轮岗,全县教师总量缺编、农村师资力量薄弱等问题逐步得到有效解决。通过“国培计划”“名师大篷车”等项目,集中培训教师超过4000人次,教师队伍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养得到极大提升。大力实施“专业素质提升年”行动,通过岗位练兵、技能测试等八大行动狠抓“三级三类”骨干教师体系建设,近三年全县推荐评选出省市县级学科带头人和教学能手500人,成立名师工作坊4个,极大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为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
2018年,紫阳县政府修订完善了《紫阳县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奖励办法(试行)》,中小学教学质量监测评价体系更加完善、评价手段更加多元。逐年改善的办学条件、高素质发展的教师队伍激活了教育发展“一池春水”,全县教育工作充满希望,未来可期。
扶+育 落实政策,为你点亮一盏灯
“手电筒将黑夜击穿了一个洞,照亮了孩子的人生路。”隆冬入夜时分,紫阳县东木镇中心学校的教师微信群里,一张特别的照片和一句诗意的点评引得老师们频频点赞。当天晚上,郭坤娥结束了对三名学生的家访后,天已经完全黑了。按照当天的计划,她还有一名学生没有走访。同行的老师都劝她下次再去,但她坚持要“全额”完成任务。于是,“四人小组”取出学生资料,打开手电筒,继续核对学生信息。
这是该县开展学生资助工作、实施教师结对帮扶贫困学生的一个缩影。为了实现“不让一名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辍学”的目标,紫阳县严格落实控辍保学“双线七长”责任制,充分发挥学生资助在教育脱贫中的“排头兵”作用,从政策落实上精准发力,帮助广大“寒门学子”渡过难关,铺平上学路。同时,通过“志智双扶”, 激发贫困学生立志成才的内生动力,不断增强他们的“造血功能”,实现了从“靠人帮扶”到“直立行走”的转变。
一是完善工作机制。建立了教育、扶贫、民政、残联及工、青、妇等多部门沟通协作的学生资助工作协调机制,完善了资助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决策、部门联席会议、贫困学生建档及动态管理、资助结果公示和助后跟踪教育等工作制度和方案。实行县教体科技局黨委班子成员联镇、党员干部包校,教师结对帮扶贫困家庭学生等工作机制,将包抓责任落实到每位教师身上,做到机构健全、责任明确、思路清晰、重点突出。
二是加强政策宣传。县教体科技局梳理从学前到大学各学段教育惠民政策印发到学校,统一宣传内容,确保政策宣传不走样。按照“线上+线下”的宣传思路,在校园醒目位置设立永久性宣传专栏,印制宣传彩页和政策挂历张贴到贫困学生家中,鼓励学校在微信公众号或美篇等自媒体上推送政策信息。充分发挥包村联户干部的积极作用,采取“发放一本政策画册、发放一批宣传物品、举办一台表彰活动、召开几个院落会议、开展一次模拟问卷”等方式,不断加强宣传攻势,确保政策宣传全覆盖,全面提升知晓率和满意度。
三是规范过程管理。狠抓资助对象识别、资助资金发放和个人档案建立三个“精准”,实施精细化的过程管理,确保帮到难处、扶到实处,做到贫困学生应助尽助。对全县学生开展调查摸底,据实登记造册,再将学生信息与县扶贫局、民政局、残联进行比对,建立贫困学生数据库。建立健全资金使用程序及规章制度,严格按照政策文件规定发放资金,使贫困学生资助从认定、上报到审批、发放的全过程都在“阳光”下进行。按照“一生一档、档随人走、跟踪帮扶、因生施策、痕迹管理、全程记录”的总体思路,对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低保家庭学生、残疾学生等十三类贫困家庭学生实行个人档案“一生一袋”,规范建立资助对象台账。
四是实施扶志育人。在实施物质资助的同时,注重对他们进行精神的资助、心理的辅导和素质的培养,积极培育他们自立自强的“造血”功能。通过开展感恩教育、励志教育、诚信教育和社会责任教育,引导他们增强自尊、自强、自信、自立的意识,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增强诚信、感恩和勤俭节约意识,培养耐挫能力。大力表彰自立自强的贫困学生典型,引领和带动广大贫困学生克服困难、立志成才、回报社会,使资助工作深入人心、更有温度。
通过卓有成效的探索实践,各类学生资助政策得到了有序有效实施,不仅解决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实际困难,增强了他们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决心,也加强了资助体系建设,拓展了资助渠道,发挥了学生资助工作助推教育脱贫攻坚的积极作用。
内+外 凝聚合力,轻轻捧起你的脸
“老师们每周都按时来,月儿时刻都惦记着。每次老师来的时候,月儿就特别高兴。要不是老师上门来教,我们娃儿怕就只能当文盲了。”看到13岁的孙女秋月在老师每周的上门送教中一天一个变化,家住麻柳镇街道的覃承菊感激不已。
近年来,为了让全县所有适龄儿童少年一个不少地接受教育,紫阳县依托“党建+”工程和教育脱贫大家访工作,扎实开展对残障学生“送教上门”,让这些需要专人护理、无法到校上学的适龄残疾儿童也能接受法定义务教育。从2016年以来,麻柳镇中心学校党支部就成立了党员小分队,启动了“秋月爱心课堂”志愿服务活动,每周轮流上门送教,让她也像其他孩子一样读书写字、唱歌画画。2018年,紫阳县一共有130名视力、听力、智力有障碍的学龄儿童。全县仅通过送教上门的就有49人,三残儿童入学率达到了97.69%,义务教育的普及水平和质量大幅提高。
这样的送教小分队只是全县教育脱贫攻坚队伍的一个代表。为了把教育脱贫攻坚工作的每一项具体工作落细落实,紫阳县建立了“县局牵头、各校负责”的教育脱贫工作机制,建立了县镇校班全员覆盖,党员带头、内外联动的教育脱贫工作队伍,为强力推进教育脱贫提供了有力的人力支撑。
一方面,坚持“刀刃向内”,打造过硬的攻坚队伍。县教体科技局细化完善了《教育脱贫攻坚目标责任考核细则》《教育脱贫攻坚工作考核办法》等管理制度,制定下发了《教育脱贫攻坚工作实施方案》等规范性文件,指导各校照章依规开展工作。严格落实各项考评制度,对全县各校教育脱贫工作实行过程化、精细化管理,并将考核结果与领导干部的工资待遇、职务晋升和评优选模密切挂钩。在严格考核的基础上,通过联镇包校工作,逐级压实了县局领导、股室负责人、一般干部的教育脱贫攻坚责任,有效保障了各项工作的顺利推进。
另一方面,坚持借力协作,凝聚强大的帮扶合力。该县主动对接,积极整合高校帮扶、苏陕协作和社会助学等多方力量,广泛开展贫困学生关爱和资助活动。自2018年与紫阳县结对帮扶以来,西安美术学院和江苏常州新北区通过结对共建、开展讲座、选派支教教师、选派教师挂职学习等方式,给予紫阳极大的帮扶。双方开展师资培训600余人次,互派骨干教师100余人次,开展专题讲座20场,落实教育项目3个,帮扶贫困学生500余人,捐赠图书、仪器等各类物资价值30余万元。同时,中国扶贫基金会、西安赛格集团、香港智行基金会、茉莉爱心公益联盟、丽姐助学基金会等社会团体和公益组织2018年资助贫困学生就超过1000万元。这些来自于天南海北的爱心,点燃了贫困学生成长成才的希望之光。
点+面 淬炼担当,翻山越岭来看你
2019年暑假期间,紫阳县近两千名教职工进村入户开展教育脱贫大走访,焕古镇的几位老师给一对老人拍下的合照在网络上迅速蹿红。这对老人中的丈夫叫冯大志,妻子叫余曰桂,家住紫阳县红椿镇七里沟村,因为山遥路远,这张照片算是他们多年来的第一张合影。当拍照的老师把洗好的照片送到他们手里时,老人沟壑纵横的脸上绽放出灿烂纯真的笑容。
从课堂走向田间,一个月,遍访176个村、8.5万常住农户,紫阳的全体教职工用双脚丈量着到贫困户家里的距离,把汗水洒在沟壑纵横的山岭之间,风雨兼程、翻山越岭,只为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广大贫困群众的身边。像这样的小事实事,扶贫路上还有很多。
在进行行业扶贫工作的同时,紫阳县教体科技局还抽调了7名优秀干部到所包联的四个贫困村开展驻村帮扶工作。按照“一村一策、一户一法”的工作思路,全县教体科技系统紧盯“建机制、广宣传、践承诺、聚合力、强帮扶”五个环节持续发力,实现了驻村扶贫“四个到位”。一是安排部署到位。包联各村的分管领导牵头,定期召开工作推进会,分析研判工作重难点,建立任务清单和工作台账,明确每月、每周乃至每天的具体任务和工作要求,严格按照时间节点狠抓工作落实。统筹安排业务工作、学生资助、“义务教育有保障”认定及驻村扶贫工作,做到重点突出、统筹兼顾。二是帮扶措施到位。严格落实包村联户的工作要求,从入户时间、工作成效、过程记录等方面,对单位负责人、驻村队员和包联干部进行严格的追踪问效,下大力气抓好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和新民风建设等工作。对照户脱贫、村出列、县摘帽“577”标准,督促享受移民搬迁政策的贫困户按期入住,反复深入地搞好政策宣讲,提高群众知晓率和满意度。帮助贫困户制定和落实增收项目,办实事、解难题。三是扶智扶志到位。积极协同当地镇党委、政府,扎实开展以“诚、孝、俭、勤、和”为主题的新民风建设工作,增强贫困群众自力更生、勤劳致富的意识。督促指导所包联村修订出台《村规民约》,成立红白理事会和道德模范评议委员会,定期评选新民风先进典型。举办新民风建设先进典型表彰大会暨高考集体升学礼,广大群众崇尚文明、摈弃陋习的社会新风尚逐步形成。四是督查考核到位。严格执行《紫阳县脱贫摘帽问责办法》等制度,加强督促检查和跟踪问效。脱贫办每月召开一次工作例会,现场随机给贫困户打电话,抽查干部帮扶情况。每月对干部入户情况进行通报,并纳入干部个人年度考核,作为评优晋级和考察任用的关键指标。
“在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大家要更加清醒地认识到:没有教育发展的‘优先,就没有经济社会发展的‘领先;没有教育的‘卓越,就没有紫阳发展的‘超越。”紫阳县委书记赵立根深情地说。经过坚持不懈的探索实践,紫阳教育脱贫工作高歌猛进、成效喜人:全县累计发放生源地助学贷款17451人1.1亿元,近三年累计完成各类资助9万人次,发放资金7000万元,近2000名贫困学生顺利考入高等院校。全县176个村教育脱贫工作快速跟进,初步实现了控辍保学零失学、学生资助零失误、特殊帮扶零遗漏、学籍完善零隐患、档案建设零差错、政策宣传零纰漏、贫困群众零差评的工作要求。2017年以来,紫陽县学生资助工作受到省教育厅表彰,教育脱贫工作被市教育局认定为优秀等次,县教体科技局连续被县委县政府表彰为“行业脱贫优秀部门”“包村工作优秀部门”,包联的红椿镇共和村荣获全市“脱贫攻坚先进基层组织”,在历次的国家督查和省市交叉检查中,紫阳教育脱贫工作实现了“零问题”“零扣分”目标。
来源:紫阳县教育体育科技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