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扎根南粤 筑梦千里——访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党委书记曾宪川

2019-11-07谭梦琪本刊通讯员范伟

中国勘察设计 2019年10期
关键词:建院广东省我院

■本刊记者 谭梦琪 本刊通讯员 范伟

始建于1952年的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以下简称“广东省建院”),经历了建国初期的青涩稚嫩、文革期的焦灼不安、改革开放后的急行飞奔,从30多人的建筑设计室发展成为3000多人专业齐备的综合大院,跻身全国前60强。一路走来,广东省建院逢山开路、遇水搭桥,促进建筑、市政、规划、勘察等主营业务枝繁叶茂,推动岩土工程、地基工程与施工、工程咨询、工程总承包、审图、监理、技术研发等延伸业务蓬勃发展,先后设计完成中国工艺美术馆、北京钓鱼台国宾馆、广东大厦、广州人民路623路高架桥、广东国际大厦、深圳国际金融大厦、深圳华润万象城、广州白云国际机场、北京奥运会自行车馆、广州大坦沙污水处理厂、广州兴丰生活垃圾填埋场、广东省博物馆、广州亚运馆、广州珠江新城核心区地下空间、广州西江引水工程、中国散裂中子源、广州地铁5号线站厅、广州中新知识城、昆明南火车站、肇庆体育中心等国家及省市重点工程项目,屡获多项国家、省、市级大奖。近日,记者采访了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党委书记曾宪川,聆听广东省建院的成长故事,探寻奋进之路。

记者:67年来,支撑广东省建院稳步前行的最重要的精神是什么?是如何表现的?

曾宪川:“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这句古语与我院的发展之路十分契合。历经特殊历史岁月的广东省建院,能够扛得起责任、经得住考验、百折不回,“坚持”二字始终发挥了重要的桥梁与纽带作用,为我院凝神聚气。

一是坚持深耕广东主场。广东省建院成立、发展、壮大于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建院初期,广东省建院设计建造了广东省内大量的工业建筑、民用建筑及院校,为广东省工业体系及教育事业积基树本的同时,也积累了良好的口碑与声誉。之后,在改革创新的引领下,我院解放思想、先试先行,始终走在全国勘察设计行业改革开放的前列,凭借先进的理念及精湛的技艺,市场占有率不断提升。从早期的项目分部及经营合同签订情况来看,广东本土市场份额始终占据我院业务的大半壁江山。近三年来,广东省内新签合同额年均增长8%,主场优势十分明显。

始于熟知,精于拓展。对广东市场的深耕挖掘,促使我院不断开辟新的业务板块,地下空间项目即为典型范例之一。继与德国欧博迈亚公司合作完成广州花城广场及地下空间设计以后,我院组建了地下空间研究所,从理论高度对地下空间展开研究,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番禺万博中心地下空间、广州金融城起步区地下空间、广州琶洲西区地下空间等项目的设计当中。如今,广东省核心区域的地下空间项目大都由我院负责设计。

“一带一路”背景下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大力推进,以及广东构建的“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协调发展格局,为我院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展现了我院坚持深耕广东主场的经营战略蕴含的巨大潜力。2018年10月23日,作为参建单位之一,我院受邀出席了“国之重器”港珠澳大桥的开通仪式,有幸见证了这一历史时刻。此外,凭借“主场优势”,我院近两年先后中标“中国自贸区信息港总部大厦”、“横琴科学城(二期)”、“珠海机场改扩建工程——航站楼工程设计珠海翔翼保税区基建项目”、“南沙区公安基地项目”等湾区大型工程,合同额高达数亿元。未来,我院将以技术为依托,以服务为宗旨,积极投身大湾区建设,充分发挥并实现自身价值。

二是坚持品牌建设。我院从1998年起就开始服务广州白云国际机场项目,从 T1到T2,从合作设计到独立原创,我院机场项目设计伴随着白云机场航站楼的建设全面发展。

经过6年的探索与雕琢,白云机场正式落成,广州新白云国际机场迁建工程指挥部给我院的表扬信中写道:“广州新白云国际机场是国家‘十五’期间跨世纪的工程,也是广州重要的标志性工程……航站楼的设计得到了国家领导人和相关各级领导的表扬,也受到了新闻媒体和社会各界的好评”。这是我院在机场品牌迈出的第一步,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知行合一,方能行稳致远。2018年4月,被央视誉为“智能化航站楼”的白云机场T2航站楼投入使用,凭借“云”的精致造型及成熟的网架体系结构、多功能幕墙系统、张拉膜系统等精湛技术,刷爆朋友圈。

港珠澳大桥收费站

白云机场总体鸟瞰图

专注服务、钻研雕琢,使得广东省建院在机场设计领域赢得良好的口碑。后来,广东省建院又顺利承接了揭阳潮汕机场航站楼、广东湛江机场迁建工程航站区、克拉玛依机场改扩建、深圳机场卫星厅、珠海机场综合服务中心及航站楼等,机场专项品牌效应逐步显现。

市政板块也是广东省建院的“金漆招牌”。从1952年起就有自己的市政专业队伍,经过多年的探索,在道路、桥梁、隧道、立交设计,城市给排水、污水、垃圾、固废处理,综合管廊设计等方面业绩突出,其中广州市珠江新城市政交通项目、广州大坦沙污水处理厂、兴丰垃圾填埋场等重点项目已投入使用多年,广受好评。由广东省建院负责设计的广州市西江引水工程(设计第一标段)是广东省重点项目,工程复杂程度不亚于南水北调,由院水研发中心主任、广东省勘察设计大师陈伟雄带领的团队为之付出了极大的心力。负责的跨北江段,拥有全国最大的沉管项目,经过反复测算与实验,长度为540米的2XDN3600钢管一次性成功沉至指定地点,这是全国首例大型背跨式管廊跨越北江重要大堤。

依托“现代建筑设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水环境与生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两个广东省级科研中心,广东省建院在地下空间减隔振技术、城市桥梁复杂结构空间分析、原水长距离输送技术、黑臭水体处理工艺等方面,先后完成了多项科研创新成果。凭借精湛的技术及良好的口碑,受上级主管单位委托,目前我院正在对大湾区黑臭水体治理进行综合、深入的研究。

近年来,为契合市场需求,我院积极鼓励各部门走专业化发展道路。经过不懈的探索,已在医院、教育、大型体育场馆等领域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品牌。

记者:从最初专业设置单一的设计室到如今体量庞大的综合性设计院,广东省建院是如何做到有序管理、有效经营的?

曾宪川:为全面激发企业活力,1980年,我院率先在全国设计院中实行企业化管理,对外业务管理上实行经济合同或协议制度。上世纪80至90年代,我院先后试行生产科室经济包干、技术经济责任制及承包经营责任制,并在院内开展院所两级承包管理制,并一直延续至今,成效显著。

一是促成“一站式”服务。我院专业齐备、综合实力强劲,院所两级的管理促使各生产部门得以沟通内外、合作共赢,在大型项目的运作上可为客户提供“一站式”技术解决方案。我院参建的中国散裂中子源是我国首次在华南地区建设的大科学装置,工程项目总建筑面积69823.8平方米,我院担任了园区工程总平面规划及建筑设计的重任。从中标到施工图完成,三年的时间内,由我院规划、建筑、市政、景观、机电、勘察、造价、BIM等多个专项、几十个细分专业组成的设计团队,在院总工的统筹下,密切沟通、互通有无、高效运转,解决了国家大科学装置设备的特殊建筑空间、建筑防核辐射技术、建筑地下防水特殊构造、建筑特殊材料的运用、BIM新技术等诸多建筑设计技术难题,“一站式”帮助业主解决问题,大大提高了运作效率。

中国散裂中子源

二是精准经营,促进新兴领域快速发展。近年来,TOD成为整个行业不断探索的又一新领域。我院从2016年起开始拓展TOD业务。TOD以城市运营视角,将“交通引领、土地先行、设计同步”及“站城一体化”的理念贯穿从轨道线站位选址到上盖综合开发、设计融合的全过程,解决交通、土地、规划、设计、造价等一揽子问题,打造顶层设计+全流程设计团队。为此,我院专门成立了TOD中心,协同建筑、规划、市政、勘察、景观等多专业共同积极探索、创新发展。两年来,我院积极发挥政府智囊团的作用,“十三五”“轨道+物业”广州范式工作思路得到了广东省发改委的高度认同,并逐步辐射全国,受到多个政府部门及投资主体的青睐。同时,我院以“新线网”、“广佛东环城际”两大标杆项目为引擎,通过TOD项目落地实施(广州市铁头发起的金融城项目)、TOD设计理念的价值输出,逐渐在同行中崭露头角。

记者:从30人的建筑工作室到3000人的建筑设计大院,请您谈一下广东省建院的“人才观”。

曾宪川:“人才兴院”,不仅是我院的优良传统,更是我院的“传家宝”。建院之初,一批建筑设计人才励志投身于城乡建设,成为我院乃至行业的“领路人”,引领着一代代设计人“开拓山河”。这些前辈留下的知识、技艺、精神继代相传,成为广东省建院前行的不竭精神动力。

薪火相传,继往开来。结构泰斗、学人楷模容柏生院士不仅是我院的技术标杆,更是几代广东省建院人的精神领袖。建院第二年,容柏生进入我院工作,历时整整50载。秉承“必求甚解、知难而进、精益求精”的信念,容柏生致力于建筑结构设计的创新研究与实践,在建筑结构特别是超高层建筑及地基基础方面造诣深厚,设计完成了深圳香格里拉大酒店、广东国际大厦(63层)等具有时代意义的建筑精品。上世纪80年代,在当时的全国第一高楼——63层的广东国际大厦设计中,容柏生攻坚克难,采用筒中筒结构和无粘结部分预应力平板结构,将楼板厚度降至22厘米,在节省建筑材料的同时将每层的净高争取到了更大,成就了“广东骄傲”。容柏生的一生欲与天公试比高,他以与时俱进、精益求精的态度,树立了建筑结构的座座丰碑,为后来的广东省建院人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一枝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在容柏生的带领下,我院一批批优秀的结构工程师逐渐成长了起来,如全国勘察设计大师、院终身荣誉总工陈宗弼,广东省首届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广东省勘察设计行业协会会长陈星,广东省首届勘察设计大师、院总工程师罗赤宇等,成就了广东省建院结构专业“梦之队”,也使“传帮带”的优良传统代代相传。

少数人的眼界开启多数人的世界,多数人的世界成就几代人的境界。前辈精神垂范百世,成为我院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也绘就了广东省建院干事创业最大的“同心圆”。

记者:在近两年的获奖作品中,您最为中意的是哪几项?

广东国际大厦

曾宪川:一代臻品,粤韵风华。蕴含深厚岭南文化底蕴的原创作品粤剧博物馆、肇庆体育中心凝聚了我院的创新设计理念与智慧,极具特色、充满创意。

位于广州市老城区的粤剧博物馆被誉为荔湾涌上的一颗明珠。为了能够与城市空间相呼应,经过多番方案修改,设计团队最终选择将岭南传统建筑风格融入其中。结合分散式的园林布局、立体式的庭院空间,这一具有现代功能的传统园林设计成为了广州市的新地标,将广东省传统与创新相融合的特质展现得淋漓尽致。

第十五届广东省运会会馆“肇庆体育中心”,集优美的建筑外形与完善的建筑功能于一体。体育场馆的造型灵感源于肇庆地域特色“端砚”的几何拉伸,灯光的设计也以“星河水墨”为理念,将地域文化内涵贯穿设计始终,被视为肇庆市的“新名片”。

我院另一力作,目前尚在建设当中的汕头大学东校区暨亚洲青年运动会馆,也将所在潮汕地区的传统文化融入其中,凸显了潮汕精神。

近年来,我院大力鼓励原创设计,将广东省建院特色及广东文化融入建筑之中,彰显了文化自信。

记者:除了经营、管理、人才资源等,广东省建院还有什么“硬核”元素影响着企业的发展?

曾宪川:企业发展与社会环境休戚相关,企业与社会之间是密不可分的“鱼水关系”,因而企业有义务履行社会责任,赢得全社会的认同和信赖,这是企业长远发展,做优、做强的重要途径与经营要诀。

早在1955年,尚在起步阶段的广东省建院就承接了新中国成立后的首次援外工程——越南火柴厂,以良好的设计和高速的建设进度,得到了越南政府的高度赞扬。此后,我院先后承担了刚果人民宫和塞内加尔友谊体育场等重要援外工程,以高品质设计得到了受援国政府的高度评价。在发展的进程中,我院还积极参与抗震救灾、援藏援疆、扶贫开发等,从未停下参与公益的脚步。

饮水思源,反哺社会。近年来,结合南粤古驿道活化保护利用这一广东省委省政府的重点工作,我院充分发挥技术优势,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加入“三师”队伍,持续开展“三师”下乡、南粤古驿道文创大赛、精准扶贫等工作,为乡村振兴献策出力,获得广泛赞誉。同时结合深入实施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工作,我院以项目咨询或派驻优秀技术骨干的方式,主动为各级政府提供技术支持。2018年,广东省自然资源厅、省体育局、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生态环境厅、省教育厅、省文化和旅游厅联合授予我院“南粤古驿道功勋推动者”荣誉奖牌,对我院近四年来为南粤古驿道活化、保护、利用和乡村振兴事业的辛劳付出进行了表彰。

今年,根据广东省人民政府“将粤北地区抗日战争时期从广州、香港内迁的教育机构遗址保护利用起来,成为粤港澳抗日战争华南教育历史的研学基地,有效推进粤港澳人文湾区与粤北地区的联动,带动粤北旅游研学活动从而促进欠发达地区的发展,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战略部署,“三师”专业志愿者开启了遗址保护活动。志愿者们利用专业所长,梳理了1940年—1945年华南教育在乐昌坪石的史料,逐渐挖掘出国立中山大学校本部、先修班、研究院等办学旧址及国立中山大学校长许崇清旧居、工学院院长陈宗南旧居等历史遗迹,并开展了教师节专题活动,整理坪石基地场地、安装信息牌,在三星坪工学院旧址建立临时展览和图书馆,并捐赠图书。同时,由“三师”志愿者设计制作并捐资建造的十根纪念柱已进入施工阶段。

援建互助、践行公益,培育了我院宽厚博爱的人文情怀,有力地促进了我院的可持续发展。

记者:近年来,勘察设计行业整体环境发生了巨大变革,广东省建院将如何应对?

曾宪川:勘察设计行业已基本告别规模化发展时代,迈入“价值驱动、创新驱动”的战略发展期。我院将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激发多层次、多元化的产品动能,复合型、融合型的资源动能,勇创新、敢突破的研发动能,主动作为、全面把控的运营动能,广聚英才、厚植匠心的人才动能以及体制机制新动能,推进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实现高质量发展。

当下,我院正在全力推动转企改制工作,并同步开展顶层设计,致力于以新发展理念引领新时期各项工作,尽快建设成为湾区一流、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城市建设科技集团与发展智库。

首先,立足当前的业务布局,围绕工程全产业链进行多元化业务延伸布局,以标准化和品牌为抓手,夯实业务发展基础,巩固当前的核心主业发展。建立多点支撑、多极发展的产品体系,争取覆盖建设工程全生命周期。打造建筑、市政、规划、景观等专业化品牌,并不断探索品牌架构的突破创新,丰富品牌体系及内涵,着力塑造特色品牌传播点,提升品牌形象。积极营造酒店、办公、学校、医院等“拳头”产品,力求形成针对不同客户群、多门类的技术服务产品体系,整体出击、全面发力。

粤剧艺术博物馆

曾宪川组织参与“三师”系列活动

其次,以客户需求挖掘和产品策划为核心,整合我院综合业务优势,以创新为抓手,聚焦客户服务的多元化、综合化、差异化,提供一体化、集成化技术解决方案。以客户价值最大化为追求,推动内部互通联动、共创共享;联合外部开放共赢、包容互鉴,充分发挥各自的地域优势、品牌优势、技术优势、管理优势等,形成能够快速整合资源、无缝链接服务客户的综合优势。

最后,面向未来城市发展新诉求,融合新兴数字化技术与传统工程领域技术,为城市建设发展和治理提供建筑设计运营大数据,绿色建筑、生态城市建设、智慧管网管廊等市政板块、人居环境综合咨询、智慧交通等新技术解决方案。

67年来,广东省建院始终与祖国同呼吸、与改革同律动、与时代共追梦,感悟着环境的变化,见证着时代的变迁。秉承“守正鼎新、营造臻品”的核心价值观,广东省建院在服务城乡建设的进程中炼就了敏锐的市场洞察力,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未来将以具有“广东省建院特色”的发展战略为引领,奋进新时代、开启新征程。

猜你喜欢

建院广东省我院
我院师生参加“天津市2022新年音乐会”
广东省校外培训风险防范提示
我院隆重举行2020届毕业典礼
时代建院
广东省铸造行业协会十周年会庆暨第四届理事会就职典礼成功举行
热烈祝贺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建院90周年
浙江画院建院35周年系列海报
热烈祝贺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建院90周年
我院跻身全国高校就业50强
我院田径运动会顺利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