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控源截流 城乡分治

2019-11-07省人大常委会委员省人大环境资源委委员省水科院水研所所长

人民之声 2019年10期
关键词:断面水体污染物

邱 静(省人大常委会委员、省人大环境资源委委员、省水科院水研所所长)

当前,我省污染防治攻坚战总体上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至2019年上半年,全省71个国考断面中仍有5个未消除劣Ⅴ类,水质优良比例为73.2%(52个),且前山河石角咀水闸、东莞运河樟村、漠阳江江城等国考断面水质同比出现不升反降的现象,距离国务院要求广东至2020年国考断面基本消除劣Ⅴ类、水质优良率达到84.5%以上的目标差距较大,抓好国考断面特别是5个劣Ⅴ类国考断面达标工作,是我省近期水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点与难点。

当前,我省对水污染防治面临的主要问题如下:

一是治污工程与污染负荷不匹配。部分重污染地区的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建设滞后,城乡结合部建制镇的黑臭水体整治尚未得到高度重视,整体上缺乏系统性的科学研判,尚未形成实现精准治污的格局。

邱 静

二是对感潮河道的污染物输移规律掌握不足,尤其我省几个达标难度大的国考断面均位于感潮河流,复杂的径潮水动力条件,对污染物输移扩散产生重要的影响,目前,尚未有系统性的研究揭示复杂径潮水动力对水质变化的影响机制。

三是农村农业污染仍未得到有效控制,部分农村的水污染问题除了生活污水的处理设施建设不到位,设计不尽合理,投入运行管理机制还需完善以外,还存在禽畜养殖、农业面源污水治理和监管不到位,使原本清澈见底的小河小溪逐渐成为污水横流、水葫芦疯长的排污通道,这些河流原本是美丽乡村的灵魂,现在逐渐成为美丽乡村的“疤痕”。

四是地市之间、部门之间的联动机制仍需完善,我省未达标的国考断面多数涉及跨界问题,地市之间、部门之间的利益诉求削弱了水污染防治协调联动机制的效果,也影响了治水的整体成效。

为此,建议各级政府高度重视水污染防治的科学性和系统性,并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相关工作:

强化控源截污,减少污染物入河量。控源截污是水污染防治的关键,污染物一旦入河,其治理的难度和成本将成数倍增加,而且不完善的控源截污体系也将削弱生态修复和清淤疏浚的工程效果。控源截污一是从源头全面排查生活、工业、农业污染源,加大对尚未截污的居民区的排查力度,掌握基础信息,制定切实可行、精准施策的方案。二是压实企业主体责任,加强环境执法和排水许可管理,进一步依法关停“小散乱污”企业,严厉打击偷排漏排行为,切实从源头控制污染源排放。三是加强入河排污口的规范管理,摸清入河排污口的数量、排污类型、排污量等信息,加快实施入河排污口整治,加强对拍门阀的排查及维护,强化合流制溢流污染控制。四是坚持污水管网建管并重,加强对已建成收集管网的检测排查与维护管养,查清管网的雨污混接情况及存在的结构性缺陷并进行整改修复,提高污水纳管率和污水处理厂的处理效率。五是加快径污比较小的河道(天然来水较少、河涌的污水占比大)沿岸污水处理厂的提标改造,逐步实现清污分流、正本清源。

加大污染物输移规律研究,攻克感潮河道国考断面达标难题。我省珠三角地区河流及内河涌容易受到外江潮位影响,大部分河涌有挡潮闸且存在往复流现象,水动力不足、河涌水体交换能力弱,水体的自净能力较差。根据水文水质大同步测验和数值仿真模拟研究表明,广佛跨界鸦岗国考断面由于受到潮汐影响,河道的往复流使鸦岗断面除了上游来水污染物的影响以外,其下游10 km范围内的重污染支流,对鸦岗断面水质也有明显影响。因此,需要加大对感潮河道污染物输移规律研究的力度,提出科学可行的助力国考断面水质改善的措施。一是开展我省典型感潮河道水动力规律研究,摸清潮汐河道复杂的水动力特征,分析水动力变化与污染物输移、扩散及浓度变化之间的关系,界定感潮河道污染物对国考断面水质影响的范围,统筹开展上下游、左右岸综合治污。二是开展河流纳污能力计算和生态需水量评估,明确河流自净所需的生态水量和入河污染负荷削减量,为精准实施截污、治污提供抓手。三是开展闸群调度优化方案研究,利用闸群调度增强河流水动力,如前山河流域闸群调度研究表明,中珠联围七闸联合科学调度运行可明显增强围内的水动力。四是通过科学的水系连通,优化感潮河道内河涌水体循环路径,增强河道水动力条件和水环境容量。

重视农村水污染治理,形成适合广东农村水污染防治的新模式。在大规模的城镇污水管网、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及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的治理推进的同时,广东农村、农业污染的问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农村生活污水、畜禽养殖业、渔业养殖污水及农业的面源污染等问题,尤其是建制镇和农村地区的黑臭水体治理易成为水污染防治的薄弱环节,污染特征逐渐向复合型、多元化转变,水环境污染防治难度增大,而实践证明,照搬城市单一化的水污染治理模式并不适用于我省农村地区,往往出现“晒太阳”工程。因此,需要针对我省农村地域、水系特征及污染特征,构建因地制宜的农村水污染防治新模式。一是将城乡结合部和农村的黑臭水体治理提上日程,总结和推广黑臭水体成功治理的经验,推动黑臭水体治理向纵深发展,进一步消除黑臭水体治理死角。二是因地制宜选择污水处理工艺,确保污水处理设施发挥真正效益。根据农村人口分布、土地利用条件和社会经济等特点,因地制宜地选择污水处理工艺。在城乡结合部和乡镇聚集区,可以采取建设污水处理厂;在离乡镇较远的自然村落,考虑管网建设及维护成本,可以考虑采用分散型处理的一体化净化槽与人工湿地的组合工艺。三是科学规划养殖模式,压实地方政府农村污水治理和监管责任。提倡和引导生态养殖模式,评估划定养殖区域内的水环境容量,配套相应的废弃物的处理设施,由政府与养殖户共同出资建设管理,在日常管理维护中向养殖户收取部分的维护费用,由政府聘请的专业队伍进行规范管理。四是强化农业农村生态环境监管执法,建立健全农业农村管理信息系统,建立农业农村水环境监测体系和监管执法工作机制,充分利用先进监控手段,结合乡村治安网格化管理平台,鼓励公众监督,及时发现农业农村水环境问题。

完善协调联防机制,提高治水整体成效。水污染防治工作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工作,需要统筹考虑上下游,左右岸关系,更需要加强组织保障和协调联防,开展有效的社会监督和宣传引导工作。一是加强意识治污和法治治污。全民上下树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思想,在意识形态树立爱河护水理念,通过宣传教育强化老百姓的环保意识,让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加强水污染防治、环境教育等的相关法规的立法,利用法治手段规范人们的行为,自觉遵守环保相关法规,积极参与水污染防治,抵制一切乱排偷排行为。二是充分发挥断面达标的省级调度小组、省污染防治攻坚战指挥办公室和各级河长作用,协调解决水污染防治过程中的地市和部门之间的问题。三是加强跨地市协调协作,建立跨地市联防联治机制,建立健全区域和流域的合作平台,健全流域涉水监察协作、部门联合执法、边界联动执法和环境应急联动机制。四是加强部门之间的协作,充分共享整合现有环保、水利、住建、国土、农业、自然资源、交通等相关行业信息资源,完善定期协调会商、信息互通共享和突发水环境事件协同处置制度。五是加强社会监督,充分发挥省人大、省政协、新闻媒体和社会群众的监督作用,建立督导问题基本台账,定期公布水质信息,宣传正面典型、曝光突出问题,确保项目工程如期推进。

总之,水污染防治是一项长期及艰巨的工作,我们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拿出绣花的功夫认真对待水污染防治工作,为建设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的美丽广东和高质量发展的广东作出应有贡献。■

猜你喜欢

断面水体污染物
小断面输水隧洞施工安全管理存在的不足点及对策
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和污水处理浅探
农村黑臭水体治理与农村污水处理程度探讨
不同取样方式下船机污染物排放结果的研究
菌株出马让畜禽污染物变废为宝
高深度大断面中深孔一次成井技术探索与应用
生态修复理念在河道水体治理中的应用
你能找出污染物吗?
超大断面隧道初期支护承载力学特性及形变研究
茂名市开展全面攻坚劣Ⅴ类国考断面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