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先行官”

2019-11-07张祥兵韦一茜

当代贵州 2019年35期
关键词:全省公路贵州

文_张祥兵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 韦一茜

新中国成立70年来,贵州新建成公路通车里程超过19万公里,是建国初期的100倍还多。这几年,贵州先后在西部率先实现了县县通高速、村村通沥青(水泥)路、村村通客运和组组通硬化路。从通县、通乡直到通达每一个30户以上的村民组,贵州的公路建设从极端落后走向了西部领先,铺就了贵州人民的康庄大道。

“九山半水半分田”的贵州,92.5%的国土面积是山地和丘陵,是全国唯一没有平原支撑的省份。历史地理环境造成了贵州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相对落后,也成为贵州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同步小康的最大阻碍。

经济要发展,交通必先行。70年来,贵州始终把公路建设作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任务,举全省之力,不断改革创新推进公路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历史性的建设成果,也为贵州实现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70年成就辉煌

2016年9月,贵州省交通运输系统定点包干全省20个极贫乡镇之一从江县加勉乡脱贫攻坚工作正式开始。“刚来的时候,加勉一条像样的路都没有。”提起3年前加勉的交通基础设施情况,贵州省公路局前线工作队队员们记忆犹新。

从江县在贵州公路发展史上极具代表性。

1964年,贵州实现了县县通公路,最后一个通车的县是从江。

2002年,贵州实现了1539个乡镇通公路,最后一个通车的乡,是从江县光辉乡。

2003年,省内最后一条通县油路竣工通车,贵州实现了县县通油路。全省通油路的终点,还是从江。

2017年底,加勉乡完成了107公里通组路和40.92公里产业路的建设任务,彻底打通了20个行政村和80个村民小组。加勉,成为全省第一个完成“组组通”硬化路建设任务的乡镇,从江也终于获得了贵州公路建设历程中的首个“第一”。

2018年,加勉至宰便二级公路和加勉至加鸠三级公路同时建成通车,加勉乡的交通条件彻底改变了。

一路通,百业兴。从江的香猪能运出去卖个好价钱了,林下养鸡和食用菌成了群众致富的新产业,乡里还有了第一家民宿……到2019年底,加勉有望整体脱贫,彻底摘下世世代代的穷帽子。

从“不通”到“通”,从“极贫”到“摘帽”,从江的变迁就是贵州公路建设历程的真实写照,更是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是经济社会发展“先行官”角色的生动诠释。

公路的通达让人背马驮、翻山越岭成为过去式。路,不仅缩短了时空距离,更拉近了贵州从贫困到小康的距离。

新中国成立70年来,贵州新建成公路通车里程超过19万公里,是建国初期的100倍还多。这几年,贵州先后在西部率先实现了县县通高速、村村通沥青(水泥)路、村村通客运和组组通硬化路。从通县、通乡直到通达每一个30户以上的村民组,贵州的公路建设从极端落后走向了西部领先,更铺就了奔向小康的康庄大道。

公路网络的不断完善让贵州高质量发展有了更多的可能,公路事业的发展也成为贵州经济社会大踏步前进的一个缩影。

给百姓送去“大红包”

“‘麻乍’在彝语里的意思是‘杜鹃花开的地方’。”威宁自治县麻乍镇安监站站长赵庆周说,麻乍镇背靠马摆山,脚下是马摆河,土壤肥沃,是威宁自治县极少有的大坝子,“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就算守着大坝子,发展却也没路子。过去,麻乍最远的村到中心集镇要走2个多小时,玉米、烤烟、辣椒质量再好也只能靠人背马驮到集镇上卖,下雨天连马都走不了,这样的条件谈何发展?守着坝子的麻乍发展情况都这样不容乐观,更何况威宁其他乡镇呢?

瓮安县农村公路。(文慧/ 摄)

2017年8月,全省“组组通”公路三年大决战拉开序幕。两年不到的时间,威宁建成通组路5293公里,覆盖全县37个乡镇(街道)21万多户91万多人,是全省“组组通”公路建设规模最大的县。

路通了,生活也发生了变化。麻乍人杨祖文在政府和恒大集团的支持下,建起了千亩魔芋基地,覆盖贫困户425户1867人,仅2018年就累计发放分红132.05万元,贫困户户均增收超过3000元。有了路的麻乍,还会“花开更盛”。

“修路就是最大的民生工程。”贵州省公路局党委书记李健介绍,自“组组通”项目启动以来,全省39867个30户以上村民组1166万群众出门就能走上硬化路,项目带动全省农业产业发展500余万亩,乡村旅游村寨突破3000个,新增农用车等38万余辆。老百姓的生活发生了实实在在的变化,大家都发自内心地称赞这个政策好,更把“组组通”公路形象比喻为党委政府为基层百姓送去的“大红包”。

今年,贵州还将实施普通国省干线公路升级改造3000公里以上,新改建农村公路3000公里以上,创建“美丽农村路”5000公里以上,同时全力以赴力争实现全省20个极贫乡镇全部通二级路。随之而来,方便百姓出行的“民生红包”,也将越来越厚实。

精神财富薪火相传

国道G552平塘县城至董架段沙坪垭口旁有一处休息区,站在观景长廊上远眺,目之所及是公路顺着山边蜿蜒而去,壮美不已。身后的峭壁上,镌刻着“筑路意志坚,扛起大道上青天,踏碎了云朵,踢倒了山尖,不管车马来多快,总在我后边”的豪迈诗句。

这条观景长廊就是利用已经改线废弃的“册三公路”改建而成。这是“两路”(川藏公路和青藏公路)建设者们在贵州修建的第一条公路。那气冲云霄的摩崖石刻,就是“两路”精神在黔贵大地上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薪火相传的历史见证。

“1953年,我在重庆市建设局主动提出申请参加川藏公路建设,一干就是5年。”1958年,黄普宣离开西藏,成为千余名转战贵州的“两路”建设者中的一员。他的第一站就是平塘,参与修建这条西起册亨,经过罗甸、平塘、独山等地,东至广西三江县的册三公路。

黄普宣还记得当时的建设场景——工地两侧的高山上遍插红旗,建设者们背着干粮、腰系绳索,夜以继日地用铁锤和钢钎生生在大山上凿出一条路,不畏艰险、不辞劳苦,就像当初在西藏一样。

从此,“两路”建设者们扎根贵州,成为贵州第一代公路人中的杰出代表。“他们带来的不仅是修建公路的经验和技术,更宝贵的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顽强拼搏、甘当路石,军民一家、民族团结的‘两路’精神财富。”李健说。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传承弘扬,“两路”精神早已成为贵州公路人精神殿堂里最璀璨的明珠。李健由衷地说,要将“两路”精神作为贵州“小省办强交通”的精神支撑,转化成建设“交通强国”和“西部强省”的内生动力。

以身垂范,代代相传。几十年来,贵州公路建设从未缺少这样的人:他们身份可能不同,或在技术岗位上奉献心血,或在建设前线挥洒汗水,或在养护阵地默默耕耘,但他们的信念一致——为百姓把每一条公路建好、管好、养好、运营好。有他们,才有了贵州的天堑变通途。

猜你喜欢

全省公路贵州
我国建成第三条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公路
公路自行车:追风赤子心
公路自行车:追风赤子心
“齐”心“鲁”力,助力“多彩”贵州
心连心,逆风行 省妇联积极引领全省姐妹防控疫情
发挥“她”力量,打赢这“疫”战——致全省妇联执委的倡议书
全省侨务干部培训班在宁举办
解读“万马如龙出贵州”
前三季度山东县域经济生产总值占全省94%
中国十大壮美公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