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雪”中的“国家与民族”范式
2019-11-06孙新
【摘要】作为具备跨文化传播功能的影视文本申奥片,在某种意义上承担着“宣传”的功能。本文的研究对象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申奥片,利用范式分析理论阐释申奥片利用图像、影视形成的视觉文化传播。同时,本文通过对申奥片紧凑性、景观性、移情性、日常性、亲切性5个要素分析,阐述申奥片“国家与民族”范式形成过程,利用城市景观、民俗文化、集会和庆典等符号分析,深入阐述构筑2022年冬奥会申奥片的“国家与民族”范式的主题表征。
【关键字】2022年申奥片;视觉文化传播;“国家与民族”范式
此论文为研究生个人创新项目《机器新闻写作:新闻真实遭遇主观乎?客观乎?》(No.17014053018)阶段性成果。
1. 问题提出
上世纪80年代以前,语言占据着智性活动的顶端。随着大众传播形式电视、网络的流行,“语言学的转向”时代已经寿终正寝,“视觉文化”在20世纪80年代之后成为全新领域,利用视频符号的视觉文化传播在媒介作用下演变成为一种文化现象和传播形态。
在目前全球化语境传播的背景下,视觉文化开始标注上了跨文化传播的烙印。作为具备跨文化传播功能的影响文本的申奥片,在某种意义上承担着“宣传”的功能。申奥片中的图像、色彩、人物、语言都或明或暗地传达着中国国家形象,论文着眼于解读2022年冬奥会视觉文化符号传达出的意义,分析其建构国家形象的路径。
2. 2022冬奥会申奥片中“国家与民族”范式“五重奏”
申奥片宏观、多层次地展示了申办城市综合实力和申办理念集中阐述。影片中不同类型的视觉要素具备独特性的视觉表征涵義,北京2022年申奥片就是通过这些影像、图片的视觉表征涵义形成了“国家和民族影像”的范式的五要素——紧凑性、景观性、移情性、日常性、亲切性,最终构建成为“国家与民族”范式。
2.1 紧凑性:快速的剪切、抽帧等技术的使用让影像紧凑而丰满。
2022年北京申奥会的宣传片3分钟不到,每个镜头可以叙事时间只有2—3秒,但是为了能够完整、精确地表达北京、中国的全新形象,宣传片划分为4个视觉单位,加之以文字阐述。在影片中中国运动员的“健”字和老运动带领小运动训练的画面中利用大量“闪白”,和音乐的律动完美契合,让人目不暇接。“抽帧”巧妙利用达到了视觉呈现上的剪短化、律动化,规避长镜头的视觉疲惫,和音乐的结合相得益彰。毋庸置疑,申奥片在实现影片布局紧凑的同时也着眼于轻松、缓和节奏。申奥片以雪花为影片叙事的起始点,之后再雪花飞舞中开始闪现代表中国国家形象的故宫、大好河山等。当紫禁城开启,帷幕拉开时,冬奥会的多种代表速度和激情的项目渐次拉开,同时中间也夹杂着一些代表中国历史文化的国家符号,节奏在紧凑和缓和中自由切换。
2.2 景观性:营造绝美的视觉景象,打造唯美主义。
申奥主题片是展示国家的经济实力、文化和地域景观的有效通路,辨识度高的建筑展示也让申奥片客观性视觉呈现更加有力。在申奥片中,景观性成为影片叙事重点。人文历史景观可以多角度彰显国家文化,在每个国家申奥片中都是重要叙事符号。人文历史景观由于其独特性、文化性成为国家形象对外传播的有效途径。在此次申奥片中,故宫、天安门以及天坛等具有历史文化底蕴的古建筑群都在申奥片中闪现。
《万事俱备》中的现代化建筑群、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紫气东来》中以高度炫酷的城市北京,都是为了凸显了中国的“现代化”。自然景观、历史人文景观都成为张艺谋手下的道具,雕琢北京“现代化”景象,而传统和现代交织、自然和人文组合的景观也成为西方民众心之向往的“圣地”。申奥片浓墨重彩展现了北京现代化的场景,传播了中国国家现代化的形象。
2.3 移情性:与申奥片表征的对象情感移入或共谋。
审美移情是指将人的情感“外射”到事物上,让事物带有感情,实现物我同一。也就是把人的感觉、情感、意志等移置到外在于人的事物里去,使原本没有生命的东西仿佛有了感觉、思想、情感、意志和活动,在此种境地中,人会不自觉领略事物的美感。
虽然“移情说”带有唯心主义色彩,但北京申奥片依靠唯美的画面、饱和的色彩成功地把审美移情到了中国这一抽象事物的属性上去,外国受众在申奥片绚丽大气的古典建筑面前、在其乐融融的中国春节面前、在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面前情不自禁地受到事物美感的影响,在观看过程中产生审美感情,这对中国形象的塑造和刻画具有重要作用。
2.4 日常性:以大众阶层的视角作为拍摄角度,展现大众生活。
申奥片作为申请冬奥会举办的影响,体育运动项目、体育精神是申奥片的精华。2022年冬奥会申奥片以最普通、最平常的运动形象为切入点,凸显了中国祥和的国家表征。影片拍摄都是展现中国老百姓的生活,没有任何专业表演演员。他们衣着朴素、动作轻松、表情自然,在申奥片中做着最普通的健身项目。
滑冰场的滑冰,在冰雪场地的索道穿越等,这些都在表达普通老百姓运动、健身的日常。2022年北京冬奥会申奥片在表达这种日常生活中凝聚着我们整个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以及自豪感,但也是最能感动人、鼓舞人的群体力量源泉。在《不虚此行》单元中,宣传片中主要从一种情感的角度进行升华,展现最普通的中国人对于冰雪运动的喜爱,对于冬季奥运会的期盼。
2.5 亲切性:依靠幽默、微笑、身体姿态等构筑本国民众的亲善性,提升国家形象。
北京申奥片受众是全世界人民,要想实现国家形象的有效传播就要在叙事中构建世界人民共通的意义空间。在短短几分钟内唤起人类共同的情感,是此部申奥片能“杀出重围”的“杀手铜”。笑脸,这个无国界、无沟通障碍的视觉符号可以全方位展现中国人的精神面貌。奥运健儿获取奖牌时候的微笑、练习体育项目的孩子笑、老年人健身中的大笑,这些“权力”观下的弱势群体的笑容汇集,形成一幅幅中国国民的众乐景象,渐趋强化的笑脸恰恰是中国亲切、友好、开放的表征。
3. 构筑2022年申奥片“国家与民族”范式的主题表征
申奥片在某种意义上代表着一个国际的形象,自申奥片中张艺谋用城市景观、民俗文化、儿童与少年、集会和庆典等表征构建国家和民族范式,构筑成多层级的网络结构,向受众表述着影像中需要传达出的国家性表征体,在唯美的视觉感受中实现国家形象有效传播。
3.1 城市景观符号
城市景观是一个城市的历史记忆,甚至是国家形象的头衔,在跨文化传播中重要性异常突出,在视觉表述中对于互相陌生的受众来说,对方国家辨识度高的城市建筑甚至可以作为城市表征。城市建筑能指给赋予的视觉表征符号,在能指所指关系被认定为国家身份认同时,上述表述方式就成为申奧片中构建国家形象、实现对外传播的有效方式。在世界受众眼中,城市景观成为国家形象的表征,此空间就是我国民众生活的公共空间。
冬奥会的申奥片是以“现代化”为关键词,尽管此“现代化”呈现构建在西方现代性的“模拟”和“想象”前提下,然而对西方受众来说,依赖熟悉的毗邻轴上的排列组合依旧可以在脑海中重构中国。
“这毗邻轴的展开是观者想象力的源泉:画面和意象交互带来一种由‘通感所形成的快感,这些快感具有完全的真实性,虽然它们提供的仅仅是片刻的、某种意义上的真实感。”形成这种“真实感”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城市景观,辉煌高大的建筑物、灯火通明的城市夜景、古老和现代交融的城市地标都是展示现代化最佳的途径,北京2022申奥片也正是利用了城市景观建构了现代和古老融合的国家形象,既展示了中国几千年的文化底蕴,也呈现了中国国际化、现代化的剪影。
3.2 民风民俗符号
民俗是依附本国民众的生活、习惯、情感与信仰而产生的文化。民俗文化是人民群众在社会生活中世代传承、沿习而成的生活模式,它是一个社会群体在语言、行为和心理上的集体习惯。在全球联系日益紧密的今天,跨文化沟通互动愈加频繁,保持不同民族文化的独创性、独特性和民族个性,是跳出民族文化均质化,实现文化有效传播的路径。
北京冬奥会的申奥片使用的大量的视觉符号,画面色彩、镜头取景、音乐和字幕等等,全部视觉符号都是中传统文化的体现,构建“国家和民族”范式不能缺少传统文化的支撑,最终呈现为民风民俗。例如在冬奥会宣传篇中一闪而过的京剧,其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一方面脸部的色彩极有冲击力,另一方面京剧的唱腔、文化等都是中国悠久文化的代表。北京故宫、紫荆城、天坛都是沉稳肃静的代言,也是中国帝王威严、权力的象征,是封闭、神秘的代言。申奥片中大门开启的瞬间代表着开放、自由、包容的重启,以及中国向世界敞开心胸的姿态。另一方面,民间体育项目也成为民风民俗展示的重要部分,滑冰、轮滑、花样滑冰……在儿童、少年、老人们的带动下,中华民族传统民间文化在世人面前起舞,民俗性运动将一个古老、悠久、蓬勃的东方中国镌刻在世人眼中。
民俗文化和现代奥运项目的完美契合也是申奥片中的亮点,戏曲中的翻腾与花样滑冰运动员的空翻、太极拳的推掌与冰壶推出的手法、皮影戏的动作与滑雪动作……不同文化借助奥运符号的东风助力跨文化的传播,在潜移默化中传达中国的形象,构建中华民族独具特色的“国家和民族”范式。
3.3 集会与庆典符号
四年一度的奥运会牵动着亿万体育爱好者的神经,也是重要的媒介事件,狂欢、兴奋、欣赏成为奥运会的关键词。根据索绪尔的符号学理论,符号所具有的象征性可以表达超越事物本身的含义,申奥片中的符号选择可以使本国受众产生相关的心理印记,使受众出现“想象国族”欢庆的心理预期,大众传播媒介对“举国同庆”、“九州盛宴”等用词扩大了文化记忆的传播效果,使人们参与仪式化的活动来成为国族欢庆中的一份子。
北京2022年申奥片中的四部分中都闪回了民间体育项目,全面参与、少儿在冬季项目中的快乐,上述镜头都成为我国民众热爱冬季体育项目的能指,“模仿理论”会让世界民众认定冬季体育项目为大众喜爱的项目,助力此种集会、庆典符号的效用。
在2022年冬奥会申奥片中,利用城市景观来塑造国家形象,运用民俗艺术凸显国家与民族文化,利用本国独特的文化形式带给受众新鲜感,这将有利于提升国家形象的传播效果。“国家和民族”范式的构建需要借助于可以和受众意义相通的符号,在北京2022年申奥片中,利用典型的城市景观、民风民俗以及集会庆典的符号,传达中国国家形象,构建“民族和国家”范式。
4. 结语
申奥片对于国家形象的视觉表征是通过国家与民族主义手法来处理的,在这其中表象起到了特有的作用。它有助于在均质的影像中提供一种国家形象和对国家身分的再定义。在申奥片针对国家与民族性的视觉表述过程中,国家形象利用特定元素和主题展开,这有助于在跨文化传播的语境中将我国独特的形象和文化在跨文化传播语境中清晰地显现出来,有助于实现我国国际形象的有效传播。
参考文献:
[1]陈宗权,谢红.社会认同论与国家形象主体性生成理论的可能——兼论国家形象研究范式及未来的研究纲领[J].国际观察,2015(03):95-108.
[2]侯洪.国家形象宣传片的界说、发展策略及国际传播[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01):95-100.
[3]梁晓波.中国国家形象的跨文化建构与传播[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67(01):107-111.
[4]匡文波,任天浩.国家形象分析的理论模型研究——基于文化、利益、媒体三重透镜偏曲下的影像投射[J].国际新闻界,2013,35(02):92-101.
[5]王秀丽,韩纲.“中国制造”与国家形象传播——美国主流媒体报道30年内容分析[J].国际新闻界,2010,32(09):49-55.
[6]刘朋: 《中国的政治认知与国家形象传播演化》,《国际新闻界》2012 年第 7 期.
[7]安思国,张静.打造中国——从《申奥片》、《申博片》看中国国际形象的塑造[J].现代传播,2003(06):106-107.
作者简介:孙新 华侨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硕士生,研究方向:新闻学理论,跨文化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