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视记者的新闻敏感性及把握受众心理的方法

2019-11-06张策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9年11期
关键词:受众心理方法策略

张策

【摘要】本文以探讨电视记者的新闻敏感性为基本,结合新闻学的三大特点、新闻六要素及实际情况,分析了新闻敏感性及把握受众心理的方法。敏捷的思维、清晰的逻辑、锐利的洞察,只有具备这种能够迅速捕捉新闻的素质,新闻人才能更客观的把握受众心理。针对这项能力如何提升,本文以常见的问题进行深入探究。

【关键词】新闻敏感性;受众心理;方法策略

纵观当今社会的发展历程,新闻媒体工作一直在社会的宣传和引导方向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社会舆论的引导上有着重要的影响,尤其是其在社会主义经济市场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时代的进步,信息技术和科学技术的不断优化,新形势下,对于电视记者的新闻敏感性有了更高的要求。

1. 新闻概述

新闻是指报纸、电台、电视台、互联网等媒体经常使用的记录与传播信息的一种文体。是记录社会、传播信息、反映时代的一种文体。新闻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上:除了发表于报刊、广播、互联网、电视上的评论与专文外,其他的常用文本都属于新闻,包括消息、通讯、特写、速写(有的将速写纳入特写之列)等等; 狭义上:消息是用概括的叙述方式,以较简明扼要的文字,迅速及时地报道附近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事实。电视记者想要掌握新闻敏感性,并以此作为把握受众心理的理论依据,就要对新闻的敏感性有一个了解。

1.1 新闻的敏感性与时效性

新闻是对日常行为的一种叙述,其中最大特点之一就是时效性,必须要对新闻的及时报道,才能体现新闻的最大价值,如果新闻报道存在滞后性,大众已经对这件事情失去兴趣,那么电视记者对于新闻的报道就毫无意义和价值。因此,电视记者想要保证新闻的时效性,第一时间拿到新鲜的新闻事件,掌握一手资料,就必须要对新闻具有强烈的敏感性,能够准确、及时的抓不到新鲜新闻,并通过自己的渲染来进行报道,尽可能地缩短新闻发生与报道之间的时间,给观众第一手资料,为新闻报道的优质性提供保障。

1.2 新闻敏感性与新奇性

新闻是受众日常的娱乐形式之一,受众通过新闻可以了解到自己想知道的大部分信息,这个信息可以包括各个领域,因此人们对新闻的要求很高。与此同时,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速度十分迅猛,受众得到新闻的方式多种多样,能够看到的新闻内容也十分广泛,因此,电视记者在进行新闻采集和报道时一定要最大限度的保证新闻的新奇性,人都是具备好奇心的,对于新鲜奇特的事件会产生极大的关注,电视记者在采集新闻的过程中要具备敏感性,才能在众多新闻事件中捕捉到新奇的事件,以此来吸引受众的关注。

1.3 新闻敏感性与真实性

新闻是对事件的客观阐述,受众要通过新闻事件来了解社会动态、风土人情、时事政治等消息,是受众获取信息,并且培养社会主义价值观的重要方式之一。因此,电视记者对于新闻的报道必须保证其真实性,要实事求是的对新闻事件进行还原,不能扭曲新闻事件的真实性,只有保证新闻报道的真实性才能对受众起到正确的影响,为其传授准确的信息,电视记者要将新闻敏感性和真实性相结合,才能促进新闻的有效性。

2. 电视记者应具备的新闻敏感性

2.1 政治敏感性

政治敏感性是电视新闻记者应具备的基础能力之一,电视新闻作为党和国家的重要宣传渠道,承担这至关重要的宣传任务,通过电视新闻,将党和国家的相关政策进行传输,使广大人民群众了解和掌握国家的政策法规,这些新闻报道具有十分显著的政治倾向。而对于电视新闻记者而言,必须具备较高的政治敏感性,及时了解和掌握国家的最新政治动态,这样才能确保新闻报道的准确性,才能充分发挥出电视新闻的作用。因此,电视新闻记者应具备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政治意识,提升新闻报道的真实性,报道出更具社会价值的新闻内容。

2.2 前瞻能力

作为电视新闻记者,要具有前瞻能力,要在新闻事件发生之后,迅速做出判断,判断新闻事件的实际价值以及新闻事件的发展趋势,要对新闻反响有清晰的判断。要想做到这点,首先电视新闻记者自身需要具备较高的政治素养,深入了解国家相关政策,应用正确的方式进行新闻报道,以党的路线、方针为准绳来对新闻事件进行判断,这样才能保障新闻报道的路线正确。其次,电视新闻记者要有较强的专业素养,不断提升自身的知识水平和专业素养,在日常的工作中要加强学习和注重积累经验,通过大量的知识和丰富的经验积累来培养自身的新闻敏感性,这样才能在复杂的信息中找出重点,提炼出最优价值的信息,进而提升新闻报道的质量。最后,电视新闻记者需要重点关注人民群众的实际需求,报道人民群众真正关心的问题。要将为人民服务作为工作的准则,提升新闻报道的实效性。总之,前瞻能力是电视记者新闻敏感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具备较高的前瞻性,才能提升新闻报道的质量,才能更好的体现出新闻报道的价值。

2.3 电视新闻记者要能够从现实生活中获取新闻

电视新闻既来源于生活,也要服务于生活,这就要求电视新闻记者要能够从现实生活中获取新闻。电视新闻记者要善于挖掘生活中的新闻素材,要有较高的敏感性,这样才能及时的捕捉生活中的新闻素材,并对新闻素材进行深入挖掘,进而形成有價值的新闻内容。在日常生活中,存在着很多看似平常的事件,但其背后都隐藏这有价值的新闻信息,电视新闻记者要善于挖掘这些新闻信息,及时对其进行报道。在获取新闻线索后,电视新闻记者应在第一时间到达新闻现场,对新闻事件进行全面、深入的报道。要注重细节方面的报道,使人民群众能够及时了解和掌握新闻事件的真实情况,保障新闻报道的真实性。

3. 电视记者把握受众心理的方法

作为一名电视记者,想要保证新闻报道的高质量,并且发挥新闻的最大传播价值,就要明确把握受众的心理,能够根据受众的心理进行新闻的采集和报道,新闻的内容要能够激发受众的兴趣,促使受众在众多信息获取途径中选择新闻这一形式,这也是电视新闻记者必须要具备的基本能力。

3.1 选择观众有兴趣的新闻事件

对于受众来说,虽然时政新闻更具有权威性,但是纯理论的新闻报道很难引起受众的关注,受众对于新闻的关注度一般取决于其是否感兴趣,因此,电视新闻记者在选择新闻事件的时候,要应用其对新闻的敏感性,有效吸引受众的关注,确保读者能够在众多新闻中关注到该事件。除此之外,电视新闻记者还应注重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新闻报道,通过多样化的报道方式来吸引更多的受众。要对新闻事件进行深入的挖掘,探寻更深层次的信息,体现出新闻报道的潜在价值,激发受众的兴趣,提升新闻报道的质量。

3.2 深入群众生活,了解群众真實生活

要想加强电视新闻记者的工作质量,正确把握受众心理,必须要将人民群众放在新闻内容的中心位置,要真正走进民众的生活,倾听民众内心真实的想法,帮助民众解决生活中的实际困难。要将新闻报道的内容真正体现民众的生活,为群众办事;另一方面,要不断优化新闻报道的内容,将报道内容做成精品。要知道新闻一旦报道就不可能再撤回,所以一定要保证内容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不仅要报道新闻事实,更要思考新闻事件中暴露的问题,给予新闻事件一定的深度,吸引群众的关注,提高受众对于新闻的关注度。

3.3 对表述方式的把握与巧妙构建

新闻是一种正规的事件呈现方式,电视新闻记者想要进行高质量的新闻报道,把握受众的心理,就要正确应用语言的优势,新闻报道的表述形式能够对读者产生相应的影响,表述方式如果能吸引大众,那么在一定程度上就是成功的新闻报道。因此,电视新闻记者要对表述方式良好把握,并且能够对一些新闻语言进行巧妙的构建,来吸引受众的关注。首先,新闻标题要简练,并且重点突出,能够快速吸引受众的注意力,激发受众的兴趣。其次,新闻内容要简明扼要,在确保新闻真实性的基础上,采用精炼的语言来完成新闻报道。最后,要加强对电视技术的应用,丰富新闻报道的内容,使新闻报道的内容更加多样化,更加灵活有趣,这样才能使受众对新闻内容更感兴趣。这就要求电视新闻记者能够深入了解新闻事件,挖掘新闻事件的价值,使新闻报道更好的为受众服务。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一个电视新闻记者来说,想要保证新闻报道的质量,提高自身的工作效率,就要对新闻保持高度的敏感度,并且通过不断的研究找出把握受众心理的有效方式,为新闻事业的传播做出一份贡献。

参考文献:

[1]张锐. 浅谈电视记者的新闻敏感性以及如何把握受众心理[J]. 智,2017(33):243.

[2]谢阳. 电视记者的新闻敏感性与受众心理分析[J]. 中国传媒科技,2012(16):169-170.

[3]吐尼沙古丽·库尔班. 电视记者的新闻敏感性与受众心理分析之我见[J]. 西部广播电视,2017,No.41321:171-172.

猜你喜欢

受众心理方法策略
从受众心理略论提高我国科普读物质量的策略
广告中陌生化手法的使用效果
浅析钳工锉配技能竞赛训练的方法
浅谈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听力教学
新课改下初中英语口语教学的问题及对策
移动媒体背景下城市电视台发展研究
数学史与初中数学教学整合的策略研究
微信公众平台信息推送中图像的运用
论受众心理对微电影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