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Vlog的传播特征及其局限

2019-11-06莫路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9年11期
关键词:传播特征局限短视频

【摘要】近年来短视频用户的规模行业增速降缓,规模红利消失,Vlog这一诞生于YouTube的视频传播形态,开始在国内短视频行业有了崛起之势。本文梳理Vlog的发展状况,探讨微博平台Vlog的传播特征及其局限,进而思考其未来发展的走向和空间。

【关键词】vlog;短视频;传播特征;局限

1. Vlog的定义与发展

Vlog,全称是Video blog,即视频博客,指的是创作者以第一视角记录生活的所见所闻,通过剪辑美化、配乐和字幕,制作具有个人特色的视频日记。它集图片、声音、字幕、图片、视频特效为一体,创作者称为Vlogger。旅行、美食、购物,美妆等都是Vlog的熱门话题,Vlogger们会手持摄像机边走边录或近距离地坐在摄像机前,同时与镜头进行对话交流,这种形式增强了与观看者的互动感,实现了一种虚拟的面对面交流,满足了人们对镜头里另一种生活的想象。

它兴起于2012年美国流行的视频网站YouTube,源于一名美妆博主的一条Q&A的视频问答,自此这种具有辨识度的视频形式逐渐蔓延开来。之后在YouTube上,被称为“Vlog之父”的Casey Neistat(凯西·内斯塔特),曾连续600多天坚持日更Vlog,在YouTube上拥有超过1000万的订阅者,使Vlog真正成为记录生活的一种方式。2015年,YouTube上出现了一大批职业的Vlogger,如今,在海外的视频网站上,这种新的媒体形式仍然受到很多年轻人的欢迎。根据YouTube上的公开数据显示,仅是YouTube上每小时就会诞生超过2000条Vlog,目前在YouTube上可以检索出一亿条和Vlog相关的结果。

这两年短视频的火爆,给了Vlog一个主流化的机会。主打人格化的Vlog逐渐向短视频方向发展,呈现形式兼具短视频特点的特性。2017年Vlog由海外留学生逐渐传于国内的社交平台,开始在小众圈层中流行起来,但由于缺乏适合承载Vlog的平台,国内的Vlog没有被大众所熟知,一直处于一个不温不火的发展状态。直到2018年,国内短视频发展趋于饱和状态,行业竞争激烈,加上同质化的PGC和粗放型的UGC难以满足用户对个性化、多元化的内容诉求,国内许多平台才逐渐开始将目光转向更有调性和品质的Vlog,并加大了扶持力度。

2018年下半年,微博率先开设Vlog板块,9月18日,微博发起了“微博VLOG博主召集令”,在30天内发布过4天以上Vlog,就有资格申请成为微博认证的Vlogger,通过认证之后,微博官方会给予流量资源、加入微博创作者广告共享计划等扶持,同时发起了“明星制片人微计划”。紧接着今日头条、腾讯等头部巨头纷纷推出扶持Vlog发展的策略,如实行与当红明星的合作推广计划,Vlog的相关内容搜索量直线上升,引导了更多的Vlogger入驻创作;同时以Vlog为核心的工具不断升级与兴起,如小影、一闪等专业的视频分享平台及火爆一时的剪辑应用VUE。更多的人开始拍摄专属的Vlog,Vlog的传播力和影响力逐渐扩大,受到了更大范围的关注。

2. Vlog的传播特征

Vlog作为一种新兴的视频传播形式,虽然进入中国的时间不长,但市场已经捕捉了它的潜力,国内的B站、微博等成熟的社交平台为它提供了传播渠道,它以人格化的记录形式、清晰的视频画质及新颖的内容传播在各大社交平台发展势头良好。截至2019年7月,微博上关于 “Vlog”的话题阅读量已经达到81.6亿,讨论量达到793.3万。

2.1 记录生活,注重真实性

Vlog的首要核心是记录真实生活,没有台词剧本,也非表演式的创作,Vlog作品展现的是真实场景中的个人体验和情感表达,因此还具有真实化、去表演化的显著特征。目前在微博上的Vlogger主要是以自带流量的明星和头部达人为主。微博上的Vlog作品题材广泛,Vlogger以分享日常生活为主,有时是某活动的记录,有时也是对生活琐事的集合,所呈现的内容通常是以第一视角对创作者的亲身经历和真实感受的记录。

Vlog的节奏较为平缓,受众能在观看中感受到日常乐趣,相较于抖音、快手等短视频APP,虽然也能满足受众的休闲娱乐需求,但其中大部分的作品呈现出一种表演状态,如配音秀、炫技、手势舞等等,难免会给人一种躁动的感受。Vlog以生活化的叙事视角传递信息,给受众带来现场的真实感。

被称为国内明星Vlog第一人的欧阳娜娜在出国留学后,选择用Vlog的形式记录她在国外生活的日常,如学做甜点、去购物、参加学校活动等,镜头拍摄多数由她自己完成,展现了真实状态,仅通过几期的生活记录,便改变大众对其原本的标签印象,给受众带来亲切且舒适的视觉效果,拉近了与受众的距离,同时也为她招揽了更多的粉丝。

2.2 打造优质作品,注重完整性

相较于短视频,Vlog虽然主打记录日常,看似简单,但制作门槛偏高,Vlogger拍摄作品,不仅在设备选择上优先选择专业的拍摄工具,在内容的制作上,Vlogger还会注重镜头语言连贯性和画面的协调性考究以及配乐、剪辑、字幕等方面。所以在拍摄过程中的镜头拍摄、节奏及后期剪辑都投入了大量时间和精力。

具体来说,Vlog对于制作者的拍摄水平有一定的要求,制作过程中不但需要综合运用摄像机和文字符号,而且后期需要精细地剪辑和音频制作,音频制作包括Vlogger的表述和配乐。连贯个性的后期剪辑能够使作品富有魅力,恰当的背景音乐有助于烘托画面气氛,画面中Vlogger的字幕表述是对作品线索和内容的解读,字幕起到强调和补充关键信息的作用。

Vlog的拍摄和制作相较于短视频来说称得上精良制作,除了使用较为专业的设备和需要具备一定的拍摄能力之外,在时长方面,Vlog的时长介于短视频和直播之间,一般是几分钟至二十多分钟间,为呈现出一个完整的作品,每一期Vlog也都会有明确的主题及故事线,创作者一般会结合长短镜头的拍摄加之流畅的切换,使视频更具观赏性。

2.3 人格化呈现,注重个性化

Vlog的特征还在于突出个性,在这个“去中心化”的时代,大多数受众追求个性化精神需求和人格化的社交表达。Vlog具有天然的人格化特征,尽管每个人的日常可能趋向相同,但每个Vlogger都有独特的拍摄风格,他们往往会通过拍摄题材、叙事方式、语言等要素,来完成自我形象的塑造和身份构建,通过观看不同的Vlog作品,往往会发现其Vlogger自身独特的性格和魅力。

Vlog是一种个人化色彩非常明显的传播手段。它以第一人称视角为主线,能够让用户在观看的同时产生感同身受的体验,和创作者产生情感共鸣,体验和博主之间微妙的陪伴感,这种互动更加深层次,也更附有粘性。

微博上知名的vlogger——‘走向世界的彭美丽的作品通过内容选材、镜头设计、语言符号、后期剪辑等等的选择,在呈现其个性的同时也打造了一套专属自身的制作模板。她的vlog记录了她和男友的恋爱日常及其去海外留学的点滴,借此在大众视野中塑造了一个性格开朗、爱美爱笑、热爱生活的女性形象。

3. Vlog发展的局限

3.1 内容选题狭窄

Vlog主要是对日常生活的记录,有一条比较固定的视频主轴,能使用的常见选题集中在旅行、美食、美妆等日常方面,而短视频中火爆的搞笑段子、唱歌跳舞、模仿秀等题材不适合Vlog的选题范围,其千篇一律的选材和流水帐似的记录方式势必造成内容的同质化。

微博上很多普通大众首次尝试Vlog制作,绝大部分都是介绍自己一天的衣食住行和工作,初次体验时会因为贴近自身生活而产生亲切感,但每天所做的事基本都是重复的,久而久之,即使后期做得再精细,受众对这些内容也会产生一定程度的抗拒,毕竟普通大众的生活并无十分特别之处。明星和头部达人的日常生活尚且能满足受众的好奇心,普通大众的日常却较难有高的打开率和留存率。国内的Vlog尚处于起步阶段,Vlog的内容质量参次不齐。如何在创新Vlog的大环境下,短视频仍占山为王,Vlog想在市场上获得更多空间,需要在内容上下功夫,也要立足于本土化转型。

3.2 创作门槛较高

相較于内容简单粗暴,以秒为类的抖音类短视频,时长相对较长的Vlog在入门门槛上有一定的劣势。用户想从观看者变为创作者,不仅仅限于对视频的制作成本上,还体现在对整体内容的把控和审美剪辑上。Vlog对硬件设备的要求要远远高于短视频,Vlogger的作品中所需的设备至少含有摄像机、收音的麦克风、稳定器等,加上后期剪辑时对电脑及软件的要求,都表明Vlog无法成为稳定低成本量产的工业化产品。Vlog比抖音快手制作的短视频胜在画质的清晰度、镜头语言的流畅度和内容的品质上,如果忽略画面质感,那么与短视频只有时长的区别,就会失去它的个性。

其次,Vlog的拍摄是以创作者的第一视角在镜头里说话,看起来简单,但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是有一定的心理门槛的。很多人拍摄身边的事物没有什么难度,但一旦需要自己面对镜头再进行亲自讲解,有时还需要在公共场合下完成,那么想成为Vlogger,首先需要的是能够自然面对镜头,其次需要一定的综艺感,很多普通人由于面对镜头时的胆怯心理,继而就此作罢,事实上拍摄Vlog,对人的心理素质要求较高。

3.3 市场定位模糊

若以时长划分长短视频,那Vlog应该属于处于两者之间的视频内容。就国内视频发展来说,国内用户的视频内容消费趋势呈现出长视频(电视、电影)—短视频(抖音、快手)—Vlog的特点。

目前看来,Vlog被划分在短视频领域讨论,但Vlog又与短视频有着明显的区别。Vlog的市场定位影响其商业变现的发展。短视频经过几年的发展,走出了广告+电商的变现方式,而vlog的变现方式单一,现阶段Vlog的商业变现方式只有植入广告、平台分成两种,而国内的短视频平台还无法像YouTube那样为Vlogger提供足够好的点击分成及流量变现的合作形式,vlog只能作为一种新型的内容形式为现有的流量主进行赋能,因此只有坐拥百万级粉丝量的Vlogger能够获得较高的收入,对于没有流量支持和粉丝基数的小白vlogger来说,可能还需要等待平台进一步完善对于Vlog内容的支持和扶持政策出台。

参考文献:

[1] 隋岩,刘梦琪.视频博客(Vlog)的内容特点及治理[J].学习与实践,2018(11)

作者简介:莫路,北京邮电大学新闻传播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大众传播学。

猜你喜欢

传播特征局限短视频
符号学视角分析恶搞短视频
移动社交时代短视频的传播及营销模式探析
历史虚无主义网络传播特征初探
网络政治谣言止于透明,止于智者
用户自制短视频的受众研究
家谱作为组织传播媒介的观照
后现代视域下新媒体短视频的美学特征
不受身材局限的美服
微博在突发事件中的传播特征
图画的局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