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室:学生灵魂生长的空间

2019-11-06方海东

新班主任 2019年9期
关键词:归属感布置教室

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教室度过的。所以,教室在人的成长中,不仅仅是一个活动空间,更是影响人成长的重要因素。教室的组成部分是教室里的各种布置,它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互作用,形成影响学生成长的场域。

那么,我们应该拥有一间什么样的教室?我们的教室应该有什么样的特质?我们的教室在学生的成长中有什么样的作用?这些问题都是影响教室建设的关键。教室建设在很多人的眼里就是教室的布置,但其实教室建设并不是随意张贴和摆放几件物品,而是许多教育因素的整合。

教室应该让每一个学生都想在这里学习、生活,这是一个教室给人带来的归属感;让每一个学生很放心地待在这里,和同学相处,与老师沟通,这是一个教室给人带来的安全感;让每一个学生都想和大家一起努力,在这里找到最好的自己,这是一个教室给人带来的期待感。我们从这三个角度入手,探寻教室的真正样子,为学生打造一个真正的生长空间。

教室的安全感,源自体系化的完整与构建

教室应该会让人总是想待在那里。小狄在他的文章中这样写:“我总会想要回到追光(班名),想要回到教室,在那里我可以感觉到自己的心很安静,我可以做任何自己想做的事情。”这就是教室给学生带来的安全感。

安全感,在日常生活中表现为:我愿意和你在一起。换个角度说,学生愿意待在这里,是因为这里安全,这里有魅力。一般来说,一个教室的安全感,源自教室的完整性,即这个教室中的布置关联了人的成长体系,包括人成长的各个角度和人成长的经历。

教室布置是带着成长意义的空间布置。教室布置的体系化要从横向、纵向和系统化三个维度去看,分别是人的成长角度、人的成长过程和班级发展的构建。

横向,基于人的成长角度的教室布置

一个人的成长角度是多元的,包括了发展的各个方面。在此基础上,目标的引领、品质的支持、行动的跟进、动力的推动等,组成了一个人的成长系统,并在教室里相互作用,凝聚成成长的“场”。

教室布置引导学生在班级生活中感受各个成长点的安排,让学生在教室里不仅有生活,还有成长,能够看到成长的方向,感悟成长的点。

横向布置教室要关注三个方面:学生的身心特征、成长的角度和可操作性。这三个方面直接影响了班主任运用教室布置进行教育的效果。

纵向,基于人的成长过程的教室布置

在布置教室的时候将时间和空间结合,引导学生在班级生活中呈现成长过程。在此基础上,我们看到的就不是环境,而是学生的成长。

七年级重视规范,八年级重视个性,九年级重视学业,不同年段有相应的重点。同时,教室布置要根据学生的成长过程而有所改变。

纵向布置教室需要关注两点:教室布置是可以让班级和人,人和人之间互动;纵向布置教室是一个发展的过程,是和人的成长相关联的过程。

系统化,基于班级发展的教室布置

教室布置以时间为轴,以空间为载体,综合形成有主线、有主题、有具体的表现形式;布置有层次,从目标到任务,再到要求和安排,层次分明;布置有重点,结合学生身心特征和年龄,定位成长重点。

主線、层次和重点,分别是从时间、空间和核心三个维度定位教室布置。我们构建了“规范自我—寻找自我—发扬自我”的三年发展思路,将班级所有能用的空间都充分利用,紧紧把握学生成长“学习—行为—思想”的三个维度,让班级建设成为学生成长的助力。

系统化的教室,呈现的不仅是布置的系统化,更为关键的是体现了成长的系统化和成长方式的系统化。在这样的背景下,学生才会一直处在成长的“场”中。

教室的归属感,源自主题化的内容与意义

小金说:“追光的意义在于它有很多与众不同的地方,它告诉我们要成为什么样的人,要怎样成为那样的人。追光的同学让我知道成长的意义在哪里!”我们在她的文字中看到了她的与众不同,看到了一个班级的与众不同。学生对班级恋恋不舍的背后正是一个集体给个体带来的归属感。

归属感,在生活中表现为:我让你愿意和我在一起。在班级建设中就是,教室成为学生想要待下去的地方,这就是这个班级呈现的归属感,是建立在安全感基础上的情感需求,是一个集体价值的呈现。一般来说,具有归属感不是一个教室的特质,而是一个集体的特质,我们所说的集体的归属感就是一个有“人”的集体呈现出来的温情、爱和积极。让物化的教室布置具备人性的温情,这是探寻人在教育中的价值。

教室布置的主题化在实践中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三年呈现三个主题,以成长为标志的主题,以及呈现作为成长动力的感恩品质。这是学生成长的关键,也是让教室具有归属感的关键。

三个主题,看到人的成长过程

教室的归属感,在于教室的温情。当教室有了人性,有了温情,才能有归属感。归属感的源点在于主题,让每一个教室都有主题,给教室里的人指明方向,吸引人一直持续地努力。

七年级的重点是养成习惯,明白自己在这一年要做一个什么样的学生,主题是:一路行走,寻找自我。八年级的主题是:一路行走,飞扬自我,重点是突出个性,懂得自己在这一年要做一个什么样的自己。九年级的主题是:一路行走,春华秋实,重点是巩固学业、提升自己,在这一年要做一个真正的考生。结合学生的身心特征和成长阶段特点,确定了三个主题,并在主题的指导下,确定任务,制订方案,合理安排。

这三个主题,让我们看到了学生的成长,学生也可以在此看到自己的成长过程。

成长主题,看到人的成长特质

主题让归属感有了源点,学生能够看到自己成长的可能性。一个人的成长不仅是要让自己成为什么样的人,更关键的是,最终我们要成为什么样的自己。从什么样的人到什么样的自己,其实就是教室的成长主题中是否有足够的适合人的成长的内容,是否能够让每个人都找到自己的成长之路。因此,我们初中三年中的每一个主题都是具有发展性的主题。

七年级,教室成长主题中的习惯,包括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等,其内容是具有发展性的。譬如,七年级上我们注重学习规范性、与人相处和自我生活行为三大内容;七年级下我们则转换为:学习品质,人际交往和行为底线。主题的发展性让我们看到了自己的成长过程,也看到了教室的温暖。同样,八九年级的主题内容,也会根据人的成长改变。

主题的改变是为了让主题中的人看到自己的选择和判断,这符合人的个性的成长,是教育的最高价值。

感恩主题,看到人的成长动力

感恩从品质上看,是一个人面对世界,面对他人的态度,也是判断一个人人品的关键。一个懂得感恩的人,在成长中不仅能看到别人对他的好,也会让别人看到他的为人。所以,让教室融入感恩,不仅是看到人,更是看到教室里的氛围,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班风。班风代表一个班级的层次和班级中的人的品质。

三年来的教室布置一直呈现了感恩品质。七年级的“点赞追光”,通过欣赏他人、班级、生活、学习等看到别人的好,也感谢他们在成长中给自己带来的帮助。八年级的“点灯追光”,表现出我们从原来的单一为他人“点赞”到为自己“点灯”,将感恩品质从感谢他人发展到感谢自我。九年级,我们呈现“明亮一生”,从感恩走向回报。三年来,我们从三个层次引导学生认识感恩,培养感恩品质。

感恩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在人的成长中一直发挥正向的动力。三年来的变化,不仅仅让学生知道了感恩的内涵,更重要的是懂得了什么才是真正的感恩。

教室的期待感,源自发展性的过程与精神

七年级暑假的时候,我收到了一个孩子的微信:“老师,真想念追光,想念上学的日子。这个暑假我一直在想,八年级,我们的追光会变成什么樣?真希望新学期早点来。”我很感动,这就是一个人对于一个集体的“期待感”,一个集体只有让个体感觉到成长,才会让人有期待。

期待感在班级生活中表现出来就是:我因为你对当下有期待,而对你的未来有等候。期待感就是班级让学生觉得有未来,并在此基础上生成的情感。一个教室让学生有期待感,不仅是因为这个教室中的布置,更是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班级精神。

教室布置呈现的发展性过程和班级精神表现出一个班级的“独特气质”。三年的发展、品质的提升和未来的目标,可以看到学生和班级的成长过程。在发展中,我们看到了学生对班级的期待。

从三年发展,看自己的未来

一个有期待的班级,应该能让人看到班级和个人的成长。我们可以在班级三年的发展中看到自己的未来,看到自己的成长轨迹。我们通过教室布置看到未来,同时也期待自己最好的样子。

从品质发展看自己的成长

成长的关键是一个人的品质。人的优秀源自于人的品质,只有品质上的成长,才是真正的成长,也是最值得期待的过程。

人成长的品质,有责任、坚定、温和、欣赏、超越、坚持等,我们由此建立了班级学生成长品质体系图。我们以品质的成长印证人的成长。品质的成长过程就是一个人的成长,我们看到了教室里的痕迹,也体现了教室的吸引力。

从未来目标看自己的改变

人的成长方向在过程中表现为目标。但是,目标不是恒定的,会随着人的成长而改变。在教室中,我们不断定位不同阶段的目标,设置远景、近期和当下目标,在目标的指引下,促进行动改变,成就最好的自己。

责任编辑  何欣容

方海东

浙江省中学德育特级教师、温州市第二中学教师,长期担任班主任。

曾获首届浙沪苏“长三角”教科研标兵、长三角首届班主任基本功大赛初中组第一名、浙江省优秀教师、浙江省优质课一等奖、浙江省班主任基本功大赛一等奖、温州市名班主任、温州市优秀教师等荣誉。出版专著《细节成就优秀的教师》《守候阳光》《21世纪班主任工作案例精粹》等。

猜你喜欢

归属感布置教室
不要在教室打闹
学校教育中归属感培养的思考
归属感:班级建设的纽带
长时间待在教室更容易近视
酝酿睡意
特别号都有了
澳大利亚教育研究理事会发布学生归属感报告
围坐在圆桌旁开会,气氛更和谐?
坦克的组成和总体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