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变味的“禁止”

2019-11-06黄宗跃

新班主任 2019年9期
关键词:李老师礼物玩具

黄宗跃

笔者曾看过这样一个故事:某酒厂在一间风格迥异的木屋外面挂了一块“禁止参观”的大牌子。此举引发了过路行人的好奇与逆反心理,一拨拨行人经过时,总会驻足窥视,结果他们看到了一坛坛飘着浓浓香气的美酒。明为“禁止参观”,实则招徕顾客,酒厂的生意日益红火起来。

想起这个故事是在一次公开课上。看着李老师沉着应对,有条不紊,用别出心裁的激励方式将学生的积极性调动到极致,课堂气氛异常活跃。谁积极回答问题,谁听讲认真,李老师会拿起手里的小纸盒儿,微笑着送到谁面前:“老师将这个小礼物送给你,希望你再接再厉,不过不要在课堂上打开它哦!”

我原以为这种气氛可以持续到最后,没想到几分钟后情况就发生了逆转:那些得到奖励的学生纷纷开始摆弄起他们的小礼物,或偷偷拆开看里面装了什么,或得意洋洋地向他人炫耀。李老师也觉察出了异样,他一脸凝重地说:“同学们,千万不要在课堂上打开它!请认真听讲好吗?”然而,孩子们并没有停下手中的动作,李老师无奈地望着孩子们不断将小礼物传来传去。

下课了,李老师一脸沮丧。他问我们:“为什么我明明禁止了,他们却还是要那样做呢?这是为什么呢?”面对他的困惑,我给他讲了上面那个故事。

越是禁止做的事情,对孩子而言越是充满神秘感和吸引力。禁止会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正如李老师的小礼物,李老师越是不让学生在课堂上打开,学生就越是好奇,越是急于一探究竟。

周老师点头称是,他说:“我觉得,这个还跟学生自身有关系。有的学生有逆反心理,你越禁止,他就越要和你对着干。或许你没有禁止的时候,他还没想出该怎么和你对着干。这时,你的禁止对学生而言就是一个极好的线索和提示,就会被他利用。”

听周老师这么说,李老师说:“对对对,我们班就有几个这样的孩子,他们成绩平平,却特别爱表现。我越是禁止的事情,他们就越要去做,吸引老师和同学的注意。”

大家正讨论得热烈,周老师的一句话让大家沉默了,他说:“既然禁止行不通,那问题来了,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到底该怎么办呢?”

良久,张老师给我们讲了一件事。他们班有个孩子很聪明,却十分厌学,学习习惯也很差。有次期中考试,他竟然交了白卷。家长气得不行,说不让他上学了,在家里也不准他学习。没想到,情况立刻得到扭转。在家待了一上午的他开始哀求家长,主动提出要学习、要上学,并保证一定好好学习。家长故意没答应,没想到这一下他急了,趁家长上班不在家,他居然在家偷偷学习。几天后到学校,他像是换了一个人似的,特别努力。张老师得意洋洋地说:“有时候,我们可以利用孩子的好奇心和逆反心理,如果你想要支持什么,那就先禁止。對逆反心理严重、好奇心强的孩子而言,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我们都心悦诚服地点点头。“要么就别禁止了!”李老师微笑着说,“我们完全可以把孩子这种错误的行为忽视掉,只关注我们希望发生的行为。这样一来,那些故意犯错的孩子见没人关注,便偃旗息鼓了。”说到这里,李老师又说起另外一件事。有一段时期,班上有一个孩子携带玩具进校园,一下课就迫不及待地玩玩具。李老师没有理会他,下课后和别的孩子一起做活动。玩玩具的孩子渐渐觉得没意思了,也就不再玩了。

我想起最近我班的一个不良现象:个别同学悄悄地将平板电脑带到学校来,下课偷偷玩游戏、聊天。之前,我还一筹莫展,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现在看来,这和李老师的案例何其相似!看来我可以如法炮制,或许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作者单位:陕西省西乡县城北小学)

责任编辑  何欣容

猜你喜欢

李老师礼物玩具
该得奖的李老师
宠物难伺候
平衡玩具
送错的礼物
丢失的玩具
爱的礼物
礼物
小小玩具,大大乐趣
平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