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劳动 厚植生命成长履历
2019-11-06姚阳
姚阳
在湖北省武汉市江汉区“本色德育”工作指导思想和学校融合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华苑小学通过深入开展“七彩德育,深耕劳动”活动,培养善学习、会生活、有责任、敢创新的慧美少年。
多元途径实施劳动课程
会劳动就会生活,学校加强劳动教育,从勤劳、勤俭、勤思、勤奋等方面要求学生,开展富有实效的劳动体验课程,达到缤纷劳动教育活动“沁”德行的目的。
结合“七彩叶”特色课程,学校开设了一系列劳动技术主题课程。如在“花蕾秀”课程中,学生不仅学会了制作各式各样的花朵、植物标本,还认识了各式各样的植物,而且还懂得要爱护花草树木;衍纸课程深受孩子们欢迎;毛线画、黏土课程将国粹京剧融入教学,一个个花旦、武生、花脸在孩子们的巧手中诞生,他们在享受手工劳动快乐的同时,还领略了京剧的深厚内涵。
不仅如此,学校还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发展需要,在不同年级开设了不同主题的劳动社团课程:中年级环保社团,利用回收的塑料袋、无纺布、旧光盘等制作精美的时装;高年级丝网花社团,学生将日常生活中不显眼的金属丝、普通的彩色丝网变成了各种各样的图案,朵朵“鲜花”把教室和校园装饰得活泼俏皮。
学校还抓实种植实践课程。按照学生年龄特点,学校给学生分发了豆类、西红柿、黄瓜、辣椒、向日葵等种子,鼓励学生大手拉小手,进行互动性劳动活动。如一二年级与四五年级牵手,种植同一种植物,并且养护责任到人,要求学生每周观察植物的生长和变化,通过观察植物的变化,感受向上的力量,低年级写植物成长日记、拍照片,高年级观察施肥、浇水等对植物的影响,以年级为单位定期举办经验交流会,一定阶段进行评比奖励。
劳动课程不仅教会了学生劳动技能,还贯穿了学校一系列德育与学科教学,落实了“劳动育德”目标。
打造立体劳动生态圈
学校各部门分工合作,鼓励教师、学生和家长三方群策群力,设计并实施了一系列“劳动使生活更美好”的体验活动。推出“节日美食活动”,结合传统节日,让学生学习做水果拼盘、包粽子等,分享美食,体验劳动快乐;推出“向劳动者致敬”活动,让学生采访校园中的普通劳动者,明白每一份工作都有其艰辛和不易,了解越多,孩子们就越感动;学生成长中心联合大队部制作了十多个劳动教育微视频,定期组织学生观看。
学校充分发挥家庭、学校、社会联动的“七彩教育共同体”的作用,探索如何加强教育效果,进一步优化教育生态,让学生直接面对社会,参与公益实践活动。学校大队部充分利用寒暑假、传统节日等契机,动员学生参加社会公益实践活动。春节,为坚守岗位的叔叔阿姨送温暖;学雷锋日,组织学生打扫社区、街道等。学生与家长小手牵大手,同当志愿者。
如果说自我劳动是学生劳动意识的种子,那么家务劳动就是儿童“劳动种子”的“助长剂”。学校推行以“亲子共行”为主题的系列家务劳动实践作业。活动前期,通过问卷调查、家长会等形式,积极与老师、学生及家长探讨学生在小学阶段应掌握的劳动技能,根据学生年龄特点,从“基本、应学、强化技能”三个方面对各年段目标进行分解,由浅到深向学生及家长提出家务劳动的要求。比如:低年级系鞋带、整理书包、洗小衣物、会扫地;中年级刷碗、叠衣服、缝扣子、洗菜择菜;高年级做水果拼盘、洗衣服、打扫房间、做简单飯菜。
此外,学校结合每月的训导重点制订不同的劳动主题和内容,例如,武汉市二、三月雨水天气居多,学校拟订劳动主题:晒太阳。每个学段的具体家务劳动内容也随之会变化:
一年级:学会更换床单、被套、枕套和其他个人床上用品;
二年级:学会使用洗衣机洗衣服并晾晒洗好的小件衣物,能够注意淡色深色的衣服分开洗、清洁剂的量、水量、洗衣机的操控;
三年级:学会折叠晒干之后的衣服、裤子、袜子等,并分类放入衣柜;
四年级:帮助家人晾晒棉衣、被絮等厚重物品;
五年级:协助家人整理、打包冬季物品并放入整理柜;
六年级:策划一次家庭春游,并做好活动中的各项服务。
在欢天喜地的“大晒之月”,家长将孩子们在家务劳动中的精彩瞬间分享至班级微信平台。这项“我和太阳约会”的家务劳动,除了孩子们协助家长晒被子晒衣服,家长“晒娃”的劳动过程和成果也引爆了朋友圈,学校“微校圈里晒劳动”更是大放异彩。
拥有善心善行美心灵
“你做的这个黏土乐园太可爱了。”“你做的串珠小乌龟也很精致。”……学校每年底会组织开展劳动作品置换爱心传递活动,同学们将自己制作的手工作品拿出来与其他同学进行物品置换。不仅如此,学校学生成长中心和大队部联手,将“暖冬行动”捐赠活动在校园内推广,活动开展3年来,已经捐助了不计其数的偏远山区的孩子,将爱的暖流送向最需要的地方。学生在体验劳动活动的丰富内涵的同时,提高了自身的综合素质,让自己和他人一起享受劳动的乐趣。
学校希望学生将劳动作为生命成长过程的一种主动意识和行为,厚植学生生命成长履历。接下来,围绕劳动评价这一课题,学校将开展新的探索:不但要评价学生的行为表现,还要关注意志培养,不仅评比劳动成果,更要关注对学生劳动情感的引导。
(作者单位:湖北省武汉市江汉区华苑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