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9年全国卷Ⅰ高考作文题解析及下水作文展示

2019-11-06张志先

阅读与作文(高中版) 2019年9期
关键词:演讲稿作文题中华民族

张志先

【原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夙兴夜寐,洒扫庭内”,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绵延至今。可是现实生活中,也有一些同学不理解劳动,不愿意劳动。有的说:“我们学习这么忙,劳动太占时间了!”有的说:“科技进步这么快,劳动的事,以后可以交给人工智能啊!”也有的说:“劳动这么苦,这么累,干吗非得自己干?花点钱让别人去做好了!”此外,我们身边也还有着一些不尊重劳动的现象。

这引起了人们的深思。

请结合材料内容,面向本校(统称“复兴中学”)同学写一篇演讲稿,倡议大家“热爱劳动,从我做起”,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

我们知道,好的作文题,着眼处高,着手处低,同时能兼顾各种差异,平等亲切对待,不在审题立意上难为学生。很显然,全国卷Ⅰ高考作文题就充分体现这一思想。

在题目的设置上,延续了提供作文材料加明确写作任务的作文题型,主要围绕“新时代如何看待劳动,如何弘扬劳动精神”的主题设题。整个材料正反兼备,表明了劳动是财富的源泉、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正反的对立,很容易为考生创设演讲的语境,有着明确的任务与语境。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其实,看上去越是简单、越是平易的作文题,背后往往都是有“玄机”的,只有细心洞察题目中的每一句话所隐含的信息,就可破解这些“玄机”奥秘的。在解题时,我们应对材料进行信息划分、寻找关键词句、把握内涵、找寻任务指令等环节基础上认真加以审题立意。下面我们具体来分析:

一、情境设置的四个层面

整个作文材料共7句话,可分为两个大的方面:一是古代先民对劳动的理解,热爱劳动已然成为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二是今天不同人对劳动的不同认知和态度。这其中的含意却很丰富。整个材料分析开来,我们不难发现,又可以分为四个小的层面。

1.“民生在勤,勤则不匮”,这句话出自《左传·宣公十二年》。主要意思是人民的生计在于勤劳,只要勤劳了就不会缺少物质。这句话揭示了一个朴素的道理:劳动是财富的源泉,是幸福的源泉。只要两者紧密关联,即人民可以通过劳动获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需求。

2.“夙兴夜寐,洒扫庭内”,这句话出自《诗经·大雅·抑》。主要意思是人民很勤奋,早起晚睡,打扫屋里屋外。这一句强调我国人民自古热爱劳动,绵延至今,已经形成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命题人意在告诉我们,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并且一直延续到现在。

3. “有的说……有的说……也有的说……”则是现代人对劳动的不同看法,这三个“有的说”有个共同点:不认为劳动是一个人必须具备的能力,劳动可以让外来力量完成,在他们看来还有更重要的事情去做。这些观点引发了人们的思索,意在提醒我们:当今有相当一部分人对劳动的态度是错误的。

4.“此外……”一句,指出了“我们身边也还有着一些不尊重劳动的现象”。“身边”指的是哪些人?这个涵盖的面就广了。这说明纠正人们对“劳动”的错误观点很迫切,很重要。这一现象说明,不尊重劳动也可能不是个别现象。

总体来看,材料先由出自《左传》和《诗经》的两则传统名句引出“劳动”的话题。再由三个“有的说”和“此外”,指明现实生活中年轻人对劳动的误解与不尊重。材料中隐含了观点:“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以及思路:“优秀传统”与“现实生活”的对比,重在引导我们要热爱劳动,平凡劳作中成就伟大。

二、明确精当的“任务指令”

作为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本道作文题有着鲜明的“任务指令”。

文体任务:写一篇演讲稿。

写作任务:为“本校(统称‘复兴中学)同学写一篇演讲稿”,注意在写作过程中要注意做到“引”和“析”,不能脱离材料而漫无边际乱写。

内容任务:围绕“热爱劳动,从我做起”演讲主题并作倡议,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在文中“体现个体认识与思考”及“提出希望与建议”。

思维任务:自选角度,确定立意。

其他任务: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作文题任务指令明确,内容具有收放空间,角度可大可小,没有在审题上为难考生。命题有关正能量的主题导向更加明确,积极的情感表达,成为本次作文的标配,考生几乎没有负面情绪可以宣泄的机会与空间。

三、有破有立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整个作文材料分为两个大的方面和四个小的层面。材料与写作要求之间有一个过渡语:“这引起了人们的深思。”我们切不可忽视这其中隐含的信息。关于劳动的话题在科技突飞猛进、人们生活日益富裕的今天,已经成为大家谈论的热点。对热点问题的讨论与剖析,自然有不同的声音。写作时,最好做到有“立”有“破”,既“破”又“立”,也就是说,立自己正确的观点,驳错误的言论;在“破”错误观点的同时,“立”正确的观点。

我们可以考虑从正面肯定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提倡全社会树立热爱劳动尊重劳动的意识,批评那些材料中提到的种种不爱劳动的现象和意识,最后总结深化,联系现实。可以学习大国工匠,立足岗位实际,从我做起,从本职工作做起,平凡也能成就伟大。在这其中,我们可以引用加里宁的“劳动最使一个人的道德变得高尚”,也可以引用李大钊的“一切乐境,都可由劳动得来,一切苦境,都可由劳动解脱”;可引用从一个普通的杂工做起,经过多个岗位的历练,在做好每一件小事中获得了成长,并最终成为美国福特汽车公司“汽车王国”里最年轻的总领班汤姆·布兰德,还可以引用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成就民族品牌海尔的集团总裁张瑞敏,从中国第一代核燃料师乔素凯到电网系统特高压检修工王进……爱劳动,擇一事,终一生,让“匠心”永远传承。

谈劳动,要演讲,免不了要发出倡议。在写作时,要向同学们发出“热爱劳动,从我做起”的倡议,把“劳动”同个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结合起来,和“中国梦”结合起来,深入阐释“劳动”对民族复兴、社会发展、个人成长的作用。

另外,我们还要注意一个细节。这里的“本校”名为“复兴学校”,很明显校名是有着深意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在我们筑梦、圆梦的过程中,“复兴”意味深长,在谈“劳动”的时候,应该将“劳动”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结合起来。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即使生活条件好了,也得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尊重劳动的习惯。因此这道作文题很有现实意义,让考生针对想说的中心有话可说,很接地气,避免了盲目猜题,值得点赞。曾几何时,勤劳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可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却轻视劳动。历史与现实两个层面纵向对比,隐喻时代危机。

我们要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开拓型、创新型劳动者,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添砖加瓦。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的那样,“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

材料提供写作背景,立意指向教育立德树人之根本,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这一宏大主题!引导我们通过劳动创造财富、献礼青春,甚至是民族复兴,看似“微不足道”的劳动,却偏偏是国家大事、民族伟业,此为“仰望星辰”;而材料巧妙地考查了考生们的语文素养、生命体验和联系生活的能力,从而进行个性化、富于创意的表达,此乃“脚踏土地”。总而言之,高考主旋律无论怎么变,立德树人永远是不变的主调。我辈当以勤劳双手,担负起建设美丽家园、建设美丽中国的重任。

四、不大常用的文体里见真功

演讲稿作为一种常见的应用文体,在中学教学中?往往被忽?视,这不能不说是?一种缺憾。我们知道,任何文体都有着自身的写作要求和内在规律,但是要写出有个性的、鼓舞人心的演讲稿却非一日之功。

演讲的本质在于“讲”,而不在于“演”,它以“讲”为主、以“演”为辅。演讲稿要有的放矢,力求引起最大的共鸣。演讲稿写作要注意写作的对象,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多用短句,少用长句,语言节奏感强,以达到在与现场听众的交流中,牢牢吸引听众的注意力。作为“演讲稿”文体,要注意开头的“呼告语”和结尾的“致谢语”。写作中要把自己置于情境之中,联系实际,引经据典,讲道理、摆事实,力求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演讲稿要观点鲜明、逻辑性强、富有鼓动性特点,但又区别于一般的议论文,应注重针对性、宣传性、鼓动性和感染力。

最关键的一点,演讲要做到“看菜吃饭”。“面向本校(统称‘复兴中学)同学写一篇演讲稿”,要求指向非常明确,文体是“演讲稿”,切不可忽视的是:演讲的对象是本校同学,既然是同学,演讲稿就是不可居高临下、盛气凌人、空话连篇地讲大道理,而应该心平气和、真诚而又亲切地谈“认识与思考”,“提出希望与建议”。

在具体演讲中,我们有必要做到以下四点:开头先声夺人,富有吸引力;主体层层展开,步步推向高潮;结尾干脆利落,简洁有力;临场发挥俱佳,即景说事。

【下水作文】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 张雨晨

亲爱的各位同学:

大家上午好!我是来自复兴中学高二(14)班的×××,今天我为大家演讲的题目是《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众所周知,中华民族是一个勤劳的民族,中国人民在世界上广受赞誉也正是因为勤劳与智慧。正所谓“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古代中国是一个以小农经济为主的社会,那时的人们过的是一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生活,讲究的是“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古老的中国人民,靠着自己勤劳的双手,造就了一方国泰民安。

纵观古今,穿越历史的隧道,越过历史的长河,在浩瀚的历史烟海中,我们依然能窥到星星点点来自中国人民的劳动成果。“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如巨龙般在崇山峻岭间蜿蜒的是长城,这是中国劳动者2500个寒暑的心血,亦是中华民族5000年的象征与骄傲。故宫,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建筑智慧的结晶。“紫禁城中一线穿,观宫看殿百千间”,占地72 万平米,共有殿宇9999 间半,是世界最大的宫殿,也是中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大殿富丽堂皇,气势威武,后宫音容秀美,令人叫绝,包括其中的每一根雕栏,无不充满着奇思妙想,无不体现着中国劳动技术之精妙。

陶渊明是一位真正的赢者,淡泊名利,高风亮节,在平步青云与归隐田园之间,他选择了后者。但是关于他归隐的原因,却不能仅仅只认为是对官场的厌恶。从他的诗中我们不难看出,他是享受这种田园生活的。一个人在山坡开垦一块地,每日打理,精心照料,不也是一种难得的快乐。“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这是独属于陶渊明清心明适的劳动。他在劳动中超脱了自我,让灵魂得到了升華。

在新时代的今天,我们走上了富国强兵的道路,现代化、科技化程度越来越高,我们须时刻谨记劳动的重要性。

北斗卫星,世界上第三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中国天眼,世界最大单口径、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嫦娥工程”探月成就,次次取得突破。还有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世界最快的超级计算机“神威太湖之光”,到如今5G的推广使用,这些无不展示了中国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这一切都源自于中国人民的劳动创造。

劳动可以强健体魄,愉悦身心,其实许多智慧也是在劳动中发现的。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劳动的外在形式固然发生了变化,虽然古代男耕女织的家庭劳动模式几近绝迹,但是劳动内在的意义经典永恒,弥足珍贵。

习近平总书记说,实现中国梦,创造全体人民更加美好的生活,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继续付出辛勤劳动和艰苦努力。在今天历史性的时刻,每一位中国人应该尊重劳动,奋发图强,继承祖先的勤劳品质,牢记历史使命。劳动,创造美好生活;唯有劳动,才有灿烂的明天!

我的演讲结束了,谢谢大家。

【感悟赏评】

本篇文章符合演讲稿的特点,有抒情,有议论,字里行间透着一股浓烈的爱。这份爱,源于作者对劳动的深刻理解,源于对劳动之美的由衷赞叹。整篇文章有理有节,逐步深入推进,尤其是结尾对文章主旨的升华,令人击节三叹。习近平总书记话语的引用,增添了文章的厚重之美;“劳动,创造美好生活;唯有劳动,才有灿烂的明天”的话语,是对文章标题的回应,更是对全文的总结。

最好的消息.....

阿根廷著名的高尔夫球手罗伯特·德·温森多有一次赢得一场锦标赛,领到支票后,他微笑着从记者的重围中出来,到停车场准备回俱乐部。这时候一个年轻的女子向她走来。她向温森多表示祝贺后又说她可怜的孩子病得很重——也许会死掉——而她却不知如何才能支付起昂贵的医药费和住院费。

温森多被她的讲述深深打动了。他二话没说,掏出笔在刚赢得的支票上飞快地签了名,然后塞给那个女子。

“这是这次比赛的奖金。祝可怜的孩子走运。”他说道。

一个星期后,温森多正在一家乡村俱乐部进午餐。一位职业高尔夫球联合会的官员走过来,问他一周前是不是遇到一位自称孩子病得很重的年轻的女子。

“停车场的孩子们告诉我的。”官员说。 温森多点了点头。

“哦,对你来说这是个坏消息,”官员说道。“那个女人是个骗子,她根本就没有什么病得很重的孩子。她甚至还没有结婚哩!温森多——你让人给骗了!我的朋友。”

“你是说根本就没有一个小孩子病得快死了?”

“是这样的,根本就没有。”官员答道。

温森多长吁了一口气。“这真是我一个星期来听到的最好的消息。”温森多说。

猜你喜欢

演讲稿作文题中华民族
哪项世界遗产被 誉为“中华民族不 屈的脊梁”
阳光住进我心里
做人美德
季札挂剑
“三招”助你写好爱国演讲稿
本部两刊刊登的部分作文题与2016年中考作文题相同或相近
祖国在我心中
就“题”取材 读写相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