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课外语文活动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2019-11-06陈芳红

学周刊 2019年29期
关键词:课外活动重要性

摘 要:语文能力与素养的培养与提高靠的是学生课外日积月累的积淀,而真正让语文教学充满生机活力,不仅体现在课堂上,更体现在课外。课外有效开展语文活动,能让学生的语文能力与素养得以有效提升。

关键词:语文能力与素养;课外活动;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9)29-0100-0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29.089

语文教学既有普遍性又有其特殊性,不但要让学生掌握字、词、句、段、篇等基础知识,更要让学生充分体验文章表达的情感,并内化情感的实施过程,从而培养能力、健全學生个性的一种教学。这就需要在语文教学中有效拓展语文教学活动,尝试新的语文教学方法,新的课堂模式,使活动的开展既要推陈出新,又要稳中求变,语文活动的拓展要有针对性。真正让语文教学充满生机活力,不仅体现在课堂上,更体现在课外。课外有效开展语文活动,能让学生的发展得以提升。

一、搜集资料,资源共享,逐级拓展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素材广泛,教材中包含的知识点只是很小一部分,对学生全面掌握知识只起到引领的作用。如果把语文教学延伸到课外,让学生就课文相关知识及资料分工合作收集,进行有效、有机的整合,小组共享,就能达到语文资源的共享,丰富学生的知识,挖掘并深化知识的储藏。掌握课文信息量大,精准理解文章,课外活动对语文教学具有非凡意义。如学习七年级语文《在山的那边》一单元时,可让学生在课外搜集有关人生的话题,既谈理想又谈奋斗;既写艰难历程,又写成功经验的文章及名言警句等。小组合作办手抄报,相互评价,全班交流,全面共享资源;在单元复习时,组织学生形成“我的人生感悟”,上台展示,共同检查,共同交流,复习巩固知识,共同体验,使“三观”得以提升。因此,语文教学应该尽可能组织学生达到一种“一跳比一跳更高”的阶梯式境界,让学生产生一种欲罢不能的学习愉悦感,这种情感又会反过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课的兴趣。

二、观察入微,由表及里,体悟生活

生活处处皆语文。语文教学仅凭教材是远远不够的,如何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应用语文呢?生活在农村的学生虽然没有城市学生那样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但他们有蓝天白云,青山绿水,山野里追逐嬉戏的情趣:鸟儿振翅飞翔,花儿芳香四溢,有春天的丝丝嫩绿,有夏天尽情绽放的各种花朵,有秋天硕果累累的收获,有冬天的皑皑白雪和雪花飘零的淡淡忧伤。让孩子们学会从苦寒贫瘠的荒凉中发掘出亮丽的风景,从漫山遍野不知名的植物中发现各色奇花异草。教师要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能力,教给学生观察自然的方法,如由远及近,从上到下,由点到面等,使他们既有一双敏锐且善于捕捉的眼睛,又有一颗细腻和思考的心,根据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教师要适时顺应地引导,让学生有意识、有计划地观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俗话说“十里不同俗”,年头节假、婚丧嫁娶中都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是广袤乡村历史久远传统文化的体现。这些风俗生活大多反映了人们美好的愿望和理想。教师可以利用这些活动引导学生了解当地风俗,捕捉其中的有趣故事。懂得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和体味,获取第一手资料,再写一写。凡有意义的文章或学生作文,都来自对生活的观察和感受,文学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这种活动具有挑战性,学生观察体验丰富多彩的生活,有厚实的生活基础。积累了素材,才会有内容可写,才会有写的愿望。这不但能培养学生实践语文的能力,还能陶冶学生情操、健全学生的人格,培养其观察生活、体味生活的能力。

三、自己动手,丰富生活,有感而发

现在的孩子动手做的事情太少,多是家长包办。这样令学生积累的生活感悟少,体会感受不深刻。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比如,有一次我要求学生回家为家里人做一件有意义的事,然后写出自己的切身体验。好多学生写的内容泛泛雷同:女孩写洗衣做饭,男孩写帮家人干活,唯有一位同学写的是照料病床上的妈妈——抓住看到病床上的妈妈的心理感受、洗脚擦身子过程中的体悟、想起妈妈对自己精心照料的不易等,突出感恩亲情的主题,内容朴实感人,字里行间体现出亲自尝试做事的过程,以及萌发感恩亲情的真情实感,读来感触颇深。

语文教学是通过范文的教学和必要的语文课外拓展活动的训练,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达到掌握一定的知识,培养相应的语文能力,发展个性形成健全的人格和文风。语文课外活动融知识性、趣味性、有效性、实践性、创新性于一体。重视并开展语文课外教学活动,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素质,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一种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李元锋.基于课外语文活动与语文课外活动的语文活动课分析[J].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2015(2).

[2]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智慧与策略[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9.

[3]李元锋.基于课外语文活动与语文课外活动的语文活动课分析[J].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2015(2).

[4]郑敏.探索教材与课堂之外的广阔空间——谈中职语文教学中课外活动设置[J].卫生职业教育,2010(7).

[责任编辑 张宏丽]

作者简介:陈芳红(1975.6— ),女,汉族,甘肃永登人,中小学一级,研究方向:初中语文教学。

猜你喜欢

课外活动重要性
“0”的重要性
论七分饱之重要性
课外活动类作文
论七分饱之重要性
两会“课外活动”四川山西搞得好
读《边疆的重要性》有感
我校学生参加课外活动的现状调查分析
非体育教师在组织体育课外活动中的一些小技巧
也谈新课改下的课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