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工作方法在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改革过程中的应用分析*

2019-11-06李国和

体育科技 2019年4期
关键词:普通高校体育课体育

杨 俊 李国和

社会工作方法在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改革过程中的应用分析*

杨 俊 李国和

(贵州财经大学 体育工作部,贵州 贵阳 550025)

重视高校体育教学成效,注重大学生身体素质测试和课堂内外体育锻炼十分必要。社会工作作为现代知识领域里的一门学科,具有自身的理论和方法,其介入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有助于创造一种利于创新研究的现实社会环境。

社会工作方法;体育教学;改革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两次提到体育相关内容:全民健身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学校体育是全民体育的基础,大力推进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基于此,笔者尝试将一种社会工作的专业理念和方法引入到高校体育教学改革过程中,通过对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改革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对比社会工作介入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优势,提出社会工作方法介入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发展的尝试性方式和方法,在思路创新中构建社会工作介入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框架,并提出合理性建议和方法。

1 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现状分析

体育课程的学习是在整个高等学校教育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国人开始重视和关注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长期以来尝试着不同形式的体育教学改革,以适应学生对体育课程的需求,体育教学课程改革作为一个长期不间断的话题,也一直处于不断改变的状态,适应并促进社会的发展。现阶段传统高校体育教学的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代在校大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以及也不能适应现当代普通高校的人文教学坏境,在传统的体育教学观念的影响下,普通高等学校的体育教育事业的侧重点都放在了学生对运动基础知识学习和体育基本技能和技巧的掌握之上,忽略了学生多方面综合能力的发展,如社会适应能力、协作能力、心理健康、逻辑思维等能力的提升。同时,高校管理层方面对学校体育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对体育课程的评价评优机制存在缺陷;普通高校体育教师的整体综合素质有待提升;学生自身原因导致体质测试健康平均水平低;体育课教学场地缺乏,课时安排不够合理等因素在不同地区的不同高校也存在着差异。随着习总书记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全民健身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学校体育作为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推进体育课程改革与创新发展,使之助推全民健身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是现当代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与创新的重点也是难点。更是体育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

2 学校社会工作的介入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改革过程中的优势分析

学校社会工作价值和服务理念是以人为本,多种形式的工作方法和扎实的理论基础,基于优势的视角,在介入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改革过程中,注重发挥高校、社会、家庭、学生等多方面的的潜能和参与度,注重体育教学改革过程中的实效性和整体性,进而构建更加完善的改革体制和机制。广大学生也十分认同这种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体育教学改革体制和机制。学校社会工作作为政府、社会各方面力量或私人经由专业工作者运用社会工作的理论、方法与技术,对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改革过程中,特别是现阶段体育教学不太受重视的情况下提供的专业社工服务,根本目的是为了帮助学校或学生解决体育教学改革过程中所遇到的某些困难和问题,协调教师和学生之间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关系,已达到帮助教师更好的教,学生更好的学的目的。学校社会工作作为一种专业性很强的助人方法,它具有十分具体和明确的服务对象和服务范围,介入过程中层次多变、内容丰富、方法多样,已在很多普通高校的教学改革中取得了良好的服务成效。

学校社会工作在介入方法上,也有利于整合和衍生出新型的介入模式。对比具有具体任务导向和强调行政控制的干预方式,普通高校原有的学生工作体系显得形式比较单一,内容简单、操作过程无创新,而且还可能会忽视参与者的参与度和积极性,最终结果是不能很好完成或者说是无法完成体育教学改革的介入目标。学校社会工作在方法和技术上更多的是注重理论与实务的重要性,具有较强的实践操作性和形式多样的服务手法,自身吸取了多元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形成了一整套完善的专业实务方法,如个案、小组、社区、社会工作研究等,从而能够有针对性的采取专业的方法进行合理有效的介入。因此,学校社会工作在介入过程中较为符合当代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发展特点和趋势,对比现有的某些体育教学改革手法,在某种程度上说具有现实的借鉴意义。

图1 多层次、多领域、多手段的“学生—高校—家庭—社会”互动平台

3 社会工作在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中的运作模式

3.1 围绕学生“国家体质测试标准”进行问题归因

学校社会工作组织体育学院(体育教学部)与学生处、教务处、实验教学部等高校中相关部门联动,对每学年收集到的全校学生健康测试指标数据进行系统地整理和科学地分析,把测试学生的实际个体即个案状况考虑其中,作为学生健康现状和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构建的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育学院(体育教学部)将每学年所有学生的体测数据、考试数据、课堂数据、等综合考虑,对学生健康状况进行综合评定,将评定标准作为学生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并放入学生档案,提高重视程度,从而设计出针对每个测试学生的体育教改课程。

体育与健康是社会人的组成部分,在确保学生体质健康的前提下,学生心理健康也很重要,高校也应注重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培养。学生社会工作另一方面也可以搭建平台使体育学院(体育工作部)与校团委、校学生处保持长期良性合作,通过学校相关部门定期组织的心理评估以及心理健康咨询室中获得的学生心理健康数据,以此来为每位学生制定相应的培养方案改进计划,比如让学生模拟一些社会角色,让他们提前感受与体验社会生活等,使其提早适应社会的需要。

这种以“终身化、民主化、个性化”为改革目标的现代体育观,既满足了普通高校学生开展课外体育锻炼的需要,也达到了体育教学改革的目的,以国家体质测试健康标准为依据,与心理教育、校内课堂教育、校外社会教育等相结合,逐步构成学校、社会、家庭、学生联动的体育教学改革制度。随时了解并关注每个学生的身体健康情况,并做好后续跟踪服务,随时调整体育教学的方法以便适应学生的身心健康要求,从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把传统的体育教学共性模式改造为适应不同健康群体的个性培养计划,从而达到让每位学生通过体育课程提升自我的最终目的。

3.2 坚持以人为本价值基础、助人自助作为根本目的

学校以学生为本,将健康状况不同的学生进行区别对待,采用科学有效地相应的体育教学改革模式,满足不同学生身体健康发展的需要。学校社会工作协同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改革过程中,根据不同的健康群体的学生对学生个体进行分类,采用相对应的体育教学方式和方法,因材施教,以此达到学生个体养成良好的自主进行体育锻炼的目的。假如学生内心较为脆弱、性格较为内向,教师则会采取暗中进行鼓励的教育方式,让他们参与篮球、足球、排球等这些需要团体合作、灵活性比较高的项目,已达到提高他们的反应速度以及社交能力的目的;如果学生的心理较为急躁,脾气较为暴躁,处理问题简单,那教师应该是组织他们进行围棋、瑜伽、太极、桥牌等方面的锻炼,提升他们的自控力和耐心;倘若学生身体素质较差,体能不好,甚至是体弱多病,针对这部分学生体育教师可以安排保健班课程,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生活习惯,从而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对不同身体状况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内容及不同的教学方式,采取有针对性地培养计划和培养目标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健康素质,让她们弥补自身的存在的不足,采用行之有效的手段让她们自身去改变消极地现状,快速的融入到整个集体,积极地面对生活和学习。

3.3 回归全民健身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以高校体育改革助力强国体育

倡导全民健身运动,树立健康文明的生活理念、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是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对我国体育提出的助力方向,加快体育强国的建设,把体育事业融入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大格局中去,深化体育改革,更新体育理念,推动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协调发展。虽然全国体育也正在逐渐回归“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初心,普通高校要借助于这股势头积极开展更多内容丰富的体育活动和体育健康课程,通过体育教学改革让个性化体育教学与活动满足学生各方面的需求,使高校出现一种人人爱锻炼、会锻炼、勤锻炼的良好风尚。

4 建议

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一直在路上,相关政策文本的出台和学术文献的研究对改进体育教学评价机制、增加体育课时安排、调整体育课教学内容、提升教师整体师资和综合素质、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等方面都有所帮助,这些体育教学改革方式和手段虽是研究重点和热点,但引入社会工作介入体育教学改革的方法来分析笔者认为更能产生些许有价值的想法,基于此,笔者认为在社会工作介入体育教学改革过程中可以采取如下有效手段:

4.1 建立合理的高校体育教学改革评价机制,形成社工介入空间

社会工作在介入体育教学改革过程中,应该以学生“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使体育教学改革不流于形式。作为体育教学工作者,要敢于打破以往的旧的单一的体育教学模式,在此基础之上建立新的体育评价体系,采用体育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和教师自评、互评的综合方法来评定。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不能过度的强调高校体育教师的主观能动地位,要以学生为主体,开发学生的思维和发展空间,在注重运动技术的同时,着重于身体素质和竞技体育方面的培养和锻炼,同时,还要做到公共公平的对学生进行评价,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受益,在建立评价体系的整个过程之时,还要注重对高校学生学习综合成绩评定形式的研究,在评价高校学生成绩的过程中,除了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以外,尽可能多地考虑到其它因素,如:学生的出勤、自我锻炼的能力、学习的态度等,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看到自己的优点,确保每一个学生在教学改革中都能受益。

4.2 重点发展校园体育社团,促进体育教学改革

体育社团作为高校体育教学和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各职能部门重点关注的工作之一。不论是在高校体育课上,还在在课间课后社团活动过程中,学生永远是运动场上的主角。因为体育课程内容固定,形式也比较单一,只有在学生自主选择的体育社团活动过程中,学生的兴趣爱好才得以展现,才能尽享他们激扬的青春和体验体育所带来的魅力。作为社团也应该配合高校体育主管部门,把每周必修课、选修课、社团活动课的时间合理分配,搭配得当,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参加自己的喜欢的体育社团活动,锻炼身体、学习体育技能、增强体质、提高自身机能,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同时重点跟进优势体育社团,形成一支梯队队员,进而在其中培养高水平的运动员,在此基础上培养其参赛经历,在大小体育赛事开展过程中,代表参赛为学校争得荣誉。由此看出,高校体育社团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不言而喻,正确的认识不仅有利于高校重视和加快普通高校体育社团的发展,更有利于促进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

4.3 大类招生,分流培养模式下社会工作对体育教学改革的促进作用促进

依据社会工作相关理论,运用专业方法和技巧进行。通过实践,以贵州财经大学贵州财经大学公管学院2017级和2018级学生“大类招生、分流培养”实施方案为例,在大类培养模式下,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和专项技能的学习通过社会工作方法都能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善,社会工作方法为贵州财经大学公管管理学院2018级学生提供了体育课学习与锻炼的情境。增长了学生的专业归属感,在体育课上,年级相同的小组是一个临时性的一起学习的共同体。共同体在体育课小组活动开展中得以很好地进行下去的根本条件在于小组成员之前的“共体意识”,彼此之间被接纳、被肯定,体育课上大家都感觉到自己存在的价值,从而对小组产生归属感和认同感,从而会激发他们对体育课学习的兴趣和信心,进而以改变了的自我去融入到体育教学过程中。在分流培养的模式下,贵州财经大学公管管理学院2017级学生上体育课是来自不同的专业小组,体育课上每个小组的同学通过本能和真诚地回应其他同学的需求,表达出是对其他同学的肯定和接纳。虽然平时专业课不同不在一起上课,但是体育课上大家聚集在一起相互之间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懂得了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彼此之间愿意和乐于相互学习、相互帮助,从而实现共同成长。

5 结语

总之,对于全民健身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来说,现阶段机遇可谓前所未有,群众热情高涨,国家高度重视,面对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未来,需要体育界人士和相关各界人士抓住机会,开拓全面健身新局面,为体育强国贡献力量。高校作为体育教学的最后阶段,应该重视这个时机,加大体育教学改革的力度、深度和广度,对高校学生进行体育知识和体育观念的教育和培养,让学生形成终身进行体育锻炼的意识,从而使学生在各方面能力上都能得到良好的发展和提升。有针对性地为每位学生定制个性化的健康培养方案和计划,构造与之对应的体育教学模式,在身心健康发展的同时,掌握一门竞技体育知识。围绕着“以人文本”“终身体育”的理念开展体育教学改革,提高高校整体教育质量,为社会培养全方位的复合型人才,不断的改革与创新体育教学方式和方法,推动我国普通高校体育发展。

[1]李亚萍.习近平总书记体育思想初探[J].当代体育科技,2015(3):26-28.

[2]谭华,李勤.我国体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J].体育学刊,2003(5):11-13.

[3]张义瑶.浅析家庭、学校、社区一体化的体育与健康教育[J].社会工作,2004(1):63-70.

[4]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272-275.

[5]王思斌.非协调转型背景下中国社会工作教育的发展[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73.

[6]卢元镇.中国体育社会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0:156-157.

[7]孙洪涛.我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现状及对策[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1):12.

[8]党玮玺,张学忠.新一轮体育课程改革:理想与现实的对立[J].体育学刊,2010(2):11-14.

[9]杨茜.社会工作方法在体育高校学生管理中的应用——以团体社会工作方法视角审视[J].当代体育科技,2017(3):30-32.

[10]卢元镇.体育改革中的体育资源保护问题[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16(2):63-68.

Analysis of the Application of Social Work Method in College PE Reform

YANG Jun, etal.

( Guizhou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Guiyang 550025, Guizhou, China)

贵州财经大学2018年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科研项目(2018JGZZC15)。

杨俊(1987—),硕士,助教,研究方向:体育社会学、思想政治。

李国和,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体育社会学、社会工作。

猜你喜欢

普通高校体育课体育
可有可无体育课?不!必须有!
2018年—2020年部分普通高校(本科)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不含2C)
体育课上的“意外”
我省近两年普通高校专升本选拔考试第一批招生院校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对比
我省近两年普通高校专升本选拔考试第二批招生院校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对比
2019年山西省普通高校专升本考生体格检查表
讨厌的理由
我们的“体育梦”
老师,我喜欢你,这是爱吗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