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研究诉评
2019-11-05李莎莎屈建达
李莎莎 屈建达
摘要:本文旨在通过梳理各代党和国家领导人关于意识形态安全重要性论述及学界关于我国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研究情况,为新时代在高校加强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提供理论支撑。
关键词:意识形态,安全,意识形态安全
一、意识形态安全概述
意识形态安全是意识形态和安全的综合。安全,在社会学语境下指没有受到威胁、没有危险、危害、损失。安全是在人类生产过程中,将系统的运行状态对人类的生命、财产、环境可能产生的损害控制在人类能接受水平以下的状态。安全是一个综合概念,关系到人类生存的各个方面,安全又是相对的,因为不论什么时候,人类都不能规避危险,都不能把危险降低到零。
意识形态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阐释为:“在一定经济基础上形成的,人对于世界和社会的有系统的看法和见解,哲学、政治、艺术、宗教、道德等是它的具体表现。意识形态是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在阶级社会里具有阶级性、也称价值观念形态。”意识心态一词,最早是由法国启蒙思想家特拉西提出,他认为意识形态不仅是研究不同观念的学问,并且是一切经验科学的基础,但没有进一步论述意识形态的具体涵义。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文中,马克思、恩格斯在批评费尔巴哈旧唯物主义哲学的基础上,回归市民社会,用唯物的思维看待人类社会发展,进一步分析人类社会进步发展的动力问题。提出“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不过是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关系在观念上的表现,不过是以思想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关系;因而,这就是那些使某一个阶级成为统治阶级的关系在观念上的表现,因而这也是这个阶级的统治思想。”
学界对意识形态安全的研究或是从词源上去阐释其内涵,或是从国家安全的角度去解读,或是从文化安全的角度去分析,通过对比分析可以得出他们几乎都是从围绕国家安全和主流意识形态怎样占主导地位角度出发去定义意识形态安全。在此,笔者认为意识形态安全是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安全是相对的,相对于除了占主导地位的意识形态以外的其他意识形态而言的。由于意识形态是观念、观点、概念、思想、价值观等要素的总和,所以它的安全就包括价值观安全、政治安全、文化安全、民族精神安全、道德安全等,是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所以意识形态安全关系着上层建筑的安全,关系着社会稳定发展。
二、马克思主義经典作家关于意识形态安全的论述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意识形态及其安全的主要论述集中于《德意志意识形态》和《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他们通过对旧哲学和现实的分析得出:生产力是意识及意识形态产生的动力,也就是物质资料生产实践是意识形态产生的根源。马克思恩格斯在揭露旧哲学弊端的基础上,建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新哲学,找到了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钥匙。他们指出意识形态是阶级社会的特有现象,对抗性的生产关系导致“在全部意识形态中人们的关系就像照相机中一样是颠倒的”。
意识形态在内容上反映了一定的阶级利益,具有阶级性,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这就是说,一个阶级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同时也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支配着物质生产资料的阶级,同时也支配着精神生产的资料,因此,那些没有精神生产资料的人的思想,一般地是受统治阶级支配的。”也就是说作为统治阶级的思想要实现占统治地位,必须在发展中扫除任何异己的力量,实现本阶级的绝对或相对的统治权,重视和加强意识形态安全工作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为了统治阶级关注的重点。
通过马恩的论述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自阶级产生以来,作为统治阶级的力量总会想方设法证明统治的合法性和正当性,相对快速的或简便的方法就是“控制”人们的头脑,至于采用怎样的方法因阶级性属性而定。不管是地主阶级还是资产阶级,在证明自身统治合法性的过程中,他们只能代表本阶级利益,对被统治阶级要么加以暴力、要么采取奴化政策,其目的均是维护其统治的合法性,维护能够代表本阶级利益的意识形态的安全。
毛泽东意识形态安全的思想主要体现在建国后,为了维护新生的政权,在思想意识层面要采取一定的方法和措施。归结起来主要有:一是正确分析国际国内形式,分析社会主要矛盾。二是通过团结—教育—团结的方式对知识分子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在改造过程中,他还主张知识分子与要与人民群众打成一片,要站在人民的立场上去思考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三是开展整风运动,通过整风运动肃清党内不正之风,永葆共产党员先进性和纯洁性。四是重视思想政治工作和宣传教育工作。
邓小平关于意识形态安全的思想主要体现在:一要坚定不移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二要旗帜鲜明坚持“老祖宗不能丢”。三要态度强硬,严防西方“和平演变”“颜色革命”。1989年在会见李政道教授时就指出“美国,还有西方其他一些国家,对社会主义国家搞和平演变。美国现在有一定提法:打一场没有硝烟的世界大战。我们要警惕。资本主义是想最终战胜社会主义,过去拿武器,用原子弹、氢弹,遭到世界人民的反对,现在搞和平演变。西方国家正在打一场没有硝烟的第三次世界大战。所谓没有硝烟,就是要社会主义和平演变。”他还提出“精神污染的危害很大,足以祸国殃民,要加强党对思想战线的领导,克服软弱涣散的状态”。
习近平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背离或放弃马克思主义,我们党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这一根本问题上,我们必须坚定不移,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有丝毫动摇。”“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世界社会主义实践的曲折历程告诉我们,马克思主义政党一旦放弃马克思主义信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信念,就会土崩瓦解。”“当今时代,社会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日趋活跃,主流的和非主流的同时并存,先进和落后的相互交织,社会思潮纷纭激荡。我说过,思想舆论领域大致有红色、黑色、灰色‘三个地带。红色地带是我们的主阵地,一定要守住;黑色地带主要是负面的东西,要敢于亮剑,大大压缩其地盘,‘灰色地带要大张旗鼓争取,使其转化为红色地带。”“面对社会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日趋活跃、主流和非主流同时并存、社会思潮纷纭激荡的新形势,如何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理想基础,迫切需要哲学社会科学更好发挥作用。”“一个政权的瓦解往往是从思想领域开始的,政治动荡、政权更迭可能在一夜之间发生,但思想演变是个长期过程。思想防线被攻破了,其他防线就很难守住。我们必须把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牢牢掌握在手中,任何时候都不能旁落,否则就要犯无可换回的历史性错误。”
三、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现状
通过研读学界关于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研究的有关文章、著作,各作者在分析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现状方面,均从西方社会思潮、网络安全、国民信仰、“颜色革命”等层面分析,这些分析均是从内外因角度进行阐释的。
从内部因素层面讲,一是对西方社会思潮的辨别和认识不够,单纯从字面意义上理解,片面认为其比党的指导思想科学、合理;二是意识形态领域阵地建设不够,各级各类学校应该是宣传和进行意识形态教育的主阵地,尽管课程设置上有专门安排,但存在形式大于内容的现象,不管是在基础教育还是高等教育中,主流意识形态的教育和宣传处于较为尴尬的境地;三是为洋是举,崇洋媚外,曾几何时,部分国人总认为“外国的月亮比中国的圆”,开口就是美国如何、英国云云,加之前些年,高校引进博士和专门人才,居然要求“留学经历”,甚至有部分高校在评定职称上也要求有“留学”或“海外游学”经历,“海归们”很受追捧;四是社会经济发展因素,由于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建设是兴国之要,在发展过程中总会存在一些不相适宜的现象,但国人对这些现象的认识和理解不准确。
从外部因素层面讲,一是西方社会倡导的“颜色革命”和“和平演变”政策,西方反华势力通过意识形态渗透和宗教宣传,以此麻痹或蛊惑国人,进而引发对当前社会和政府的不满;二是苏东剧变、苏联解体带来的影响,世界社会主义暂时处于低潮,忽略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而是就此现象大发言论,加之反华势力的大肆渲染,人们在判断时仅从现象出发,没有分析其深层次原因,进而导致人们对马克思主义、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发生偏离。
四、前期研究中存在的不足
笔者通过梳理总结学界关于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研究的文献、期刊,有对党中央各代领导人关于意识形态安全论述的研究,也有关于某个领域意识形态安全的研究,例如:我国高校意识形态安全研究,我国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研究。尽管内容比较丰富,也很翔实,涉及领域也较为全面,但是仔細研读后,发现现有研究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不足:一是实证研究不足,多是理论研究。现有研究主要是通过在对理论解读的基础上,加以分析总结,提出自己研究思路或路径,很多没有具体数据做支撑。二是原因分析上主要侧重外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政治发生了巨大变化,特别是西方思潮的大量涌进,让还没有做好理论准备的国人受到了很大冲击,但是在加强意识形态安全教育方面,有一个时期,不管是基础教育还是高等教育阶段都是形式大于内容。自我剖析、分析不够。三是研究视角较为单一。现有研究中,主要是从宏观层面谈及和分析意识形态安全问题,但没有具化到某个领域或层面,提出的措施和建议都是宏观层面的。例如,在基础教育阶段怎样加强意识形态安全教育?高等教育阶段又应该怎样做?或是对于青少年应该怎样去做?针对性不强,指导性也不强。
五、加强我国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措施
通过总结梳理学界关于如何加强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研究有关文献,主要是从以下六个方面加以分析:一是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和核心价值观教育普及,一方面从党内来说要重视党的思想建设,充分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另一方面是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增强社会成员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加强主流意识形态理论体系的自我构建。二是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时代化、中国化,坚持一元主导与多元并需,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安全领域的指导地位,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发展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三是抢占网络阵地,加强网络建设和管理,加强对网络传媒的应用和监管,健全意识形态安全的网络保障机制。四是警惕意识形态领域的新动态,注重意识形态宣传与斗争的策略方法,积极融入国际社会,塑造党和国家新形象,预防和平演变,筑牢反意识形态渗透的钢铁长城。五是加强话语权建设,勇担大任,主动掌握主流意识形态国际话语权,坚决反对“唯洋是举”,真正构建自己的话语权。六是重视发挥党员领导干部和知识分子在维护意识形态安全方面的作用。
注释:
2《现代汉语词典》P1495.北京.商务印书馆.
3《马恩选集(第一卷)P98.北京.人民出版社.
4同上书,P98
5《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P66.北京.外文出版社
6《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P .北京.外文出版社.
7同上书,P326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N].北京.人民出版社.
[2]毛泽东选集()[N].北京.人民出版社.
[3]邓小平文选()[N].北京.人民出版社.
[4]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N].北京.人民出版社.
[5]李继东.党的思想理论建设与意识形态安全[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6.
[6]田改伟.毛泽东的意识形态安全思想[J].北京大学纪念毛泽东
诞辰110周年论文集.2003.
[7]孙诚博.试论毛泽东意识形态安全思想及其当代启示[J].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社会科学版).2010.
[8]刘富胜.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中国化的路径研究[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科学版.2017.
[9]陈璞.习近平意识形态战略思想研究综述[J].党史博采.2018.
贵州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思政课项目(2018szk18)意识形态安全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
李莎莎(1985.10), 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人与社会研究;
屈建达(1984.5),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