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近代翻译文学的地位和影响

2019-11-05葛倚帆

鸭绿江·下半月 2019年7期
关键词:中国文学林纾

摘要:中国近代是我国重要的历史时期,中国国门被外国入侵所打开。清朝末年至民国初许,伴随着中西方文化交流的进一步深入和谴责小说的勃起,翻译文学的兴起,是作为近代改良运动的一个重要内容。其主要的影响有一是认识西方国家,加强对西方的了解。二是冲破固有的文学封闭体系,促进中国文学的变革。三是积极宣传西方先进,推动革命的发展。四是翻译原则和标准提出,促进日后翻译的发展。

关键词:林纾;中国文学;近代翻译文学;

中国近代是我国一个抗争的时期,面对外国的侵略,我国对其进行抗争,有战场上的抗争,有思想上的抗争。中国国门的打开,外来的文化也逐渐的进入我国,中国的文化与外来的文化相互交融。中国近代中外文艺思潮的交汇融合是在甲午战争前后开始的,是近代历史与文学艺术的转折点。外国文化大量的涌入我们的国门,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进行交流,产生了文化交汇和冲突。西方先进的思想,如西方进化自然观、卢梭的天赋人权论、康德、黑格尔的美学、叔本华、尼采的唯意志论等等冲击我国的传统思想。面对外来思想文化的进入,动摇我国的传统文化思想,我们需要对自己的意识形态进行改变,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我们也才能捍卫自己的国家和民族。翻译文学的兴起,反映出我国需要在思想上进行剔除革新,思想观念要进行变化和对西方文明的追求。

中国近代翻译文学的地位和影响

(一)认识西方国家,加强对西方的了解

西方列强的侵略,让中国认识到西方的强大。我们要究其原因,不能对西方列强一味的否定,而是要学习西方。近代时期,我们封守自闭,缺少对世界的常识,导致总是用异样的眼光看待外国人,有时候还称他们为蛮夷,或者是高超的人种。林纾和严复对外国作品的翻译,让我们认识了西方国家和加强了对西方的了解,如林纾的《巴黎茶花女遗事》,将茶花女的故事翻译出来,给当时的中国人产生了巨大影响,让我们认识到法国七月王朝上流社会的糜烂生活。通过这部小说让我们认识到西方社会和中国社会,也是有存在相似之处。这对当时的中国人来说是比较新颖的,也让中国人对西方国家有所了解。

(二)冲破固有的文学封闭体系,促进中国文学的变革。

中国传统的文学八股文,在中国近代特殊的时期下已经不适用,会阻碍中国社会的发展。外来文学作品的翻译,让中国人可以阅读到更多外来的作品,也冲破原来中国文学上封闭的状态,这样可以促进中国在文学上的改革。在旧中国的时候,中国许多文人,是看不到外国小说。林纾对外来作品进行翻译,将中国对文人和文学的传统思想打破,这让越来越多的中国文人敢于去写小说,也敢于将自己的姓名展示出来。另外,许多优秀的作家都受到林纾等的影响。翻译的作品也丰富原本的文学问题和文学的内容,也让近代时期的中国对当时中国文学的现状有更深的认识,对中国现代文学有促进的作用。

(三)积极宣传西方先进思想,推动革命的发展

中国近代是特殊的历史时期,西方文学的翻译中将中西的思想也进行融合,又宣传西方先进思想,这样可以推动革命的发展。在翻译外来小说作品时,常将中国的一些道德色彩与西方的思想进行融合。在中国,儒家的思想是占有重要的地位,其中儒家的“忠”、“孝”思想,林纾就将其运用。林纾用“孝”来对作品进行命名。如将狄更斯的小说《老古玩店》翻译成,将《孝女耐儿传》、哈葛德的《蒙特祖马的女儿》翻译成《英孝子火山报仇录》等等。林纾翻译文学作品时加入一些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可以让中国更好的接受西方的作品。严复在众多翻译中,影响最大的是《天演论》。严复对这本书的内容进行了翻译,还自己在翻译中加了许多的按语。在当时,中国被列强国家打开大门,列强国家对中国的侵略,使得中国的损失巨大。到时的能人志士希望救中国,改变中国的命运,严复就是其中的一个。他将《天演论》中先进的思想进行宣传,即对“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思想向当时的中国人进行宣传,他要让更多的中国人认识到当时中国的现状,鼓励更多的人起来变革。严复提出的新观点,让当时的中国人感到震惊,也感到新的想法。他提出的想法也成为维新派宣传变法的主张,推动中国革命的发展。

(四)翻译原则和标准提出,促进日后翻译的发展

中国近代知识分子对西方文学的翻译大都是根据自己的方式进行的,如林纾对古文颇有文采,于是利用自己的文采对西方著作进行翻译,严复在《天演论》译例言里鲜明地提出了“信、达、雅”的翻译原则和标准。对我国日后的翻译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严复提出的“信”,主要是对外文进行翻译时,一定要按照原文进行翻译,不能够根据自己的意愿进行随意的翻译。“达”则是在“信”的基础上,翻译的人将翻译的作品想表达的内涵翻译出来后,不必去计较翻译的字数。因为西方的语言和中国的语言不同,只要把原来文章翻译得通顺就行,把原来文章的意思说明白就行。而“雅”是翻译的时候要规范,要有正统的文体。另外,一篇好的翻译可以传递出作者的想法,也可以看出翻译人的翻译水平,不是一味的追求高雅。严复提出的翻译“三字经”对日后进行翻译设有原则和标准,对日后进行翻译的实践具有重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林纾.露漱格兰小传.序[A].晚清文学丛钞.小说戏曲研究卷[M].阿英. 北京:中华书局,1960.

[2]严复.甲辰出都呈同里诸公[A].严复诗文选[M].周振甫选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

[3]张静庐.中国小说史大纲[M].上海:泰东图书局,1920.

[4]转引自杨义.中国现代小说史(一)[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

[5]鲁迅.致蒋抑卮.见《鲁迅全集》第11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6]灵石.读黑奴吁天录.见薛绥之、张俊才编《林纾研究资料》[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2.

[7]宋鸣华、林本椿.口译一部茶花女造就一个翻译家―记被遗忘的翻译家王寿昌[J].北京:中国翻译,2003,(4).

[8]林纾.爱国二童子传.达旨[M].见《林琴南书话》.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

[9]林纾.块肉余生述[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

[10]韩洪举.林译小说研究――兼论林纾自撰小说与传奇[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11]严复研究资料[M].牛仰山,孙鸿霓编.福州:海峡文艺出版社,1990.

[12]张俊才.林紓评传[M].北京:中华书局,2007.

作者简介:

葛倚帆(1994—),女,汉族,甘肃张掖,硕士研究生,西北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

猜你喜欢

中国文学林纾
林纾的坚守
林纾当众烧借据
林纾当众烧借据
林纾当众烧借据
林纾当众烧借据
拥抱
中国文学“走出去”与西方读者“走进来”
浅析汉语言文字对中国文学的影响
中国文学“走出去”翻译出版的再思考
汉语言文字对中国文学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