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德育教育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渗透
2019-11-05薛圣哲
薛圣哲
【摘 要】在当前强调德育教育的素质教育改革背景下,如何提高中学地理德育教学质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等众多科学价值观念,已经成为当前高中地理教学的重要问题。基于此,本文首先就开展中学地理德育教育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然后从高中地理课程出发,论述了中学地理教学渗透德育教育的教学优化对策。
【关键词】德育教育;高中;地理教学;优化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33.5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095-2457(2019)27-0164-002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9.27.073
【Abstract】Under the background of quality education reform that emphasizes moral education,how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geography moral education in middle school and help students establish correct scientific concepts such as population,resource and environmental views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issue in geography teaching in high school.Based on this,this paper first analyzes the feasibility of carrying out geography moral education in middle school,and then discusses the teaching optimization countermeasures of geography teaching permeation moral education in middle school from the high school geography curriculum.
【Key words】Moral education;High school;Geography teaching;Optimization countermeasure
1 德育教育在中學地理教学中渗透的重要价值
1.1 德育教育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深入探索,我们对于在当前功利教育弥漫的现代社会有了进一步的认知,全面素质教育下的课程思政以及诸多强调德育发展的教育有助于改变当前道德理性滑坡,人文精神弱化的社会弊病。《中学地理教学大纲》明确规定,要“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人生观、资源观、环境观,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深化对国情、国力以及国策的认识;积极参与协调人类与环境关系的活动”。与此同时,还要通过地理学习,深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增强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由此可见,德育教育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1.2 德育教育学科优势突出,便于开展德育教学
中学地理本身就是一门社会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很多地理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非常贴近,很多丰富的案例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地理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有助于培养学生地理学习的兴趣,有助于树立学生生活教育的理念,学习对生活有用和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与此同时,通过这些生动形象的案例教学,能够更好地帮助教师开展教学活动,有助于引导学生更深入的了解地理。因此,无论是从地理学科特点还是从教学方式运用上都有助于德育教育的渗透,相对来说比其他抽象性概念较多的学科更容易开展德育教学,有助于提高德育教育的效果。
1.3 中学地理中包含着丰富的德育教育素材
第一,人文地理素材。人文地理素材包含了我国的历史、地理、政治经济、文化、人口等多方面内容,能够通过国情教育让学生了解我国在工业、农业、气候、旅游、人口、国土、环境、海洋、自然等多方面的地理知识,并通过教学让学生在分析这些内容的过程加深对我国国情优劣的认知程度,培养学生爱国情感,激发学生的责任担当意识。第二,基础地理概念知识的学习。新课标改革以来,中学地理在教育目标上更为强调学科观念和思维教育以及学生能力的培养。通过诸多专业地理知识的学习和方法的掌握,能够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思维能力,通过科学方法的掌握加快学生对可持续发展理念、环境伦理等多方面的科学观念的形成。这种科学精神内涵的积淀在培养学生正确思维方法上以及未来发展上有着不可多得的益处。
2 德育教育质量提升的中学地理教学优化对策
2.1 教学内容要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激发并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自主性
第一,教学内容要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关注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是高中地理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中学地理是一门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课程,地理教师要抓好这个学科课程实践性强的特点,加深对于地理课程标准的认识程度,引导学生从身边所见所识中发现并深入探究地理问题,把所学地理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中去。与此同时,要引导学生关心现实社会发展,关注世界地理变化,运用地理思维加深对辩证唯物主义理论下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以及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认识,提高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自豪感,并由此唤起责任感,牢牢地把自我成长与社会责任的崇高理想相结合相联系。
第二,要把培养学生地理实用性放在智育和德育的首要位置,通过让学生开展生活调查,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乡土地理教学等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并在实际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和集体合作学习能力,并通过实际生活的点滴观察,树立正确的环保观,树立从小我做起,从日常做起的正确伦理观。
2.2 树立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尊重学生的学习体验
第一,树立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以学生为中心是全面素质教育的基本思想,是提高地理德育教育质量乃至于保障地理学科教学有效性的核心关键所在。我们过去的地理教学强调教师中心地位,中规中矩,不仅极大地限制了学生学习自主性和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培养,还使得说教式教学思想成为一代又一代的“正统”教学思想,其负面效应之大之深不能够不引起我们的重视。作为地理教师,要从德育教育角度加强思想认识,不能够为了分数、省力而剥夺学生更好发展的借口,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要为了学生的一切提高责任意识,唤起崇高的职业理想,把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充分展示在三尺讲台上。
第二,尊重学生学习体验。尊重学生体验是新课标改革的基本教学理念,是开展“生活教育”、“情感教育”等的基本遵循,是地理教师灵活多样教学实践的基本原则之一。地理是社会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每个学生个体有着不同的生活经历,要把贴近生活实际的地理教学理念充分作用于每个学生,我们不得不考虑到学生个体差异的基本教学实情,因此要注重个性教育,在布置任务和任务结果上要注重多维性,没有最好的答案,只有最好的过程。
2.3 以课堂地理教学为主线,将智育与德育,课堂与课外有机结合
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全国思想政治教师座谈会上指出了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八个相结合”,这对中学地理渗透德育教育指明了方向。对此:
第一,要强调课堂教学的地位和作用,要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开展德育教育,作为地理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德育的有意渗透,有意识地感染学生的心灵,将智育与德育有机结合起来,把科学性与思想性有机结合起来,把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把教材内容与学生实际有机结合起来,把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教学手段有机结合起来。与此同时,要重视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的有机结合,对此要充分认识到地理课外教学在国情教育上的重要价值,要充分利用其机动灵活、选题丰富、活动多样的有力优势,把有意的目的通过无形地熏陶达到德育教育的目的。
第二,积极开展乡土地理教学。乡土地理教学是德育教育渗透的重要教学方式,让学生走入自然,通过野外考察、家庭调查、社会调查、参观访问等多样形式让学生增长见识,既能够从直观体验上提高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认识深度,也能够避免因为教材更新滞后等问题,丰富地理教训内容。当前,教育改革中非常重视本土教育相结合的教育理念,积极开展乡土地理教学,把本土文化內容引入地理教学,能够更有效的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更真切的了解家乡、认识家乡和更好地建设家乡。作为地理教师,要积极主动地对周边地理状况进行调查和详细了解,根据教材安排有目的的组织学生开展乡土地理学习。
2.4 探索中学地理评教机制创新
中学地理评教机制改革创新是德育教育课程渗透的重要任务,是确保德育教育有效性的基本保障之一。过去单纯的考试评估机制很难获得准确性、实效性、经济性以及满意程度的多方面科学评价。对此,要进一步完善中学地理德育教育评估内容,要从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和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出发,以学生接受地理教学的实际反馈信息为依据,通过实际全面的地理教学德育教育指标建立和开展问卷调查等方式来得到最真实的德育教育评估结果。与此同时,要重视教师教学过程和学生学习过程的过程评价,并与考试评价机制有机结合,以过程评价为主体构建更为科学地中学地理评教体系。
【参考文献】
[1]王琼琼.浅谈对中学生开展德育教育的重要性[J].才智,2019(07):97.
[2]陈爱珍.德育教育对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性[J].课程教育研究,2017(49):92.
[3]周晓霞.浅谈德育教育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渗透[J].学周刊,2017(12):9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