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IP开发还有更多选择
2019-11-05
鸡缸杯、刺有恭王府“天下第一福”的羊毛围巾、“千里江山”系列抱枕……在日前开幕的“2019中国·北京国际版权授权大会”上,众多文创产品同台比美、“争奇斗艳”,让不少前去参观体验的人直呼“过瘾”。
日趋成熟的文创产品开发,极大丰富了人们的文化消费选择。早前,故宫“掌门人”表示,2017年文创产品卖出15亿元人民币,引起舆论热议。今年8月,清华大学文化经济研究院联合发布的《新文创消费趋势报告》显示,2018年仅在淘宝天猫平台上的博物馆旗舰店累计访问量就达16亿人次,是全国博物馆接待人次的1.5倍。新文创“火热”,据统计,今年在某电商零售平台实际购买过博物馆文创产品的消费者数量已近900万人。
文创产品开发,是当前广大博物馆接受度最高,相对运营较成熟的IP资源利用手段。文创产品持续受到热捧,而且它的出现总是与“文博IP”处于同一个语境,让一些人很容易在两者间错误地画上等号,误以为文博IP的开发及运营,就是自主开发或授权IP,然后通过创新设计和生产,输出特定的文创产品。这无疑是对文博IP开发的浅化和窄化。
“文创产品热”让博物馆不再高冷,文物也“活”起来,但仅凭花样迭出的文创产品无法完全承载经典文物资源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也无法实现博物馆所应承担的艺术教育等多种功能。而且即便是在以文创开发为中心的思路下,如果人们对文创产品所蕴藏的内涵和延伸出的背景缺乏一定的理解和欣赏,其热卖或将不可持续。如果文博IP的开发及运营是一座冰山的话,面市的文创产品不过是露出水面的那部分而已。
“文创产品热”让博物馆不再高冷,文物也“活”起来,但仅凭花样迭出的文创产品无法完全承载经典文物资源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也无法实现博物馆所应承担的艺术教育等多种功能。如果文博IP的开发及运營是一座冰山的话,面市的文创产品不过是露出水面的那部分而已。
任何一个成功的IP都需要长期的打磨,包括市场及用户的培育、内容本身的升级和创新、价值的持续挖掘和沉淀。文博IP开发当然要先做好内功,盘清家底,深入挖掘文化资源的价值和内涵。除了文创产品开发外,还应对文博IP进行系统开发,并应适时跳出藏品IP的层面,有意识地设计并规划对博物馆这个大IP的开发和维护,用时下流行的话来说,就是设定并维护博物馆的“人设”。
博物馆正迎来“转身”“升级”的重要机遇期。在让文化走出历史、走进生活这件事上,除了轻快的文创产品开发,我们需要的显然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