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上下同心者胜
2019-11-05张永恒王俊岭
文/张永恒 杨 宁 王俊岭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要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坚持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强化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责任制,坚持大扶贫格局,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深入实施东西部扶贫协作,重点攻克深度贫困地区脱贫任务,确保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
脱贫攻坚:任务艰巨
湖北省建始县龙坪乡店子坪村党支部书记王光国代表认为,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报告,政治上有高度、措施上有力度、情感上有温度。作为一名来自深度贫困地区的代表,自己深深感受到了来自党中央的亲切关怀。
“通过学习研读报告、结合自身实践思考,我有三个体会。第一,深度贫困地区要抓好党建,打造一面红旗。我们村从过去一穷二白到现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一个关键因素就是因为加强党建工作,用党建推动脱贫攻坚,让老百姓切身享受到扶贫攻坚的好政策。第二,要从新产业探索扶贫出路。没有新的产业支撑,深度贫困地区的扶贫就没有出路。近年来,村里引入猕猴桃、南瓜等特色经济作物,积极实施三权分置改革,组建专业公司,加强技术培训,带动了就近就业、搞活了村庄经济。第三,要以文化理念革新催生脱贫观念。当前,村里正大力推行‘我脱贫、我光荣’的观念,将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让老百姓的精神文化生活富足起来。如今,店子坪村村庄校园化、家庭课堂化,户户是课堂,户户是饭堂,户户是陈列室,个个是讲解员,是一个有特色、受欢迎、接地气的学校。”王光国表示。
中共江西省井冈山市委书记刘洪代表说,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发生了历史性变革,人民群众有了更多获得感、自豪感,中国精神、中国力量有了新的彰显,中国主张、中国方案被赋予新的内涵。十九大报告更是充分彰显了习近平总书记的人民情怀,充分彰显了我们党的宝贵初心。“井冈山已经由过去烽火硝烟的革命斗争圣地变成了今天红绿辉映的优秀旅游城市。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90周年之际,我们实现了在全国率先脱贫摘帽,如今老区人民正在向小康路上迈进。虽然井冈山已经脱贫摘帽,但我们深感脱贫摘帽还不是我们的最终目标,让老区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这才是我们的最终目标。”刘洪说。
安徽省委副书记信长星代表说:“在十九大报告中,对脱贫攻坚的论述占有相当重的分量,第八部分第四条专题论述脱贫攻坚,其它部分在总结过去五年工作、分析困难挑战、论述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部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的战略重点时,也多次论及脱贫攻坚,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我感到,这种分量体现的是脱贫攻坚战在总书记心目中的分量,体现的也是脱贫攻坚战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的分量。总书记教导我们,我们党员干部都要有这样一个意识,只要还有一家一户乃至一个人没有解决基本生活问题,我们就不能安之若素。我们安徽还有208.1万贫困人口,脱贫攻坚任务还很艰巨,但我们有坚定的信心和决心。”
脱贫攻坚:全国在行动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党的十九大贵州省代表团讨论时,详细询问现在农民一年交多少医疗保险费、贫困乡村老百姓生产生活条件有没有改善。贵州六盘水市钟山区大湾镇海嘎村党支部第一书记杨波谈了自己连续8年坚持当驻村第一书记、带领乡亲脱贫致富的体会,习近平表示,对在脱贫攻坚一线的基层干部要关心爱护,各方面素质好、条件具备的要提拔使用,同时要鼓励年轻干部到脱贫攻坚一线去历练。
时间回到2013年11月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来到湖南省湘西边远山区花垣县十八洞村走访调研,了解到这个国家级贫困县经济依然欠发达,交通还相当落后,农民生活水平极低,老百姓十分渴望过上幸福安康生活。习近平总书记看在眼里,忧在心里,反复叮嘱湖南有关方面要下大力气解决这里的落后面貌,小康路上不能落下一个村,并提出了“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十六字扶贫攻坚思想,为十八洞村摆脱贫困指明了方向,开启了全国精准扶贫工作的序幕。
“总书记的关怀,唤起了我们的百倍信心。”十八洞村第一书记石登高介绍,“四年来,我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立下愚公移山志,撸起袖子加油干,全力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2016年12月,十八洞村136户533名贫困人口已经全部实现脱贫,提前退出了贫困村行列。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的英明指引,帮助我们摘掉了‘贫困帽’,成为全国精准扶贫的样板。”
精准扶贫、民族团结、党员楷模……为庆祝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众多题材的国产电影在全国集中展映,向社会传递正确价值导向,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获得了观众广泛好评。演员王学圻、陈瑾领衔主演的《十八洞村》以国家实施“精准扶贫”为大背景,以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十八洞村为原型,讲述了退伍军人杨英俊和杨家兄弟在扶贫工作队的帮助下,打赢了一场脱贫攻坚战的感人故事。
脱贫攻坚:一定能完成
“十九大报告将扶贫工作放到了空前的高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李长安教授认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而贫困现象的存在,就是这种矛盾的具体体现。因此,最大限度地降低贫困发生率,增强广大民众的获得感,就必须将解决贫困放到特殊重要的位置。这不仅需要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投入更大的力量到扶贫工作中,还需要进一步创新扶贫工作方法,尽快构建一套政府、社会与贫困者个人共同参与的扶贫工作体系。高度重视建立扶贫的长效机制,使贫困群众脱真贫、真脱贫,这个艰巨任务一定要完成,也一定能完成。
国家行政学院信息技术部主任丁茂战说,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指出,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按照我国现代化的战略布局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安排,2020年必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前留下来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但是,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江西财经大学财税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李春根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我认为,必须结合深度贫困地区的自身特点,采取更加切实有效的办法,下一番“绣花”苦功,精准对接贫困人群的脱贫需求,摸清贫困之根、号准贫困之脉、开好脱贫之方,在产业扶贫、教育扶贫、生态扶贫和移民扶贫上做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好文章。在精准扶贫中要坚持扶志、扶智、扶技一起抓,让贫困户从精神层面上站起来,实现自我造血。
深度贫困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深度贫困往往出现在老、少、边、山地区,贫困问题具有整体性、区域性、顽固性等特点。不容忽视的是,在一些深远山区,基础设施薄弱、经济发展滞后,内生造血能力不足,深度贫困与思想、文化、观念等方面问题交织,脱贫攻坚任务依然艰巨繁重。打赢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仗,是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