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余年老夫妻,手挽手一起去买菜
2019-11-05李艳鸣
文 / 李艳鸣
他97岁,她90岁,已携手走过73个春秋。在浙江绍兴越城区塔山街道花园社区,夫妻俩是社区里的一道风景——早上一起晨练,白天手挽手去买菜或是逛超市,日日如此。每次看到他们,邻居们都会会心一笑:“这应该就是爱情最美好的样子了!”
A.青梅竹马 两小无猜
这对令人羡慕的“神仙眷侣”是花园社区的张志良、朱月仙夫妇。丈夫张志良今年97岁,妻子朱月仙90岁。说起两个人携手七十多年的婚姻路,朱月仙老人笑眯眯地打开了话匣子:“我们两个可以说是自由恋爱的,在那个年代还是挺稀罕的。”
张志良小时候家住绍兴塔山下,朱月仙的老家则是在柯桥区杨汛桥镇,两个人是怎么相识相知相爱的呢?
原来,在张志良13岁时,由父母的朋友介绍,去了杨汛桥一家百货店做学徒。那时候在杨汛桥最繁华的街上,也不过十多家店铺,道路要么是石板路,要么就是田畈路。“说是百货店学徒,跟着学做百货生意,其实还要帮东家带小孩、做营业员帮工、每日擦洋油灯(煤油灯)、倒夜壶,什么杂活都要做。”虽然辛苦,但张志良能吃苦,肯学,3年后他就开始自己挑担摆摊了。
当时,街上还有一家饭店,时间长了,张志良一有空就到饭店帮忙。善良的店主看他一个人摆摊做生意不容易,吃饭没有着落,于是就与他有了约定:每月拿出3斗米(一斗米15斤左右)给饭店,这样就能天天在饭店“搭饭”了。张志良人很勤快,平常背米、洗碗、洗菜等活计都抢着干。
店主家有个女儿,就是朱月仙。两人在一起慢慢产生了感情,堪称青梅竹马、两小无猜。“我父母很认可他,总说这个小孩乖,人踏实又肯吃苦,后来连3斗米都不收了。我自己也觉得他很不错。”张志良24岁时,两人终成夫妻。
B.相濡以沫 患难与共
当年绍兴锡箔产业发达,有“锡半城”之称。绍兴解放后,夫妻俩搬到绍兴西郭门外,开起了锡箔店。为了用手将锡箔师傅打过的锡磨成光滑的锡箔,两人常常忙到半夜。“那时日子苦,但我们两人从不为此拌嘴,夫妻俩要和睦相处、相互体谅,这个家才会和谐。”朱月仙说。
后来锡箔店公私合营,张志良到安昌供销社工作,朱月仙下岗了。全家靠张志良一个人的收入生活,日子过得很拮据。于是,朱月仙开始去打零工,拉过电缆线、捻过河泥等,换来每天0.93元的收入。干活再辛苦,她心里一直记挂着丈夫和孩子们。“做小工,中午能赶回家照顾孩子,为他们烧热饭吃。有时候,我会坐大半日的机帆船,到安昌给他洗洗被套、蚊帐。”
张志良也一样。在安昌工作的十多年里,每个月4天假,他都会赶回家,哪怕差不多一半时间要花在路上。“她很能干的,那时候吃的都是自己种,穿的都是自己织。那些年,真的辛苦她了。”听丈夫这么说,朱月仙在一旁笑着说道:“他每次回家都会帮我一起做饭。”
结婚七十多年了,免不了有红脸的时候,“看对方一有要争吵起来的苗头,另一方就不说话,等两个人都冷静下来了,再来商量,也就吵不起来了。”朱月仙分享起了夫妻俩几十年的相处之道。
C.死生契阔 与子成说
如今老两口已退休三十多年,一直形影不离。清晨,两人一起到社区锻炼身体。天气好,就结伴去子女家走走。
“我们出门做什么都是一起的。因为谁走出时间久了,另一个人肯定不放心,要记挂,一起出门,哪怕回家晚一点都没关系。”朱月仙说,曾有一次,老伴一个人出门办事,自己左等右等,一直在窗口张望,看他有没有回来,“他是怕我跟着去一趟累着,所以一个人出门了,后来他回来我就跟他说,以后还是一起出门,彼此放心。”
说到晨练,一开始还是朱月仙拉着丈夫去的。“锻炼身体好处多,他现在也习惯了,早上一起去晨练,健身器材都练一遍,然后他回家烧早饭,我再练45分钟保健操,刚好回去吃早饭。”朱月仙说,夫妻俩分配好各自的家务,比如家里早饭归丈夫烧,中饭、晚饭是自己的任务。“平常会逛逛东街菜市场、超市,都是一起去。每天午睡后,我们还有一个固定项目,就是打牌,一起动动脑。”
老两口的“相濡以沫”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整个家庭。“孩子们都很孝顺,媳妇、女儿经常给我买衣服。小辈们看我们俩的样子,都恩爱、团结,如今我们已是三十多人的大家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