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用有效观察 搭建思维桥梁

2019-11-04孙保华

关键词:观察思维能力小学数学

孙保华

摘   要:感知是人类认识事物过程的最初级形式,观察是感知的高级形态,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持久的知觉活动。观察是一种主动的,对思维起积极作用的感知活动。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发展规律,进行有序地观察,从而帮助学生形成敏锐的观察力,进一步提升思维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观察;有序观察;思维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9)19/22-0064-03

观察是人类认识事物的重要途径,是形成智力的一种重要因素。观察是指人们对周围的事物或现象进行全面、深入的查看,按照事物或现象的本来面目,研究和确定它们性质和关系的一种心理现象。它是一种有目的、有积极思维、比较持久的感知活动,是人们获取知识、积累经验的一种重要途径。

一、激发兴趣——观察的源动力

赞可夫说:“应该打开窗户,让沸腾的社会生活、奇异的自然现象,映入学生的脑海,借以丰富学生的感性经验,激发学生的创作情感。”小学生对事物的感知能力相对较低,知觉的无意性也比较明显。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创设机会让学生进行观察,利用各种媒体刺激学生想观察、要观察,学生在伴随着积极愉快的情绪中进行观察,产生了学习的热情和力量,克服了学习中的各种困难,激发了学习欲望,从而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有了兴趣,学生就会自觉地观察事物,追根溯源,层层深入。

例如,教学“图形的平移”创设如下的教学情境:

大家好,我是蓝猫,很高兴和大家见面!恭喜你们获得了去海底游玩的机会,让我们出发吧!

播放视频,蓝猫遇险。焦急的淘气给小朋友们发来了一张图。

师:同学们,只有这样走才可以避开礁石,请你们赶紧告诉蓝猫,船要向什么方向平移的?

生:要向右平移的。

师:继续观察,船需要向右平移,你从哪儿看出来的?

生1:船平移走了,左边留下的是虚线图,现在右边是实线图,所以是向右平移的。

生2:有一个向右的箭头,也可以看出船是向右平移的。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竟然发现了两种确定方向的方法。

教师创设了蓝猫驾船在大海行驶遇险的情境,淘气告诉学生如果小船按示意图行驶就能避开礁石,请同学们赶紧告诉蓝猫小船需要怎样平移。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发现有两种方法可以看出小船需向右平移,一种是看箭头,另一种是看虚实线。因为创设了有趣的情境,激发了学生的观察兴趣,学生很快发现了小船平移的方向,增强了学习的内驱力。

二、有序观察——思维的条理性

有序观察是指由近及远,从上而下,从左往右,先中间后四周,由表及里或按相反的顺序进行有条理的观察。小学生对事物的观察比较片面,往往不能反映事物的整体,仅仅感知了事物的大概轮廓,不能全面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帮助学生进行有序观察,有条理地思考,达到言之有序,才能对事物的感知既不重复又不遗漏,使观察到的现象能全面反映事物的本质特征。

例如,在教学“积的变化规律”时,引导学生先观察,比比下面两组乘法算式中的因数、积,使学生对两组算式有了初步的感知。

然后有次序地引导学生分层次观察:一是从上往下,这两组算式中的因数有什么变化?积有什么变化?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学生观察后得出结论: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10、100、1000,积也乘10、100、1000;二是从下往上看,这两组算式中的因数有什么變化?积有什么变化?你又发现了什么规律?学生再次观察后不难得出: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除以10、100、1000,积也除以10、100、1000。最后全面揭示积的变化规律: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或除以10、100、1000……积也乘或除以10、100、1000……

在这一教学过程教师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分类观察,先从上往下观察,再从下往上观察,学生通过有序观察和比较,清晰地掌握了积的变化规律,获取了形成知识的有效方法,使学生体验到了观察要有序,才能较快认清事物的本质。

三、紧扣联系——思维的深刻性

观察有多细致,思考有多深入,直接影响思维发展的深刻性。小学生在观察时,往往只看到事物的表面,观察不到事物的本质,不能捕捉到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因此,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在观察时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抓住事物的发展规律及其本质属性,从而形成对事物的深刻认识。

例如,求分别以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为圆心,半径为2厘米长的三个扇形的面积和。

已知这三个扇形都是以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为圆心,半径都是2厘米,要求这三个扇形的面积和。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往往都是孤立地找每个扇形圆心角的度数,半径,通过观察发现每个扇形圆心角的度数都是未知的,学生就无从下手求每个扇形的面积,当然也就无法求出这三个扇形的面积和。教师及时引导学生整体观察这三个扇形,就会发现这三个扇形圆心角的度数之和正好等于这个三角形的内角和。要求这三个扇形面积和就当于求一个圆心角为180度扇形(半圆)的面积。

学生开始解决这一问题时感到束手无策,因为不知道每个扇形圆心角的度数,所以求不出每个扇形的面积,学生产生了认知冲突,同时有了强烈的学习欲望。教师适时地引导学生抓住事物之间的联系进行观察,从而使问题得到了解决,帮助学生积累了解决问题的经验。

四、变换视角——思维的独创性

小学生在观察时,不善于改变观察的角度,往往遵循单一的模式进行,致使思维呆板,表现出较严重的狭隘性。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适时变换观察的角度,鼓励学生要突破常规,寻找到条件之间的联系,多角度、多层次的观察问题,从而迅速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不断丰富观察的经验。

例如,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重叠在一起,求阴影部分的面积。(单位:厘米)

学生在解决这一问题时一般都会这样思考:阴影部分是一个梯形,只要求出这个梯形B的面积就可以了,但是只知道这个梯形的高,上底和下底都未知,面积当然不能求出。教师适时抛出一个问题:“既然同学们不能直接求出梯形B的面积,那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梯形B与梯形C有什么样的关系呢?”学生通过观察得出因为是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重叠在一起,即A+B=A+C,根据等式的性质可得B与C的面积相等,所以只要求出C的面积就能得到B的面积,即(8+5)×2÷2=13平方厘米。

学生一开始对阴影部分的面积无法直接求出,产生了认知冲突,这时教师及时引导学生转换观察的视角,整体进行思考,帮助学生找到了解决这一问题的策略,从而使问题得以解决,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五、转化条件——思维的敏捷性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观察对于儿童之必不可少,正如阳光、空气、水分对于植物之必不可少一样。”许多实际问题都不可能将所有条件都显示出来。发现问题中的隐性条件是很重要的,忽略了隐性条件,常常会给解决问题带来很大的困难。因此教师只有通过引导学生进行仔细观察,找出隐性条件,并通过分析、转化,把隐性的条件转化成显性的条件,并做出正确的判断从而使问题得以解决。

例如:计算(1)99×99+99

(2)13.5×8+86.5÷0.125

生1:99×99+99=99×(99+1)=99×100=9900

师:你这样计算的依据是什么?

生1:这道题有3个99,第3个99可以看做99×1,题目就转化成了99× 99+99×1,就可以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了。

师:第二题你们又是怎么计算的?

生2:13.5×8+86.5÷0.125=13.5×8+86.5×8=(13.5+86.5)×8=100×8=800

师:你是怎样想的?

生2:0.125是8的倒数,把86.5除以0.125转化成乘它的倒数,就可以用乘法分配律使计算简便。

学生通过仔细观察第一题,想到只要把最后一个99看做99×1, 第二题学生继续仔细观察,只要看出0.125就是1/8,把86.5÷0.125转化为86.5×8,这道题变成13.5×8+86.5×8就可以使计算简便了。如果学生没有认真观察的习惯,观察能力不强,比较隐蔽的条件就难以观察出来,如果直接进行计算的话,计算难度就大了,而且不容易计算正確。

总之,观察是一种认识能力,要让学生善于观察,就能打开学生智慧的天窗。正如著名生理学家巴普洛夫所说:“观察,观察,再观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坚持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观察能力的培养,指导学生学会观察,运用观察,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生活,养成细心观察的好习惯。

参考文献:

[1]金成梁.小学数学教学概论[M].江苏: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

[2]张兴华.儿童学习心理与小学数学[M].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2012.

[3]王   丹.促进小学生数学思维发展的有效教学策略[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猜你喜欢

观察思维能力小学数学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提升学生数学审题能力的研究与探索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