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屏, 现代童年的一块拼图
2019-11-04栩然
栩然
触屏,只是这个时代的孩子童年里拥有的一块拼图,它不是全部,但它是一种独特的存在。它不应该让孩子丢失童年,而应该是让孩子拥有一个更加有趣、多元甚至有点魔幻的童年。
关于“00后”,我们最常听到的一个词是“原住民”,他们是互联网时代的“原住民”,是数字化时代的“原住民”。他们的童年不再是森林、小溪、晚霞,甚至不再是“二十寸彩电皮沙发”,而是一个被多元媒体包裹的世界,电视、手机、平板电脑以及更加智能的数字媒体出现在千家万户,陪伴家庭和孩子一起成长。
人们与媒体的对抗并不是从现在开始的。20世纪30年代,英国、丹麦就号召青少年抵御大众传媒(那时候的媒体还只是报刊、书籍等印刷品)的影响,应运而生了一个词叫作“媒介素养”;20世纪80年代,尼尔·波兹曼针对美国电视节目泛滥的現象提出了自己的思考,“童年的消逝”“娱乐至死”等提法一度成为流行语;直到现在,我们已生活在信息化时代,但是父母对于儿童触屏这件事依然充满无限的焦虑与担忧,专家学者对此的反对意见也远远超过赞同的声音。
但是,我们无法否认,每一个孩子出生之后,除了父母的笑脸,恐怕见到的第一件“神器”就是手机—谁不想记录下小家伙可爱的瞬间呢?!如果我们真的能将孩子大脑中对父母的印象进行分类、剪辑、重放,恐怕可以看到在各种屏幕后的他们的影像,比在孩子面前出现的真实面孔的比例更高。那么我们怎么能让一个靠模仿学习长大、又善于模仿的小家伙不对屏幕感兴趣呢?是的,这就是我们与孩子要面对的时代,一个与媒体共生的时代,一个不学就会的触屏时代。
在这样的时代里,你该有着怎样的育儿思考呢?这思考不应该是“让孩子触屏”和“不让孩子触屏”的单选题,而应该是“孩子为什么喜欢触屏”“触屏时代的孩子是怎样学习的”“怎样帮助孩子更好地触屏”等探究题。
父母应该先去学习和获取与触屏有关的科学认知,比如,玩平板电脑是孩子视力降低的罪魁祸首吗?儿童使用计算机会降低想象力和创造力吗?
对于前一个问题,我们已经在杂志的健康板块中多次请教过国内资深的儿童眼科医生,并且告诉大家目前的研究结论认为,促进儿童向近视眼方向发展,除了遗传因素外,接触户外阳光少是最大的影响因素。也就是说,如果孩子在户外的活动时间不足,眼睛接触的光照时间不够,不论是看平板电脑,还是看纸质书,孩子的视力都有可能下降。而且还有一项调查显示,看电子产品的时间一样长,但每天户外活动时间长的孩子的视力明显要比每天户外活动时间短的孩子好。
在电脑与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方面,专注研究互联网与青少年发展的雷雳博士主编的《儿童青少年心理学前沿》一书中就给了我们一些认知和潜在的解决方案。
“对儿童发展造成危害的可能不是计算机或软件,而是为儿童提供的计算机活动经验(软件是否适宜,是不是以适合儿童发展的方式来使用计算机)的类型。”
“不适当的软件的确会对儿童的创造性发展带来危害。研究者曾对一些较多使用练习性软件的教育机构中的儿童进行了发展性评估,评估对象为使用1年这类软件的儿童,他们平均每天使用计算机1个小时,每周大约3天,结果发现,这些儿童的创造性得分平均降低了50%。”
“计算机的使用大大减少了儿童游戏时间,因此间接地影响了儿童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
“儿童青少年在使用计算机的过程中,自我概念会有一定程度的发展,儿童会逐渐变成一个独立的、有力量的个体。在学前阶段,儿童使用计算机有利于他们认知发现和学习新的行为,并且看到自己所取得的成就,而这些成就可以对个体的能力、意识、自我效能感产生长期的影响。”
这是不是告诉我们,只要选对适合孩子的软件,将孩子的自然生活时间与触屏时间合理分配,是有利于孩子的整体发展的?
在这样的认知和思考背后,我们对孩子触屏这件事将不再是只有失控的感觉,而是能怀有一颗好奇及探索之心,在不断了解触屏优势和风险的基础上,和孩子共享触屏时代,又保持着清醒的边界感,不被它吸入;共同拥抱这个时代,又拒绝被它裹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