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学研结合的设计学专业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研究

2019-11-04闫文奇葛梦嘉饶蕾

工业设计 2019年9期
关键词:项目实践能力产学研

闫文奇 葛梦嘉 饶蕾

关键词:产学研;竞赛;项目;实践能力;创新

创意设计人才的培养旨在通过具体实践将学生设计理念和创意构思转化为符合市场需求的设计作品。目前,全国高校艺术设计类专业实践教学环节一般采用虚拟选题的形式进行,轻视设计任务的实战性和真实性,普遍存在三方面的问题:一是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学指导思想对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够;二是根据教学及课题研究需要,对校内实践教学所需设备和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不够重视;三是专业教师普遍重理论轻实践,自身的实践能力与专业素质不高。当接到设计任务后应如何完成,采用什么样的设计方法,怎样表达设计思想,是否符合形式美规律,是否具有创新性等实践教学过程,需要设计学专业教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根据不同年级学生实践阶段的差异进行具体分类指导。通过总结前期经验,建立“学科竞赛——创新创业项目——科研项目——实践教学”的产学研对接模式,将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有组织、有规划地引入教学,以此培养并提高学生专业实践能力。

1以学科竞赛为驱动

随着产业结构的升级,社会对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增多,实践教学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全国高校设计学专业普遍通过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设计学专业实践教学形式主要包括专业课实践、社会实践、创新创业、学科竞赛(设计竞赛)、专业实训、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论文)等,而学科竞赛则是其中最主要的形式之一。教育部已明确把“加强学科竞赛工作纳入实践教学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的质量工程中,随之而来的是各类社会组织、企业甚至地方政府都积极地组织高校进行学科竞赛活动。学科竞赛具有规范化、系列化的特点,把学科竞赛引入课堂教学,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竞赛的形式也可以全面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

通过学科竞赛在教师的指导下有针对性的展开设计研究与实践,可以避免空洞、宽泛的学习方式,为设计学专业人才的培养提供了落脚点与归宿。学科竞赛可以有多项激励措施,获奖者可以获得创新学分,还可以优先评选奖助学金等,学生参加的积极性较高,通过参赛训练,学生的设计能力得到了明显提升。设计竞赛机制是构建设计学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有效途径,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等具有重要作用。通过设计竞赛为教师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教学研究和教学实践平台,也可以推进设计学专业教学改革,提升教师的教学思维与教学方法(如图1、图2)。

1.1寻求学科竞赛与实践教学之间的合理对接

国内外针对设计学专业的学科竞赛种类繁多,不同层面、不同领域、不同级别的都有。教师应结合院校实际情况和课程实践需要,筛选出认可度较高、地区影响力较大且科学合理的竞赛课题,避免在引入设计竞赛课题时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构建设计学专业学科竞赛与实践教学环节二者对接的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模式。例如纺织与服装学院设计学专业下可设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产品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以“中国高校纺织品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纱线设计大赛”“中国大学生服装立体裁剪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等赛事为导向,结合学校背景、地域文化资源优势和艺工结合学科专业特色,有针对性地展开系统的实践教学研究与设计实践,有效提升了设计学专业教学效果。

1.2建立学科竞赛互动平台

学科竞赛作为实践教学的载体,伴随着设计学专业设计竞赛机制的不断优化,对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完善实践教学体系的关键环节。总结前期参赛经验,不断优化完善构建以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为导向的“创新实践能力——实践教学——学科竞赛”互动平台,建立三者相互促进、不断迭代优化的发展模式,以学科竞赛助推设计学专业实践教学,进而促进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不断发展的良性循环体系,实现设计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整体目标。

1.3探索实践教学与学科竞赛的有机融合发展

鼓励教师全员参与,通过教研会议综合考量学科竞赛类型、设计主题、难易程度、评价标准等要素,根据设计学专业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学习进程、课程周期等合理组织实施。按仔细遴选、会商确定、集中指导、分组实施的流程环节进行拓展,通过统筹协作、合理分工、分组指导,科学系统地展开竞赛课题的设计创意,合理规划将学科竞赛引入设计学专业实践教学的具體操作路径中,以此探索实践教学与学科竞赛机制的融合发展模式。

1.4构建以学科竞赛为驱动的实践教学研究体系

“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是综合性计算机应用类大学生学科竞赛活动,覆盖面广,涉及设计学学科中的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产品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等多个专业门类,大赛可以有效整合设计学专业师资力量,集中各专业方向的优势和特长,共同探讨科学系统的设计学专业实践教学方法和路径,展开实践教学研究与探索。通过全员参与,有利于形成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研究团队,构建合理的实践教学研究机制。

2以创新创业项目为引领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方案》,设计学专业可以积极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开展,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平台,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是推进设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强化实践育人,提高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重要举措。设计学专业高度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实践能力的训练,不断加大经费投入,提供各项制度保障,通过立项奖励、评优、奖助学金评定和创新学分认定等办法和举措来营造创新创业的良好氛围,充分发挥创新创业项目的引领作用,以项目促发展,不断提升设计学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水平。设计学专业开展的创新创业项目主要包括大学生创新创业类课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l练计划项目、大学生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

2.1构建以创新创业项目为引领的实践能力培养平台

以创新创业项目为引领,努力构建设计学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平台。“大学生创新创业类课程”是提升专业课教师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水平,增强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进一步完善设计学专业课程教学体系而开展的有效举措。“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简称“大创项目”,是教育部“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建设项目中覆盖面最广、影响力最大的项目之一,是国家、地方政府、学校出资资助大学生以创新创业为目的,培养和锻炼大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举措,其主要目的是培养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创新创业人才。设计学专业在校大学生通过对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实践的过程体验,可以提升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探究设计实践能力。“大学生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是自治区级众创空间“新创青年众创空间”以扶持大学生自主创业为目标,以公益性、示范性、专业性、苗圃性为主要特征,为在校大学生和毕业三年内的大学生创业者提供自主创业的条件和环境,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提升大学生的创新素质和创业能力。“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是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和教育部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精神,进一步引导高校主动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激发高校学生创新创业热情,展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成果的赛事。

2.2构建以创新创业项目为引领的实践教学研究体系

设计学专业以“大创项目”为引领,深入开展科学研究和创业实践工作。设计学专业高度重视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不断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建立学校、地方、国家三个层面的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管理体系,定期组织召开项目工作研讨交流会,通过新老项目负责人和成员交流的形式,指导新立项项目的研究工作。

设计学专业“创新创业项目”的选题,是项目团队把握专业发展方向的敏锐洞察力的体现。设计学专业学生应提早建立项目观念,主动进入专业实践,与今后就业创业实现无缝对接。项目选题可以是本专业领域,也可以跨学科跨专业选择。教师对于项目的指导,要做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从专业角度挖掘学生的兴趣点,通过考察调研,找到身边有待解决且在学生能力范围之内的研究课题,以解决当地实际需要的选题为宜。每个项目从设计调研、开题、申报、立项、实施,直至结题需教师全程跟踪指导,师生共同探讨,以此培养学生自觉建立项目的意识以及对课题深入探究的信心。项目负责人应以项目研究为契机,重视研究过程对团队建设和研究实践能力的锻炼,团结和带领组员共同完成项目研究工作。项目组成员需及时跟指导老师和教务处实践教学科的老师沟通,听取他们的意見建议。学校对创新创业项目过程管理应高度重视,通过创新学分认定这一工作举措,不断完善本科生科研激励机制,在立项评审、项目开题、中期检查的基础上,项目的后期管理得到进一步加强,项目结题验收需经汇报答辩、专家组评议、申请结题验收等流程进行,要求学生在专业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或获批专利,项目实施成效显著。

3以教师科研项目来带动

设计学专业教师科研项目主要包括横向项目和纵向项目两种类型,横向课题实践性强,学生可以直接参与项目的设计实践,教师通过横向项目的实施也可以为教学积累素材,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案例分析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纵向项目可以根据项目需要让学生参与,以此提高学生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设计学专业一般设有设计系和服装系,教师依托研究基地,结合当地经济建设需要,开展企业形象设计、文创产品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等方面的横向项目,还有一些跨专业的综合性项目,需要教师们共同参与,带领学生组成项目团队共同完成(如图3)。

3.1以科研项目研究为载体

实践教学与科研项目结合是提高设计学专业学生理论水平的有效途径之一。近年来,设计学专业教师开展了多项科研项目,纵向项目包括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国家艺术基金项目、自治区社科基金项目、自治区普通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项目等,企业社会委托的横向项目涉及企业形象设计、产品包装设计、文创产品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等,这些项目立足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实际,为企业提供了设计理念和技术支持。项目通过系统深入的基础理论研究,为后续的设计实践创造良好的条件。

设计学专业学生普遍缺乏系统的设计理论知识和写作能力,在设计说明和毕业论文选题与写作过程中,普遍缺乏应有的理论深度和条理性。任课教师将科研项目融入设计学专业课程教学,从高年级学生中选拔出学习成绩和动手能力较强的学生,组成兴趣小组参与项目研究。在老师的指导下项目小组对项目进行调研资料收集、设计、开发、实施及培训等,完成相关研究理论的整理和归纳,使学生在校期间便能够养成科学系统的科研习惯。

3.2与企业建立设计学专业横向课题实践基地

目前全国设计学专业普遍缺乏实践教学设备设施,通过与企业建立横向课题实践基地,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设计实践项目中,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不断跟踪学习。通过实践基地提供的设计案例、实训设备、材料、实践场地等,提高学生动手能力,掌握实际操作方法、流程和设计材料的施工与工艺要求。在实践过程中,任课教师对学生提出明确的实践要求,及时检查反馈,与学生反复沟通和交流,从而有效评价学生的实践学习效果,真正做到设计实践教学与生产实际相结合。

高年级的设计学专业学生已具备较高的设计理论水平和专业实践能力,具备参与科研项目的能力。企业委托的横向项目,一般时间紧、任务重、实践性强,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锻炼舞台。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可减轻老师们的负担、降低项目成本、缩短项目完成周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学生需要跟客户、老师和同学进行多方面的沟通才能完成设计任务,通过参加横向课题可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与人沟通、协调的能力。学生的设计作品被企业和社会所使用获得的成就感,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强化敬业精神,深化学习效果。

4结语

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是我国高等院校当前艺术设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趋势,任课教师不能固守遵循传统教学模式,应在实践教学中依据课程实际情况,合理地、有计划地组织教学,利用一切有利条件和机会引导学生参与各种课题实践,把相关设计理论研究与具体设计实践相结合,从而获得最佳教学效果。学生在校期间通过参与实际项目训练,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也可以帮助教师开拓新的研究领域,使其教学内容保持在学术前沿,还可以发展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良好互动关系。这无论对于学生个体发展、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还是社会进步,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实践证明,“学科竞赛——创新创业项目——科研项目”研究引入设计实践课教学的模式可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理论知识应用和自我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理论研究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提早让学生接触项目,可增强其融入社会的能力,可以为当地企业培养输送更多优秀的具有自主学习能力和富有团队精神的新型创新设计人才。

猜你喜欢

项目实践能力产学研
精益求精产学研 继往开来朝阳人
完善转化机制 推动产学研融合
纺织摘奖项目产学研居多
房地产开发项目精细化管理研究
加强公路工程成本管理的措施分析
高校单片机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探讨
刍议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
品德教学利用微课开展预学的实践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学前音乐教育专业产学研人才培养模式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