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稞条锈病防治及抗锈育种选择
2019-11-04高晓敏王英王继明
高晓敏 王英 王继明
[摘 要]藏东南地区在最近几年发展成为我国青稞生产的重要地区,并结合地区特色,构建了一整套服务机制。现阶段,藏东南地区青稞生产面积不断扩大,但由于种植技术落后,加上地区环境等因素影响,导致青稞种植产生严重病害,降低了青稞产量,并且其青稞品质也严重下降。本文谨以青稞条锈病的防治措施以及青稞抗锈育种决策进行分析,望以此助力藏东南地区基础农业发展。
[关键词]青稞条锈病;抗锈育种;藏东南
[中图分类号]S435.123 [文献标识码]A
青稞条锈病突发性强,可高空远距离传播,且爆发区域广、流行频率高、危害损失严重,是当前藏东南农业生产中的主要病害之一。在藏东南地区,青稞条锈病是冬繁区,常年始发期早、病点多、发病程度重,严重遏制了当地青稞的高产稳产。本文中主要介绍了藏东南地区青稞条锈病的發生规律与危害症状,并围绕当地的青稞条锈病防治及抗锈育种选择展开深层次思考。
1 青稞条锈病
1.1 发病症状
青稞条锈病是其发病的一个重要病症,主要包括了三种,即条锈病、叶锈病和秆锈病。青稞条锈病的产生,主要与地区气候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藏东南地区由于地形、气候因素的影响,条锈病成为其种植的主要病害。条锈病主要危害到了青稞的叶片、叶鞘和茎秆。在发病过程中,其叶子上出现黄色的小斑点,并成条纹形状排列。当青稞田间的湿度较大时,病斑上会出现黄色粉末。这一病害若不得到及时地处理,第二年会继续危害青稞。
1.2 防治措施
1.2.1 农业防治
现阶段,在对青稞条锈病防治过程中,农业防治措施是一种主要手段。在进行青稞种植时,要对青稞选种问题予以关注,并做好耕种时间的选择,错过发病高峰期。同时,要注重对青稞田加强管理,对田间的杂草和自生麦做好处理。在肥料选择上,建议使用酵素菌沤制的肥料或是腐熟的有机肥,增加磷肥和钾肥,从提升青稞的抗病害能力,以对条锈病进行有效地控制。在青稞生长阶段,做好灌溉控制,保证田间湿度适中,从而有效降低条锈病的发生,以保证青稞种植的经济效益。
1.2.2 药物防治
药物防治主要针对于播种前,将药剂应用于青稞的拌种工作中。这一过程中,选择三唑酮可湿性粉剂与青稞种进行搅拌,配比为25%的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5g,麦种重量为150kg。或是将12.5%的特普唑可湿性粉剂60-80g配比50kg的青稞麦种。在药物防治过程中,可在青稞发病初期进行配药防治,实现对青稞病害的有效控制。
2 青稞抗锈育种选育工作中的问题
2.1 青稞选育品种较为单一
现阶段,选育品种的单一是青稞推广的主要问题。在进行青稞种植过程中,藏东南地区人民对产量和收益关注度较高,这使青稞品种选择较为单一,从而使青稞选种呈现出单一化的发展趋势,从而导致流行性锈病的发展。
2.2 抗原不足
抗原不足是青稞抗锈育种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在青稞选中完成后,抗锈材料的选择成为青稞抗锈的一个关键性问题。但是在进行抗锈育种过程中,需要对抗锈材料进行有效收集,抗原的不足,导致抗锈品种选择无法满足实际种植需要。
2.3 抗锈性的丧失
在进行青稞种植过程中,锈菌发生变异是导致抗锈性丧失的一个重要原因。青稞锈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锈病通过多种途径产生变异,形成新的病体,从而导致抗锈性丧失作用。在锈菌生理小种的组成比例发生变化后,就会导致成品种的抗锈性丧失。同时,在青稞生产过程中,对新的抗锈品种进行推广时,锈菌生理小种的选择压力变大,新小种比例上升,抗锈性下降。在青稞种植时,大面积推广新小种,其比重快速增长,成为了优势小种,导致哺育品种的抗锈性丧失。
3 解决途径
3.1 因地制宜适当扩大青稞种植种类及种植区域
在进行青稞种植过程中,要注重对藏东南地区的特点进行把握,对新品种进行选择,使锈病得到有效地控制。青稞种植要对地方的生态系统环境做好把握,采取人工育种的方法,对青稞抗病性进行测试,选择抗病性较强的青稞品种。同时,要注重青稞抗锈病性的区域性特征,能够结合地域特点,选择适应性强的品种。因此,藏东南地区青稞种植时,要坚持因地制宜的理念,能够选择适合地区自然生态环境的品种,从而有效地减少锈病的发生,以提升青稞的产量。
3.2 抗原的收集整理
在进行青稞种植过程中,要注重对品种资源做好把握,以此作为青稞抗锈育种的基础。在这一过程中,将抗原的选择作为青稞种植的一个重要内容,通过对青稞发病条件进行有效地记载和鉴定,对青稞发病情况进行充分地鉴定,可以针对抗原情况,对抗原进行引入,以提升青稞的抗病能力。
3.3 控制抗锈性的丧失
注重对青稞抗锈性进行控制,能够结合实际情况,采用多种方法来控制青稞抗锈性丧失。在这一过程中,要注重把握抗原多样化的发展特征,注重结合地方特色,进行新的抗锈品种培养,以替代旧的、丧失抗锈性的品种,从而将抗原基因进行有效地培育,以提升青稞的抗锈性。
3.4 抗锈材料的选择
在对青稞的抗锈材料选择时,要坚持长远性考虑,对锈菌生理小种的变化情况做好把握,结合以变治变的方法,使青稞育种工作效果得到提升,以提升青稞的抗锈性。
4 对于青稞条锈病的防治措施以及青稞抗锈育种决策的思考
4.1 对抗性选择策略方面理论思考
青稞抗性选择策略的应用,要注重把握外界条件和自身条件的双重作用,对群体和群体之间的相互影响、作用情况做好把握,从而通过这一方式实现自然选择和自然进化,使病原体和宿主以共存状态保持在进化的平衡当中。在这一过程中,通过形成新的宿主,对病原体产生一定抗性,从而做好青稞条锈病的防治工作。
4.2 青稞抗锈育种选育决策选择的思考
在进行青稞育种过程中,要注重从青稞的抗病性和稳定性方面进行考虑,从而提升青稞的抗锈性。结合藏东南地区青稞种植经验和教训来看,病原体对新品种腐蚀性增加,导致新品种的抗病性丧失,导致了青稞种植面临着较为严重的病害。因此,在进行育种选择时,要对新品种的抗病性问题予以重点关注。在这一过程中,品种选育时,要注重对高抗或是免疫性较强的品种进行选择;此外,对抗病性中等青稞品质进行选择。抗病性中等的青稞品种具有较好的稳定性,抗病性相对较好。在进行育种时,需要结合地方实际情况进行选择,使育种更加科学、合理。
4.3 农村区域发展方向开展锈病防治及抗锈育种的宏观思考
从农村区域发展方向调整藏东南的产业结构,是锈病防治及抗锈育种的宏观调整,通过各种人为的措施,改变生产力要素的组合与布局,逐步形成合理的产业结构。虽然其变化趋向,有着自身的规律,但也受生产力发展状况的制约。随看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农民对于抗锈防治及抗锈育种认识的加深,藏东南地区必然会出现更多的农户,来从事抗锈防治及抗锈育种的生产活动,也会给产业结构和劳力分布带来新的变化。这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根据生产发展的水平,从实行各种生产形式的责任制出发,开始有步骤地加大对种粮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服务指导和宣传报道,发挥其示范引领作用,从而辐射带动藏东南地区青稞病虫害防控工作全面开展。
4.4 对抗锈育种技术的思考
在当前情况下,利用水平抗性暂无成套经验,外缘抗性基因导入还不太理想(导入基因发生沉默与修饰而受到抑制),生产上品种抗性的丧失与新的生产优良品种的出现不同步。抗病品种的出现滞后于新的小种的产生,再者如果幾年内气候不适宜锈病发生,育种者可能会把锈病当成次要病害而不加以重视,同时也给试验田间鉴定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有鉴于此, 抗锈育种应在一些方法技术上有所突破。经分子学鉴定,把不同的抗性基因不断导入生产青稞中,使之产生水平抗性,同时也应培育几套具有垂直抗性基因的载体,以利抗性基因积累,进而培育出新的抗锈种质,从而培育出一批又一批新的抗病品种。随着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促进优质高效可持续发展,选育种植抗锈品种是簸经济的,同时也是对环境保护、粮食安全、控制锈病大流行的最佳途径。
[参考文献]
[1] 原红军.西藏青稞种质资源材料白粉病抗性鉴定[J].大麦与谷类科学,201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