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唐代越窑青瓷对外来文化和工艺的借鉴与吸收

2019-11-04张思桐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9年17期
关键词:外来文化唐代借鉴

张思桐

摘 要:越窑是唐宋时期南方青瓷生产的著名窑口,从东汉青瓷创烧以来,越窑青瓷不断发展,至唐代与邢窑共有“南青北白”的称号。唐代是越窑青瓷发展成熟的重要时期,在国力强盛、对外贸易交流频繁的时代背景下,越窑青瓷对外来文化工艺的借鉴與吸收展现出越窑青瓷的创造性和多元文化融合的特性,为越窑青瓷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关键词:唐代;越窑青瓷;外来文化;工艺;借鉴

中国烧造瓷器的历史悠久,东汉时在宁绍地区已经出现了以曹娥江两岸为中心的青瓷生产窑场。越窑是南方著名的青瓷窑口,“越窑”之名最早见于唐代。从东汉至宋代,越窑经历了创烧、发展、兴盛、衰落四个时期,越窑发展鼎盛时期生产的瓷器代表了青瓷的最高水平,是中国陶瓷的重要组成部分。唐代是越窑青瓷发展成熟的重要时期,在国力强盛、对外贸易交流频繁的时代背景下,越窑青瓷在造型、纹饰等制作工艺上开始借鉴和吸收外来文化和工艺,推动了越窑青瓷的创新和发展。

1 唐代越窑青瓷的发展概况

唐代中国的瓷器生产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形成了“南青北白”的格局,南方以越窑青瓷为代表,北方以邢窑白瓷为代表。唐代的越窑青瓷发展迅速,至晚唐时期,以上林湖为代表的越窑制瓷业进入了繁荣时期。该时期越窑青瓷胎质坚硬细腻,釉色以青绿、青黄为主,釉层均匀,如玉似冰。器物造型优美,品种丰富,形体小巧,常见碗、盘、盒、瓶、水盂、执壶等。部分器物继承了前代造型,而有的器物造型进行了创新,如瓜棱形执壶、荷叶盏托、菱形花口碗等出现。在装烧技术上,该时期的越窑青瓷采用匣钵装烧和垫圈支烧。装饰工艺上,晚唐时期越窑青瓷仍以素面装饰为主,但是部分器物表面也有装饰纹样,该时期主要的装饰工艺为划花,其次为印花、刻花,少数还包括镂雕以及釉下褐彩装饰,装烧技术的进步和装饰技法的发展使该时期越窑青瓷的产品质量明显提高。

2 唐代越窑青瓷对佛教文化的借鉴与吸收

佛教创立于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前5世纪,汉代佛教已随着丝绸之路的开通从西域传入中原地区,但由于该时期儒道文化仍占据思想领域的统治地位,佛教文化未产生太大影响。魏晋以后,由于战争的影响,佛教的生死轮回观念迎合了人们渴望解脱的心理,影响力逐渐扩大。唐代,由于国力强盛且对外来文化包容并蓄,佛教最终在中原扎根并成为教化百姓的重要工具。佛教在创立之初就把莲花作为圣花,地位尊崇,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莲花的特性与佛教教义在诸多方面有契合之处。一方面,莲花生于淤泥中,却出淤泥而不染,体现出佛教不染的特点,也符合佛教轮回重生的教义。同时,莲花茎直中空的特性也符合佛教万事皆空的理念;另一方面,莲花开花与结果两项并行,与佛教中过去、现在、未来的三种时间观念契合[1]。莲花的这些特性使它在佛教中成为美好理想的象征,也使得莲花纹饰成了佛教艺术的重要装饰纹饰之一,多见于各类佛教建筑、器物。伴随着唐代佛教影响力的扩大,莲花备受民众喜爱,越窑青瓷在生产制作的过程中将莲花形象引入,烧造出荷叶盏托这类器形。

宁波博物馆收藏一件唐越窑青釉瓷荷叶带托茶盏,该器物1975年出土于宁波市和义路遗址,由茶盏和盏托两部分组合而成。器物整体高6.6厘米,口径11.8厘米,底径6.6厘米。茶盏口沿呈花口形,外壁压出五条棱线,形成五个花瓣的效果,盏托中心内凹,造型仿荷叶,边沿翻卷,整体造型犹如一片荷叶承载着一朵盛开的莲花。该器物釉面亮洁,胎质紧密,造型设计巧妙,其莲花、荷叶的造型烙上了深深的佛教文化印记[2]。

除了莲花元素之外,唐代越窑在烧造过程中还引入了佛教文化的狮子元素。狮子的故乡并不是中国,而是非洲、美洲及中西亚等地。西汉时期,伴随着张骞出使西域及丝绸之路的开辟,狮子被带入中国,成为中国境内的新物种。狮子在古印度象征着皇权至高无上的权力,地位尊崇。伴随着佛教的创立,狮子开始作为佛祖的象征,成为佛教圣物。南北朝时期,佛教在中土发展迅速,由于石窟艺术的兴起,佛教造像大量出现,而狮子作为佛教圣物,其形象也多见于各类石窟造像中。唐代,随着佛教文化的进一步推广及中外文化经济交流的频繁,真狮进贡数量增加,从而加深了民众对狮子形象的了解和认知。在这种背景下,狮子的造型在印度佛教文化和中国本土文化的双重影响下,造型逐渐写实,以蹲坐造型为主。同时狮子也被民众赋予了威武正义、惩恶扬善的意义,成为一种吉祥瑞兽。唐代的越窑青瓷中多见狮子产品,可见当时狮子是受到民众欢迎的题材和装饰纹样[3]。

宁波博物馆藏有一件唐越窑青釉瓷坐狮,该器物1975年出土于宁波市和义路遗址,高17厘米,底径长12.3厘米,底径宽8.8厘米。狮子蹲坐于长方形的瓷座上,双目圆睁,牙齿外露,颈系铃,头背上刻画出卷曲的鬃毛,尾巴贴于背部,通体施青釉,是唐代越窑烧制狮子器形的典型器物。

唐代越窑青瓷在器物造型上吸收佛教文化元素,创烧出带有鲜明时代特色的器形,标志着青瓷本土文化积极吸收外来文化,进一步向外来文化空间拓展。

3 唐代越窑青瓷对金银器工艺的借鉴与吸收

唐代对外贸易交流活跃,通过丝绸之路,大量外国商品被带入中国,来自中西亚、东罗马等地的金银器就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外国金银器的输入对中国本土金银器的生产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在此基础上,唐代的越窑借鉴吸收了金银器的生产装饰工艺,丰富了青瓷的造型和装饰技法。越窑青瓷对金银器的模仿和借鉴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模仿造型,二是模仿金银器加工的工艺特征。在造型方面,西亚萨珊王朝时期流行一种长杯,其形状大体呈椭圆形,杯壁呈四曲或八曲的花瓣形,整个造型如盛开的海棠花。唐代越窑青瓷常见海棠杯器形,其造型与金银器的长杯造型十分类似。在模仿金银器加工的工艺特征方面,由于金银器材料昂贵且延展性强,为了降低成本,工匠在制作金银器产品时往往利用其延展性强的特点将器壁做薄。但器物外壁变薄,相对应也会导致器物的抗变形能力降低。为了提升金银器的抗变形能力,瓜棱、卷边等工艺应运而生。瓜棱是指在设计造型时将金银器物的腹部做成瓜棱形,这种造型利用凹棱将器表分割成小块,提升了器物的抗变形能力。唐代越窑青瓷可见瓜棱形执壶、瓜棱形罐等器形,瓷器的瓜棱造型多是利用条状工具在器物的腹部印压出凹棱,其工艺特征明显借鉴了金银器的瓜棱加工工艺。卷边是将金银器的器盖、高足等胎体较薄的部分设计成卷曲荷叶状以应对薄胎易变形的手段。越窑青瓷在盏托器形上可见卷边工艺,将盏托边沿向上推卷形成四曲或五曲的荷叶形,这种装饰技法明显受到了金银器加工工艺的影响[4]。

4 总结

唐代越窑青瓷在对外贸易繁荣发展的时代背景下,逐渐接受外来文化和工艺的影响,形成了新的风格和特色。青瓷在器物造型上融合了本土风貌与佛教元素,引入莲花和狮子等造型,在生产装饰工艺上吸收金银器制作工艺特色,引入瓜棱、卷边等装饰风格,这些变化反映出越窑青瓷在外销过程中接受外来文化和工艺潜移默化的影响而不断创新的面貌,展现出越窑青瓷的创造性和多元性,也为越窑青瓷行销海外及繁荣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王冰洁.中国莲文化研究[D].陕西: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44.

[2]朱素珍.四件特型越窑青瓷的文化内涵[J].东方收藏,2016(5):75.

[3]于超.中国狮子装饰艺术之渊源[J].湘南学院学报,2016(6):75-76.

[4]穆俏言.谈金银器对邢、越二窑及定窑的影响[J].东方收藏,2016(9):59-60.

猜你喜欢

外来文化唐代借鉴
全面深化改革视域下大学生国家文化安全教育
探讨外来文化对中国陶瓷艺术的影响
浅谈外来文化对我国青少年的影响
唐代女性服饰考略
浅谈中国传统图案在标志设计中的运用
唐代铜镜中的设计美学初探
唐代前期的文学理论初探
唐代皖南诗歌探究
《华盛顿邮报》转型的实践与借鉴
日本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对中国的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