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劳动成为学生感悟生命的原点

2019-11-04廖源

广西教育·A版 2019年8期
关键词:生活化劳动生命

廖源

2019年6月24日,山东省青岛市教育局印发了《关于落实中小学劳动教育工作的意见》,提出建设20个优秀中小学劳动教育基地,并将学生参加劳动教育情况纳入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青岛市这一做法,是全国各地各学校逐渐重视劳动教育的一个缩影,也是自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劳动教育重要性以来的一个具体实践。

众所周知,劳动既是一种生产方式,又是一种人们接触自然、感受生命的重要方式,尤其是对于长期生活在校园的学生而言,他们把绝大部分时间用在了学习上,很少有机会近距离接触鲜活的自然生命,因此在学校里开展适当的劳动教育显得尤为必要。然而,就当今教育生态而言,无论是农村学校还是城市学校,都更青睐现代科学技术,劳动教育则处于被弱化、被软化、被异化的尴尬局面。

虽然现代科学技术发达,机器生产逐渐代替了人力劳动生产,人力劳动的生产功能越来越淡化,但是其作为人们接触自然、感受生命途径的功能依然存在。那么,广大中小学应该如何落实劳动教育,深化劳动教育的育人功能呢?

第一,开展劳动教育要实现课程化。所谓课程化,就是将劳动教育作為一门校本课程来开发,通过课程之力将劳动技能和知识、生命体验和情感以及道德品质、学科素养等的教育融为一体,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劳动基地建设,是实施劳动课程的主要场所。目前大部分学校都已建设有劳动基地,但却缺少整体规划,往往只是“建了所房子、开了块园地,让学生在里边种点蔬菜”,可谓敷衍了事。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据研究分析,主要是因为学校对于当今劳动教育的重点缺乏清晰的把握,认为劳动教育关键在“劳动”,而将“教育”的分量降至极低甚至忽略,殊不知“劳动”是实现“教育”的一个媒介,“教育”才是劳动教育的最终旨归。要达成“教育”的目的,学校必须在建设劳动基地的基础上开发相应的课程,将各个学科的教学内容通过劳动这一纽带联结起来。学校开设专门的劳动课,教授学生必要的劳动技能、种养知识以及护理知识,让学生参与劳动。把劳动过程融入语文、数学、美术、体育等学科的教学,如要求学生写日记、写心得,通过写作记录劳动的点滴过程和感悟;要求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计算植物用肥的配比关系,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进行绘画写生,在提高学生绘画能力的同时,增强学生发现美、感受美的能力。

第二,开展劳动教育要实现活动化。劳动,是一项需要投入大量精力和体力的活动,如果乏味无趣就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无法充分发挥其教育的作用。而丰富多彩的活动,尤其是对于中小学生而言,既是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方法,也是激发其兴趣使之保持长时间热情的重要途径。因此,学校在实施劳动教育时,必须同时组织相关的活动。经过多年的实践,不少学校摸索出了许多成功的活动模式,常见的如举办劳动征文比赛、绘画比赛、摄影比赛、采收比赛等。有条件的学校会举办“收获节”活动、丰收义卖活动等,即在收获的时候组织学生自行售卖班级种植的作物,获得的钱款则用于购买文具用品捐赠给山区学校。这样的活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锻炼学生的沟通能力、组织能力,还是开展学生德育、提高学生品格的有效方法。

第三,开展劳动教育要实现生活化。所谓生活化,就是要把劳动教育渗透到学生的日常生活当中,渗透到家庭教育当中,形成家校教育合力,进而培养学生自觉劳动的良好行为习惯。如学校可以倡导“一日一劳动”活动,或每月组织全校性的清洁大扫除,或以班级、学生小组为单位开展消灭清洁盲区活动,让劳动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学校还可以开展“家务劳作比赛”或“亲子劳动”等活动,制作分发“劳动卡”记录学生每日做家务的情况,由家长监督、签字。通过这样的活动,让“劳动”进入到学生的每日生活之中,使劳动教育生活化。

在我们离土地越来越远的当下,劳动已经成为我们亲近土地、亲近自然生命的一个重要途径。因此,以促进学生多元、健康发展为主要任务的学校,应该将劳动教育摆在学校教育的重要位置,采取多样化的途径落实劳动教育,使劳动成为广大中小学生感悟生命的原点。

(责编 黎雪娟)

猜你喜欢

生活化劳动生命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热爱劳动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