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发展推进幸福湖南建设
2019-11-04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在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下,湖南民生事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历史性成就。
社会保障越来越好,群众“饭碗”越端越牢
70年来,湖南就业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就业规模不断扩大,就业质量不断提高,群众的“饭碗”越端越牢。湖南城乡从业人员规模由1950年末的1107.76万人扩大至2018年末的3738.58万人。全省一二三产业从业人员之比由1950年的88.54∶4.95∶6.51逐步调整为2018年的39.12∶22.37∶38.51。城镇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由1978年的563元增加到2018年的73300元,年均增长17.62%。
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劳动保险制度,到上世纪90年代建立以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为基础的社会保障制度,再到新时代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资金来源多元化、保障制度规范化、管理服务社会化的制度框架基本成形。“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广泛惠及三湘父老。
城乡发展翻天覆地,生活品质大幅提高
湖南始终坚持高举推进新型城镇化这面旗帜,紧紧扣住“四个住建”这条主线,倾力打造“政府+协会+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的工作体系,全省城乡建设事业蓬勃发展,民生改善工作卓有成效。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新型城镇化建设实现大跨越。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湖南省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城镇常住人口由1949年的236万人增长到2018年3865万人,城镇化率达到56.02%。目前全省市区总面积达51437平方公里,较1982年增长6.1倍,城市道路总长度达13192公里,较1982年增长12.8倍。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住房保障实现大发展。住房面积大幅提升,实现从“蜗居”到“宜居”。2018年,湖南省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达到48.8平方米,比1978年增加44.9平方米,增幅达12.5倍;农村居住人均住房面积达到63.6平方米,比1978年增加53.1平方米,增长超过6倍。住房条件大幅改善,实现从“简居”到“优居”。2010年以来,全省累计建设公租房105.46万套,发放住房租赁补贴57.41万户,城镇低收入和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实现“应保尽保”;完成各类棚户区改造259.7万套,帮助近1000万居民“出棚进楼”;实施农村危房改造166.84万户,户均补助从2009年的5000元提高到现在的2.45万元,帮助超过500万农户解决了住房困难问题。
教育质量飞速提升,教育保障不斷完善
湖南省坚持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科教强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实现了从人口大省到教育大省,从规模扩张到内涵提升,从“没学上”到“上好学”,从“底子薄”到“家底厚”的四大历史性跨越。70年来,全省在校学生人数由207万增加到1350万,教育总规模居全国第7位。实行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切实保障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享受同等教育权。城乡义务教育发展差距不断缩小,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非义务教育成本分担机制全面建立,生均拨款、学生自主实现所有学段全覆盖。
社会救助水平稳步提高,养老服务体系逐步健全
新中国成立以来,湖南省级以上民政事业资金由556万元增加到200多亿元,目前民政常年保障服务对象1500多万人,覆盖全省总人口近20%,基本民生保障不断得到加强和改善。
社会救助水平逐年提高。湖南1999年建立城市低保制度,2007年建立农村低保制度,城乡低保人数由15万人增加到185.5万人,城市低保人均救助从38元提高到353元,农村低保月人均救助从23元提高到213元。
养老服务体系逐步健全。1970年代全省仅有福利院7所,目前已有各类养老机构2358家,养老床位44万张,基本建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
基层医疗全覆盖,人民健康有保障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确立了新时代党的卫生健康工作方针,湖南省卫生健康事业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就。
人民健康水平大幅提高。全省人均预期寿命由1949年的35岁增长到2018年的76.7岁,妇女和儿童健康提前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构建了省、市、县、乡、村五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城市居民15分钟、农村居民30分钟就医圈基本形成。卫生健康信息化加速推进。全省所有三级医院和绝大多数二级医院实现预约诊疗、诊疗服务“一卡通”以及优质护理服务全覆盖。医疗服务的可及性、质量、效率及群众就医满意度持续提高。
70年风雨兼程,70年砥砺奋进。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为建设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提供坚强的民生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