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美术引入高中美术课堂的实践探究
——以《云霄土楼》美术校本教材的开发与实施为例
2019-11-04朱春风
朱春风
(漳州第一中学,福建 漳州 363000)
美术大概念背景下,笔者结合高中阶段研究性学习实践策略,致力实践探究将学校所在区域环境内的自然生态和文化生态,如民风民俗、古建筑、民间传统工艺等内容,经过精准提炼、重组,有选择地引入高中美术课堂,让学生在云霄传统文化情境中,以《云霄土楼》为校本主题,通过情境化实践交流,分享学习心得,循序渐进地培育学生美术核心素养。
一、立足课标,发掘乡土美术资源
立足课标是进行乡土美术资源开发的依据和准则,研究课标是科学有效地设计乡土美术课程教学目标的前提。乡土美术资源是国家课程资源最重要的教材资源库,是教材研发的源泉。就教材内容而言,具有符合课标的要求,体现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其中汇集的信息,不管是显性的还是隐形的,均可视作培育学生、使之得到能动发展的优质资源。传授者在使用教材过程中必须要有创新性,使其内容不断丰富,呈现其价值的最大化。研究课标就是对教材内容的教学目标、主题、表达的意义进行深入分析,在模块中进行拓展延伸,寻找整合点,对形式语言、表现手法进行重构,最终生成有深意的新主题。
笔者认为,一线教师应该利用学校所在区域环境内美术资源的优势,因地制宜、结合教材,有效进行开发,让课程内容更加充实。在校本课题的开发过程中,把学生身边随处可见、俯拾皆是的得天独厚的乡土美术资源引入课堂,激起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促使学生乐学好学,为此,优质校本课程也必将成为当前高中美术教学过程中长期研究的课题。
二、立足教材,建构课题整合点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提出,“以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统整课程内容、学习方法、评价方式、教科书编写和教学资源开发等”“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开展确定主题、观察感受、搜集素材、学习借鉴、构思创意等美术学习活动。”乡土美术校本课题的开发适合大概念的主题单元的学习要求,在新课程标准核心素养的指引下,寻找教材模块中的拓展延伸点,让学生进一步形成对教材更深入地理解,根据教材模块教学目标预先设计好的任务(基本问题),解决一个个环环相扣的问题链,引领学生在解决基本问题的过程中实现知识的掌握、技能的提升,进而获得概念的理解和素养的达成。
1.研读教材,确立主题目标
课题顺利地开发与实施,前期的开发思路设计是非常重要的,因此,课题开发前必须先设计好教学思路。首先要确立教学模块与乡土美术资源内在的联系,因地制宜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其次要分析高中生的学习需求与目的,以及为满足这些需求的基础上而设计的教学过程,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也要充分体现这个教学思路。教学设计的要求必须是科学有效围绕教学的重点内容,设立基本问题,创建一个真实的问题情境,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然后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如《云霄土楼》为主题校本开发实施之前,先做好统整教科书——《美术鉴赏》各个模块课程内容,进行整合归类,分析、梳理与乡土美术有关的知识点,如湘版高中美术教材《美术鉴赏》第三单元第九课《各异的风土人情》模块中植根于人民生活中的民间美术;第十二课《地域的永恒魅力》模块中不同地域的建筑方面的知识,都可以找到课题整合点。教材对具有代表性中国的住宅建筑进行深入对比分析:北方住宅庭院宽阔,如北京四合院中,四面房屋都间隔一定距离,用游廊相接,庭院作横长方形,以便冬季多纳阳光;南方住宅则正房、厢房密接,屋顶相连,在庭院上方相聚如井口。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民族的人们往往就地取材,按照自己心目中对美的理解建造自己的家园,用来挡风遮雨,造就了各具特色的住宅建筑风格,共同形成古代中国民居丰富多彩的面貌。民居就是我们的“家”,是家人居住的地方,所以,民居是产生最早、数量最多的建筑类型。福建传统民居又是华夏古建筑的“活化石”,各地区的风格,或轻巧活泼,或凝重敦实,或华丽精微,或朴实粗犷,几乎是一个地区一种形式,一个市县一种风格,特别是福建土楼,这种用夯土建造的群体楼房住宅,被称为“世界建筑之瑰宝”。
云霄是闽南历史文化名城漳州文明的发祥地,素有“开漳圣地”之称的文化古郡,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文风鼎盛,存有夏、商、周时期文化遗址、仙人峰、青崎岩画等众多名胜古迹和淳朴的民风民俗,近来,又被文化和旅游部评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丰富的名胜古迹、民风民俗给云霄美术教育提供了取之不尽、而又独具地方特色的乡土美术课题研究资源。“云霄土楼”自然就成了笔者校本开发研究的课题,以探究家乡“云霄土楼”为教材模块扩展延生的整合切入点,引导学生对自己生活区域内的“土楼”展开调查,让学生走进土楼,欣赏土楼,充分感受土楼等现场探究活动,对土楼文化信息进行搜集梳理,写生、摄影、人物采访,主动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通过交流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活动始终紧扣教材,最终通过课件的完成,实现对《云霄土楼》主题的理解与表达。
2.凝聚乡土情感,激发探究兴趣
古建筑是凝固的音乐,是一个民族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结晶,因气候、地形区域和各民族的传统文化、风俗习惯的不同而使住宅形式各异,它不仅是人类的居所和公共活动场所,也是审美的视点。建筑是一面历史的镜子,在这面镜子中,折射出一个民族所处的地理位置、地质和气候条件,以及政治、社会、宗教、艺术等因素。我们每个人都热爱自己的家,这是个有亲情、有爱情的地方,所以民居往往具有亲切的形状、温暖的气氛和可爱的趣味。
图1 《云霄土楼》主题活动结构图
云霄土楼在云霄乡土美术资源中是相对突出而又有别于其他地方的古建筑,据考证,云霄县内有建于明清时期的土楼寨堡,现存的土楼寨堡近百座,建筑风格却不同于南靖、华安等县的土楼,以独幢形式,独具沿海特色,属于宝贵的文物。云霄土楼对学生来说可能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这些土楼就在身边,大部分学生都游览过,甚至有些学生还曾经住过;陌生的是大部分学生对土楼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以及承载先人的哲学思想、文化观念等知之甚少。通过教师对土楼文化深情地讲解,从而有效引起学生对土楼的关注,激发学生的乡土情感与探究欲望。通过逐步深入探究过程,让学生慢慢明白:建筑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云霄土楼是家乡珍贵的文化遗产。它之所以珍贵在于不可再生性,一旦毁坏则不可能复原。此外,它还体现了民风民俗的文化价值、唤起家乡人们的自豪感和归属感。同时,培养学生承担起保护、传承家乡非物质与物质的文化遗产的责任与担当,使学生增强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社会责任感。
三、立足理论,用任务驱动突出应用探索
加强对教学理论书籍的研究,对于提升高中美术教师的业务水平是非常必要的。如汤姆·安德森的《为生活而艺术》,埃德蒙·伯克·费德曼的《艺术教育哲学》,埃略特·W·埃斯纳的《视觉艺术的教育》等论著对探究乡土美术资源开发与利用具有理论的支撑作用。前些年,笔者在我国大力推广的“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中所学到的“任务驱动”教学法为课题提供了开发思路。
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强调“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基本特征,这种方法突出实际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共同研究、讨论和解决任务中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带着探索问题,在教师的积极引领和激励下完成学习活动,“任务驱动”教学法探究性学习模式,为高中研究性校本课程《云霄土楼》的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笔者统整高中《美术鉴赏》模块教学内容,对本县区域环境内乡土美术资源进行大胆挖掘、整合,实现就地取材,因材施教,创新教学方式,让课堂教学充实起来,让学生重新认识家乡丰富多彩的美术文化,激起学生了解家乡、热爱家乡的古建筑情怀,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任务驱动”教学法符合《云霄土楼》乡土校本开发实施过程中所具有层次性和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特点,按照由表及里、逐层深入的学习l路径,循序渐进地掌握知识,从而培养学生有效地判断美、欣赏美的能力(见下例)。
活动步骤安排
1.准备阶段
确认主题、小组分工。教师向学生布置、分析本次活动的目的、意义、任务、思路、目标,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自主学习意识。
2.实施阶段
按分工,各小组确定的主题项目,上网、图书馆、村社查阅资料,进入土楼实地考察、参观学习,调查走访,通过图片、资料考证收集,进行科学、客观走访调查,设计土楼开发思路,整理有关素材,做好科研资料的储备、整理工作,寻找理论依据,不断提高课题研究价值,并运用于整个实施过程。
3.总结阶段
搜集、学习和了解与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相关理论专著、科研信息,用理论指导本课题研究。以案例、论文形式总结实施,展示活动成果,谈心得,评价本次活动,特别表彰有突出成绩的小组成员。
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实现国家课程校本化,应发挥美术教育作为乡土美术文化传递、继承和文化宣传载体作用,以美术大概念思维方式,深入发掘家乡区域环境内独具特色的乡土美术文化资源,进行乡土美术校本课程的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