灭幼脲Ⅲ号防治松毛虫试验
2019-11-04张玲
张玲
(彰武县林业和草原局,辽宁 阜新 123000)
彰武县章古台镇绝大多数为油松纯林,油松松毛虫、赤松松毛虫、落叶松毛虫为林内昆虫的绝对优势种。由于大面积油松人工同龄纯林的栽植,生物多样性很低,林分自控能力薄弱,为松毛虫的繁殖、扩散提供了良好的生境条件和充足的食料资源,造成松毛虫灾害连年不断,虽然每年都在防治,但点、片、块状严重发生的概率仍然很高,林木受害严重。
灭幼脲Ⅲ号,其化学成分是1—(邻氯苯甲酰基)—3(4氯苯基)脲,分子式为C14H10CE2N2O2,它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类昆虫几丁质合成酶抑制剂,是抑制几丁质合成酶和干扰几丁质在表皮中的沉积作用,破坏昆虫体的生理平衡,抑制昆虫的发育和繁殖,致使害虫死亡[1,2]。为保护环境,确保生态安全,我们近年来应用灭幼脲Ⅲ号开展了防治松毛虫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位于彰武县章古台镇山后的一片油松纯林,其面积33.3 hm2,平均林龄11 a,平均树高1.5 m,郁闭度0.7。
2 材料与方法
供试药械:3MF-4型背负式喷雾喷粉机;
供试药剂:25%灭幼脲Ⅲ号;
试验方法:设立标准地,在防治前和防治后分别调查虫口密度。采用1 500~2 000倍液进行叶面喷雾,每667 m2用药40 g。在施药后每隔5 d调查一次虫口密度,计算虫口减退率;调查时对老熟幼虫化蛹的影响和灭幼脲Ⅲ号胶悬剂在降雨的情况下防治效果。
3 结果与分析
由表1可知:(1)用灭幼脲Ⅲ号防治松毛虫效果比较明显,施药15 d后平均死亡率为42.7%,20 d后为62.1%,25 d后为76.4%,30 d后为90.9%。(2)灭幼脲Ⅲ号残效期较长,一般达30 d以上。中毒后的松毛虫,一般7~10 d后取食和活动明显减少,头朝下潜伏在树枝上,虫体变黑发亮,逐渐萎缩死亡。多数的不能脱皮倒挂在树枝上,还有的皮脱至一半而死亡。另一种由于脱不了皮,虫体被摆动针叶刺坏表皮,使体液流出而死亡。
表1 防治效果调查
3.1 对老熟幼虫、蛹的影响
在林地内选3块标准地进行调查,结果发现,有的老熟幼虫不能吐丝结茧,有的仅结个小薄茧不能脱皮化蛹而死亡,有的结茧后呈半虫半蛹状态,有的化蛹了但很难羽化,个别的羽化成虫后翅展不开,呈畸形状态,见表2。由表2可知,老熟幼虫在结茧化蛹阶段,需要大量的几丁质,由于灭幼脲Ⅲ号中毒后,虫体失去了生理平衡,产生不了几丁质,因此有的吐不了丝不能结茧,有的勉强结个薄茧,但脱不了皮化不了蛹,这类情况占61.2%,而对照区只有5.7%,防区比对照区增加55.5%;呈半虫半蛹状态的占10.0%,而对照区只有2.9%,防区比对照区增加7.1%,被天敌寄生的防区与对照区相差不大,健蛹防区为6.6%,而对照区为65.7%,防区比对照区减少59.1%。
表2 灭幼脲Ⅲ号对老熟幼虫、蛹的影响
3.2 对成虫羽化的影响
在7月的1-5日,从用灭幼脲Ⅲ号防区和对照区各采回100枚茧蛹,在笼内饲养观察,防区内仅羽化25个,占25%,而对照区羽化84个,占84%。防区比对照区羽化率减少59个百分点,同时发现灭幼脲对雌蛹羽化影响较大(见表3)。
表3 对成虫羽化影响调查
3.3 灭幼脲Ⅲ号抗雨冲刷试验
在灭幼脲防区内进行了抗雨冲刷试验,逐日观察30 d,计算死亡率,结果见表4。
表4 灭幼脲Ⅲ号抗雨冲刷试验
从表4可知,喷灭幼脲Ⅲ号后,在30 min内降雨,其死亡率为72%,对照死亡率为80%,降雨的死亡率比对照的仅减少8个百分点,而喷药后1 h、5 h、10 h降雨的,其死亡率比对照的仅少1.5~6.0个百分点,而且间隔时间越长,其影响越小。因灭幼脲Ⅲ号为胶悬剂,喷药后着落在松针上,很快形成一层胶膜,不易被雨水冲刷掉,害虫取食后仍然有效。
4 小结
这些年来,彰武县采用过很多种杀虫剂防治松毛虫,但大多结果显示灭幼脲Ⅲ号大面积防治松毛虫,地面防治杀虫效果在90%左右,比较理想。灭幼脲Ⅲ号防治松毛虫具有残效期长,对松毛虫幼虫、蛹、成虫、卵有连续的杀虫作用。它是特异性很强的杀虫剂,对松毛虫天敌和其他昆虫无杀伤作用,保护了天敌,保护了生态,增强了森林的自然控制能力。用灭幼脲Ⅲ号防治松毛虫,施药量少,成本低,是经济有效的防治药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