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夜间经济的“三驾马车”

2019-11-04■马

决策 2019年10期
关键词:三驾马车消费经济

■马 亮

如何瞄准百姓需求,让城市服务功能更加丰富和多元,让经济释放更多活力,显然不仅是一道经济命题,更是一道治理考题。

从上海的“夜生活首席执行官”到成都彻夜不眠的宽窄巷子,从济南的大明湖夜游到兰州倾力打造“深夜食堂”……2019年以来,点“靓”夜空,点亮经济活力,“夜间经济”成为许多城市发展的新名片。多地出台文件推进夜间经济发展。夜间经济的量质齐升,为各地的经济增长注入了新的动力。

夜间经济是如何兴起的?各地为何不约而同地拥抱夜间经济?如何才能下好这盘棋?

各地政府的“热捧”

明月高悬,“夜游神”出门,身影活跃在灯火辉映的北京三里屯、广州琶醍创意园区、长沙解放西路……传统“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方式被抛到九霄云外。对于“夜间经济”的兴起,“夜游神”们认为这是工业文明发达后的正常现象,是现代生活和节奏改变的反映。

所谓夜间经济,是指城市休闲消费的主要时间段越来越集中在夜间,这使许多城市认识到应该大力发展夜间经济,而不仅仅专注于白天。近年来,国内外许多城市都提出了发展夜间经济的政策措施,期望促进休闲消费并带动经济增长。

夜间经济的兴起与休闲社会的崛起有很大联系,因为市民在夜间的闲暇时间增多,娱乐消费项目也丰富多样,使“夜行动物”越来越多。从发达国家和国际大都市的发展历程来看,夜间经济都是城市消费和休闲经济的主要表现形式。人们越来越睡得晚和起得晚,在夜间的消费项目上流连忘返,并为城市文化和经济发展注入活力。

夜间经济之所以在近年引起各地政府的广泛关注,就在于一方面需求侧旺盛向好,另一方面供给侧改革还有很大提升空间。比如,以前一些旅游城市往往是“白天看庙,晚上睡觉”,普遍是“一日游”。由于缺乏夜间经济的拉动,所以游客留不住,对相关产业的带动作用乏力,旅游产业在整体上也无法升级。

很多城市意识到夜间经济的巨大潜力,并出台了专门的政策措施加以扶持。但是,夜间经济的发展并非一蹴而就,有效政策措施的设计与实施也需要城市治理能力的提升。夜间经济发展的核心在于让人们愿意来、容易来并有的玩。当人们在夜间消费的意愿和需求强烈,交通出行便利,消费项目琳琅满目时,夜间经济才有可能持续发展起来。

三驾马车

夜间经济是建立在休闲社会基础上的,人们在夜间要有时间和心情去消费。最近一些互联网企业的程序员们掀起一场维权运动,联合抵制“996”,并争取合法权益,实际上就是这种闲暇诉求的集中反映。如果中小学的课业压力大,家长们也很难有空闲和精力在夜间消费。当然,托儿中心和补习班的生意可能不会差,但是这同真正的夜间经济相去甚远。由此可见,落实劳动者权益保护制度,推动弹性工作时间并降低工作强度,使人们能够平衡工作与生活,是夜间经济发力的首要条件之一,此为夜间经济的第一驾马车。

在新兴业态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基于创意、创新和灵感的工作越来越多,而这往往不是靠“耗时间”可以取得的。当人们的闲暇时间增多时,非但不会影响正常工作,反而可能为工作本身带来难以想象的潜在收益。因此,政府可以出台政策鼓励用人单位灵活就业,使人们可以平衡工作和生活,并为夜间经济提供支撑。

其次,如果市民在夜间有了闲暇时间和消费意愿,那么就要让市民可以出行方便,来去自由。如果夜间出行不便,不得不舟车劳顿,那么夜间经济也很难发展起来。这是目前一些城市主打的政策,即加开夜间巴士和延长地铁运营时间,使人们可以在夜间出行和消费。但是,在发展核心商圈的同时,也需要布局更多步行可达的夜间经济项目,打造区域性的半小时夜间经济圈,使人们可以就近夜间消费。此外,也应放宽和理顺网约车和顺风车等分享出行业务的监管,为夜间经济发展提供广泛而有力的交通出行解决方案。

与此同时,也要加强城市之间和城市群内部的交通出行能力,使城际交通为夜间经济发展提供基础设施。在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长株潭等城市群,城市之间的交通互通和经济互嵌越来越明显,推动夜间经济的融合发展也日益成熟。以安徽省的合肥、芜湖等城市为例,就可以加强同长三角地区其他城市的联动,大力推动夜间经济的繁荣。

最后,夜间经济的发展,还需要为市民提供更多的消费选择,即有的玩。有的玩意味着夜间消费方式需要有更大的变化,以适应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夜间经济主要表现在各类文化、艺术、体育和娱乐项目上。特别是一些大型赛事、文艺表演和餐饮娱乐项目,是夜间经济的主力军,也是夜间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向。如果在这些方面能够打造一些具有品牌性的活动和项目,不仅可以凸显城市的文化魅力,增强吸引力,而且使夜间经济的发展可以有更强的持续性。举办区域性乃至全国性的体育赛事、游艺活动、文娱表演等,是特别需要做足文章的领域。

除了上述因素以外,环境质量同夜间经济发展也有意想不到的联系。许多夜间经济业态都与户外活动有关,而如果空气污染严重,那么人们消费的意愿可能就不会高。最近的研究还显示,清洁的空气和户外休闲存在紧密关联和互补的关系。当空气污染严重的时候,人们不会有很强的出行意愿,这使休闲消费也随之下降。由此可见,加大空气污染防治也是促进夜间经济值得考虑的举措之一。

上述分析表明,让市民想来、能来和会来,是夜间经济发展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

“成长的烦恼”

需要看到的是,作为各地着力打造的经济发展新引擎,“夜间经济”还很年轻,发展过程中难免面临“成长的烦恼”。

比如发展模式单一,有的地方将“日经济”简单地延伸和复制到夜间,这恐怕对大多数消费者难以形成吸引力;再如经济业态单一,有的地方仅仅是鼓励开设大排档,延长商场营业时间,认为吃吃喝喝的夜间餐饮、买买买的夜间购物就是夜间经济,经营同质化、扎堆现象严重;此外,交通接驳是否便利、夜间出行安全是否有保障、地方特色是否突出、停车位是否充足等,均是目前困扰夜间经济发展的问题。

如何瞄准百姓需求,让城市服务功能更加丰富和多元,让经济释放更多活力,显然不仅是一道经济命题,更是一道治理考题。为此,不少地方已开始探索和实践,有的地方开始尝试地铁部分线路延时运营,加强夜间垃圾收运管理和警力部署,建立相应的应急事件处理机制等。

以上问题,部分是地市级政府可以出台政策解决的,而很多政策则有赖于省级乃至中央政府的支持。这意味着不仅各地城市需要加强夜间经济发展,国家层面也需要重视夜间经济。国务院和有关部委可以就此研究和发布促进夜间经济发展的政策,为各地城市发力夜间经济提供制度保障。与此同时,这也有助于协调各相关部门协同推进,使夜间经济发展得到全方位的支持。夜间经济是一套一体化的经济社会生态系统,任何一个部门和环节的缺失,都可能使这些政策大打折扣而无法奏效。

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日益强烈,而夜间经济恰恰是可以发力的战略新兴领域。当然,发展夜间经济也要认识到潜在的社会风险。从其他国家的发展历程来看,夜间经济的兴起也往往伴随着青少年犯罪、酗酒和醉驾、性暴力、噪音扰民等社会问题的丛生,并使一些城市政府为此头疼不已。这就需要制定更加一体化和周全布局的政策,平衡不同乃至矛盾的利益诉求和政策倾向,在打造夜间经济的同时实现城市的绿色、共享、安全。

猜你喜欢

三驾马车消费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国内消费
新的一年,准备消费!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新消费ABC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