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背景下公共图书馆服务能力培养研究

2019-11-03柳亚楠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9年23期
关键词:服务创新公共图书馆互联网+

柳亚楠

摘要:随着互联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新媒体的出现对读者的阅读习惯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互联网+”背景下,公共图书馆面临着巨大的冲击,但同时也为图书馆的服务创新带来了更多的机遇,促进公共图书馆服务转型,更好的发挥公共图书馆的社会服务职能,全面推进全民阅读。因此本文着重分析“互联网+”背景下公共图书馆的服务能力培养。

关键词:互联网;公共图书馆;服务创新

中图分类号:TP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9)23-0303-02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2015年,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互联网+”战略,中国正式进入“互联网+”时代。“互联网+”背景下,公共图书馆虽然面临着巨大的冲击,但同时也为图书馆的服务创新带来了更多的机遇。在“互联网+”背景下,公共图书馆需要依据时代背景,调整并创新服务形式与策略,积极推进公共图书馆开展智慧服务,提高服务质量。作为知识传播和共享平台,互联网信息技术可以使公共图书馆服务模式更加多元化、个性化、智能化,更能满足社会大众的阅读需求,在推进全民阅读的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1 互联网对公共图书馆的影响

1.1 “互联网+”的内涵

“互联网+”是指把互联网+各个行业,但是这不是单纯的相加,而是需要把互联网信息技术成果与社会各个行业的业务工作有机的融合,推动组织变革、效率提升,进而提升实体经济的生产力与创新力,创造行业新生态。互联网改变了读者的阅读习惯,阅读习惯电子化、阅读时间碎片化、阅读方向个性化,这对公共图书馆服务形式与策略的创新提出了要求,迎合时代的要求和读者的需求。

1.2 “互联网+”对公共图书馆的影响

“互联网+”背景下,公共图书馆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建立智能化的电子图书馆,推进智慧服务,实现公共图书馆服务理念的转变、服务内容的创新,推动传统的公共图书馆到智能化复合型图书馆的升级转型。传统的公共图书馆只是将图书资源汇集在一起,提供阅读空间,被动地等待社会读者寻求图书资源,图书馆工作人员缺乏主动服务意识,没有主动宣传推广社会读者积极利用图书馆资源,导致图书馆资源浪费、社会效益降低。“互联网+”与公共图书馆服务深度融合,不仅可以为读者提供丰富的阅读资源,还可以加快推进数字资源的建设,让读者运用数字资源获取知识与信息。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可以建设智慧检索平台,让读者可以更快更准确地获取图书信息,就近选取图书资源,通过微博、微信公众号等网络推广渠道,可以扩大公共图书馆的服务范围并且提高图书资源的使用效率,伴随着智能手机的快速普及,移动互联网已经成为社会大众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阅读电子化与碎片化更是成为快节奏生活的常态。

2 “互联网+”背景下公共图书馆服务能力培养研究的内容

“互联网+”应用到公共图书馆,为图书馆的管理与服务带来了众多新变化,无论时服务理念的转变还是服务手段的创新,都与公共图书馆“读者第一、服务之上”的管理理念相契合,“互联网+”思维让公共图书馆的社会效益能得到有效的发挥。

2.1 加强服务宣传,惠及读者

长期以来,我国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一直处在被动服务的状态,图书管理人员足不出户,等待读者上门,提供阅读服务,导致公共图书馆服务缺乏活力與生机、“互联网+”为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宣传提供了广泛的渠道,通过微博、微信公众号推广宣传公共图书馆的服务智能,让更多的读者了解公共图书馆带来的便利与好处,还可以制作短视频或者微电影进行宣传,展现图书馆丰富的图书资源与书香四溢的读书环境。利用网络平台,定期推送图书馆开展的各项主题活动,开展网上互动平台,与读者进行沟通交流,分享读书心得,增强图书馆与读者的亲密感,让读书成为读者生活的一部分。

2.2 服务精准化,迎合读者需求

公共图书馆可以与社区、学校等多部门进行合作,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手段,对读者的借阅历史、图书检索等信息进行分析,读者的信息需求分析是图书馆新书采购与主题活动开展的方向性指导并通过网络平台开展读者信息调查,进而深度挖掘社会群众的阅读偏好与阅读目的,,有效的迎合读者需求,制定全方位的精准化服务策略,,为不同阅读兴趣、不同阅读目的、不同知识层级的读者提供针对性的服务,提升读者的阅读体验。同时公共图书馆应利用信息技术,优化检索服务,按照不同的维度,建立特色数据库、重要文献数据库、专业书籍数据库等多元化数据,为读者检索图书提供更多的便捷性与针对性。

2.3 服务方式多元化,增强服务的便捷性

公共图书馆的地理位置是不可移动的,服务半径是有限的,在距离图书馆比较偏远的郊区,获取图书资源的时间成本与财务成本都比较高。为进一步增强公共图书馆服务的便捷性,社会公共图书馆可以探索在读者集聚地或人流活动频繁的公共区域,建立24小时自助图书馆,及时为市民提供阅读服务。这种自助图书馆不是社会公共图书馆的派出机构,自助图书馆应该是传统图书馆与数字图书馆的有机融合体,占地小、可移动、自助便捷,弥补了公共图书馆辐射范围有限的缺点。“互联网+”背景下,行业之间的边界变得逐渐模糊,出现了很多形式的融合,公共图书馆与相关行业之间的关系也愈加密切,与移动设备供应商合作,提高硬件设备的服务质量,与数字资源提供商进行合作,共同开展读者服务,扩大读书宣传,实现行业之间的优势互补。

3 “互联网+”背景下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展望

“互联网+”思维融入公共图书馆的服务管理中,为公共图书馆的未来发展与定位提供了指导性的途径,但还是有更多的服务能力需要不断创新与探索。

3.1 开展读者培训服务。

公共图书馆是以读者为中心,要了解读者的需求,才能更好地服务,由于读者范围广泛,不同的读者之间知识水平存在差异,对计算机操作,网络设备、数据检索等互联网信息技术平台的应用能力不同,对于新事物的出现,都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为了更加方便读者获取图书资源,公共图书馆应该定期开展读者培训服务,向大家展示如何利用数据检索库、自助图书馆、网络读书资源筛选,也可以提供网上咨询平台,开通人工服务,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读者,可以提供图书推荐服务。,开展读者培训服务,还可以引导读者如何读书、甄别好书籍,让书本成为真正的“黄金屋”。

3.2 建立电子图书馆

建立电子图书馆,一方面是优化数据检索服务,加强图书导读服务,可以为读者提过更加多元化的服务,让读者可以在移动互联网客户端利用任何时间,输入自己要看的图书书籍,可以迅速地获取图书的馆藏地点、书架号、借阅状态、借阅次数、相似图书推荐等信息;另一方面是丰富图书资源,公共图书馆可以将各种载体的文献与数据库资源以统一的数据格式进行整合,还可以接入不同省级的图书馆资源,利用云计算等技术打破地区限制,打造一个跨区域的图书资源共享服务平台,还可以适时地与国外公共图书馆进行合作,接入外文数据库,满足读者的多元化需求。

3.3 引进可靠性强的物联网设备

“互联网+”背景下地物联网研究与建设也在逐步应用到各个行业领域,目前各个公共图书馆地物联网设备可靠性不足,在实际使用中出现了许多问题,这与物联网在国内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公共图书馆设备资金投入不足有关系,所以在未来公共图书馆的服务能力培养中,要加大对物联网设备的投资,可以适当引进国外设备,建设好“互联网+”背景下公共图书馆服务的硬件平台,才能为服务能力的培养与创新提供思路,同时更能促进图书馆资源的信息共享,提高图书资源的使用效率。另外,在加大设备投入的同时,还要对现在的馆员队伍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互联网思维,树立“读者第一、服务第一”的意识,通过学习培训,使他们掌握新设备的使用方法和使用技能,能够根据现有高新设备创造性地开展读者服务,以服务树立品牌,以服务吸引读者,以服务推动社会公共图书馆的快速发展。

3.4积极开展衍生性服务

随着社会发展,社会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多年来几乎没有变过,始终是以提供阅读来完成对读者的服务,这种单一的服务模式在如今娱乐学习方式众多的社会环境下很难再引起读者的兴趣,也就容易造成读者的流失。从长远来看,这对公共图书馆的发展是极其不利的。在大数据时代,社会公共图书馆可以根据自身条件,积极开展衍生服务,让服务“走出去”,从而通过衍生服务把读者“请进来”。比如,社会公共图书馆可以开展网络阅读,可以组建读者俱乐部,可以开展游学,也可以通过移动APP开展有奖阅读等,通过种类繁多、多种多样的主题服务,可以使读者感受到新鲜感,可以吸引读者的参与兴趣,从而提高读者的阅读兴趣,进而吸引更多的读者走进图书馆,进行阅读和开展学习活动,从而提高了社会公共图书館的影响力,推动了图书馆更好的发展。

4 结语

“互联网+”背景下的公共图书馆服务由传统的被动模式向主动服务模式转变,让公共图书馆不再是一座孤立的图书储藏地,而是成为大众化的图书资源共享平台,读者利用移动互联网搜索、阅读书籍、分享交流读书心得,互联网让公共图书馆更有效地发挥其社会效益。在未来,建立更规模化、多元化的电子图书馆,提供读者培训服务,让读者享受到更高的服务质量,这是“互联网+”对公共图书馆未来发展方向带来的是机遇也是挑战。

参考文献:

[1] 喻晓静,夏燕燕. “互联网+”新信息技术环境中高校公共图书馆角色定位和创新服务[J].情报探索,2018(6).

[2] 陈俊杰,吴明杰,张晓静,李剑.微信小程序赋予图书馆内部办公自动化的新可能性及实践重点——以厦门大学为例[J]. 图书馆学研究, 2018(04).

[3] 陆和建,张晗.中美图书馆应用虚拟现实技术开展服务创新的若干思考[J].图书馆学研究, 2017(17).

[4] 李朝晖.陈迪新.基于众创的高校图书馆智慧服务模式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7(07).

[5] 朱志伟.新技术环境下图书馆发展趋势与挑战——基于《新媒体联盟地平线报告:2017图书馆版(纲要)》的启示[J]. 情报资料工作, 2017(02).

[6] 张敏,周育红,杨颖.高校阅读推广与专业教学相结合的创新实践——以陕西科技大学图书馆“阅文品书”征稿活动为例[J].情报探索, 2016(03).

[7] 马璇,蒋谢芳,李曦.基于读者需求导向的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探析——以陕西科技大学图书馆为例[J].图书馆研究与工作,2018(02).

[8] 于世花,张勇.“互联网+”时代图书馆服务的创新与智慧服务的构建[J].出版广角,2017(02).

【通联编辑:梁书】

猜你喜欢

服务创新公共图书馆互联网+
MOOC时代公共图书馆服务探索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