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微课助力小学语文古诗教学

2019-11-03田书铭

课外语文·中 2019年9期
关键词:古诗创设诗人

田书铭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推进,教师和学生对教育资源、理念、学习方式的更新,微课作为信息技术与现代教育相结合的产物,以“时间短、内容精、简单实用”的特点广泛运用于小学语文教学中。而古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古诗语言精练,意境深远。古诗教学中合理运用微课,可以激发小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古诗鉴赏能力。《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指出:“语文课程应密切关注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注重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提高学习效率。”可见,微课使小学古诗教学更具趣味性和实用性,在此,结合自身教学实践经验,谈一谈让微课助力小学语文古诗教学的几点看法。

一、改变学习方式,引导自主学习

微课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对学生而言,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学习方式为他们搭建了更广阔、更有效的学习平台。首先,微课改变了古诗的预习方式。在预习古诗时,学生往往需要从作者资料、古诗释义、写作背景、相关链接等方面进行查找资料。那么针对古诗预习,教师在制作微课时,可以通过查找和收集与古诗相关的资料制作成预习型微课,这样有助于学生了解古诗含义、诗人的生平及写作背景,大大节省了预习时间,为课上学习做好铺垫,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使古诗预习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部编版语文二年级《村居》一课,全诗洋溢着欢快的情绪,字里行间透出了诗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和赞美。诗人高鼎为什么会由景到人,把早春的醉人景色渲染得如此淋漓尽致呢?这与他的人生经历分不开。那么在制作预习型微课时,可以将诗人高鼎的生活年代和创作背景作为学生预习的重点。高鼎是清代后期诗人,大致生活在鸦片战争之后的时代,约咸丰年间(1851—1861)。高鼎留下的人物事迹和史料并不多,他与大多数诗人一样,在政治上接连遭受压抑和打击,一生壮志难酬。无奈之下,在晚年归隐于上饶地区。而他生活的咸丰年间,政治腐败,贪官污吏横行,内有洪秀全领导的农民起义军反抗清朝统治,外有西方侵略者发动战争,迫使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然而高鼎虽身处在那个时代,但在远离战争前线的村庄,宁静的早春二月,草长莺飞,杨柳拂堤,受到田园氛围感染的诗人有感于春天来临的喜悦而写下此诗,用以排遣内心对国家存亡的忧虑,寄托自己希望国泰民安的美好愿望。这样,学生通过微课进行预习时,不但能理解古诗表面的含义,更能结合写作背景体会诗人的情感。其次,微课改变了古诗的学习方式。微课的“微”意为“简短”,古诗微课的教学将时间浓缩到10分钟内,也就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剖析教学重难点,有针对性地设计精要的微课。这样压缩了课堂教学时间,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更多自由的时间,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和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微课时代,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变化的同时,教师的教学方式也随之发生变化,无论是何种变化,都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借助微课使古诗教学更具实效性,帮助学生有效地完成学习任务,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古诗的能力。

二、创设生动情境,体会学习乐趣

微课所创设的情境具有很大的灵活性,而古诗又常常运用借景抒情、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因此,借助微课创设生动的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好地感受古诗的意境,品味其中蕴含的情感。比如部编版二年级《绝句》一诗,在进行创设情境时,可以以诗中的景物和颜色为切入点:“同学们,如果让你来为这首诗配一幅画,你都会画些什么呢?可以画一棵柳树,树上有两只可爱的黄鹂,可以画一行整齐的白鹭,可以画一座终年不化的雪山,还可以画停满船只的河流……如果让你为这幅图上的景物涂上颜色。你会涂上哪些颜色呢?柳树是翠绿色的,黄鹂要涂上黄色,远处的雪山、飞翔的白鹭是白色的,天空是蔚蓝的,河水是碧绿的,河边的船是木色的……”这样,通过借助景物和颜色进行情境的创设,不但增加了微课中与学生的互动,激发了学生的联想和共鸣,而且让学生感受到古诗中的灵动与意境。

因此,利用微课创设情境是学生学习和鉴赏古诗的重要环节。情境的创设可以是音乐、图片、视频等,用于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兴趣,烘托学习气氛;也可以是作者生平、时代背景、奇闻轶事,用于再现当时的历史状况、社会面貌,使学生融入意境,感悟情感,体会学习的乐趣。

三、进行多元解读,增强文学底蕴

小学古诗表面浅显易懂,实则意蕴深远。在解读古诗时,我们可以通过微课采取开放的、多元的方式,从不同角度解读古诗意蕴。首先,可以从字、词、句入手,发掘古诗的内涵。如教学《绝句》一诗时,在诵读古诗、想象画面之后,抛出问题:“看着这幅图画,再读一读这首诗,读着读着感觉画面好像动起来了,同学们,你们想一想是哪些字让你有这样的感觉呢?”进而引导学生发现:一个“鸣”字,让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鸣叫嬉戏;一个“上”字,让一队整齐的白鹭直冲蔚蓝的天空;一个“含”字,让诗人杜甫打开窗户,眺望远方的美景;一个“泊”字,让江面停泊的船只尽收眼底。一首诗,一幅画,为我们呈现的是一幅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景象。其次,可以从创作背景入手,体会诗人情感。如部编版三年级《赠刘景文》一诗,是苏轼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任杭州太守时所作。当时刘景文已五十八岁,经苏轼向朝廷竭力保举,刘景文才得到小小的升迁。此诗前两句说“荷尽菊残”仍要保持傲雪冰霜的气节,后两句通过“橙黄橘绿”来勉励朋友困难只是一时,切莫意志消沉。不想只过了两年,刘景文就病逝了。苏轼感慨刘景文人生坎坷遭遇,应当时景色作此诗作。这样,借助创作背景来解读古诗,学生水到渠成地体会到了诗人对朋友的劝勉和支持。再次,可以赏析相同诗人或相同主题的古诗,开阔视野,增强底蕴。比如在学习了《绝句(其三)》,欣賞了早春景色之后,可以赏析杜甫创作的这组诗的另外三首:其一写草堂,其二写浣花溪,其四写药圃。感受诗人在“安史之乱”平定,友人重聚后愉快的心情。又如学习了高鼎的《村居》一诗,还可以赏析陆游、郑燮等诗人创作的相同主题的《村居》,感受不同诗人眼中的别样乡村生活。可见,借助微课进行多元化的解读,对古诗进行深层次的探究,使学生获得审美感受和体验,增强文化底蕴。

总之,教师科学恰当地运用微课技术,将小学语文古诗教学和微课进行有机结合,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古诗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古诗语言之美,意蕴之深,使古诗教学真正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丰富底蕴。

猜你喜欢

古诗创设诗人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拟古诗”之我见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晒娃还要看诗人
品读古诗
品读古诗
我理解的好诗人
品读古诗
诗人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