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转型
2019-11-02成娟
成娟
摘要:随着我国新课程教学改革背景下素质教育的全面推广,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转型逐渐发展到了一个崭新的水平。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得到了体现,教师越来越重视与学生进行互动,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也逐渐得到发展与完善。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数学;教学转型;策略探究
小学是对学生进行专业化教育的最初始阶段,而数学教学则是在其中承担着重要作用的科学启蒙学科。近些年,随着数学新课程标准在小学阶段的不断改革与完善,数学教学课堂中逐渐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与不足,教师的教学方法相对传统单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够充足,都是阻碍小学数学实现高效课堂构建的重要因素。因此,如何在核心素养理念指导下,对现有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有效的改进和转型,已经成为广大小学数学教师目前面临的继续解决的教学课题。
1 合理营造课堂教学情境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常常处于一种分离的状态,教师没有尊重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没有对学生进行引导,而学生也只是被动的接受,没有意识主动的提出问题和思考。因此,在核心素养理念下,要想进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转型,数学教师就必须要立足于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学习规律,为学生创建一个合理、高效的课堂情境,将抽象繁杂的数学知识有机地融合在多样化的教学情境之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成功转型。
比如,故事化教学情景就是一种学生喜闻乐见的情境课堂,符合小学生的性格特点,能够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教学青岛版(五四制)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时,老师就可以通过讲故事来营造教学情境,实现课前导入。如:“羊村新运来了13捆新鲜的青草,美羊羊,懒羊羊,喜羊羊和沸羊羊四个人都想吃,但是现在他们却在为每个人应当分得多少青草而争吵。同学们来想一想,应该怎么样公平的为羊村分配青草呢?”通过故事的引入,学生们的注意力就会被迅速的集中,学习的兴趣也会被激发,此时教师再引入分数的概念,学生们便可以轻松的理解和接受。
2 合理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材设置的内容通常都是对日常生活中学生经常见的数学现象的概括和总结,不会涉及一些晦涩深奥的数学知识。因此,在核心素养理念指导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转型,必需要重视将教学内容与日常生活相联系,立足于学生熟悉的生活事物和实例进行课程导入,一方面能够有效降低学生对于数学知识产生的陌生感,另一方面还能促进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数学知识对于生活的重要意义。
比如,在教学青岛版(五四制)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100以内数的加减法(一)》的内容时,教师就可以给学生列举有关学生能够接触到的日常生活的习题实例,如超市购物,“小明身上有100元买铅笔,花了9元,买书包花了33元,买方便面和果冻花了14元,请问小明一共花了多少元?小明还剩多少元?”通过设计这样的应用题,能够拉近学生与数学知识之间的距离,帮助学生立足于生活经验解决数学问题,在提高学生数学实践应用能力的同时构建实用型知识框架,同时实现小学数学课堂的顺利转型。
3 合理创新教学评价方式
在小學数学教学中,教学评价是整个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尤其针对于小学生来讲,他们的学习目标是不长远,不坚定的,很容易受到外界各个因素的干扰,而影响到自己在课堂中学习的状态。因此,在核心素养理念指导下实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转型,数学教师必须要积极的创新和安排课堂教学评价的方式,改善传统教学理念中“总成绩定输赢”情况,将目光放在每个学生身上,充分挖掘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帮助学生尽快改善不足之处,让学生能够在教师的积极评价和指导下不断的进步。
比如,教师可以在每周班会上举行评选活动,一些学习有进步的学生可以被评选为“学习之星”,一些擅长表演唱歌的学生可以被评选为“艺术之星”,对于在课堂中表现积极,注意力专注的学生可以评选为“专注之星”,教师要努力发扬学生的长处,帮助每位学生弥补自己的短处和不足,帮助全体学生共同进步与成长,这也是促进小学数学课堂能够顺利转型的关键因素之一。
总而言之,在核心素养理念下,教师一定要积极的促使小学数学课堂能够顺利转型,结合学生学习特点,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形式,完善教学评价方式,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最终实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顺利转型。
参考文献
[1]陈巧梅,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理念下的课堂教学转型[J].时代教育,2014,(12): 32-33.
[2]郑彬彬,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理念下的课堂教学转型分析[J].考试周刊,2-13,(5): 43-44.
[3]高伟明,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理念下的课堂教学转型[J].教改研究,2015,(4):65-66.
[4]兰丽红.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研究[J].探索篇·教学研究,201 4,(3):276-277.
[5]陆芳,核心素养理念下的数学课堂教学转型[J].探索创新,2012,(25):4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