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国际问题研究实现“历史回归”
2019-11-01冯玉军
冯玉军
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过,“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这种阐述“变”的哲学对后来辩证法的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黑格尔也说过,“历史总是惊人的重演”“历史是一堆灰烬,但灰烬深处有余温” “人类从历史学到的唯一的教训,就是人类没有从历史中吸取任何教训”。他的话,深刻洞察到历史发展的连续性、历史对现实的重大影响以及人类对历史的漠视与淡忘。“静即含动,动不舍静”,动静之间,考验着世人的智慧与心境。
当今世界,处于急剧的变化之中,国际格局、世界秩序、社会思潮与以往有着极大的不同。乱云飞渡之际,如何保持定力并在万变之中把握其“宗”以做出正确决策,对任何国家而言都是复杂而艰巨的任務。
中国正加速走向国际舞台中心,但中国的国际问题研究与国、与民的需求却似乎并不相称。曾几何时,中国的国际问题学界为西方舶来的各种“主义”所充斥,“言必称希腊”;近年来,一些大而空洞的概念、口号又大行其道,外国人听不懂,中国人不明白。中国国际问题研究的“空心化”是一种非常危险的倾向,不仅无助于国家的健康成长,甚至会误导决策、误国误民。大变局下,中国的国际问题研究必须将国际关系史、外交史、中国对外关系史重新纳入研究和思考的视野,实现“历史回归”。
实现国际问题研究“历史回归”,必须要树立深邃的历史观,不畏浮云遮望眼,把现实问题放在历史的长河中加以考察,而不能拘泥于一时一事。当今美国的内政外交都经历着剧变,但这些变化并非无迹可寻。从一战后威尔逊提出“十四点计划”试图以和平主义来改造世界到受挫后退回孤立主义,再到全面卷入二战并确定战后国际秩序,美国对全球事务的关注和影响是持续的、上升的,而其不问世事、洁身自好则是相对的、短暂的。而且一段时间的孤芳自赏之后,往往是美国对全球事务更广泛的参与和重塑。当下,许多人只看到特朗普加紧退群,因而认定美国是在搞“单边主义”。但殊不知,美加墨、美韩自贸协定已经签署,美日自贸协定即将达成,美欧正在加紧谈判,甚至不排除全面与进步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未来也被美国“收购”。一个以美国为核心,以“零关税、零壁垒、零补贴”为基本原则以及在环境、劳工等领域实施更高标准的高度一体化的大市场正呼之欲出。美国正在国际经贸领域打破它曾经创立的旧秩序,并加紧建立对其更加有利的新秩序。
实现国际问题研究“历史回归”,必须全面呈现、还原历史,只有在丰富翔实的“大数据”支撑下,才能做到以史为鉴。今年是中苏建交70周年,今天的中俄关系也达到了“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新高度。要使中俄关系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就不能只讲中俄关系的战略意义和巨大成就,也要看到曾经的困难和曲折。只有全面地还原历史,才能真正地理解“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非意识形态化”四大原则对于中俄关系的重大价值,才能避免当年中苏关系由海誓山盟、如胶似漆很快演变为反目成仇、执刀相向的历史覆辙。
实现国际问题研究“历史回归”,要学会进行科学的历史比较。近代以来,俄罗斯在东亚的存在和影响经历过几轮波浪式起伏。1856年克里米亚战争战败后,俄罗斯掉头东进,借中国陷入太平天国起义内乱和第二次鸦片战争之机,迫使中国签署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之后,俄罗斯与日本在中国东北和朝鲜半岛展开了激烈角逐。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后,俄罗斯借助李鸿章“以俄制日”的想法诱使中国签署《中俄密约》,通过修筑中东铁路等一系列措施在华攫取了大量利益。在日俄战争中被日本击败后,俄罗斯的东亚战略核心目标就是引导强势日本“南下”而非“北上”。二战行将结束之际,又利用雅尔塔协定出兵东北亚并取得了巨大利益。可以看到,尽管历史上俄罗斯在东亚缺乏足够的实力,但却有着连贯的战略并善于借力打力以获得最大利益。当前,东亚战略格局正经历着历史性转换,俄罗斯也开始了新一轮“向东转”进程。在此过程中,俄罗斯有着怎样的战略目标、会运用怎样的策略手法?历史不会给我们全部答案,但肯定会给我们有益的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