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新兴经济体快速发展的缩影
2019-11-01本刊专题采访组
本刊专题采访组
2017年9月3日至5日,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九次会晤在福建厦门举行。对于金砖国家合作来说,厦门会晤是一次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历史性盛会,开启了金砖国家合作的第二个“金色十年”。
作为会议举办地的厦门,从几十年前一个落后封闭的海防前线小城一跃成为现在的国际现代化城市,本身就是以金砖国家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快速发展的最佳例证之一。厦门会晤期间,在为与会国家领导人举办的欢迎宴会上,习近平主席更是称赞厦门为“对外开放的窗口和创新发展的热土”。
8月中旬,厦门一年中最热的时节,本刊采访小组踏上了这片“热土”。
对外开放的热土
厦门是中国首批经济特区之一,开放的基因早已深深融入这座城市的血脉。而厦门对外开放最耀眼的名片是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
采访小组到达厦门后的第一站便是厦门国际会议展览中心。这里是2017年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的主场馆,也是每年举办投洽会的地方。会展中心位于厦门半岛东侧,与小金门岛隔海相望,占地面积近50万平方米,气势恢宏。正在排队进馆参观第十届厦门惠民车展的市民告诉我们,除了投洽会,很多由厦门主办或承办的盛会都会选择在这里举行,比如海峡论坛、图书交易会、茶叶博览会、国际马拉松比赛等。由于投洽会在每年9月8日开始,因此厦门人习惯称之为“九八洽谈会”。根据我们的了解,投洽会的前身是1987年由厦门、漳州、泉州、龙岩等福建省内四个地市联合举办的闽南三角区外商投资贸易洽谈会,是福建招商引资、开放发展的一个发端,后来改称福建省外商投资贸易洽谈会,1997年升级为中国投资贸易洽谈会,2004年更名为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是中国目前唯一以促进双向投资为目的的国际投资促进活动,也是通过国际展览业协会认证的全球规模最大的投资性展览会。2011年,作为新兴市场国家代表的金砖国家首次全体亮相第十五届投洽会,以此为平台开展多边经贸合作活动。
2017年,中国提出“金砖+”合作理念,在厦门会晤期间举行了新兴市场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对话会。在此背景下,近年来投洽会深耕“一带一路”、金砖合作主题。据统计,已有60多个“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和所有金砖国家参加投洽会,签订了2000多项投资合作项目。借助投洽会平台,本土企业也积极开拓海外市场。比如,总部位于厦门的金龙汽车集团旗下产品已销往全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累计出口超过20万辆,成为中国客车出口布局最广,特别是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金砖国家布局最完善的企业。
那么,普通民众对“一带一路”建设和金砖国家合作又有何切身体会呢?带着这个问题,采访小组来到了华侨大学厦门校区。华侨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助理黄日涵在接受我们的采访时说,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引导下,厦门长期致力于海陆空基础设施建设,如今厦门机场跻身全国五大口岸机场,拥有亚洲最大的飞机维修中心,厦门港是中国大陆四大油轮母港之一,2018年集装箱吞吐量居全国第七位。2015年8月,厦门开通了中欧(厦蓉欧)、中亚班列,实现了“海丝”与“陆丝”的无缝连接。所有这些都让普通民众感受到了厦门的变化和发展。而举办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更是直接提升了厦门的市政建设水平和国际影响力。对普通民众来说,最直观的体会应该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在厦门会晤的助推下提速,比如地铁一号线、空中自行车道、刷新福建高楼纪录的厦门国际中心、新增的公共停车场所、新开设的医院等陆续建成或投入运营。
乘着“一带一路”倡议和金砖国家合作的东风,厦门正变得越来越开放和国际化。厦门市发布的《美丽厦门战略规划》明确提出要以开放的眼光和国际化的视野审视厦门的发展,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提高城市的国际化水平和国际影响力。对此,黄日涵更是深有体会。据他介绍,近几年华侨大学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极其活跃,已经和超过110所海外高校或教育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境外生源占比将近30%,聘用了近800名外籍专家学者,还在泰国、缅甸、美国等地开办了海外办学点。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华侨大学承办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政府官员中文学习班已经为泰国、印度尼西亚、菲律宾、老挝、安哥拉、马来西亚、柬埔寨、苏里南等国政府培养了800余名优秀汉语人才。这些学员在回到自己的岗位后,都为促进与中国关系以及两国政府部门间合作做出了积极贡献。此外,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厦门会晤,华侨大学出版了《金砖国家概览》,举办了面向厦门市公务员的“金砖国家理论培训班”、面向金砖国家学者的“金砖国家智库国际研讨会”,并且有超过上百名学生为会议提供志愿服务。
蕴含着“中国味道”
除了开放,厦门在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期间还向世界展示了另一个特质——活力,而媒介正是青年志愿者。据统计,厦门目前有3000多个志愿者组织和50.5万名注册志愿者,相当于每八名常住人口中就有一名志愿者。在厦门会晤期间,厦门投入了几千名青年志愿者,他们大都是在厦高校学生,以及部分北上广及在厦高校中的金砖国家留学生。
采訪小组的第三站便是为厦门会晤提供最多青年志愿者的厦门大学。在这里,我们采访了厦门大学经济学院的黄燕双、外文学院的汪莹和人文学院的洪佳敏。这三名青年志愿者都是土生土长的福建人,此前都多次参加志愿者活动。2017年,黄燕双参与了厦门会晤志愿者的招募、选拔和培训工作,汪莹在厦门会晤新闻中心工作,洪佳敏作为志愿者骨干被抽调服务于市筹备办综合协调组。因为表现优异,她们有的被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评为厦门会晤优秀志愿者,有的收到了与会嘉宾的感谢信。在接受我们的采访时,她们无不流露出对厦门举办这次会议的自豪感和东道主意识。洪佳敏的一番话颇有代表意义,她说:“所有志愿者都毫无保留地为厦门会晤奉献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在这个面向世界的舞台上展现了厦门朝气蓬勃、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的确,这些青年志愿者展现出来的热情、自信与活力,是对“开放、包容、合作、共赢”金砖精神的最好诠释,也给与会嘉宾留下了深刻印象。2018年约翰内斯堡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前夕,南非国际关系与合作部副总司长苏克拉尔在接受中国媒体采访时就“念念不忘”其厦门之行。他说:“厦门是一座高度发达的国际大都市,拥有一流的现代化设施,鼓浪屿的文化遗产丰富多样,人们的笑脸亲切热情,这都让我切身体会到了这座城市蕴含着的中国味道:经济发展、文化繁荣、人民幸福。”
其实,不仅仅在厦门,随着中国日益走向世界舞台中央,一场场大型外事活动正让青年志愿者迅速成长,在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征程中承担起更加重要的使命。
习近平主席曾说,厦门的发展就是中国改革开放所走过历程的一个缩影,在其他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一定有很多,也一定会出现更多像厦门这样成功的故事。当前,厦门正全力推进“两个百年”愿景(到建党100年时建成美丽中国的典范城市,到建国100年时建成展现中国梦的样板城市)。鉴于厦门的特殊地理位置,厦门成功故事的示范意义无须赘言。
厦门国际会展中心。
华侨大学举办的外国政府官员中文学习班。
厦门大学。
(感谢厦门大学对本次采访的协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