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刘先林“保送”的院士不想当“网红”

2019-11-01宗鹏

乐活老年 2019年9期
关键词:院士测绘

文/宗鹏

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摄影测量与遥感专家刘先林怎么也没想到,自己会在78岁的时候成为“网红”。

他说,那张他光脚穿着旧皮鞋、坐在高铁二等座上修改文件的照片,不应该受到这么多的关注,“这次是朋友圈没弄好,闹出的一个‘事故’。”这个曾依靠科研成果结束中国先进测绘仪器全部依赖进口的历史、加快中国测绘从传统技术体系向数字化技术体系转变的引导者,说这番话时,有些害羞,但轻描淡写。

在火车上工作是刘先林院士的常态,提及缘由,刘先林院士说:“因为忙不过来。国家测绘局系统23年没有选上院士,只有我一个院士。国家测绘局、各协会,还有一些重点实验室的工作都要兼顾一下,另外还要搞科研,时间就显得不够用。相比来说,车上、飞机上时间比较富余。”

刘先林团队的人说他“日行千里”“永不停歇”。这个年纪还在四处奔波,刘先林说,现在尽量减少,基本一个星期出差一次,比以前少多了。基本当天去,当天回。“过去出差更多。主要是不好拒绝人家,到处开会、做报告、鉴定、评审,这些事太多。”

高铁上的这张照片让刘先林被赞“扫地僧”。现实中的刘先林比网络流传的照片里更加随性,丝毫不介意旁人对他穿着的品评与建议,身上的蓝色旧汗衫布满褶皱,背后还沾着线头,鞋子还是照片里的那双,依旧光着脚。他解释说:“这双鞋其实挺好的,很透气,夏天光脚穿鞋也比较舒服方便。穿了两三年了,我下次买双锃亮锃亮的。”

刘先林强调了一下他在照片中穿的那件衬衫,“我很少穿,那天我是为了谈项目特意穿的,2000万的项目。”在他看来,衬衫已经算是正装,“只有去人民大会堂和推广科研项目的时候才会穿。”据熟悉刘先林的人说,他不习惯穿袜子,有时候裤腿还卷着就出门,穿着随意得像个老农民,但是他搞学术研究时却喜欢较真,认定正确的事情就一股脑地去做。

一屋子的办公卡位和电脑,空地上堆满了资料和设备,没有专门的办公桌,所有工作人员都可随意进出走动……这是属于刘先林院士的办公室,位于研究院的7楼,他许多科研成果的软件开发也是在这里完成的。

这个大办公室本来是批给刘院士的,但他硬是给改成了“机房”,现在团队的人都在这办公。身边的工作人员也劝过他,作为院士,应该有一个用于会客、召开会议以及休息的空间,但他还是坚持让大家都搬进来,他说,他一个人占着那么大的办公室太浪费,多腾出些地方给大家一起办公,更方便科研交流。

作为中国工程院的第一批院士,刘先林却笑称自己是“保送院士”。“当初院士评选时,不需要申报,也不用第一、第二轮评选,也不看论文数量。首批院士,就是每个单位上报的‘系统科技尖兵’,相当于单位‘保送’。如果按照现在的标准,我可能根本评不上。”

刘先林还说,自己几乎不写论文,也不太注重申请专利。“可能一共就写了八九篇。我们干的都是实事,都是根据实际需要去搞研发,写论文要是把自己的一些技术诀窍泄露给竞争对手怎么办?申请专利很浪费时间,一个大课题做下来,可以申请几十个、上百个专利,还需要经费支持。现在科技进步非常快,一些专利可能很快就被取代,没意义。除非有硬指标要写,我才会让学生去写几个。”

现年80岁的刘先林院士,是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名誉院长,国家测绘局几个重点实验室的学术委员会主任。他也在做一些科研,目前主要在做SSW车载激光建模测量系统。“这可能是我退休前推的最后一个科研项目了,做了近10年,已经生产销售20多套,进入推广阶段。另外在全国还有12个院士工作站,每个站都有具体的任务,我负责给他们出主意。”

刘先林与测绘的深刻关联,从1958年考入武汉测绘学院开始。1962年毕业之后,来到国家测绘局科学研究所工作,至今一直耕耘在测绘工作第一线。“他年轻时,电脑还没有普及,全单位只有一台,他那时候就已经开始自己写程序,为了能用电脑,就趁着晚上别人不用时,去等着用。”身边的工作人员说,刘先林年轻时的故事,在后辈之中一直被传颂。

工作一年后的1963年,刘先林就提出了解析辐射三角测量方法,是写入规范的第一个中国人发明的方法;上世纪70年代研制的“数控测图仪”、“ZS-1”正射投影仪及配套软件,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生产该类仪器的国家;80年代,为了摆脱我国由于航空测量仪器要完全依赖进口而花大价钱的局面,刘先林潜心研究出一系列重大成果,为国家节省资金近2亿元,还出口多个国家,创汇1000多万元……

刘先林带给中国测绘领域引领性的突破与颠覆,两次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即便年龄逐渐老迈,依然在不断创新。现在已经80岁,依然在为刚刚研发完成的车载激光电子建模系统而奔走,“他们老开我玩笑,说我又去推销、做广告。”刘先林并不在意,“百起百落搞科研。搞科研,苦,实现成果转化,更苦更难。但是把技术应用起来,才是科研成果,不能置于一边、锁在抽屉里。”他也正是如此坚持着,一直深入一线,甚至参与野外作业,用很少的经费,推动着重大科研成果的产业化。

据介绍,车载激光电子建模系统不同于传统的设备,它可以实现全息三维地理信息的扫描,在任何街道上,只要扫描一下,视线内的所有东西都能经过系统处理分析,然后实体化。能具体到依据车流量、人流量判断这条道路的存在是否合理,甚至细微到能够对道路上公共设施的受损程度进行识别。

提到车载激光电子建模系统时,刘先林瞬间神采飞扬,话也变得密起来,他用了10余年的时间,终于使该项目朝着产业化挺进。“它是一种可以广泛应用的车联网。如果应用于保险,能把车的事故发生率降低5%,可以带来很大效益,这就需要道路两侧尽可能详细的数据。”

刘先林经常说,科研工作就是需要工匠精神,更需要不断创新,成果就是需要经过多年的研究实践,这样才能经得起考验,发挥实际作用。

刘先林说他不愿意在买东西上花太多时间。“如果自己去商场,第一眼看见什么,就买什么,大小合适就行,不愿意在这上面花时间,是不是男性都这样?我倾向于自动化比较高的东西,电器商场我常去逛,买各种电器、砂锅、电饭煲。我最近买了一种捷赛锅,把主料、调味料放进去,5秒钟就做一个菜,节省时间。现在我最拿手的是酱烧茄子和萝卜丝。”

刘先林说,自己反正也不缺钱,也不太看重钱。从2007年开始,他把在几所大学所获的兼职费都留在了大学,大概每所大学每月1万块左右,这些费用大部分用作学生奖学金或者先进教师的补贴。

刘先林在科研经费上也很节俭。第一个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的解析测图仪项目用了83万;第二个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的JX4A-DPS项目只用了35万。

“我的秘诀就是把钱花在刀刃上。第一个科技进步奖的科研项目,国家测绘局几乎把全年的科研经费都给了我,这在当时是很高的。我们研发的产品JX3量产后,占领国内市场90%,价格比国外便宜8倍。国外一套设备35万美元,我们的35万人民币。另外一个秘诀是自己往里添钱。这个主要是现在的科研项目,把个人的钱投进去。申请经费审核太慢,但我很着急,有时需要买东西,我就把卡给他们,让他们赶紧去买。”为了给国家节省出更多的科研经费,刘先林拒绝配备专车和专门的司机,而是自己掏钱买车,自己开着车上下班;亲自去接孙子放学、买菜,中午跑回家给老伴儿做饭;自己装修、修下水道、去4S店修车;玩微信、刷朋友圈、用钉钉……生活中的刘先林院士,和普通老人并无二致。

他总是不自觉地提到他的爱人。“她对我的穿衣服风格很有意见,这次还批评我了。”刘先林的语调无奈但欢快,“没办法,我几十年都是这样子的,已经习惯了。”这些年里,刘先林只要人在北京,中午一休息,就马上跑回家给爱人做饭吃,“我能明白,人老了,一个人在家的时间是很寂寞很难熬的。”所以他就尽力多陪她、多照顾她,为了给她做的饭更好吃、更健康,他买了各种各样的锅,“砂锅、炒锅、高压锅十几种。但她还是老觉得我做得不够好吃,我现在在改良。”

年轻时,刘先林是玩转黑管和小提琴的音乐达人,退休之后,也没想过重新操练,但他却一心念着老伴儿的爱好,“她经常去家旁边的广场散步,也想去跳广场舞,我退休之后就能陪她去了。80岁,我必须要退休了,我已经交了退休报告。”对于彻底退休之后的生活,刘先林还是最先想到老伴儿,“我要陪她出去走一走,结婚快50年了,我这么多年一直忙着工作,陪她太少了。”问刘先林有什么业余爱好,他想了想,说不出。他最大的热衷,就是测绘,就是科研工作,“退休以后,我就只做一些小事情吧,把大的天地留给团队的年轻人。”

猜你喜欢

院士测绘
院士寄语
院士寄语
院士寄语
院士寄语
院士寄语
测绘新技术在测绘工程中应用的常见问题及对策
3D SLAM在农房不动产测绘中的应用研究
赵其国院士
加强测绘工程质量管理与控制
工程测绘中GNSS测绘技术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