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层次人才区域流动体制机制研究
2019-10-31陶富杨兴荣
陶富 杨兴荣
摘 要 “双一流”建设离不开高层次人才的支持,一流的大学和一流的学科需要进一流的师资队伍,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由于各地区人才的需求,高校之间的人才竞争日益激烈,高层次人才区域流动也更加无序,要规范“双一流”建设,提高我国高校的国际化发展水平,必须要规范高层次人才的区域流动体制,解决目前人才流动存在的子女教育式、配偶编制、职业跳槽等异化流动问题,为“双一流”建设提供高层次人才保证。本文立足于“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层次人才区域流动存在的各种问题,客观地分析高层次人才流动面临的机遇,以加强政府政策引导,推动高校人才发展体制和社会保障体系改革,教师信息共享平台建立等途径,推动高层次人才区域流动的合理引导,奠定“双一流”建设的人才基础。
关键词 “双一流”建设 高层次人才 区域流动体制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双一流”建设旨在统筹实现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建设,自从2015年正式出台《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后,各大高校就积极进行学校和学科发展改革,依据教育强国和科教兴国的目标,不断推进“双一流”建设。高校之间的高层次人才竞争进入到白热化的阶段,例如东部高校采取高薪政策大力在中西部高校挖人,中西部地区为保证人才流失采取各种措施反挖东部高校人才,高校之间的人才竞争愈演愈烈导致高层次人才流动出现失序的情况,逐步引起社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原本人才流动是人力资源优化配置的最基础体现,但“双一流”建设背景下,人才流动现象反复无常,恶性竞争对“双一流”建设起到阻碍作用。为推进“双一流”建设,需要大力建立完整的高层次人才区域流动体制,引导人才正确、合理、有序地区域流动,解决人才流动失序问题。
1“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层次人才流动乱象概述
(1)跳槽式流动。现代化市场人才竞争多数是以待遇和薪资为主,高层次人才的流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薪酬。不少高校为留住和吸引人才,人才引进政策中基本上都是待遇优厚,有高额的科研启动资金和住房补贴、优厚薪酬等等。高薪挖人导致人才跳槽式流动,哪里待遇好就往那里走,“雙一流”建设背景下发达地区和中西部地区都会如此,因此出现了典型的“职业跳槽教授”,这种乱象与人才恶性竞争和功利性思想关系密切。
(2)配偶式流动。这种流动在博士群体中尤为明显,不少博士生都是看高校对配偶工作解决情况,决定就任的高校,中西部地区的配偶编制为其留住了大量高层次人才,东部以及省城高校无法解决人才的配偶编制,导致区域性人才竞争呈现明显失衡情况。配偶式流动也导致高层次人才的流动无序,不少人才为变换配偶的工作进行流动,不断走向配偶待遇更好的高校,导致高校不仅要提供薪资,还要解决配偶编制问题,进一步引发恶性竞争。
(3)子女式流动。这种流动顾名思义是为了子女上学、就业流动,子女是家庭构成的关键,高层次人才既是高校的教师,也是家庭的父母,家庭对其就业影响显著,我国高考制度有着省域之间的差异,城乡和高校之间的招生录入分数线和录取率有明显的区域性差异,所以才会出现“高考移民”的情况,高等教育资源的区域性分布导致高层次人才为子女不得不进行区域发展权衡,中西部高层次人才为子女教育流动到东部教育资源雄厚地区,高考制度是高层次人才无序流动的元凶之一。
(4)空间式流动。空间式流动主要是晋升空间流动,哪里的晋升空间好就往哪里走,这受教师自我价值实现的影响,越是对教师能力进行肯定,教师的就职欲望就越高,职称是教师就业的一大影响因素。职称是高校先天挖人的条件,由于高校缺乏公正健全的职称评审权,不少教师为了得到职业肯定走向更加公正的高校,以获取更高的职称。职称制度的失衡与匮乏,影响着高层次人才的就业欲望。
(5)区域式流动。优胜劣汰是自然生存法则,也是人才竞争的自然规律,人才招聘离不开各项待遇,综合环境决定着高层次人才的就业方向,区域经济、教育和文化之间的差异影响着高层次人才的流动,像经济中心、文化中心和科研中心等都是人才的汇聚地,人才流动与区域发展密切相关,人才流动是合理现象,目前高校人才流动乱象的原因在于发展平台、发展空间等差异扭曲了高层次人才的价值观,导致人才就业和流动无序,过于注重物质和资源,忽略了教育本质。
2“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层次人才流动乱象造成的影响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层次人才流动乱象不仅造成高校人才招聘困难,还会引起资源浪费。一方面为了争夺人才,高校对人才引进缺乏规划性,高校引进高层次人才的目的在于实现一流学校和一流学科建设,缺乏人才引进的规划性,就会造成战略性不足,造成高校学术资源浪费,好不容易争夺到人才,但却无法发挥实质性用处。东部高校人才引进中缺乏规范性,大量科研人才进入学校,薪资和科研资金都是最优待遇,却无法构建合理的科研梯队,发挥应有作用,降低了人才引进效果。另一方面资源浪费和东西部失衡情况严重。恶性人才竞争造成了“双一流”学校建设的资源浪费,“双一流”建设需要加快引进和培养一批满足国家科教兴国要求的科学家和学科领军人物,高校需要进行人才培养,但目前恶性竞争聚焦于引进人才,人才培养质量下降。因为恶性竞争增加了人才培养的风险,东部高校热衷于挖人,自身在人才培养质量上投入较少,中西部高校则因为人才大量流失不愿加大人才培养力度,高薪挖人造成了人才培养能力下降。还有人才的单向流动造成东西部人才教育分配失衡,中西部的高端人才流入东部高校,东西部之间的教育资源愈加不平衡。“双一流”建设引发的国内人才恶性竞争,不仅没有推动高校整体水平提升,反而加剧了高校之间的不正当竞争,中西部高层次人才愈加紧缺,必定会影响中西部高校教学和科研水平等,造成区域间教育不均衡,同时也拉大了区域间经济、文化、科研之间的差异。
3“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层次人才流动面临的机遇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层次人才流动为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和学科建设提供了保证,高质量人才培养与教师、科研队伍关系密切促进,“双一流”建设的推进需要实现高层次人才之间的流动。高校已经认识到高层次人才对师资队伍结构的影响,国际和国内具有较高影响力的学科领军人物和青年才俊的引入,才能优化学术梯队,所以要合理有序地实现人才流动。
高校应该依据自身人才需求合理规划人才引进计划,基于不断完善的学校体制结构转向招聘相应人才,由于建校时间较长的高校教师队伍年龄偏老,而新建高校则存在师资知识结构不合理,缺乏高层次人才的情况,师资队伍存在各种问题,“双一流”建设下不同层次和不同学科建设的人才需求规划,能合理地引进新鲜血液,促进师资队伍合理流动并激发高校师资队伍活力。人才合理流动实现高校学科布局的优化,引导高校更好地发展特色学科,从而达到一流学科的建设目标。高校要按照“双一流”建设的要求,实现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目标,需要综合性进行学科建设,用合理有序的师资流动引进各种人才,从而实现高校不同学科、学缘以及教职工的优化配置,让教学型、学术型、教辅型等各类教师相互合作,整体上实现高校学科的最优布局。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必然会面临高层次人才流动问题,因此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实现高层次人才合理流动,理性地引进人才,保证不同层次之间高校和高校人才的良性竞争。
4“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层次人才区域流动体制机制的构建
本文针对“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层次人才流动乱象提出人才区域流动体制机制策略,旨在用合理的区域流动机制,合理引进相应的高层次人才,避免高层次人才的恶性竞争,实现人才的合理分配和资源优化配置。
(1)加强顶层设计,统筹协调区域高层次人才流动。政府在高层次人才流动中要起到指引性作用,以有序、合理流动进行人才的顶层设计,从宏观层面出台相应政策禁止高校之间恶性竞争,进一步优化人才管理体制。基于政策引导和法制建设,依法规范高校人才引进,为高校人才竞争创建更加公平、开放和包容性环境,维持好高校之间的人才招聘秩序,进而激发市场竞争和高校自律引流,建立起完善的高层次人才流动制度,切实践行我国出台的《关于坚持正确导向促进高校高层次人才合理有序流动的通知》,各级地方政府要细化高校之间的人才流动政策,落实和推动人才区域间有序流动,为中西部保留高层次人才,加强东部高校对校内人才的培养,避免人才失衡。对中西部高校应采取相应的倾斜性政策,从宏观上调控人才流动,加强对中西部高效的政策和资金扶持,以稳住高层次人才,保证人才流动遵循市场规律。
(2)完善大学人事仲裁制度,实现大学人才管理依法自律。监督和制止大学之间的恶性挖人和高薪挖人的行为,进一步实现大学人才管理去行政化。要维护好大学和高层次人才的合法权益,进一步完善高层次人才评价体系,用公正的职称评价体系,依据高层次人才在学科建设和教师考评的实际贡献和能力,对教师职称和晋升进行科学评价,也为人才培养提供完善的评价指标,科学制定人才引进标准,采用调研和协商的形式制定合理的待遇标准,减少大学之间的人才待遇差距,制定统一的薪资标准,避免高校漫天起价,均衡资深人才和普通人才的关系。
(3)构建科学合理的人才引进机制,实现高层次人才资源共享。大学要制定人才发展的长远规划,按照“双一流”人才建设的要求构建完善合理的人才引进机制,立足大学自身的规章制度和法律法规,组建大学联盟,促使大学之间相互协商,依据学科建设要求实现人才资源共享。换言之就是支持高层次人才互相兼职,用非全职的引进办法避免高校人才的恶性竞争,规范招才引才的同时,建立兼职兼薪机制,改变高校传统人才引进机制,促进少数高层次人才的流动,允许教师按照一定标准和条件到其他学校和企业中兼职,并吸引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和高技能人才到学校中兼职兼课,增加合同工教师数量,促进一流学科的建设,保证人才符合“双一流”与学校建设发展需求。
5结语
就“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层次人才流动现状来看,由于各大高校想要建设一流学科,将学校挤进一流高校行列,所以大量需要高层次人才为高校学科建设、教育教学管理和创新建设提供人力资源保障,各大高校的人才招聘机制和人才待遇体制、办学特色不同,但大众化教育背景下人才需求一致,而我國高校人才缺乏培育和培训机制,高校实力提升多数依靠高层次人才引进来实现,才会导致高层次人才竞争日益激烈,不同高校之间对人才的争夺才会演变到恶性竞争的局面。为此,“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需要实现高层次人才的合理流动,避免人才恶性竞争则需要建立完善的高层次人才区域流动体制机制,引导人才合理流动,树立正确的人才评价体系,形成合理的人才梯队,实现人才理性调控,以保证各大高校能找到自身学科建设所需的高层次人才,从而早日实现“双一流”建设之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 杨岭,毕宪顺.“双一流”背景下大学高层次人才流动的失序与规范[J].社会科学家,2017(08):130-135.
[2] 辛斐斐,范跃进.“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人才流动失序的反思及矫治[J].高教探索,2017(10):25-29.
[3] 彭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高端人才流动的问题与矫正[J].现代交际,2019(04):7-9.
[4] 平和光,程宇.“双一流”建设的特点、困境与出路——由19个省市“双一流”建设相关政策引发的思考[J].职业技术教育,2017,38(30):11-18.
[5] 伊丽娜,马晓媛.“双一流”背景下高校师资流动面临的机遇、挑战及对策研究[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7,37(12):98-99.
[6] 官明辉.破除高校人才流动体制性障碍的思考[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5(04):3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