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真,古人怎么过夏天?
2019-10-31
大暑,一个光听名字就觉得热到不行的节气。而编辑部处在被高温支配的长沙,稍有不慎,就会从单身狗变成“热狗”,从美少女变成“熟女”,不得不日日靠空调与西瓜续命。
夏天到底有多热?
*看到水就想跳。
*指纹解锁永远不成功。
*头上顶个锅可以煎鸡蛋,加孜然就是炭烤人肉皮。
*告诉自己要心静,却听到汗水击打地面发出的悦耳声音。
这个时候不得不说,我又开始瞎操心了(处女座的宿命)。担心完古人如何度过冬天,辗转四季,又到炎炎酷暑,那他们是怎么度过夏天的呢?
众编辑:先操心操心你自己吧!
奶糖:再叨叨我不写了!
(全文完)
不敢不敢,咱继续。
首先,先奉上一首白居易的诗《消暑》 :何以消烦暑,端坐一院中。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散热由心静,凉生为室空。此时身自保,难更与人同。
此诗隐藏的避暑妙招:端坐庭院中,YY凉风,以此暑消彼暑。这便是人们口中所说的“心静自然凉”吧。
难道古人们都是意识流,冷热全靠意念?错了。
度暑利器NO.1扇子
在原始社會,人们就已经找到大大的树叶来扇风,可是树叶太容易破,使得人们不得不经常寻找新的叶子,很麻烦。后来,人们发明了用竹编的扇子,称之为“摇风”。达官贵人们喜欢使用绢帛制成的扇子,由仆人们在身旁扇风,主子惬意下人受罪。汉代还发明了一种名叫“叶轮拨风”的工具,有点像我们今天的风扇,当然,这个也是要仆人手动操作,但是效果还是很不错的。大家闺秀还会在上面绣上自己中意的图案,以彰显自己的秀外慧中。
度暑利器NO.2瓷枕
中国是瓷器的故乡。除了扇子,形态各异的瓷枕也是古人度夏的必备神器。瓷枕的枕面长度一般不超过二十厘米,内部中空,下端有孔穴可以透风,四周能透气,由于瓷器表面有一层冰凉的釉面,很快成为古人夏季首选的寝具。
据称,瓷枕最早出现于隋代,一开始并不是消夏纳凉的,发展到后来却以纳凉之用居多。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在《醉花阴》中有“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的词句,其中的“玉枕”即青白釉枕,这也印证了瓷枕是夏季纳凉的极佳寝具。一直到明清时期,有了其他材料的出现,瓷枕才渐渐退出历史舞台。
度暑利器NO.3凉屋
唐代出现了一种供人消暑的凉屋,凉屋常傍水而建,采用类似水井的方式推动扇轮摇转,将凉气徐徐送入屋中,或者利用机械将水送至屋顶,然后沿檐而下,制成人工水帘,屋子里自然会凉快起来。
度暑利器NO.4冰酪
唐代开始出现了“冰商”,也就是商业性的藏冰户:冬天藏冰,夏时拿出来卖。到了宋代,冷饮有了新的成果——由果汁、牛奶、冰块等调制而成的冰酪。
到了明清时期,冰镇饮食已经充斥寻常巷陌,盛夏时节有很多小贩挑着担子沿街售卖“凉水”。有的还加入了杨梅、桃子,俗称“冰杨梅”“冰桃子”。在民间,还盛行伏日吃莲子汤,据说能养神益脾。仅《红楼梦》中就有酸梅汤、玫瑰露、木樨露、凉茶及玫瑰卤子汤等记载。
度暑利器NO.5纱袍
短袖短裤似乎已成了现代人万变不离其宗的夏季着装标配,可是“里三层、外三层”的古代人,夏季怎么受得了呢?有学者研究发现,古人在夏季其实也并不都裹得严严实实。
据考证,魏晋前,男人也和现代人一样爱打赤膊,女人们则喜欢穿“开裆裤”。这种“开裆裤”并不是单穿的,原来,古人外穿深衣(即上衣下裳连体的一种服装),里面则多穿胫衣,胫衣可看作是裤子的雏形,但它只有裤管,没有裤裆,由于这样的着装很容易走光,所以,除非过河,否则古人不会轻易提起下裳。
经过反复查阅资料,再一次深感古人的大智慧。感叹现今生活的来之不易,哪怕瑟瑟发抖,也要抱紧空调!